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436803U - 车门密封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门密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436803U
CN206436803U CN201720106761.4U CN201720106761U CN206436803U CN 206436803 U CN206436803 U CN 206436803U CN 201720106761 U CN201720106761 U CN 201720106761U CN 206436803 U CN206436803 U CN 206436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course
sealing strip
installation site
glass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067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升本敦生
森冈雅弘
元寺正贵
中里大介
长居达也
三垣祐介
木下尚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AIKAWA RUBB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436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436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密封结构。在腰线密封条(20)上设有块部(52),用于抵接玻璃导槽而使腰线密封条(20)在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达到标准安装位置。由此,既能够保证腰线部的密封条和玻璃导槽之间的密封性,又能够使腰线部的密封条有良好的可装配性。

Description

车门密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在冲压成形的车门上的密封结构,尤其是属于玻璃导槽和腰线部的密封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广为人知的车门是包括窗框且窗框支承车窗玻璃的周缘部的车门(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窗框上,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有玻璃导槽,该玻璃导槽由与车窗玻璃的周缘部接触的密封条构成。在车门的腰线部上,独立于玻璃导槽的密封条沿该腰线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腰线部密封条安装在车门上,使其前部和后部分别与前侧玻璃导槽和后侧玻璃导槽保持接触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4-512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74686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提高腰线部的密封条和玻璃导槽之间的密封性,可以考虑在腰线部的密封条的端部上设置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唇形部,通过将该唇形部压在玻璃导槽上而使该唇形部沿该玻璃导槽的外表面发生弹性变形。
然而,如果在腰线部的密封条的端部上设置唇形部,则因为该唇形部容易发生变形,所以如果作业者的操作力度不当,密封条就容易向车门的前后方向移动,密封条在前后方向上就难以找准位置。例如,会发生以下问题:当密封条移动到规定的安装位置前侧时,密封条的后端部没有充分地紧贴着后侧玻璃导槽,无法保证密封条和后侧玻璃导槽之间的密封性。为了避免发生该问题,要么需要在先安装上腰线部的密封条后,调整该密封条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要么需要边确认该密封条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边安装密封条,安装作业很繁琐。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使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玻璃导槽和设在腰线部上的密封条互相独立并将它们安装到车门门板上时,在能够保证腰线部的密封条和玻璃导槽之间的密封性的同时,使腰线部的密封条具有良好的可装配性。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在腰线密封条的端部上设置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通过使该抵接部抵接到玻璃导槽上,而使腰线密封条的安装位置位于规定的安装位置。
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是一种车门密封结构,其中,在支承车窗玻璃的窗框上,安装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玻璃导槽,该多个玻璃导槽彼此分开,并且,在所述玻璃导槽之间的腰线部上,安装有沿该腰线部延伸的腰线密封条,所述车门密封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腰线密封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唇形密封部和第二唇形密封部,当该腰线密封条位于标准安装位置时,该第一唇形密封部和该第二唇形密封部与所述玻璃导槽接触并发生弹性变形,
在所述腰线密封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中的至少一端上,设有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用于抵接所述玻璃导槽而使所述腰线密封条在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达到标准安装位置。
根据该结构,在将玻璃导槽安装到窗框上之后再安装腰线密封条时,使腰线密封条的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抵接到玻璃导槽上。这样一来,腰线密封条的安装位置即达到标准安装位置。这样一来,既不用在安装腰线密封条之后调整位置,又不用边确认位置边安装腰线密封条,就能容易地把腰线密封条安装到标准位置上。因此,腰线密封条的第一唇形密封部和第二唇形密封部分别与玻璃导槽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密封性就得到保证。
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如下: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由设在所述腰线密封条上的块部构成。
根据该结构,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的刚性较高,因此,使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抵接到玻璃导槽上时难以发生变形,腰线密封条就能找准正确的安装位置。
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如下: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线密封条包括侧壁部,该侧壁部沿所述腰线部延伸,
当从长度方向观察所述侧壁部时,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与所述侧壁部重合的范围内。
根据该结构,因为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位于与侧壁部重合的范围内,所以当压力作用于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时,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就会受到侧壁部支承,从而抑制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变形或位移。由此,腰线密封条就能找准正确的安装位置。
第四方面的实用新型如下:在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抵接面,
所述抵接面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所述腰线密封条的所述侧壁部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长度长。
根据该结构,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的抵接面的宽度较大,因此,能够吸收一些安装误差,使抵接面可靠地抵接到玻璃导槽上。
第五方面的实用新型如下: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线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朝车辆前侧倾斜下降,
在所述腰线密封条的前端部上设有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
根据该结构,沿腰线部的倾斜方向安装腰线密封条。此时,腰线密封条也同样沿腰线部倾斜。也就是说,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是安装在腰线密封条下侧的部分即前端部上的,因此,通过让腰线密封条沿腰线部的倾斜下降方向自然移动,就能够使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抵接到玻璃导槽上。
第六方面的实用新型如下:在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线密封条包括密封部和和芯部,该密封部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所述车窗玻璃接触,该芯部由硬质材料制成,该硬质材料比构成该密封部的弹性材料硬,所述芯部在长度方向上不可伸缩。
根据该结构,腰线密封条难以发生变形,安装时就容易操作,因此,可装配性进一步提高,且在前后有玻璃导槽的情况下,能进一步防止腰线密封条与前后的玻璃导槽之间产生空隙。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实用新型,在腰线密封条上设有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其用于抵接玻璃导槽而使该腰线密封条的安装位置达到标准安装位置,因此,既能够保证腰线密封条和玻璃导槽之间的密封性,又能够使腰线密封条具有良好的可装配性。
根据第二方面的实用新型,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由块部构成,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变形,从而能够正确地找准腰线密封条的安装位置。
根据第三方面的实用新型,从长度方向观察腰线密封条的侧壁部时,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设在与侧壁部重合的范围内,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变形或位移。这样一来,就能够正确地找准腰线密封条的安装位置。
根据第四方面的实用新型,能够使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的抵接面的宽度较大,因此,能够吸收一些安装误差,使抵接面可靠地抵接到玻璃导槽上。
根据第五方面的实用新型,腰线部朝前侧倾斜下降,在腰线密封条的前端部上设有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因此,通过让腰线密封条沿腰线部的倾斜下降方向自然移动,就能够使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抵接到玻璃导槽上,从而能够使可装配性更良好。
根据第六方面的实用新型,腰线密封条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的芯部,芯部在长度方向上不可伸缩,所以,腰线密封条难以发生变形,安装时就容易操作,因此,既能够进一步提高可装配性,又能够在前后有玻璃导槽的情况下,能进一步防止密封条与其前后的玻璃导槽之间产生空隙。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的左视图,该汽车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门。
图2是从车室内观察到的右后门内板的侧视图。
图3是右后门内板的腰线部前侧的放大图。
图4是在已装好前侧玻璃导槽的情况下相当于图2的图。
图5是在已装好前侧玻璃导槽的情况下相当于图3的图。
图6是在已装好后侧玻璃导槽和腰线密封条的情况下相当于图2的图。
图7是在已装好前侧玻璃导槽和腰线密封条的情况下相当于图3的图。
图8是沿图6中的VIII-V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图,示出沿图6中的A-A线和B-B线剖开的截面。
图10是沿图6中的X-X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1是左侧腰线密封条的侧视图。
图12是左侧腰线密封条的正视图。
图13是从车室外上方观察到的左侧腰线密封条的前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简图,示意性地示出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左侧腰线密封条与前侧玻璃导槽及后侧玻璃导槽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5是沿图7中的XV-XV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6是从车室外上方观察到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腰线密封条的前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左侧腰线密封条的前部附近的图。
-符号说明-
10-前侧玻璃导槽;20-腰线密封条;22-车室外侧壁部;30-后侧玻璃导槽;40-后侧唇形密封部(第二唇形密封部);50-前侧唇形密封部(第一唇形密封部);52-块部(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52a-抵接面;102-后门(车门);104-窗框;107-腰线部;G-车窗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本质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实用新型、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100的左视图。该汽车100侧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前门101和后门102。前门101和后门10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各门的前端部经由未图示的铰链安装到车体上且可以转动。在该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后门102的情况,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前门101。并且,还可以应用于左右任一车门101、102。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简称车辆前侧为“前”,车辆后侧为“后”。
(后门的结构)
后门102包括构成该后门102的大致下半部的车门主体103和构成大致上半部的窗框104。在该后门102上设有车窗玻璃G,车窗玻璃G可以升降。车门主体103的前端部经由所述铰链安装到车体上。在车门主体103内部装有玻璃升降器(未图示),用于使车窗玻璃G升降。车窗玻璃G降下来的状态为打开状态,此时车窗玻璃G收放在车门主体103内部。后门102包括内板(车门门板)105(图2~图7示出车辆右侧的内板)和外板(车门门板)106(图1示出车辆左侧的外板)。其中,内板105由构成该右后门102的车室内侧的冲压件构成,外板106由构成该后门102的车室外侧的冲压件构成。内板105和外板106如由钢板等制成,呈左右对称的形状。
如图1所示,窗框104为框状部件,支承车窗玻璃G的周缘部,并形成车窗玻璃用开口部108。窗框104包括窗框前侧纵边部104a、窗框后侧纵边部104b和窗框上边部104c。窗框前侧纵边部104a在后门102前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其截面朝后侧敞开。窗框后侧纵边部104b在后门102后部沿上下方向延伸,其截面朝前侧敞开。窗框前侧纵边部104a和窗框后侧纵边部104b的下部进入车门主体103内部,在使车窗玻璃G降下来时,能够引导车窗玻璃G进入车门主体103内部。窗框上边部104c从窗框前侧纵边部104a的上端部延伸到窗框后侧纵边部104b的上端部且朝下侧敞开,对应车窗玻璃G的形状,以越往后则越靠下的方式倾斜。
后门102的腰线部107是沿车窗玻璃用开口部108的下缘部延伸的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腰线部107越往后则越靠上,也就是说,边倾斜下降边朝前侧延伸,这是车辆设计上的要求,还可以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如图2所示,在内板105的车窗玻璃用开口部108的周缘部,即窗框104的内周侧上,几乎在一周上设有内周侧凸缘109,该内周侧凸缘109的下部沿前后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内板105是由构成窗框104的部分和构成车门主体103的部分一体冲压成型的。在构成该内板105的上半部即窗框104的部分上,形成有朝车室内侧鼓起的窗框鼓起部104d。在内板105上的构成腰线部107的部分的下侧,形成有朝车室内侧鼓起的腰线鼓起部107a。腰线鼓起部107a沿前后方向延伸。腰线鼓起部107a的前部与窗框鼓起部104d的前部连为一体,腰线鼓起部107a的后部与窗框鼓起部104d的后部连为一体。这样一来,就在车室内外方向上扩大了窗框104的周缘部的截面,从而能够提高窗框104的强度。
在内周侧凸缘109下侧的角部,即腰线部107前侧的角部上设有前侧缺口部111,在腰线部107后侧的角部上设有后侧缺口部112。设置前侧缺口部111和后侧缺口部112的理由如下。即,如上所述,在形成窗框鼓起部104d和腰线鼓起部107a时,该鼓起部104d、107a的鼓起度越大,窗框104及其附近就越难以拉深。当进行冲压成型时,像内周侧凸缘109下侧的两个角部那样曲率较小的角部容易起皱等,从而容易导致成型不良,这是一个问题。通过在内周侧凸缘109上设置前侧缺口部111和后侧缺口部112,就能够事先除去容易起皱等的部分再进行冲压成型,因此能抑制成型不良。在该实施方式中做到:使前侧缺口部111和后侧缺口部112较大,即使难以拉深也不会发生成型不良。
如图3所示,前侧缺口部111的后侧缘部111a以越往前则越靠下的方式倾斜下降。前侧缘部111b以与后侧缘部111a的前部相连并描绘出近似圆弧形的方式延伸。
如图4~图7所示,在内周侧凸缘109的前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设有前侧玻璃导槽10,前侧玻璃导槽10沿该内周侧凸缘109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如图6所示,在从前侧玻璃导槽10向后方偏离了规定距离的部分,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后侧玻璃导槽30。而且,如图6和图7所示,在内周侧凸缘109上的腰线部107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腰线密封条20。
如图10所示,在内板105的车室内侧,安装有车门内饰板120。在车门内饰板120的上部且朝向车室外侧的一面上,设有突向车室外侧的安装部121。
(玻璃导槽的结构)
下面对前侧玻璃导槽10进行说明。前侧玻璃导槽10用于对车窗玻璃G的前缘部和窗框104的窗框前侧纵边部104a之间进行密封,由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例如有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TPS)和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TPO)等热塑性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EPDM)等橡胶。
如图8所示,前侧玻璃导槽10包括外侧壁部11、内侧壁部12和连结壁部13。其中,外侧壁部11布置在窗框前侧纵边部104a内部的车室外侧,内侧壁部12布置在车室内侧,连结壁部13连结外侧壁部11和内侧壁部12。外侧壁部11和内侧壁部12沿窗框前侧纵边部104a的内表面延伸。在外侧壁部11的端部即朝向车辆后端的端部上,设有一对外侧密封唇11a、11a,其与车窗玻璃G朝向车室外侧的一面滑动接触。在内侧壁部12朝向车室外侧的一面上,设有内侧密封唇12a,其与车窗玻璃G朝向车室内侧的一面滑动接触。在内侧壁部12的端部即朝向车辆后端的端部上,设有覆盖板部14,覆盖板部14在弯曲地覆盖内周侧凸缘109后,又朝前方延伸。前侧玻璃导槽10中形成有覆盖板部14的部位的水平截面呈朝前方敞开的近似“U”字形。
如图5所示,前侧玻璃导槽10上与腰线部107对应的部位,形成为朝车室内外方向分支并延伸,且从车室内外方向夹着内周侧凸缘109的前侧缺口部111中的前侧缘部111b。这样一来,前侧玻璃导槽10的分支部分中的车室内侧部分10a位于内周侧凸缘109的车室内侧,前侧玻璃导槽10的分支部分中的车室外侧部分10b位于内周侧凸缘109的车室外侧,因此,前侧玻璃导槽10能够对前侧缺口部111中的前侧缘部111b下方的部分也起到密封作用,且前侧玻璃导槽10能可靠地定位在内周侧凸缘109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前侧玻璃导槽10的车室内侧部分10a的长度比车室外侧部分10b的长度短。具体而言,车室内侧部分10a的长度为达到腰线鼓起部107a上部的长度。前侧玻璃导槽10的车室内侧部分10a的下缘部10c以越往前则越靠上的方式倾斜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前侧玻璃导槽10的车室内侧部分10a的下缘部的形状可以呈大致沿水平延伸的形状,而不限于倾斜的形状。要使前侧玻璃导槽10分支为车室内侧部分10a和车室外侧部分10b,只需在前侧玻璃导槽10上开一个切口10d(示于图5)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后侧玻璃导槽30的截面形状呈朝前侧敞开的形状这一点与前侧玻璃导槽10的截面形状不同,但基本上与前侧玻璃导槽10的截面形状相同。如图6所示,后侧玻璃导槽30安装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部件31上。
(腰线密封条的结构)
下面对腰线密封条20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腰线密封条20沿腰线鼓起部107a从前侧玻璃导槽10延伸至后侧玻璃导槽30。具体而言,即以越往后则越靠上的方式倾斜。如图9和图10所示,腰线密封条20包括车室内侧壁部21、车室外侧壁部22和上壁部23。其中,车室内侧壁部21位于内周侧凸缘109的车室内侧,车室外侧壁部22位于内周侧凸缘109的车室外侧。车室内侧壁部21和车室外侧壁部22均沿上下方向延伸。车室内侧壁部21的下端部位于车室外侧壁部22的下端部下方。上壁部23与车室内侧壁部21的上部和车室外侧壁部22连为一体。
车室内侧壁部21的下部和车室外侧壁部22的下部之间的空间朝下方敞开。这样一来,供内周侧凸缘109插入的插板槽24就以朝下方敞开的方式形成在腰线密封条20上。该插板槽24为腰线密封条20的前后方向(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之间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内周侧凸缘109以越往上则越靠近车室内侧的方式缓慢倾斜。
在车室内侧壁部21朝向车室外侧的一面上,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开地设有一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内侧止动唇21a、21a。在车室外侧壁部22朝向车室内侧的一面上,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开地设有一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外侧止动唇22a、22a。内侧止动唇21a、21a和外侧止动唇22a、22a与插入车室内侧壁部21和车室外侧壁部22之间即插入插板槽24中的内周侧凸缘109弹性接触而起到止动作用。
在车室内侧壁部21朝向车室内侧的一面上,设有上侧嵌合部21b和下侧嵌合部21c。其中,上侧嵌合部21b和下侧嵌合部21c与设在车门内饰板120上部的安装部121嵌合。上侧嵌合部21b和下侧嵌合部21c在上下方向上夹住车门内饰板120的安装部121。
在车室外侧壁部22朝向车室外侧的一面上,突向车室外侧设有上侧密封唇22b和下侧密封唇22c。上侧密封唇22b和下侧密封唇22c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密封部,由与所述玻璃导槽10相同的弹性材料制成。上侧密封唇22b和下侧密封唇22c的突出方向顶端侧与车窗玻璃G朝向车室内侧的一面接触而保证密封性。
如图11所示,腰线密封条20的前部和后部为利用模具(未图示)开闭而成型的模成形部A、B,且该模成形部A、B之间的部分为挤压成型部C,挤压成型部C挤压成型为其在长度方向的两端之间的部分都具有大致相同的截面。也就是说,如该图所示,前侧分界线L1和后侧分界线L2之间的部分即为挤压成型部C,前侧分界线L1的前侧部分为前侧模成形部A,后侧分界线L2的后侧部分为后侧模成形部B。如图9和图10所示,挤压成型部C包括芯部29,芯部29由比制成上侧密封唇22b和下侧密封唇22c的弹性材料(如日本工业标准JIS A硬度60度~80度的TPS、TPO等热塑性弹性体和EPDM等橡胶)硬的硬质材料制成。芯部29如具有“U”字形的截面,并埋在腰线密封条20的车室内侧壁部21、上壁部23和车室外侧壁部22中。制成芯部29的硬质材料可以使用如铝合金、钢材、不锈钢、硬质树脂(如添加了滑石和玻璃纤维的树脂)等,不在长度方向上切断而连为一体,具有在长度方向上不可伸缩的强度,安装时即使作业者手拉芯部29也不会在长度方向上发生尺寸的变化。另一方面,前侧模成形部A和后侧模成形部B由弹性材料制成。
如图11所示,在后侧模成形部B的上部,突向上方形成有后侧唇形密封部40,后侧唇形密封部40与后侧玻璃导槽30的外表面接触。后侧唇形密封部40以从上方观察时呈朝后侧敞开的近似“U”字形的方式延伸,以供后侧玻璃导槽30进入。后侧唇形密封部40形成为越往上则越靠后。当腰线密封条20处于标准的安装状态时,后侧唇形密封部40与后侧玻璃导槽30的外表面接触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紧贴到该外表面上。
在前侧模成形部A的上部,突向上方形成有前侧唇形密封部50,前侧唇形密封部50与前侧玻璃导槽10的外表面接触。前侧唇形密封部50形成为还突向前方。前侧唇形密封部50以从上方观察时呈朝前侧敞开的近似“U”字形的方式延伸,以供前侧玻璃导槽10进入。前侧唇形密封部50形成为越往上则越靠前。当腰线密封条20处于标准的安装状态时,前侧唇形密封部50与前侧玻璃导槽10的外表面接触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紧贴到该外表面上。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腰线密封条20上的前侧玻璃导槽10侧的端部上,即在前侧模成形部A上,设有止挡部51。止挡部51用于抑制内周侧凸缘109上的前侧缺口部111中的后侧缘部111a和前侧缘部111b进入插板槽24的内部。
止挡部51形成为从腰线密封条20的车室内侧壁部21的前部延伸到车室外侧壁部22的前部,该止挡部51将车室内侧壁部21和所述车室外侧壁部22连结起来。止挡部51延伸到腰线密封条20的上部,与上壁部23形成为一体。因此,插板槽24的前部被止挡部51堵上。需要说明的是,止挡部51也可以不与上壁部23形成为一体。此时,止挡部51呈桥状,将车室内侧壁部21的下端部附近与车室外侧壁部22的下端部附近连起来。
止挡部51的下端面51a以越往腰线密封条20的长度方向外侧(本实施方式中为越往前)则越靠上的方式倾斜。止挡部51的下端面51a的倾斜方向与内周侧凸缘109上的前侧缺口部111中的前侧缘部111b的倾斜方向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止挡部51的下端面51a的倾斜角度可以与前侧缺口部111的前侧缘部111b的倾斜角度不同,也可以相同。止挡部51的下端面51a可以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面。
在前侧模成形部A的车室外侧,设有块部52。块部52以沿着车室外侧壁部22的前端部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得较长。从腰线密封条20的前方观察时,块部5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与车室外侧壁部22的前端部重合的范围内。这样一来,当压力从前方向后方作用于块部52时,块部52就受到车室外侧壁部22支承,从而抑制块部52变形或位移。
块部52形成为突向止挡部51的前方。块部52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设定得比止挡部51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厚。块部52的前表面沿上下方向延伸,即上述前表面为与前侧玻璃导槽10的外表面抵接的抵接面52a。该抵接面52a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车室外侧壁部22的厚度(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长度)长。这样一来,能够吸收一些安装误差,使抵接面52a可靠地抵接到前侧玻璃导槽10上。并且,通过设置较厚的块部52,腰线密封条20的前部附近的刚性就会得到提高,因此如后述,使块部52抵接到前侧玻璃导槽10上时难以发生变形,从而能够正确定位。
在安装腰线密封条20时,块部52的抵接面52a从后方抵接到前侧玻璃导槽10的外表面上,由此,腰线密封条20在前后方向上被定位。具体而言,块部52朝前方的突出量,即该块部52的抵接面52a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布置为:在该抵接面52a抵接到前侧玻璃导槽10的外表面上的状态下腰线密封条20达到标准安装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前侧唇形密封部50与前侧玻璃导槽10的外表面弹性接触,且后侧唇形密封部40与后侧玻璃导槽30的外表面弹性接触。也就是说,块部52的抵接面52a即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用于抵接前侧玻璃导槽10而使腰线密封条20的安装位置达到该腰线密封条20在长度方向上的标准安装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块部52抵接到前侧玻璃导槽10上来设定腰线密封条20的安装位置,但不限于此。例如,虽未图示,还可以在腰线密封条20的后端部上设置块部和抵接面,使该抵接面从前侧抵接到后侧玻璃导槽30上,由此使腰线密封条20的安装位置达到标准安装位置。
(玻璃导槽和腰线密封条的安装要点)
下面说明将前侧玻璃导槽10、后侧玻璃导槽30和腰线密封条20安装到右后门102上时的安装要点。首先,将前侧玻璃导槽10和后侧玻璃导槽30安装到右后门102上。详情如图8所示,将前侧玻璃导槽10的外侧壁部11、内侧壁部12和连结壁部13按进窗框104的窗框前侧纵边部104a内部,且用覆盖板部14覆盖内周侧凸缘109。其次,如图5所示,将前侧玻璃导槽10的车室内侧部分10a布置到内周侧凸缘109的车室内侧,将车室外侧部分10b布置到内周侧凸缘109的车室外侧。后侧玻璃导槽30也能够用与前侧玻璃导槽10基本相同的方法安装。
在将前侧玻璃导槽10和后侧玻璃导槽30安装到右后门102上后,再安装腰线密封条20。此时,要将内周侧凸缘109上的腰线部107插入腰线密封条20的插板槽24中,因为如上述,腰线密封条20的长度比前侧玻璃导槽10和后侧玻璃导槽30之间的间隔长一些,所以要以比腰线密封条20装好时更倾斜的状态安装腰线密封条20。例如,在使腰线密封条20的前端部比后端部靠下时,在内周侧凸缘109上的腰线部107的前部形成有前侧缺口部111,因此,与没有前侧缺口部111的部位相比,腰线密封条20的前端部处于容易朝下位移的状态。在该实施方式中,在腰线密封条20的前端部上设有止挡部51,用于抑制内周侧凸缘109上的前侧缺口部111中的后侧缘部111a和前侧缘部111b进入插板槽24的内部。这样一来,腰线密封条20的前端部就不会朝下方发生过度的位移。具体而言,安装时,腰线密封条20的前侧唇形密封部50所处的高度是,在前侧缺口部111的上端部上,加上从止挡部51的下端部到上壁部23的上端部之间的长度而得到的高度,于是前侧唇形密封部50就位于比切口10d的下端高的位置。因此,腰线密封条20的前侧唇形密封部50无法进入前侧玻璃导槽10的分支部分即车室内侧部分10a和车室外侧部分10b之间的切口10d中,所以可装配性良好。虽未图示,当前侧玻璃导槽10上切口10d较小或没有切口10d,以及车室内侧部分10a的下端部位于前侧缺口部111的上端部附近时,腰线密封条20也同样具有良好的可装配性。
如图14所示,将腰线密封条20的块部52的抵接面52a从后方抵接到前侧玻璃导槽10的覆盖板部14的尾部的面上。这样一来,腰线密封条20在前后方向上就被定位。如图15所示,使块部52(在该图中涂为黑色的部分)与前侧玻璃导槽10的覆盖板部14接触并按压时,仅将覆盖板部14按下长度S1(如约1mm)。需要说明的是,窗框104的端部和前侧玻璃导槽10的覆盖板部14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隙的前后长度S2也优选为1mm左右。也就是说,长度S1和长度S2可以不同,但为了使腰线密封条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变得容易,优选使长度S1和长度S2相同。
而且,在安装腰线密封条20时,止挡部51的下端面51a朝着与前侧缺口部111的后侧缘部111a相同的方向倾斜,因此易于以止挡部51的下端面51a大致平行地沿着前侧缺口部111的后侧缘部111a移动的方式移动并安装腰线密封条20。
为了使腰线密封条20达到标准安装状态,边将该腰线密封条20的后侧朝下方移动,边将内周侧凸缘109插入腰线密封条20的插板槽24中。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在腰线密封条20上设置了块部52,其用于抵接前侧玻璃导槽10而使该腰线密封条20的安装位置达到标准安装位置,因此,既能够保证腰线密封条20和前侧玻璃导槽10之间的密封性,又能够使腰线密封条20具有良好的可装配性。
并且,腰线部107朝前侧倾斜下降,在腰线密封条20的前端部设置了块部52,因此,能够通过让腰线密封条20沿腰线部107的倾斜下降方向(前方)自然移动,使块部52抵接到前侧玻璃导槽10上,从而能够使可装配性更良好。
并且,在腰线密封条20的前端部上设有止挡部51,其用于抑制形成在内周侧凸缘109的角部上的前侧缺口部111中的缘部111a、111b进入该腰线密封条20的内部。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腰线密封条20的安装不良而使可装配性良好。
并且,能够利用止挡部51将腰线密封条20的车室内侧壁部21与车室外侧壁部22连结起来,因此,能够抑制车室内侧壁部21、车室外侧壁部22和止挡部51全体的变形。又因为止挡部51与腰线密封条20的上壁部23形成为一体,这一点也能抑制止挡部51变形。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设置止挡部51所带来的作用和效果。
并且,如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还可以省去腰线密封条20的止挡部51。此时,腰线密封条20的插板槽24朝前侧也是敞开的,尤其是在内周侧凸缘109的前侧缺口部111较小、前侧玻璃导槽10的覆盖板部14的切口10d较小或没有切口10d等情况下,均能够应用本变形例。
并且,在如图17所示的变形例2中,还可以用挤压成型部构成腰线密封条20的块部52。在该变形例2中,将腰线密封条20中挤压成型的部分朝前方延长,并切除该延长部分中的一部分,由此得到块部52的形状。
上述实施方式在各方面都仅为示例,不得做出限定性解释。而且,属于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等同的任何变形、变更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车门密封结构例如能够适用于:将玻璃导槽和腰线密封条分别安装到设在汽车侧部的车门上的情况。

Claims (6)

1.一种车门密封结构,其中,在支承车窗玻璃的窗框上,安装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多个玻璃导槽,该多个玻璃导槽彼此分开,并且,在所述玻璃导槽之间的腰线部上,安装有沿该腰线部延伸的腰线密封条,所述车门密封结构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腰线密封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唇形密封部和第二唇形密封部,当该腰线密封条位于标准安装位置时,该第一唇形密封部和该第二唇形密封部与所述玻璃导槽接触并发生弹性变形,
在所述腰线密封条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中的至少一端上,设有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用于抵接所述玻璃导槽而使所述腰线密封条在长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达到标准安装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由设在所述腰线密封条上的块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线密封条包括侧壁部,该侧壁部沿所述腰线部延伸,
当从长度方向观察所述侧壁部时,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与所述侧壁部重合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抵接面,
所述抵接面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长度设定得比所述腰线密封条的所述侧壁部在车室内外方向上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线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且朝车辆前侧倾斜下降,
在所述腰线密封条的前端部上设有所述安装位置设定用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腰线密封条包括密封部和芯部,该密封部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与所述车窗玻璃接触,该芯部由硬质材料制成,该硬质材料比构成该密封部的弹性材料硬,所述芯部在长度方向上不可伸缩。
CN201720106761.4U 2016-02-04 2017-02-03 车门密封结构 Active CN20643680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19579 2016-02-04
JP2016019579 2016-02-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436803U true CN206436803U (zh) 2017-08-25

Family

ID=59634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06761.4U Active CN206436803U (zh) 2016-02-04 2017-02-03 车门密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436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1360A (zh) 车门密封结构
JP6715016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構造
US10988012B2 (en) Automobile door sealing structure
CN106994887B (zh) 车辆用车门玻璃升降结构
CN101678795B (zh) 门边缘部件的连接部构造
CN205970791U (zh) 汽车车门用嵌条的安装构造
US7384096B2 (en) Weather strip
US10766433B2 (en) Vehicle door glass run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US20090071077A1 (en) Automotive glass run
US8800207B2 (en) Glass-run retainer for automobile door and door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US10603996B2 (en) Glass run
US20120198775A1 (en) Vehicle door fram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vehicle door frame
JP2007153081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
JP5968750B2 (ja) グラスランとベルトラインのウェザストリップの接続構造
JP6811680B2 (ja) 自動車用ガラスラン
US20140312658A1 (en) Roof apparatus
CN206436803U (zh) 车门密封结构
JP2010052461A (ja)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US7871120B2 (en) Four-door motor vehicle having a door sealing system for frameless doors
CN111051102B (zh) 玻璃滑槽
JP5163367B2 (ja) ガラスランの取付構造
CN216833169U (zh) 用于无框车型的后门玻璃密封条及汽车
JPH0632425Y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窓枠構造
JP2007160977A (ja) 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ップの取付構造
JP2009023533A (ja) ガラスラ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