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50426U - 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50426U
CN206450426U CN201720101090.2U CN201720101090U CN206450426U CN 206450426 U CN206450426 U CN 206450426U CN 201720101090 U CN201720101090 U CN 201720101090U CN 206450426 U CN206450426 U CN 206450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wheel
sliding platform
damping block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109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弘
范亚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Industry 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0109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50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50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50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包括阻尼块、阻尼块支撑板、两个车轮支撑侧板及橡胶轮子;所述阻尼块下端凸台置于阻尼块支撑板中的槽孔中;所述车轮支撑侧板上分别设有三个圆形孔,所述车轮支撑侧板的中间孔与阻尼块支撑板中焊接的圆柱体装配,另外两个圆形孔分别与支撑金属块、橡胶轮子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根据行驶平稳性、适应性强的要求而设计,通过利用车轮减振阻尼块,增强车轮的缓冲减振缓冲性能,减小试验过程中车体在竖直方向的振动,此外,车轮的设计降低了车体的总体高度,提高了移动平台车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提高了试验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碰撞试验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碰撞安全性研究中,实车碰撞试验与交通事故最为接近,很大程度是能够体现车辆的真实安全性能,通过实车碰撞试验,分析碰撞后试验车辆变形结果和试验假人的受伤情况。评价车辆安全性能,分析指导车辆被动安全性的设计。
侧面圆柱碰撞试验是侧向移动试验车辆的驾驶员头部位置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刚性圆柱壁障,真实再现道路行驶的车辆撞击树干、电杆以及其他柱状结构情况下发生的交通事故。侧面圆柱碰撞试验根据试验车辆与刚性圆柱壁障之间的运动关系可分为侧向移动的试验车辆撞击固定的刚性圆柱壁障(如图1所示),和移动的刚性圆柱壁障撞击静止的试验车辆(如图2所示)。
众所周知,汽车只能沿着车轮滚动的方向上行驶,自身不能产生侧向移动,为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的顺利完成,通过移动平台车承载、运输试验车辆使试验车辆产生侧向移动。通过移动平台车的牵引柱与轨道牵引拖车连接,为整个碰撞系统提供动力。使试验车辆产生侧向移动,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刚性圆柱壁障。当碰撞完成瞬间,由于行驶惯性移动平台车还具有一定向前行驶的速度,如果不对移动平台车进行约束停车,试验车辆将移动平台车的带动下继续向前行驶与刚性圆柱壁障再次发生碰撞,称此碰撞形式为“二次碰撞”。“二次碰撞”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试验结果。
一些类似的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如:201120423369.5号专利描述车辆侧面圆柱碰撞用运车平台,其利用槽轮与试验轨道滚动啃合,实现了承载运输试验车辆的功能,并且在竖直方向限制平台的上下蹿动以及如何保证试验平台直线行驶作出说明。但并未对如何确保试移动平台车防止发生“二次碰撞”进行说明。201120260531.6号专利一种飞行地板车牵引辅助支架,通过滑槽与牵引轨道的连接的装配,能够有效限制飞行底板车行驶过程中产生水平位移。但安装受场地因素比较大,如遇到全封闭的牵引轨道或轨道上放有障碍物体时,使其安装复杂。以上专利就如何保证避免发生“二次碰撞”,有效便捷快速安装使用移动平台车,提高移动平台车的抗撞疲劳寿命并未提供相关技术说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以解决使用现有的移动平台车进行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时试验车辆与刚性柱体之间发生易发生二次碰撞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包括阻尼块(118)、阻尼块支撑板(117)、两个车轮支撑侧板(119)及橡胶轮子(116);
所述阻尼块(118)下端凸台置于阻尼块支撑板(117)中的槽孔中;
所述车轮支撑侧板(119)上分别设有三个圆形孔,所述车轮支撑侧板(119)的中间孔与阻尼块支撑板(117)中焊接的圆柱体装配,另外两个圆形孔分别与支撑金属块、橡胶轮子(116)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块(118)安装在车轮连接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阻尼块(118)为橡胶、弹簧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移动平台车(100)底部设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振阻尼车轮(109)。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车(100)中部为亚克力透明面板(115),所述亚克力透明面板(115)两侧设有聚四氟乙烯面板(113)。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车(100)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车架(101)及右车架(102);所述左车架(101)及右车架(102)上均设有木质支撑板(112),所述木质支撑板(112)之间设有亚克力透明支撑板(114);
所述聚四氟乙烯面板(113)设置在所述木质支撑板(112)上;所述亚克力透明面板(115)设置在所述亚克力透明支撑板(114)上。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车(100)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车架(101)及右车架(102);
左车架(101)与右车架(102)均由钢材焊接而成;
左车架(101)与右车架(102)上焊有车架连接板(128~130),通过三组螺栓连接车架连接板(128~130)将左车架(101)、右车架(101)装配连接;
斜支撑梁(103)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上,加强车架强度;
竖支撑梁(104)装配在右车架(102)上,加强车架竖直方向上的碰撞冲击;后斜支撑梁(105)通过螺栓装配在左车架(101)上;
两个牵引环(111)对称焊接在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上;
导向柱支撑框架(107)通过螺栓装配在左车架(101)及右车架(102)上,导向柱固定支座(106)固定在导向柱支撑框架(107)上,导向柱固定支座(106)的柱体固定孔中设有导向柱(121);
左车架(101)、右车架(102)底端分别焊接有车轮固定板(108),减振阻尼车轮(109)通过螺栓固定装配在车轮固定板(108)上。
进一步的,车轮固定板(108)共28个分四组每组7个,左车架(101)、右车架(102)底端分别焊接两组。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车(100)上设有侧面辅助平台(400)。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车(100)上设有两组导向柱(121);所述亚克力透明面板(115)底部设有摄像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根据行驶平稳性、适应性强的要求而设计,通过利用车轮减振阻尼块,增强车轮的缓冲减振缓冲性能,减小试验过程中车体在竖直方向的振动,此外,车轮的设计降低了车体的总体高度,提高了移动平台车行驶过程中的平稳性,提高了试验的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汽车正面圆柱碰撞示意图;
图2为汽车侧面圆柱碰撞示意图;
图3为在碰撞过程中,移动平台车带动试验车辆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刚性圆柱壁障的示意图;
图4为当试验车辆与刚性圆柱壁障瞬间撞击后,瞬间的撞击力将使试验车辆压溃后反弹的示意图;
图5由于惯性力的存在,移动平台车将继续向前行驶的示意图;
图6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的试验装置总成俯视图;
图7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的试验装置总成主视图;
图8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的试验装置总成侧视图;
图9移动平台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移动平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移动平台车减振阻尼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移动平台车减振阻尼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移动平台车导向柱与牵引轨道的装配图;
图14为碰撞吸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碰撞吸能装置装配图俯视图;
图16为侧碰柱安装在支撑框架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的侧面辅助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的侧面辅助平台架体结构图;
图19为左车架、右车架车架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移动平台车导向柱固定支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移动平台车导向柱固定支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移动平台车透明亚克力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23为侧面辅助平台可调节地脚结构示意图;
图24为侧面辅助平台可调节地脚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移动平台车;200-碰撞吸能装置;300-侧碰柱;400-侧面辅助平台;500-牵引系统;600-碰撞固定壁障
101-左车架;102-右车架;103-前斜支撑梁;104-竖支撑梁;105-后斜支撑梁;106-导向柱固定支座;107-导向柱支撑框架;108-车轮固定板;109-减振阻尼车轮;110-木质保护块;111-牵引环;112-木质支撑板;113-聚四氟乙烯面板;114-亚克力透明支撑板;115-亚克力透明面板;116-橡胶轮子;117-阻尼块支撑板;118-阻尼块;119-侧向支撑板;120-导向柱固定连接板;121-导向柱柱体;122-导向柱外套轴套;123-导向柱尼龙塑料内轴套;124-导向柱轴套支撑板;125-牵引链条;126-牵引连接柱;127-20mm槽钢;128~130-左、右车架连接板。
201-固定连接板;202-支撑肋板;203-底座;204-不锈钢管固定支座;205~216-不锈钢管。
301-侧碰柱固定连接板;302-方管支撑梁;303-焊接连接板;304-竖H钢支撑梁;305-横H钢支撑梁;306-钢管密封板;307-254mm钢管;308-混凝土;309-钢管支撑槽钢。
401-可调节地脚;402-侧面辅助平台架体;403-木质支撑板;404-聚四氟乙烯面板;405-槽钢框架;406-角钢支撑梁;407-L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试验准备阶段,将一对碰撞吸能装置以及侧碰柱分别安装在碰撞固定壁障上。移动平台车放置在碰撞试验室的牵引轨道上,将其导向柱置于导轨内与牵引轨道接触连接,限制左右晃动,调整移动平台车时木质保护块与碰撞吸能装置的最长的不锈钢管之间距离为100mm,完成后固定移动平台车。试验车辆通过叉车放置在移动平台车上,移动试验车辆使B柱前驾驶员头部对应位置与侧碰柱接触。在移动平台车左侧放置辅助平台,扩大准备试验操作区域,方便试验车辆在移动平台车上的移动、调整试验放置位置。
在移动平台车行驶过程中,移动平台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会影响试验结果,因此采用减振阻尼轮,通过车轮的阻尼块缓冲行驶过程中竖直方向上的振动,提高移动平台车的行驶稳定性。移动平台车是否直线行驶关系到碰撞试验结果的精确性,为确保移动平台车直线行驶,通过两组导向柱与牵引轨道接触连接限制移动平台车左右晃动。
在碰撞过程中,试验车辆在移动平台车的带动下以一定的速度撞击侧碰柱,如图3所示,当试验车辆的侧面与侧碰柱的瞬间撞击后,巨大的撞击力将使试验车辆发生压溃反弹,如图4所示。但由于惯性力的存在,移动平台车将继续向前行驶,如图5所示,若不对其进行阻止,试验车辆将会与侧碰柱发生“二次碰撞”影响碰撞试验结果。为避免“二次碰撞”情况的发生,移动平台车面板采用摩擦系数较小的尼龙塑料材料,减小移动平台车的面板与汽车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汽车碰撞后反弹距离。此外,在移动平台车前方放置一对碰撞吸能装置,通过移动平台车的木质保护块撞击碰撞吸能装置的不锈钢管,利用不锈钢管的压溃吸能对移动平台车减速停车,有效防止试验车辆与刚性柱体之间发生“二次碰撞”。
如图6-8所示,一种用于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的试验装置,包括用于承载运输试验车辆的移动平台车100,用于试验车辆与刚性圆柱壁障碰撞完成后,用于对移动平台车减速停车,避免发生“二次碰撞”的碰撞吸能装置200,用于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的侧碰柱300,用于试验前准备工作以及试验完成后整理工作的侧面辅助平台400,为碰撞系统提供动力以及与导向柱连接限制移动平台车行驶过程中左右晃动的牵引轨道系统500,用于固定碰撞吸能装置200和侧碰柱300的碰撞固定壁障600。将碰撞固定壁障600置于牵引系统500中轨道的末端其两者中心对齐放置。移动平台车100车体长4000mm,宽6000mm。在移动平台车100正前有一对碰撞吸能装置200,碰撞吸能装置200固定安装在碰撞固定壁障600上,且两个碰撞吸能装置200内侧边缘距牵引轨道500中心距离为585mm。其碰撞吸能装置200中的不锈钢管205与移动平台车100中的木质保护块110之间的距离为100mm且中心对齐。侧碰柱300固定安装在碰撞固定壁障600上,应保证碰撞柱300安装在固定碰撞壁障600的中心位置。此外,侧碰柱钢管304最底面与移动平台车100的聚四氟乙烯面板113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0mm。在移动平台车100左侧有长4000mm,宽2000mm的侧面辅助平台300。
如图9所示,移动平台车100包括由钢材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的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且左车架101与右车架102对称,车架上焊有左、右车架连接板128~130,左、右车架连接板128~130通过三组高强度螺栓将左车架101,右车架102装配连接。车架焊接完成后需振动消除内部应力。斜支撑梁103有两个左右对称装配在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上,增强车架支撑刚度。竖支撑梁104装配在右车架102上,增强车架竖直方向上的支撑刚度。后斜支撑梁105通过螺栓装配连接在左车架101上。两个牵引环111对称焊接在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上且牵引环111中的连接孔到移动平台车100中心的距离为495mm。导向柱支撑框架107通过螺栓装配在车架上,用于对导向柱固定支座106的固定,导向柱固定支座106装配在车架和导向柱支撑框架107上,通过导向柱固定支座106上的圆孔固定导向柱121。车轮固定板108共28个分四组每组7个分别焊接在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上。减振阻尼车轮109通过螺栓固定装配在车轮固定板108上。木质保护块110的厚度为20mm的复合木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移动平台车车架上。避免在碰撞过程中与不锈钢管之间直接碰撞接触,保护车架提高移动平台车100的使用寿命。
如图10所示,车架木质支撑板112厚度为20mm的木质复合板,通过螺柱固定覆盖车架,用以支撑移动平台车100上的试验车辆。聚四氟乙烯面板113厚度为3mm,通过螺钉固定在木质支撑板112上,在碰撞试验过程中,易出现损耗断裂现象故将其分成18块。如果在试验过程中产生断裂,可单独对产生损坏的导向柱固定支座106更换,节约试验成本。亚克力透明支撑板114采用透明亚克力材质厚度为20mm通过螺栓装配在车架上,为底部摄像机能够拍摄碰撞时刻试验车辆底部情况。为防止亚克力透明支撑板114碰撞划伤或损坏,在其上面通过螺钉安装一层厚度为3mm的亚克力透明面板115,在划伤或损坏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单独更换,节约试验成本。牵引链条125装配在牵引环111上,牵引链条125的末端连接牵引柱126,通过牵引柱126与碰撞牵引系统500的牵引拖车连接,为整个碰撞试验的提供动力。
如图11所示,行驶车轮为减振阻尼车轮,阻尼块118由橡胶、弹簧组成,安装在车轮连接板上,阻尼块118中的凸台置于阻尼块支撑板117中的槽孔中,车轮支撑侧板119中的中间孔与阻尼支撑板117中焊接的侧面凸台装配,另外两个圆形孔分别与支撑块、橡胶轮子116通过螺栓连接,其中橡胶轮子116为直径尺寸为100mm。通过阻尼块118以及橡胶车轮116来缓冲移动平台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提高试验精度。此外,轮子与减振阻尼块为前后安装与上下安装相比降低了车轮的总体高度,降低了移动平台车的总体高度,提高了移动平台车的行驶稳定性。
如图12-13所示,导向柱总成与牵引系统500中的牵引轨道的装配连接图,导向柱固定支座106用于固定导向柱,将导向柱柱体121置于导向柱固定支座106的固定孔中。通过螺栓将导向柱安装在导向柱固定连接板120上,另外一组螺栓通过导向柱固定连接板120中的“U”形槽孔将导向柱固定在导向柱固定支座106上。导向柱外轴套122内过渡装配的导向柱尼龙塑料轴套123。导向柱外轴套122与牵引轨道500接触,导向柱尼龙塑料轴套123与导向柱柱体121装配,通过螺栓将导向柱轴套支撑板124与导向柱柱体121装配连接,用于对轴套进行支撑固定、防止脱落。导向柱内轴套123的尼龙塑料的具有自润滑作用,在移动平台车行驶过程中有利于轴套的转动。两组导向柱与牵引轨道连接和牵引柱与牵引拖车连接构成一条直线,防止移动平台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左右晃动,影响试验精度。
如图14、15所示,碰撞吸能装置200有两个,通过螺栓对称安装在碰撞固定壁障600上,其内侧边缘距牵引轨道中心距离为585mm。碰撞吸能装置200内的两个相邻的不锈钢管之间的距离为280mm。碰撞吸能装置架体203与固定连接板201焊接。支撑肋板202焊接在架体203、固定连接板201上,用于加强结构刚度。不锈钢管固定支座204的下支座焊接在碰撞吸能装置架体203上,上支座通过螺栓与下支座装配连接用以固定不锈钢管205~216。左、右碰撞吸能装置中的不锈钢管左右对称安装。在试验过程中,通过不锈钢管受到移动平台车100的碰撞发生压溃变形吸能对移动平台车减速停车,防止试验车辆与侧碰柱300发生“二次碰撞”影响试验结果。所使用的不锈钢管205~216的长度、数量以及安装位置,应根据试验车辆的具体碰撞速度速来确定。表一为碰撞速度与不锈钢管长度之间对应关系。在提高碰撞试验速度时,应增加不锈钢管的数量以及加长其尺寸,确保在移动平台车100与碰撞吸能装置200之间产生过大的冲击使移动平台车100发生变形。表一中29km/h为Euro-NCAP侧面圆柱碰撞法规的试验速度,此时碰撞吸能装置200中的不锈钢管206、215长度应为360mm,不锈钢管207、214长度为340mm,不锈钢管209、212长度为320mm。美国NHTSA侧面圆柱碰撞法规的试验速度为32km/h,其碰撞吸能装置200不锈钢管安放位置及长度应在Euro-NCAP侧面圆柱碰撞试验不锈钢管安放位置及长度的基础上增加不锈钢管208、213其长度为320mm。其它碰撞速度与不锈钢管安装位置、相对位置不锈钢管长度的对应关系见表1。
表1:碰撞吸能装置不锈钢管长度摆放位置与碰撞速度对应关系
如图16所示,侧碰柱300通过固定连接板301装配在碰撞固定壁障600上,与碰撞固定壁障600中心对齐,并保证侧碰柱柱体最底端与移动平台车100中透明亚克力面板115之间的距离为100mm。连接焊板303厚度为10mm方便固定连接板301与H支撑梁的焊接,支撑架体结构由100mm方管支撑梁302和200mm竖H支撑梁304以及200mm横H支撑梁305焊接而成。柱体连接槽钢309焊接在支撑框架302上,碰撞柱体焊接在柱体连接槽钢309上,用于碰撞柱体与支撑架体的连接,同时用于碰撞柱体的支撑。碰撞柱体为直径254mm、壁厚20mm、长2220mm的柱体钢管307,在柱体钢管307底部焊接厚度为20mm的柱体钢管密封板306,柱体钢管内部填充混凝土308至距钢管顶部23mm待混凝土凝固后在上焊接厚度为20mm的柱体钢管密封板306,通过在柱体钢管307内部填充混凝土308将柱体钢管307为实体结构增强了柱体钢管的强度,节约了制造成本。
如图17、18所示,侧面辅助平台400放置在移动平台车100的左侧,其长度4000mm,宽度2000m。侧面辅助平台架体402由100mm槽钢框架405,100mm角钢支撑梁406以及L支撑板407焊接。通过螺栓将木质支撑板403固定安装在架体402上。木质支撑板403与移动平台车100中的木质支撑板112的材料、作用相同。聚四氟乙烯面板404同样与车架架体100中的车架聚四氟乙烯面板113相同。L支撑板405共8个焊接在侧面辅助平台402上,L支撑板405底板高度为100mm、宽度为50mm、厚度为5mm的角型钢板,在其中心有M12mm的螺纹孔。可调节地脚401装配在L支撑板405上,通过扳手拧动可调节地脚401的螺帽来调节侧面辅助平台400的高度。
如图19所示,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之间连接关系局部俯视图,在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上焊接左、右车架连接板128~130,左、右车架连接板128~130的最底面与车架的最底面对齐。在右车架102方管切割方孔,左、右车架连接板129、130之间的车架梁钻有圆孔,用于车俩连接板底部螺栓的连接。通过方孔在方管内部对车架连接板装配连接,提高整体车架最低点。
如图20、21所示,导向柱固定支座106有两个,分别装配在车架、导向柱支撑框架107上,导向柱固定支座106中有两个直径为48mm的圆孔,且两个圆孔之间的距离为58mm。导向柱固定支座106上板钻有4个M10螺纹孔,与向柱固定连接板120装配连接,用于对导向柱的固定,。
如图22所示,透明亚克力面板115,其中长为2900mm,宽为2100mm,厚度为3mm的透明亚克力板,边缘之间切割两个“凸”形孔,方便导向柱通过孔装配在导向柱固定支座106上。透明亚克力面板115钻有沉头孔,沉孔有直径16mm深度1.5mm,通孔直径为10mm,通过自攻的螺钉、凹形垫片将透明亚克力面板115安装在透明亚克力支撑板114上。
如图23、24所示,可调节地脚401共8个,装配在侧面辅助平台400上的L支撑板407上,通过扳手扭转可调节地脚401上的螺帽,提升或降低侧面辅助平台的高度,使其达到与移动平台车100相同高度,增加试验车辆的移动活动范围,方便试验移动到试验放置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块(118)、阻尼块支撑板(117)、两个车轮支撑侧板(119)及橡胶轮子(116);
所述阻尼块(118)下端凸台置于阻尼块支撑板(117)中的槽孔中;
所述车轮支撑侧板(119)上分别设有三个圆形孔,所述车轮支撑侧板(119)的中间孔与阻尼块支撑板(117)中焊接的圆柱体装配,另外两个圆形孔分别与支撑金属块、橡胶轮子(116)通过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阻尼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块(118)安装在车轮连接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阻尼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块(118)为橡胶、弹簧中的一种或多种。
4.一种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移动平台车(100)底部设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减振阻尼车轮(10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车(100)中部为亚克力透明面板(115),所述亚克力透明面板(115)两侧设有聚四氟乙烯面板(1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车(100)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车架(101)及右车架(102);所述左车架(101)及右车架(102)上均设有木质支撑板(112),所述木质支撑板(112)之间设有亚克力透明支撑板(114);
所述聚四氟乙烯面板(113)设置在所述木质支撑板(112)上;所述亚克力透明面板(115)设置在所述亚克力透明支撑板(114)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车(100)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车架(101)及右车架(102);
左车架(101)与右车架(102)均由钢材焊接而成;
左车架(101)与右车架(102)上焊有车架连接板(128~130),通过三组螺栓连接车架连接板(128~130)将左车架(101)、右车架(101)装配连接;
斜支撑梁(103)有两个,分别安装在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上,加强车架强度;
竖支撑梁(104)装配在右车架(102)上,加强车架竖直方向上的碰撞冲击;后斜支撑梁(105)通过螺栓装配在左车架(101)上;
两个牵引环(111)对称焊接在左车架(101)、右车架(102)上;
导向柱支撑框架(107)通过螺栓装配在左车架(101)及右车架(102)上,导向柱固定支座(106)固定在导向柱支撑框架(107)上,导向柱固定支座(106)的柱体固定孔中设有导向柱(121);
左车架(101)、右车架(102)底端分别焊接有车轮固定板(108),减振阻尼车轮(109)通过螺栓固定装配在车轮固定板(108)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
车轮固定板(108)共28个分四组每组7个,左车架(101)、右车架(102)底端分别焊接两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平台车(100)上设有侧面辅助平台(400)。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车(100)上设有两组导向柱(121);所述亚克力透明面板(115)底部设有摄像机。
CN201720101090.2U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 Active CN206450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1090.2U CN206450426U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01090.2U CN206450426U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50426U true CN206450426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8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1090.2U Active CN206450426U (zh) 2017-01-24 2017-01-24 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50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44523A (zh) 一种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碰撞吸能装置及碰撞试验装置
CN204196814U (zh) 阶梯式偏转器、用于车辆的前端组件以及碰撞吸收装置
CN206609621U (zh) 一种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碰撞吸能装置及碰撞试验装置
CN103158777A (zh) 用于改变车辆在偏置碰撞中的路线的偏转器
WO2015068985A1 (ko) 충돌 충격 흡수장치
NO334391B1 (no) Jernbanekjøretøy med en deformerbar førerkabin med tilegnet reprasjonsgrensesnitt
CN108622202A (zh) 安装于车身的轮胎阻断器组件
CN103640629A (zh)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
CN206450424U (zh) 一种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导向柱结构
CN102398559A (zh) 客车正碰溃缩机构
CN202389463U (zh) 客车正碰溃缩机构
CN206450426U (zh) 一种减振阻尼车轮及汽车侧面圆柱碰撞试验用移动平台车
CN203713973U (zh) 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前副车架
CN103863350B (zh) 一种复合式吸能结构及车辆底架结构
WO2016053200A1 (en) Improved monorail train system, methods and assemblies
CN113665683A (zh) 一种提升非承载式车身侧面柱形碰撞性能的车身结构
CN216074898U (zh) 一种高速公路用缓冲护栏
CN206609593U (zh) 一种支撑框架及多用式圆柱碰撞壁障
CN210852406U (zh) 一种全自动泊车机器人用车轮平衡装置
CN212861181U (zh) 一种公路技术状况检测用载具
CN112429089B (zh) 高度集成防爆炸冲击车架结构、集成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02765095U (zh) 牵引车的车架和公铁两用牵引车
CN210529576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马路防护栏
CN112078530A (zh) 一种利用柱形滚或球形滚的汽车侧面防护装置
CN206485397U (zh) 一种微型汽车的前保险杠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01

Address after: 300300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68, pioneer East Road, Dongli District, Tianjin 818

Patentee after: China Automotive Industry Engineering (Tianjin)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5340 Xiping Road,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Co-patentee befor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atentee befor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