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46222U -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 Google Patents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46222U
CN206346222U CN201621161235.XU CN201621161235U CN206346222U CN 206346222 U CN206346222 U CN 206346222U CN 201621161235 U CN201621161235 U CN 201621161235U CN 206346222 U CN206346222 U CN 206346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pipeline
piping lane
sump
pipe gall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6123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金钊
谢飞帆
陶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yang Jinho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gyang Jinho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yang Jinho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yang Jinhong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6123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46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46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46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包括管廊体;管廊体位于人行道下方,其内腔设有水平布置且带有检修人孔的隔板,隔板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和排水腔;排水腔位于综合管道腔的下端,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其内设有污水管道腔;综合管道腔内设有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本实用新型与城市现有的集水井配合使用,可大幅度提高雨水排放效率。当暴雨到来时,雨水一部分流入集水井,一部分通过绿化带渗入土壤。集水井中一部分雨水依次通过出水口、管道、第一主进水口进入排水腔。土壤中的水渗入滤水机构,再通过次进水口进入排水腔,排水腔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Description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特别是一种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我国有很多城市在遭遇强降雨时会出现内涝,除了极端恶劣天气的出现频率高的原因外,城市建设本身也存在问题。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其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容易形成路面的积水。而与城市发展速度不匹配的城市综合管网系统则是引发内涝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造成目前城市内涝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现有的城市综合排水管网系统存在的不足,二是城市道路地面渗水性吸水性不好。
城市里主要是靠管道来排水,过去是“先地上后地下”发展,基础设施滞后、标准偏低,导致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发生内涝现象。现在想改变这个状态,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把管子加粗,但是地底下不是只有一个排水管: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管网密度越来越大,供水、供气、供电、供油等综合管线均布置在地下,加上因各种反复开挖、维修、加设管道等原因,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杂乱无章,存在太多的安全隐患,犹如不定时的“地下炸弹”。所以根本没有空间余地来加粗排水管道。
道路堵塞了可以把一个局部拓宽,但水管拓宽一个局部并没有什么用。由此可见,要解决目前城市内涝问题,增加城市排水管道的排水能力,单纯的把管道加粗并不可行,事实上也并没有空间和余地,而且即便那样做,它的成本代价实在太大,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非常大的消极影响。
而且城市各种管道管线深埋于地下,本身就限制了后期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目前城市发展速度相当快,当下能满足需求的设计要求,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是落后的,而深埋地下的管道管线要想扩建,在生活密度如此高的城市中,几乎是不可实现的。
这也因此导致了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对于内涝问题出现的尴尬局面:老城区,加粗管道根本行不通,成本上技术上都是问题,而新城区,即便提高了设计要求,但是有些地区依然出现了排水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城市排水,单纯的依靠增加排水管径的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综上所述,当下沿用的城市综合管网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1、单纯的依靠改变管道的管径大小来增加城市雨水排放能力。不具备灵活性。
2、排水管道本身不具有透水性,雨水不能稀释到地下土壤中去,以至于排水管道排水压力大,易造成拥堵。
3、老城区管网不具备扩建的条件,或扩建成本代价奇高。
4、老城区的一些雨污合流管道,因为建筑和公共设施密度较大,没有改建的余地。
5、城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相互限制了可持续发展空间。
6、加设和维修管道均需开挖路径中的地面,成本和施工难度非常高。并且会对城市交通和城市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管道深埋地下,后期维护维修存在各种限制性因素,难度和成本都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它解决了城市综合管网的改建、扩建成本高,排水能力差,后期维修难度大的问题,并提高城市综合管网的安全性能和减小施工难度造价,也为后期综合管网检修提供便利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包括管廊体;管廊体位于人行道下方,其内腔设有水平布置且带有检修人孔的隔板,隔板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和排水腔;排水腔位于综合管道腔的下端,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其内设有污水管道腔,污水管道腔腔壁上设有污水进水口;综合管道腔内设有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综合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廊体盖板,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道井盖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其还包括集水井;集水井设在行车道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集水井侧壁上设有出水口;集水井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排水腔的第一主进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排水腔腔壁上设有次进水口;其还包括滤水机构,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滤水材料和透水盖板,挡泥墙位于绿化带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排水腔的次进水口连通,滤水材料中的水可通过次进水口进入排水腔。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综合管道腔的内部侧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综合管道腔内部间隔布置有多根支承梁和多个管线支架;支承梁下端与隔板连接,上端与管廊体盖板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管线支架下端连接在隔板上,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排水腔腔壁上设有第二主进水口,第二主进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集水井的出水口、排水腔的第一主进水口及排水腔的次进水口处均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滤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成本低廉。
a、结构处理成本低: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在人行道下方,用于承载人的重量,所以结构承载等级较低,仅为公路承载的1/100不到;开挖深度浅,结构强度要求相对不高。
b、维护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增设及检修管网无需开挖土方,打开管廊体盖板即可操作;具有检修操作空间,检修便利;基础结构稳定,不下沉,避免管网破裂和人行道下沉,影响居民生活。
2、功能复合。
a、可容纳城市综合管网:可将城市综合管线合理有序的设置在综合管道腔内,优化城市综合管线路径,使综合管线的管理和维护更高效;需要单独隔离布置的燃气管道和高压电缆可分别布置在燃气管道腔和电缆管道腔中。
b、具有蓄水功能:排水腔可在雨天收集雨水,在需要用水时通过管道输出到用水终端,使雨水循环再利用,以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c、防止城市内涝:可与城市现有的集水井配合使用,大幅度提高雨水排放效率。当暴雨到来时,雨水一部分流入集水井,一部分通过绿化带渗入土壤。集水井中一部分雨水依次通过出水口、管道、第一主进水口进入排水腔。土壤中的水渗入滤水机构,再通过次进水口进入排水腔,排水腔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3、便于实施。
a、施工成本低:开挖深度浅开挖量少,造价相对较低;土方只需少量回填,避免大量回填土方堆积影响居民交通、生活、破坏环境。
b、对道路交通影响小:仅在人行道上施工,施工作业范围小,不需封路或只需短时间采取交通管制方案。
c、施工周期短: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构件材料可预制生产,现场吊装,施工周期短,对城市居民生活影响小。
4、适用范围广。
a、本实用新型可应用在城市人行道、城市广场、城市公园及居民住宅区等地。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2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包括管廊体1、集水井4及滤水机构。
管廊体1位于人行道97下方,其内腔设有水平布置且带有检修人孔141的隔板14,隔板14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16和排水腔15。
排水腔15位于综合管道腔16的下端,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151、次进水口152和第二主进水口153,第二主进水口153可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排水腔15内部下端设有污水管道腔11,污水管道腔11腔壁上设有污水进水口111,污水进水口111通过管道连接分布于城市地下的污水支管。
综合管道腔16内设有燃气管道腔12和电缆管道腔13。综合管道腔16的腔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18。综合管道腔16内部间隔布置有多根支承梁17和多个管线支架19;支承梁17下端与隔板14连接,上端与管廊体盖板2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管线支架19下端连接在隔板14上,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综合管道腔16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廊体盖板2。燃气管道腔12和电缆管道腔13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独立式或整体式的管道井盖板3。
集水井4设在行车道99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4之间通过管道42连通,集水井4侧壁上设有出水口41,集水井4的出水口41通过管道与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连通。
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51、滤水材料52和透水盖板53,挡泥墙51位于绿化带98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1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52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53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排水腔15的次进水口152连通,滤水材料52中的水可通过次进水口152进入排水腔15(滤水材料52与次进水口12之间通过滤网隔开)。
优选,集水井4的出水口41、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及排水腔15的次进水口152处均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滤网。
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本实用新型与城市现有的集水井4配合使用,共同承担排水的功用。
当暴雨到来时,行车道99上的雨水流入集水井4,再依次通过集水井4上的出水口41、管道、排水腔15的第一进水口151,进入排水腔15;人行道97上的雨水通过透水盖板53渗入滤水腔的滤水材料52中,再通过次进水口152进入排水腔15,排水腔15直接或间接与江河连通。

Claims (7)

1.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包括管廊体(1);管廊体(1)位于人行道(97)下方,其内腔设有水平布置且带有检修人孔(141)的隔板(14),隔板(14)将管廊体内腔分隔为综合管道腔(16)和排水腔(15);排水腔(15)位于综合管道腔(16)的下端,其腔壁上设有第一主进水口(151),其内设有污水管道腔(11),污水管道腔(11)腔壁上设有污水进水口(111);综合管道腔(16)内设有燃气管道腔(12)和电缆管道腔(13);综合管道腔(16)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廊体盖板(2),燃气管道腔(12)和电缆管道腔(13)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管道井盖板(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其还包括集水井(4);集水井(4)设在行车道侧边下方且间隔布置,相邻集水井(4)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集水井(4)侧壁上设有出水口(41);集水井(4)的出水口(41)通过管道与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排水腔(15)腔壁上设有次进水口(152);其还包括滤水机构,滤水机构包括挡泥墙(51)、滤水材料(52)和透水盖板(53),挡泥墙(51)位于绿化带(98)内侧路沿石的下部,其与管廊体(1)的外侧壁组合形成滤水腔,滤水材料(52)填充在滤水腔中,透水盖板(53)位于滤水腔顶部;滤水腔与排水腔(15)的次进水口(152)连通,滤水材料(52)中的水可通过次进水口(152)进入排水腔(15)。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综合管道腔(16)的内部侧壁上设有用于搁置管线的挂件(1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综合管道腔(16)内部间隔布置有多根支承梁(17)和多个管线支架(19);支承梁(17)下端与隔板(14)连接,上端与管廊体盖板(2)连接,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管线支架(19)下端连接在隔板(14)上,其上设有多个用于搁置管线的托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排水腔(15)腔壁上设有第二主进水口(153),第二主进水口(153)通过管道连接城市地下的雨水分支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其特征是:集水井(4)的出水口(41)、排水腔(15)的第一主进水口(151)及排水腔(15)的次进水口(152)处均设有用于过滤杂物的滤网。
CN201621161235.XU 2016-11-01 2016-11-01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Active CN206346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1235.XU CN206346222U (zh) 2016-11-01 2016-11-01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1235.XU CN206346222U (zh) 2016-11-01 2016-11-01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46222U true CN206346222U (zh) 2017-07-21

Family

ID=59316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61235.XU Active CN206346222U (zh) 2016-11-01 2016-11-01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4622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4958A (zh) * 2017-09-13 2017-11-17 谢金钊 可防路面塌陷且方便检修的城市管路布设方法及管路结构
CN107724424A (zh) * 2017-09-12 2018-02-23 杭州市富阳区和博管道研究所 城市综合管廊排水汇流系统
CN110258632A (zh) * 2019-06-25 2019-09-20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埋出线的综合管廊管线分支口
CN110258632B (zh) * 2019-06-25 2024-06-11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埋出线的综合管廊管线分支口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4424A (zh) * 2017-09-12 2018-02-23 杭州市富阳区和博管道研究所 城市综合管廊排水汇流系统
CN107724424B (zh) * 2017-09-12 2023-02-17 杭州市富阳区和博管道研究所 城市综合管廊排水汇流系统
CN107354958A (zh) * 2017-09-13 2017-11-17 谢金钊 可防路面塌陷且方便检修的城市管路布设方法及管路结构
CN110258632A (zh) * 2019-06-25 2019-09-20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埋出线的综合管廊管线分支口
CN110258632B (zh) * 2019-06-25 2024-06-11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埋出线的综合管廊管线分支口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42106A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CN100469980C (zh) 一种自流式地下水库的取水廊道
CN104005419B (zh) 下沉法施工的箱涵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07542152B (zh)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蓄排水系统
CN103306359B (zh) 雨水调蓄排放及储存利用多功能一体化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346221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左右组合式管廊
CN208088344U (zh) 具有防水、排水功能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104499560A (zh) 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
CN206346222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综合管廊
CN208415296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蓄排水管廊
CN206346218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一体式管廊
CN208472770U (zh) 一种适用于山区滨河地形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
CN204401756U (zh) 逆作法施工在原有排水管上增设的跌水井
CN207176874U (zh) 一种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105971091B (zh) 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205954791U (zh) 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
CN106836287B (zh) 一种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CN206346223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穹顶式管廊
CN215630124U (zh) 一种城市雨水管廊
CN104405027A (zh) 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系统
CN206220212U (zh) 人行道综合管网及排水系统
CN206220211U (zh) 人行道综合管网及蓄排水系统蓄水箱
CN204311551U (zh) 组合型雨水渗井
CN101144267B (zh) 变电所的钢筋混凝土防洪墙体系
CN102677660B (zh) 快速成桩的方法及利用该方法快速搭建城市立交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