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97607U -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97607U
CN206397607U CN201720040522.3U CN201720040522U CN206397607U CN 206397607 U CN206397607 U CN 206397607U CN 201720040522 U CN201720040522 U CN 201720040522U CN 206397607 U CN206397607 U CN 206397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cylinder
cylinder body
sodium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0405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福志
苏方旭
马世博
郑伟
孙雪迎
张晓娜
张艳青
贺燕铭
田安民
陈桂祥
李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Powertra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0405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97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97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97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及汽车,该发动机包括:缸体;气缸,设置在缸体内;冷却水套,设置在缸体的第一端面并环绕气缸设置;封闭中空、内部填充有金属钠的充钠腔体,设置在缸体内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结构紧凑的发动机的缸体之间,难以进行冷却工作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燃烧室局部热点温度,抑制燃烧室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提升发动机抗爆震能力以及发动机动力性。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用发动机缸体的缸体间区域为两个气缸之间的连接部位,由于此部位受到相邻两个气缸内持续交替的燃烧作用,使得缸体间温度较高;而较高的缸体间温度易造成发动机爆震,即气缸内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输出。
为了避免发动机爆震现象,通常在缸体间部位设计冷却流道,即冷却水套,利用冷却水的对流换热带走热量,来降低缸体间温度。
但是,随着对油耗及排放法规的要求日趋严格,发动机小排量增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排量化的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发动机增压后进气密度增加,爆震倾向更高;且结构紧凑的发动机缸体的缸体间区域减薄,受空间限制无法在缸体之间布置冷却水套进行缸体间冷却,因此,结构紧凑的发动机的缸体之间,难以进行冷却工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缸体间区域打孔,利用冷却水在孔内流动形成冷却效果,然而,一般受空间限制,孔径较小,冷却水流速较低,且小孔存在堵蚀风险,冷却效果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及汽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结构紧凑的发动机的缸体之间,难以进行冷却工作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缸体;
气缸,设置在缸体内;
冷却水套,设置在缸体的第一端面并环绕气缸设置;
封闭中空、内部填充有金属钠的充钠腔体,设置在缸体内部。
优选地,该发动机包括:至少两个气缸;充钠腔体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气缸之间。
优选地,在平行于缸体的第一端面的方向,充钠腔体的第一边缘与冷却水套的距离在2.5毫米至3毫米之间,充钠腔体的第二边缘与气缸的距离在2.5毫米至3毫米之间。
优选地,在垂直于缸体的第一端面的方向,充钠腔体的第三边缘与第一端面的表面的距离为2毫米。
优选地,在垂直于缸体的第一端面的方向,充钠腔体的第四边缘的高度在气缸的活塞处于上止点的第二道活塞环的高度范围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及汽车,通过在发动机缸体内设置充钠腔体,集成化的设计,易于操作;通过充钠腔体内的金属钠吸收大量热量后,流经邻近冷却水套区域进行换热,起到冷却缸体间区域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结构紧凑的发动机的缸体之间,难以进行冷却工作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燃烧室局部热点温度,抑制燃烧室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提升发动机抗爆震能力以及发动机动力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4为图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缸体;2、气缸;3、冷却水套;4、充钠腔体;401、第一边缘;402、第二边缘;403、第三边缘;404、第四边缘;5、第一端面;6、第二道活塞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缸体1;
气缸2,设置在缸体1内;其中,气缸2的数量可设置有多个。
冷却水套3,设置在缸体1的第一端面5并环绕气缸2设置,缸体1的第一端面5上开设有容置冷却水套3的冷却水槽;其中,利用冷却水套3中冷却水的对流换热带走热量,来降低缸体1间温度;第一端面5即发动机的表面。
封闭中空、内部填充有金属钠的充钠腔体4,设置在缸体1内部;具体地,金属钠在大约97℃时会熔化成液态并吸走大量热量,在发动机正常运转过程中,发动机自身激励会使机体发生震动,金属钠变成液态时,会在充钠腔体4内流动,由于金属钠比热非常高,吸收大量热量后流经邻近冷却水套3区域进行换热,起到冷却缸体1间区域的效果。充钠腔体4在第一端面5上与冷却水套3相邻,实现液态金属钠与冷却水的热传导,并带走气缸2内的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为了体现充钠腔体4的位置而在图中示出,实际充钠腔体4未裸露在第一端面5上。
优选地,该发动机包括:至少两个气缸2;充钠腔体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气缸2之间,以通过金属钠的形态变化吸走缸体1之间的热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三个缸体1作为示例示出。
优选地,在平行于缸体1的第一端面5的方向,充钠腔体4的第一边缘401与冷却水套3的距离在2.5毫米至3毫米之间,即图2中c处所示,与冷却水套3的距离较小,便于紧凑型发动机的布局以及充钠腔体4与冷却水套3充分进行热量交换;充钠腔体4的第二边缘402与气缸2的距离在2.5毫米至3毫米之间,即图2中d处所示,与气缸2的距离较小,便于吸收气缸2的热量。
参见图3以及图4,在垂直于缸体1的第一端面5的方向,充钠腔体4的第三边缘403与第一端面5的表面的距离为2毫米,即图4中f处;充钠腔体4的第四边缘404的高度在气缸2的活塞处于上止点的第二道活塞环6的高度范围内,即活塞处于上止点时,第二道活塞环6的高度。其中,距第一端面5的表面的距离2毫米至第二道活塞环6的范围内(即图4中g处),为燃烧热负荷强度最大区域,温度较高;因此将充钠腔体4设置在此范围内,有效降低燃烧室局部热点温度,抑制燃烧室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提升发动机抗爆震能力。其中,冷却水套3的冷却水槽的深度要深于充钠腔体4的深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及汽车,通过在发动机缸体1内设置充钠腔体4,集成化的设计,易于操作;通过充钠腔体4内的金属钠吸收大量热量后,流经邻近冷却水套3区域进行换热,起到冷却缸体1间区域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结构紧凑的发动机的缸体1之间,难以进行冷却工作的问题;有效地降低了燃烧室局部热点温度,抑制燃烧室末端混合气的自燃现象,提升发动机抗爆震能力以及发动机动力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
气缸,设置在所述缸体内;
冷却水套,设置在所述缸体的第一端面并环绕所述气缸设置;
封闭中空、内部填充有金属钠的充钠腔体,设置在所述缸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气缸;所述充钠腔体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气缸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缸体的第一端面的方向,所述充钠腔体的第一边缘与所述冷却水套的距离在2.5毫米至3毫米之间,所述充钠腔体的第二边缘与所述气缸的距离在2.5毫米至3毫米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缸体的第一端面的方向,所述充钠腔体的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一端面的表面的距离为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缸体的第一端面的方向,所述充钠腔体的第四边缘的高度在所述气缸的活塞处于上止点的第二道活塞环的高度范围内。
6.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
CN201720040522.3U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Active CN206397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40522.3U CN206397607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040522.3U CN206397607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97607U true CN206397607U (zh) 2017-08-11

Family

ID=59512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040522.3U Active CN206397607U (zh) 2017-01-13 2017-01-13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976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8776A (zh) * 2018-07-10 2018-11-30 安徽悦众车身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的检测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8776A (zh) * 2018-07-10 2018-11-30 安徽悦众车身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的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8272B (zh) 具有集成传热装置的发动机部件套筒
CN105221290B (zh) 双层环形冷却油道活塞结构
JP2007100612A (ja) 副室式内燃機関
CN206397607U (zh)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CN207018098U (zh) 组合式双层气缸盖水套
CN102966456B (zh) 双冷柴油机
JP2014234740A (ja) 圧縮着火式内燃機関
CN209129675U (zh) 一种涡轮冷却叶片尾缘结构
CN207554210U (zh) 集成双流道排气歧管的气缸盖
CN102168625A (zh) 带有螺旋凹槽的气缸套
CN206481161U (zh) 相变散热风冷电机外壳以及应用其的风冷电机
CN212079414U (zh) 新型机油冷却器
CN201953614U (zh) 风冷式往复活塞空气压缩机用气缸盖
CN209308817U (zh) 一种四缸机冷却水套结构
CN204126719U (zh) 一种单缸增压柴油机中冷器用进气室及中冷器
CN206845292U (zh) 一种发动机逆向环绕型冷却结构
CN209369922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
CN206376944U (zh) 多缸柴油机气缸体的水套结构
CN205025625U (zh) 一种节油活塞
CN203685363U (zh) 摩托车发动机液体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3629009B (zh) 一种基于液体放射性废料浓缩物的斯特林热机
CN206571588U (zh) 缸头冷却结构
CN201687593U (zh) 风水双冷气缸头
CN207229253U (zh) 发动机气缸体的水套结构
CN206280153U (zh) 一种散热型发动机缸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