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45502U - 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及运输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及运输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45502U
CN206445502U CN201720023920.4U CN201720023920U CN206445502U CN 206445502 U CN206445502 U CN 206445502U CN 201720023920 U CN201720023920 U CN 201720023920U CN 206445502 U CN206445502 U CN 206445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asing
slide rail
clamping plate
plate
t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2392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玲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ai Hi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ai Hi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ai Hi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ai Hing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2392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445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45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45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滑板,第一滑轨与滑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滑板在第一滑轨上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滑板上垂直第一滑轨设置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将电机壳夹持固定住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壳位置的定位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第二滑轨可以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方便将电机壳牢牢夹住,同时通过定位装置可以使得电机在竖直方向上不会运动,这样使得电机在加工时不会运动,加工时打孔与攻丝的精度高,又通过滑板可以方便的将电机壳运输至规定位置进行打孔攻丝,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及运输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壳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及运输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壳作为电机的重要零部件,在电机加工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电机壳在加工的时候,为了后续装配方便需要在电机壳上打孔、攻丝,通过打孔、攻丝在电机壳上形成装配孔。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26549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壳打孔用输送装置,包括配合设置的滑动轨道和滑动板,滑动板滑动设于滑动轨道上;滑动板上部分设有放置槽和电机壳固定件;滑动轨道的侧部设有沿滑动轨道长度方向设置的挡板;使用时电机壳位于放置槽中,在给电机壳打孔时,打孔刀将垂直于滑动板方向加工,这时放置槽底部将支撑电机壳,防止电机壳在竖直方向运动,但是在给电机壳打完孔退刀时,电机壳收到竖直向上的力,这时电机壳仅仅通过电机壳固定件在水平方向顶紧,所以电机壳容易被拉动,使得电机壳的位置发生改变,影响后续攻丝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用运输夹持装置,电机壳在加工时被牢牢夹住,不易出现晃动与位移,打孔攻丝时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设置有滑板,所述第一滑轨与滑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滑板在第一滑轨上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滑板上垂直第一滑轨设置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将电机壳夹持固定住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壳位置的定位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电机壳先通过定位装置固定在第一夹板上,然后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在第二滑轨上滑动相互靠近,将电机壳牢牢夹持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在电机壳上打孔时,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将防止电机壳向两端移动,又通过定位装置使得电机壳不易上下运动与水平运动,这样加工时,打孔与攻丝精度高。
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板上用于插入电机壳中将电机壳固定的凸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凸圈将从电机壳的端部插入,使得电机壳被固定在第一夹板上,这时可以使得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在第二滑轨上滑动且相互靠近,且将电机壳被紧紧夹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这时加工电机壳,电机壳将不易晃动,加工精度高。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板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壳配合的锥形凸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电机壳被夹紧,在第二夹板上设置有锥形凸起,使用时,锥形凸起将插入电机了的端部,由于锥形凸起的侧边为倾斜面,所以随着电机壳被夹紧,锥形凸起侧边与电机壳之间的作用力将越来越大并使得电机壳被牢牢卡住,这样打孔与攻丝时电机壳将不易晃动。
优选的,所述凸圈可拆卸设置在第一夹板上,所述锥形凸起可拆卸设置在第二夹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不同型号的电机壳其直径与长度均有所不同,所以为了使得电机壳稳定的固定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需要改变凸圈与凸起的尺寸,以便凸圈与凸起可以适应电机壳的尺寸,方便将电机壳定位固定,通过将凸圈与凸起可拆卸固定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上,可以方便将凸圈与凸起更换,以便适应不同型号的电机加工。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滑板抵触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置有用于确认滑板位置的接触开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工电机壳时,滑板需要在第一滑轨上滑动,但是加工电机壳的刀头位于第一滑轨两端的位置,所以为了准确的加工电机壳,需要在加工前确认滑板的位置,通过在挡板上设置接触开关,可以在滑板位于第一滑轨两端时触发接触开关,这样接触开关将发出信号,以便让刀头加工,操作简单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人工观察确认,同时挡板可以防止滑板从第一滑轨上滑落。
优选的,所述滑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在第二滑轨上滑动并将电机壳夹住的第二驱动机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在第二滑轨上滑动且将电机壳牢牢夹住,在滑板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设置第二驱动机构,可以方便的使得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在第二滑轨上滑动,不需要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而且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使得电机壳被夹持时夹持力度大,不易掉落。
优选的,在电机壳两端需要打孔处相对的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上设置有通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电机壳在加工时,需要在电机壳的两端加工出孔,因此打孔的刀具需要从电机壳的两端插入加工,但是由于电机壳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接触,所以为了方便在电机壳的两端加工出孔,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上与电机壳需要打孔的地方相对处设置有通孔,方便刀具插入加工电机壳。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可以一次性加工电机壳的两端面与侧面,加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运输夹持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运输夹持装置上方设置有用于在电机壳侧壁打孔与攻丝的第一打孔装置和第一攻丝装置,电机壳两端设置有用于在电机壳两端打孔与攻丝的第二打孔装置与第二攻丝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打孔装置、第二打孔装置以及第一攻丝装置、第二攻丝装置,可以方便的一次性在电机壳的侧壁与两端面上加工出螺纹孔,加工快速方便,生产效率极高,全程自动化程度高。
优选的,所述第二打孔装置与第二攻丝装置数量分别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滑轨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一次性在分别在电机壳的两端部加工出螺纹孔,加工速度快,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打孔装置、第二打孔装置均包括多轴器与设置在多轴器上的打孔刀头,所述第一攻丝装置、第二攻丝装置均包括多轴器与设置在多轴器上的攻丝刀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轴器广泛应用于机械行业多孔零部件的钻孔及攻丝加工,多孔钻在其加工范围内,其主轴的数量、主轴间的距离,可以任意调整,一次进给同时加工数孔,在其配合机床工作时,可自动进行快进、工进、快退、停止、同单轴钻比较,工件加工精度高、工效快,可有效的节约投资方的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机床的自动化大大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通过多轴器可以一次性在电机壳上打出多个孔,同时又可将多个孔进行攻丝,加工效率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可以方便的将电机壳进行定位,同时通过凸圈可以使得电机壳在加工时不会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滑动,加工精度高,同时可以一次性在电机壳的两端与侧面加工出多个孔,加工效率高,全程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第一结构示意图,主要突出电机壳固定时的位置;
图2为实施例一的第二结构示意图,主要突出凸圈与锥形凸起的结构;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滑轨;2、滑板;3、第一驱动机构;4、第二滑轨;5、第一夹板;6、第二夹板;7、凸圈;8、锥形凸起;9、挡板;10、接触开关;11、第二驱动机构;12、通孔;13、机架;14、第一打孔装置;15、第一攻丝装置;16、第二打孔装置;17、第二攻丝装置;18、多轴器;19、打孔刀头;20、攻丝刀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滑轨1,在第一滑轨1上滑动设置有滑板2,同时第一滑轨1与滑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3,第一驱动机构3为气缸,气缸与第一滑轨1固定在一起,气缸的活塞杆与滑板2相连,气缸工作时可以驱动滑板2在第一滑轨1上来回滑动,在滑板2上垂直第一滑轨1设置有第二滑轨4,第二滑轨4上滑动设置有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在滑板2与第一夹板5、第二夹板6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11,第二驱动机构11为气缸,用来驱动第一夹板5以及第二夹板6在第二滑轨4上滑动,如图2所示,第一夹板5靠近第二夹板6的面上设置有凸圈7,凸圈7的形状大小与电机壳端部的内圈大小一致,使用时,凸圈7插入电机了端部,将电机壳固定住,在加工时放置电机壳水平移动与纵向移动,有效控制了加工精度。
如图1所示,在第一滑轨1两端设置有挡板9,挡板9可以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滑板2从第一滑轨1两端滑出,同时电机壳在打孔与攻丝时处于第一滑轨1的两端位置,所以为了确认滑板2是否滑至第一滑轨1两端位置,在挡板9上设置有接触开关10,当滑板2运动至第一滑轨1两端位置后,将触发接触开关10发出信号,确认滑板2到达该位置。
其中,如图2所示,在第二夹板6上设置有锥形凸起8,使用时,锥形凸起8插入电机壳的端部,锥形凸起8的端部小于电机壳端部的开口大小,锥形凸起8的底部大于电机壳的开口大小,这样当锥形凸起8插入电机壳端部且电机壳受到两端第一夹板5与第二夹板6的挤压力时,电机壳将被牢牢的固定住,不易旋转且不易横向纵向移动,打孔攻丝时精度高。
其中,为了方便适配不同型号的电机壳,将凸圈7与锥形凸起8可拆卸设置在第一夹板5上与第二夹板6上,当更换不同的电机壳时,需要更换与电机壳适配的凸圈7与锥形凸起8。
加工电机壳时,需要在电机壳的两端打孔,因此为了方便加工电机壳,在第一夹板5与第二夹板6上设置有通孔12,通孔12与电机壳上需要孔的地方相对。
使用时,将电机壳放在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之间,然后将电机壳的一端插到凸圈7上,且使得电机壳需要打孔的侧壁朝向上方,之后电机壳将固定在第一夹板5上上,然后通过第二驱动机构11分别驱动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在第二滑轨4上滑动,这样电机壳将被夹紧在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之间,当电机壳被逐渐夹紧的过程中,第二夹板6上的锥形凸起8将插入电机壳端部,并将电机壳牢牢固定在第一夹板5与第二夹板6之间,之后就可以对电机壳进行加工了,加工时,电机壳不易晃动,加工精度高;当需要对电机壳攻丝时,需要驱动滑板2在第一滑轨1上滑动,以便使得电机壳处在攻丝处,因此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可以方便的驱动滑板2运动,当滑板2处于规定位置后将与接触开挂接触,这样接触开关10将输出信号,确认滑板2的位置。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一种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包括实施例一中的运输夹持装置,还包括机架13,第一滑轨1安装在机架13上,在第一滑轨1上方沿着第一滑轨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第一打孔装置14与第一攻丝装置15,同时沿着第一滑轨1的长度方向,在第一夹板5与第二夹板6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打孔装置16与第二攻丝装置17,第二打孔装置16和第二攻丝装置17数量均为两个,这样就可以分别在电机壳的两端加工出孔。
其中,第一打孔装置14、第二打孔装置16均包括多轴器18与设置在多轴器18上的打孔刀头19,第一攻丝装置15、第二攻丝装置17均包括多轴器18与设置在多轴器18上的攻丝刀头20。
工作时,将电机壳安装在运输夹持装置上,这时运输夹持装置位于第一滑轨1的前端,这时电机壳的两端分别于第二打孔装置16相对,电机壳的上端与第一打孔装置14相对,之后开始打孔,这时,第二打孔装置16上的打孔刀头19将从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上的通孔12中插入并与电机壳的端部接触,将在电机壳的两端与上端加工出孔,打完孔之后,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滑板2向第一滑轨1后端运动,当滑板2与接触开关10接触后,接触开关10将发出信号,使得第一攻丝装置15和第二攻丝装置17工作,将在电机壳上打好的孔中攻丝。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包括第一滑轨(1),所述第一滑轨(1)上滑动设置有滑板(2),所述第一滑轨(1)与滑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滑板(2)在第一滑轨(1)上运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其特征是:所述滑板(2)上垂直第一滑轨(1)设置有第二滑轨(4),所述第二滑轨(4)上滑动设置有用于将电机壳夹持固定住的第一夹板(5)和第二夹板(6),所述第一夹板(5)与第二夹板(6)相对的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机壳位置的定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板(5)上用于插入电机壳中将电机壳固定的凸圈(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夹板(6)上设置有用于与电机壳配合的锥形凸起(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凸圈(7)可拆卸设置在第一夹板(5)上,所述锥形凸起(8)可拆卸设置在第二夹板(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轨(1)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滑板(2)抵触的挡板(9),所述挡板(9)上设置有用于确认滑板(2)位置的接触开关(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板(2)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夹板(5)与第二夹板(6)在第二滑轨(4)上滑动并将电机壳夹住的第二驱动机构(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的运输夹持装置,其特征是:在电机壳两端需要打孔处相对的第一夹板(5)与第二夹板(6)上设置有通孔(12)。
8.一种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其特征是: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运输夹持装置,还包括机架(13),所述第一滑轨(1)设置在机架(13)上,所述运输夹持装置上方设置有用于在电机壳侧壁打孔与攻丝的第一打孔装置(14)和第一攻丝装置(15),电机壳两端设置有用于在电机壳两端打孔与攻丝的第二打孔装置(16)与第二攻丝装置(1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打孔装置(16)与第二攻丝装置(17)数量分别为两个对称设置在第一滑轨(1)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打孔装置(14)、第二打孔装置(16)均包括多轴器(18)与设置在多轴器(18)上的打孔刀头(19),所述第一攻丝装置(15)、第二攻丝装置(17)均包括多轴器(18)与设置在多轴器(18)上的攻丝刀头(20)。
CN201720023920.4U 2017-01-09 2017-01-09 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及运输夹持装置 Active CN206445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3920.4U CN206445502U (zh) 2017-01-09 2017-01-09 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及运输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23920.4U CN206445502U (zh) 2017-01-09 2017-01-09 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及运输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45502U true CN206445502U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72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23920.4U Active CN206445502U (zh) 2017-01-09 2017-01-09 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及运输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455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2040A (zh) * 2019-10-30 2020-01-21 汇龙电机有限公司 电机壳钻孔攻丝设备
CN115958427A (zh) * 2023-02-13 2023-04-14 苏州市豪致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机壳加工的数控机床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12040A (zh) * 2019-10-30 2020-01-21 汇龙电机有限公司 电机壳钻孔攻丝设备
CN115958427A (zh) * 2023-02-13 2023-04-14 苏州市豪致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机壳加工的数控机床设备
CN115958427B (zh) * 2023-02-13 2023-09-01 苏州市豪致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机壳加工的数控机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25167U (zh) 一种自动打孔攻丝机
CN203726136U (zh) 自动切槽钻孔攻丝机床
CN203592350U (zh) 一种用于管类、杆类工件的加工控制装置
CN203765026U (zh) 钕铁硼双头打孔机
CN107552833B (zh) 磁极打孔装置
CN204657520U (zh) 多工位钻床
CN206445502U (zh) 电机壳打孔攻丝钻床及运输夹持装置
CN105499640A (zh) 全自动卧式钢板电钻机
CN105642952A (zh) 一种钻模工装
CN104908111A (zh) 一种多面打孔铣槽设备
KR101544134B1 (ko) 다기능 파이프 가공장치
CN106475615A (zh) 轴类自动化铣槽机
CN206445499U (zh) 电机壳打孔攻丝装置
CN202438837U (zh) 电机壳移位专用钻孔攻丝机床
CN102179423B (zh) 一种自动拔孔整形机
CN102398157A (zh) 自动打孔攻丝机
CN203526948U (zh) 自动化铝材加工机
CN105880664A (zh) 一种全自动打孔机
CN201287253Y (zh) 铜管t型孔自动开孔机
CN210730691U (zh) 一种同时冲压多孔的冲孔设备
CN204686423U (zh) 全自动冲孔、钻孔组合机
CN205734081U (zh) 轴工件自动打孔机的自动送料装置
CN104816033B (zh) 一种方管切割装置
CN108788751B (zh) 全自动寸五主板刮披锋机
CN203409510U (zh) 工件钻孔攻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