CN206454623U - 反应釜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应釜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4623U
CN206454623U CN201621394670.7U CN201621394670U CN206454623U CN 206454623 U CN206454623 U CN 206454623U CN 201621394670 U CN201621394670 U CN 201621394670U CN 206454623 U CN206454623 U CN 206454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inner coil
coil pipe
oil inlet
ch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9467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志磊
李长林
林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mmah Petroleum Products (zhen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mmah Petroleum Products (zhenji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mah Petroleum Products (zhenji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mmah Petroleum Products (zhen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9467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46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4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46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领域,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包含反应釜(1)、至少一个内盘管(2)和与所述内盘管(2)数量相等的内盘管阀门(3),所述内盘管(2)位于所述反应釜(1)内部,所述内盘管(2)的一端为进油口,该进油口通过所述内盘管阀门(3)与总进油口(4)连通,所述内盘管(2)的另一端为出油口(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反应釜内设置内盘管以能够直接对反应釜内的材料进行加热,有效降低了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升温速度,而且在设置多个内盘管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反应釜内材料的多少选择使用其中一个或多个内盘管进行工作,针对性更强,能量利用率更高。

Description

反应釜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原先反应釜采用夹套走导热油方式进行加热,加热夹套内注入导热油,再用导热油对反应釜内物料进行加热,存在以下缺点:1、导热油体量大,加热缓慢,升温速度较慢,达不到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生产过程中,某些产品要求物料在投放后两小时内迅速达到155℃,再进行下一步投料);加热需要的能量较多;2、针对性不强,反应釜内材料或多或少,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能量供应,造成能量的浪费较大;3、通过加热导热油,再使导热油来加热反应釜内物质,能量损耗较大且耗时长。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升温速度快,能量损耗少,且能够根据反应釜内材料的多少有针对性的进行加热。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包含反应釜、至少一个内盘管和与所述内盘管数量相等的内盘管阀门,所述内盘管位于所述反应釜内部,所述内盘管的一端为进油口,该进油口通过所述内盘管阀门与总进油口连通,所述内盘管的另一端为出油口。
优选地,若所述内盘管为两个及以上,则各所述内盘管沿所述反应釜依次上下排列,且各所述内盘管的进油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各所述内盘管阀门与所述总进油口连通。多个内盘管依次上下排列设置能够实现根据反应釜内材料的多少进行有针对性加热的目的,在材料少时,可以只使用最下方的一个内盘管,材料较多时可以同时使用上下排列的多个内盘管,与现有技术中无论材料多少均要对整个夹套内的导热油加热相比更加节能、有针对性。
优选地,各所述内盘管共用一个出油口。同一个出油口的设计便于导热油的集中回收再利用。
优选地,所述内盘管为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内盘管在反应釜内能够提供更大的换热面积,以更好地实现对反应釜内材料的加热。
进一步地,所述的反应釜加热装置还包含夹套和夹套阀门,所述夹套套在所述反应釜外围,所述总进油口通过所述夹套阀门与所述夹套的进油口连通。在本申请的基础上再在反应釜的外围加套现有技术中的夹套,夹套内壁与反应釜外壁之间的间隙内注入导热油,对导热油加热就能够间接地实现对反应釜内材料的加热,在反应釜内材料较多、仅仅使用内盘管无法达到工艺要求的时候可以通过本方案来解决。
优选地,所述夹套的出油口与所述内盘管共用一个出油口。共用同一个出油口的设计便于导热油的集中回收再利用。
有益效果:本申请在反应釜内设置内盘管以能够直接对反应釜内的材料进行加热,有效降低了能量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增加了换热面积,提高了升温速度,而且在设置多个内盘管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反应釜内材料的多少选择使用其中一个或多个内盘管进行工作,针对性更强,能量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中反应釜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方式2中反应釜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方式3中反应釜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如图1所示,该加热装置主要包含反应釜1 和内盘管2,内盘管2为螺旋状,置于反应釜1内,且内盘管2一端的进油口与总进油口4 通过内盘管阀门3连通,内盘管2的另一端为出油口5。
本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对反应釜1进行加热时,打开内盘管阀门3,通过总进油口4向内盘管2内注入导热油,通过加热内盘管2内的导热油直接加热反应釜1内的材料,加热结束后的导热油从内盘管2的出油口5排出回收。
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实施方式1中,内盘管2为一个整体的内盘管,这种结构不能够对反应釜1内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加热,能量利用率较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内盘管2为至少两个内盘管上下依次排列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以上下两个依次排列的内盘管2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内盘管2分上、下两层,分别由一个内盘管阀门3控制,当反应釜1内材料较少时,可以只开启下层内盘管的阀门进行加热,如材料增加则上下两层内盘管的阀门可以全部开启,以达到快速升温的目的;并且对内盘管2可进行分段控制,对反应釜1内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加热,避免能量不恰当使用,针对性强,能量利用率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两个内盘管2的出油口5为同一个,以便于导热油的回收循环使用。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为实施方式2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双重加热结构,进一步确保反应釜1内材料的升温速度。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在反应釜1外围还设有夹套6,夹套6内壁与反应釜1外壁之间具有用于填充导热油的间隙,夹套6的进油口通过夹套阀门7与总进油口4连通,且夹套6与各内盘管2共用一个出油口5。
当只使用反应釜1内的内盘管2加热釜内材料仍不能达到工艺要求时,可以同时打开夹套阀门7,通过总进油口4向夹套6内注入导热油,通过加热夹套6内的导热油间接加热反应釜1内的材料,加热后的导热油通过出油口5排出回收。这样将夹套6与内盘管2 结合使用使得釜内材料的升温速度有了双重保障,当然,本实施方式也可以与现有技术中一样只使用夹套6内导热油对反应釜1内的材料进行加热,夹套6与内盘管2可以单独或同时使用。
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完全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反应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反应釜(1)、至少一个内盘管(2)和与所述内盘管(2)数量相等的内盘管阀门(3),所述内盘管(2)位于所述反应釜(1)内部,所述内盘管(2)的一端为进油口,该进油口通过所述内盘管阀门(3)与总进油口(4)连通,所述内盘管(2)的另一端为出油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内盘管(2)为两个及以上,则各所述内盘管(2)沿所述反应釜(1)依次上下排列,且各所述内盘管(2)的进油口分别通过对应的各所述内盘管阀门(3)与所述总进油口(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内盘管(2)共用一个出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管(2)为螺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夹套(6)和夹套阀门(7),所述夹套(6)套在所述反应釜(1)外围,所述总进油口(4)通过所述夹套阀门(7)与所述夹套(6)的进油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釜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6)的出油口与所述内盘管(2)共用一个出油口。
CN201621394670.7U 2016-12-19 2016-12-19 反应釜加热装置 Active CN206454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4670.7U CN206454623U (zh) 2016-12-19 2016-12-19 反应釜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94670.7U CN206454623U (zh) 2016-12-19 2016-12-19 反应釜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4623U true CN206454623U (zh) 2017-09-01

Family

ID=5969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94670.7U Active CN206454623U (zh) 2016-12-19 2016-12-19 反应釜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46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9330A (zh) * 2020-03-25 2020-07-10 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硝酸氧化法生产己二酸体系的反应温度维稳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9330A (zh) * 2020-03-25 2020-07-10 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硝酸氧化法生产己二酸体系的反应温度维稳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54623U (zh) 反应釜加热装置
CN205965089U (zh) 一种硫酸锰浓缩结晶节能装置
CN203971901U (zh) 一种固体熔融器
CN207071137U (zh) 一种节能型水浴加热中药装置
CN103627518B (zh) 制皂用蓖麻油脱水系统
CN106492732A (zh) 一种分离沉淀物的化工用反应釜
CN202989124U (zh) 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的液化设备
CN202741088U (zh) 一种油脂加热罐
CN103289811B (zh) 一种全自动动物脂肪提取设备
CN205137856U (zh) 一种带有相变材料的快热式电热水器
CN201508070U (zh) 一种新型夹层筒式承压水箱换热器
CN213037779U (zh) 一种酱油酿造发酵装置
CN204365269U (zh) 同轴双级串联的一体化反应器
CN102997699A (zh) 多台罐式煅烧炉高温煅后焦余热利用汽水循环系统
CN105444598B (zh) 一种复合式换热器
CN202845017U (zh) 一种可迅速降温的反应釜
CN206089062U (zh) 一种分子筛固化连续炉
CN201809480U (zh) 苎麻蒸煮容器的输气装置
CN201151703Y (zh) 一种聚酯生产中第二酯化釜加热装置
CN206372831U (zh) 一种化工设备用反应釜
CN101824365B (zh) 一种脱水余热利用系统
CN211936701U (zh) 一种快速加热和冷却的搅拌系统
CN105783244A (zh) 一种带有相变材料的快热式电热水器
CN203944385U (zh) 一种用于白乳胶合成的冷却反应系统
CN211612649U (zh) 一种三异丁基铝原液生产用换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