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11551U - 组合型雨水渗井 - Google Patents

组合型雨水渗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11551U
CN204311551U CN201420799257.3U CN201420799257U CN204311551U CN 204311551 U CN204311551 U CN 204311551U CN 201420799257 U CN201420799257 U CN 201420799257U CN 204311551 U CN204311551 U CN 204311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well
vertical shaft
well body
millimet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992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晓林
郝身群
胡斌
李建峰
刘建华
侯丁丁
吴松
张艳凤
宋国军
蔚洋
张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Co Ltd Of Urban Construc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Co Ltd Of Urban Construc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Co Ltd Of Urban Construc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Luoyang Co Ltd Of Urban Construction Surveying And Designing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207992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11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11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1155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合型雨水渗井,属于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可用于初期雨水弃流、雨水调节和利用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构筑物。主要由竖井、管道、井体组成,竖井位于井体的下部,管道与井体连接。在雨水管道上每隔1~3个检查井设置成渗井,降雨时雨水通过管道收集,通过渗井渗入地下,从源头消减了雨水流量,起到雨水错峰调蓄的作用,减少地面积水内涝现象的发生。竖井内填充滤料,井体的底部设有沉泥池,沉泥池底设有滤网,雨水经过滤料过滤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渗井采用组合方式施工,上部的井体采用顺做法施工,下部的竖井采用逆作法分多节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造价。

Description

组合型雨水渗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型雨水渗井,属于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可用于初期雨水弃流、雨水调节和利用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构筑物。
背景技术
城市排水大多是采用暗管排放,支管收集雨水汇集至干管,最终汇至总管排入水体。我国许多城市旧城区雨水管道修建标准较低,近几年,随着极端天气现象的加剧,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内涝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城市排水系统关系到城市的安全,城市内涝灾害问题日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已经成为人类刻不容缓的焦点问题。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一些城市地下水储水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另外城市地面硬地化破坏了自然水循环的通道,雨水降落在建筑区或硬化地面而不能再以自然方式进行水循环,从而导致土壤的含水率发生变化,使自然循环形成的地下水量大大减少。对一般城市而言,除了雨季外,大多数降雨均为中雨和小雨,而此时正值地下水位较低的季节,雨水都是通过管道排放掉了,不能有效地渗入到地下补给地下水,是一种水资源的浪费。目前,地下水回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雨水下渗不但可以起到缓解排水压力、解决城市内涝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起到回补地下水,涵养生机的作用。
雨水渗井是构建海绵城市的措施之一。基于雨水调蓄防止内涝现象的发生,现有技术的渗井,一般是在雨水检查井底开挖一定深度的渗坑,坑内填砂石层,检查井底留出一个孔,雨水可以通过井底的孔流到砂石垫层向地下渗透。但由于渗坑挖的深了施工难度较大,一般只是在井底再下挖1~2米,砂石层的深度较浅,存蓄雨水的容积量小,基本起不到调蓄作用,雨水下渗作用也不佳。专门用作雨水回灌补充地下水的渗井,采用深井内设置回灌管,回灌管的外围填充滤料,这种回灌井的效果较好,但一般都是用在集中回灌,道路沿线的雨水并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回灌井采用钻机打井施工,安装回灌管,施工难度大,造价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型雨水渗井,布置在城市道路下的雨水管道上,渗井由井体和竖井组合而成,竖井的深度较深,雨水调蓄容积较大。其有益效果是:在雨水管道上每隔1~3个检查井设置成渗井,降雨时雨水通过管道收集,通过渗井渗入地下,从源头消减了雨水流量,起到雨水错峰调蓄的作用,减少地面积水内涝现象的发生。竖井内填充滤料,雨水经过滤料过滤渗入地下回补地下水。渗井采用组合方式施工,上部的井体采用顺做法施工,下部的竖井采用逆作法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造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组合型雨水渗井,主要由竖井1、管道2、井体3组成,其特征是:竖井1位于井体3的下部,管道2与井体3连接,竖井1的井壁由1节基础节4和1~10节标准节6组成, 基础节4和标准节6为圆环筒形,外径相同,1节的高度为800~1500毫米,基础节4和标准节6的底部壁厚100~200毫米,底部内径比顶部内径大200~300毫米,竖井1内形成多个圆锥台叠加组合成的空间,竖井1内填充滤料8,井体3的底部设有沉泥池9,沉泥池9底设有滤网10。基础节4的上部外侧设有平台5,平台5水平向外超出井体3外径50~200毫米,平台5作为井体3的基础。标准节6的上部内侧设有凸台7,凸台7向上高出基础节4或标准节6底50~100毫米。沉泥池9深度为300~600毫米,沉泥池9的上缘均布4~8个挂钩11,滤网10边缘均布设有4~8个挂环,挂环挂在挂钩11上。
    组合型雨水渗井,上面是井体3,雨水管道2接入井体,井体3与普通检查井构造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普通检查井井底是封闭的,而该实用新型的井体3底部是透空的,井体3下面连接竖井1,是两种构筑物的组合。上部的井体3采用顺做法施工,下部的竖井1采用逆作法施工,是施工方法的组合。采用逆作法施工竖井1,从上向下挖掘竖井1,分节施工混凝土井壁作为防护,一般挖至井体3以下10~15米,竖井1内填充滤料8,滤料8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者级配碎石,在井体3的下部设置沉泥池9,沉泥池9底部与竖井1内滤料8之间铺设滤网10。城市雨水管道的检查井设置成雨水渗井,或者每隔1~3个检查井设置成雨水渗井,降雨地面径流通过雨水管道收集,流至渗井雨水经滤网10、滤料8过滤流入地下,而不叠加在下游的雨水管,当竖井1内充满雨水而下渗不及时,雨水再流入下游管道,减小了流入下段管道的流量,起到错峰调蓄的作用。降雨初期雨水受地面污染较为严重,初期雨水先流入渗井的沉泥池9,经过滤网10、滤料8的过滤,再经过地层的过滤,污染物被过滤分解,地表被雨水冲刷后,后期雨水污染较小再排入下游进入水体,因此,雨水渗井还可以起到初期雨水分离的作用。含有较多泥砂的初期雨水,泥砂沉到雨水渗井的沉泥池9内,可以减少管道内淤积堵塞,清理沉泥池9泥砂时,只需提起滤网10的挂环将滤网10提至井外,清楚被滤网10过滤的泥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剖面图;
图2为圆形井体平面图;
图3为矩形井体平面图;
图4为基础节基坑开挖图;
图5为基础节模板支撑图;
图6为基础节混凝土浇筑图;
图7为第一节标准节基坑开挖和模板支撑图;
图8为第一节标准节混凝土浇筑图;
图9为第二节标准节基坑开挖和模板支撑图。
图中:1-竖井,2-管道,3-井体,4-基础节、5-平台,6-标准节,7-凸台,8-滤料,9-沉泥池,10-滤网,11-挂钩,12-井盖,13-沟槽底,14-土壁,15-基坑底面,16-内膜,41-基础节腔,51-平台槽,61-标准节腔,71-凸台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雨水渗井由竖井1、管道2、井体3组成,竖井1位于井体3的下部,管道2与井体3连接,见图1。井体3与普通检查井构造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普通检查井井底是封闭的,而该实用新型的井体3底部是透空的,井体3下面连接竖井1,是两种构筑物的组合。竖井1的井壁由1节基础节4和1~10节标准节6组成,采用混凝土现浇。基础节4和标准节6为圆环筒形,外径相同,1节的高度为800~1500毫米,基础节4和标准节6的底部壁厚100~200毫米,底部内径比顶部内径大200~300毫米,竖井1内形成多个圆锥台叠加组合成的空间,即浇筑基础节4和标准节6的内膜16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圆锥台,分节浇筑基础节4和标准节6后竖井1内形成的空间形状。标准节6的上部内侧设有凸台7,凸台7向上高出基础节4或上一节标准节6底50~100毫米,即内膜16的上部直径比上一节浇筑好的混凝土井壁的内径小,留出的凸台腔71便于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后,上一节混凝土井壁被凸台7卡住避免水平错位。竖井1内填充滤料8,滤料8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者级配碎石。井体3的底部设有沉泥池9,沉泥池9底设有滤网10,沉泥池9深度为300~600毫米,沉泥池9上缘均布4~8个挂钩11,挂钩11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等耐锈蚀材料制作,滤网10采用两层尼龙网,中间夹一层透水土工布制作,滤网10 制作成直径为沉泥池9直径,高为沉泥池9的高度的圆形袋状,滤网10边缘均布设有4~8个挂环,挂环采用直径10毫米的尼龙绳制作,挂环挂在挂钩11上。清理沉泥池9内的泥砂时,提住挂环将滤网10提升至井外,清除泥砂再放回沉泥池9,如泥砂量较大,清理时可先用铁锹挖出部分泥砂再提出滤网10。基础节4的上部外侧设有平台5,平台5水平向外超出井体3外径50~200毫米,平台5作为井体3的基础。平台5向外超出井体3的形状视井体3的形状而定,如井体3为圆形检查井,平台5外缘形状为圆形,见图2;如井体3为矩形检查井,平台5外缘形状为矩形,见图3。
雨水渗井的设置位置根据雨水调节和回灌要求由设计决定,可以将城市雨水管道的每个检查井设置成雨水渗井,或者每隔1~3个检查井设置成雨水渗井。雨水渗井的施工,上部的井体3采用顺做法施工,下部的竖井1采用逆作法施工,是施工方法的组合。铺设雨水管道时,在设置渗井的位置,向下分节施工竖井1,竖井1采用自上向下的逆作法施工,施工方法如下:
a.开挖沟槽至井体3底的深度,与管道沟槽同时施工,因为管道2下部有基础,沟槽的深度基本上与井体3底深度相当,挖至此处的沟槽底13即竖井1施工的起始面;
b.以沟槽底13为工作面向下逆作法施工竖井1,沿竖井1的外侧土壁14挖土,挖土采用人工配合土斗垂直出土,挖出直径等于基础节4的外径,深度为基础节4高度的圆柱型基坑,下挖至基坑底面15,再在上部挖出平台槽51,见图4,如井体3为圆形检查井,平台槽51外缘挖成圆形,如井体3为矩形检查井,平台槽5外缘挖成矩形,外缘应超出井体3外径50~200毫米;
c.在基坑底面15上安装内膜16,内膜16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台,锥度与基础节4和标准节6内孔一致。内膜16采用角钢做骨架,外敷钢板,内膜16由4瓣拼装采用螺丝组装而成,能在最后竖井1施工完毕拆除内膜16。内膜16安装就位后,土壁14、基坑底面15和内膜16之间形成基础节腔41,内膜16应定位准确,固定牢固,见图5;
d.向基础节腔41和平台槽51内采用早强混凝土浇筑基础节4,见图6。早强混凝土的配制应控制混凝土强度达到可拆模时间,应与后面的工序用时吻合;
e.在基坑底面15向下继续挖土,挖出直径等于标准节6的外径,深度为一节标准节6高度的圆柱型基坑,下部形成新的基坑底面15;
f.将内膜16向下拉与基础节4脱模分离,脱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方能脱模,因此,早强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与后面工序配合十分重要。内膜16落在基坑底面15上,在基坑底面15上安装内膜16,土壁14、基坑底面15和内膜16之间形成标准节腔61,内膜16的上部与基础节4的底部形成一圈凸台腔71,见图7;
g.从凸台腔71向标准节腔61内采用早强混凝土浇筑标准节6,见图8;
h.施工下一节标准节6,在基坑底面15向下继续挖土,挖出直径等于标准节6的外径,深度为一节标准节6高度的圆柱型基坑,下部又形成新的基坑底面15;
i.将内膜16向下拉与标准节6脱模分离,见图9。依次循环施工其余的标准节6,竖井1的下挖深度根据地质情况由设计确定,施工时如遇到砂层、砂砾石层等透水层还未到设计深度,可通知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校核中止下挖。施工完最后一节标准节6后,将内膜16的组装螺丝松开,拆除内膜16;
j.在竖井1内填充滤料8,滤料8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者级配碎石。
竖井1施工完毕后,在竖井1的平台5上施工井体3。井体3采用自下向上的顺作法施工,施工方法如下:
a.在基础节4的平台5上采用砖砌或混凝土浇筑施工井体3,井体3根据管径、管道接入方式等条件选用圆形或矩形,井体3施工至沉泥池9顶时埋入挂钩11;
b.将上下游的管道2接入井体3;
c.向上继续施工井体3至地面,安装井盖12;
d.在沉泥池9上放置滤网10,滤网10的挂环挂在挂钩11上。

Claims (3)

1.一种组合型雨水渗井,主要由竖井(1)、管道(2)、井体(3)组成,其特征是:竖井(1)位于井体(3)的下部,管道(2)与井体(3)连接,竖井(1)的井壁由1节基础节(4)和1~10节标准节(6)组成, 基础节(4)和标准节(6)为圆环筒形,外径相同,1节的高度为800~1500毫米,基础节(4)和标准节(6)的底部壁厚100~200毫米,底部内径比顶部内径大200~300毫米,竖井(1)内形成多个圆锥台叠加组合成的空间,竖井(1)内填充滤料(8),井体(3)的底部设有沉泥池(9),沉泥池(9)底设有滤网(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雨水渗井,其特征是:所述的基础节(4)的上部外侧设有平台(5),平台(5)水平向外超出井体(3)外径50~200毫米,平台(5)作为井体(3)的基础,标准节(6)的上部内侧设有凸台(7),凸台(7)向上高出基础节(4)或标准节(6)底50~10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型雨水渗井,其特征是:所述的沉泥池(9)深度为300~600毫米,沉泥池(9)的上缘均布4~8个挂钩(11),滤网(10)边缘均布设有4~8个挂环,挂环挂在挂钩(11)上。
CN201420799257.3U 2014-12-18 2014-12-18 组合型雨水渗井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11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9257.3U CN204311551U (zh) 2014-12-18 2014-12-18 组合型雨水渗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99257.3U CN204311551U (zh) 2014-12-18 2014-12-18 组合型雨水渗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11551U true CN204311551U (zh) 2015-05-06

Family

ID=53133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99257.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311551U (zh) 2014-12-18 2014-12-18 组合型雨水渗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115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9560A (zh) * 2014-12-22 2015-04-08 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
CN107938807A (zh) * 2018-01-05 2018-04-20 广东中科华冉智网科技有限公司 渗蓄排雨水管廊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9560A (zh) * 2014-12-22 2015-04-08 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
CN104499560B (zh) * 2014-12-22 2016-06-15 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
CN107938807A (zh) * 2018-01-05 2018-04-20 广东中科华冉智网科技有限公司 渗蓄排雨水管廊及施工方法
CN107938807B (zh) * 2018-01-05 2023-09-26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渗蓄排雨水管廊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99560B (zh) 组合型雨水渗井及施工方法
CN103643612B (zh) 浅草沟及浅草沟的制造方法
CN206752614U (zh) 一种海绵型道路下沉式绿化分隔带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2099866U (zh) 道路雨水地下回灌装置
CN203080678U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106917522B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CN201539012U (zh) 一种雨水综合利用渗排水管渠
CN206571217U (zh)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室外停车位系统
CN109267445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生态道路雨水调蓄系统
CN106638219A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斜坡式城市道路
CN103290911B (zh) 钢筋混凝土生态排水沟及其施工方法
CN206681119U (zh) 一种用于下凹绿地的排水结构
CN206667420U (zh) 海绵城市高效渗透型绿地构造
CN205224230U (zh) 一种lid型城市雨水渗蓄净排水暗渠
CN204311551U (zh) 组合型雨水渗井
CN109958099A (zh) 一种城市河道雨洪资源调控系统
CN208501715U (zh) 一种雨水花园
CN100462509C (zh) 一种集贮及输送雨水的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管道系统
CN204401756U (zh) 逆作法施工在原有排水管上增设的跌水井
CN110777880A (zh) 一种利用岩溶洼地蓄水的方法
CN104328836B (zh) 一种环保型预制双箱深孔式排水井及其施工方法
CN108222216B (zh) 一种雨水生态排放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7512863U (zh) 雨水渗透系统
CN208415296U (zh) 利用人行道地下空间建造的蓄排水管廊
CN209397693U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积水快速排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15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