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5479U - 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5479U
CN206335479U CN201621484806.3U CN201621484806U CN206335479U CN 206335479 U CN206335479 U CN 206335479U CN 201621484806 U CN201621484806 U CN 201621484806U CN 206335479 U CN206335479 U CN 206335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us
motor housing
ball blast
suspension bracke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848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俊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anshan Weita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anshan Weita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anshan Weita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anshan Weitai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848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5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5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54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属于抛丸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抛丸加工吊架包括顶部设置有吊钩的中心杆、垂直与中心杆设置的环形架,沿中心杆方向间隔设置有3~5个环形架,相邻两个环形架之间的距离为35~60cm;所述环形架包括2~4个同轴的圆环,同一环形架上相邻两个圆环的半径差为20~45cm;通过径向设置的横梁把圆环连接成一个整体,横梁的交接点位于圆环的中心,并与中心杆固连;所述圆环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竖直的挂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吊架结构的合理改进,在使用性能和悬挂工件数量上有较大改善,大大提高了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丸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
背景技术
抛丸机的抛丸技术是对零件进行表面清理处理、强化、光饰、去毛刺的先进的工艺之一,抛丸的原理是用电动机带动叶轮体旋转(直接带动或用V型皮带传动),靠离心力的作用,将直径约在0.2~3.0mm的弹丸(有铸钢丸、钢丝切丸、不锈钢丸等不同类型)抛向工件的表面,使工件的表面达到一定的粗造度,使工件变得美观,或者改变工件的焊接拉应力为压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通过提高工件表面的粗糙度,也提高了工件后续喷漆的漆膜附着力。
本方案所要加工的电机外壳是用于安装转子和定子的部件,电机外壳端部设置有轴承室,内部安装有轴承,轴承用于支撑起电机输出轴,并使其固定以自由转动。
电机外壳一般是经过冲压拉拔加工成型,成型后需要进行抛丸加工。由于助力转向电机外壳较小,在进行抛丸处理时,需要改用悬挂方式进行抛丸加工。但是目前很少有这种专门用于电机外壳加工的抛丸加工吊架,其他吊架又不能满足加工悬挂要求,每次只能悬挂较少的一部分,而且在加工时工件容易脱落。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086574.1,申请日:2005年8月25日,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刹车铸件的专用吊具,其旋转轴连接吊环,吊环连接带有横杆、挂钩以及撑杆的主杆,主杆底端连接底盘和底环。
该方案能够将带有通孔的刹车铸件牢固悬挂,但是其悬挂量较少,而且结构设计不能满足电机外壳的悬挂要求,工件容易从挂架上脱落。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080275.X,申请日:2016年2月4日,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抛丸机吊钩装置,其采用固定链轮不动,吊钩带动支撑底盘和环形支架转动,随环形支架一起转动的吊架则由固定链轮上的链条带动进一步的进行自转。同时由内环挡板、内环支撑板、环形密封挡板、下支架、支撑底盘和固定链轮组合形成密封空间,使得灰尘杂物无法进入。该申请案同样存在不能适用于电机外壳抛丸加工的问题,需要适应性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抛丸吊架难以大批量悬挂电机外壳导致加工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合理设置了吊架的结构,在使用性能和悬挂工件数量上有较大改善,大大提高了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包括顶部设置有吊钩的中心杆、垂直与中心杆设置的环形架,沿中心杆方向间隔设置有3~5个环形架,相邻两个环形架之间的距离为35~60cm;所述环形架包括2~4个同轴的圆环,同一环形架上相邻两个圆环的半径差为20~45cm;通过径向设置的横梁把圆环连接成一个整体,横梁的交接点位于圆环的中心,并与中心杆固连;所述圆环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竖直的挂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环形架上相邻的两个圆环上的挂杆位于不同的径向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挂杆顶端设置有球形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圆环上相邻两个挂杆的间距大于12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在环形架的外周连接有3或4根连杆,该连杆平行于中心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连杆向下突出于最低端的环形架,形成支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横梁有3~6根,相邻两个横梁间的夹角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环形架设置有4个。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利用多个圆环组成环形架,每个圆环上均排布有挂杆,每次的工件抛丸加工量大大增加;此外,对环形架的间距和圆环的间距做了进一步限制,在该高度和径向长度范围内,工人能够快速的进行上料、取料,使用方便,同时有助于加工效率的提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环形架上相邻的两个圆环上的挂杆位于不同的径向线上,即交错设置,避免在抛丸加工时外侧的工件挡住抛丸影响内侧工件的抛丸加工效果;挂杆顶端设置有球形头,可防止加工时挂杆刮伤电机外壳内表面;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环形架的外周连接有3或4根连杆,该连杆能够加强整体结构强度,如果连杆较多,不但材料过剩,还会影响工人正常放料;连杆向下突出于最低端的环形架,形成支脚,放置时更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抛丸加工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环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杆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第一环形架;11、外环;12、中环;13、内环;14、横梁;2、第二环形架;3、第三环形架;4、第四环形架;5、连杆;6、挂杆;7、吊钩;8、中心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包括顶部设置有吊钩7的中心杆8、垂直与中心杆8设置的环形架,沿中心杆8方向间隔设置有4个环形架,从下至上依次为第一环形架1、第二环形架2、第三环形架3和第四环形架4,相邻两个环形架之间的距离为40cm。在该距离范围内,操作者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工件取放,不会发生磕碰而产生工伤,使用安全。
结合图2,环形架包括3个同轴的圆环,在本实施例中由外之内依次为外环11、中环12、内环13。同一环形架上相邻两个圆环的半径差为20cm;通过径向设置的横梁14把圆环连接成一个整体,横梁14的交接点位于圆环的中心,并与中心杆8固连。
人体单臂长度一般在55~70cm,三个圆环间的距离为60cm,符合正常成年人手臂长度,工人能够快速进行取件、放件操作,干工作效率高。
所述圆环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竖直的挂杆6,挂杆的高度高于电机外壳的长度,环形架上相邻的两个圆环上的挂杆6位于不同的径向线上,从而可避免抛丸加工时外侧的工件挡住内侧工件,保证内侧的工件也能够正常的进行抛丸加工,结构分布合理。
结合图3,在环形架的外周连接有4根连杆5,该连杆5平行于中心杆8,且连杆5的间距为90°,该连杆能够加强整体结构强度,如果连杆较多,不但材料过剩,还会影响工人正常放料;连杆向下突出于最低端的环形架,形成支脚,放置时更平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基本机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相邻两个环形架之间的距离为60cm,环形架包括2个同轴的圆环,同一环形架上相邻两个圆环的半径差为40cm。
该设置也能够满足人体特点,但是工件容置量较少,可用于悬挂大型外壳工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基本机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挂杆6顶端设置有球形头,可防止加工时挂杆刮伤电机外壳内表面。
圆环上相邻两个挂杆6的间距大于12cm,一方面能够避免两个工件相互磕碰,另一方面可防止抛丸加工时外侧的工件挡住内侧工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基本机构与实施例3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设置横梁14有6根,相邻两个横梁14间的夹角为30°。该横梁也可以设置为3或5根,其主要起到增加结构强度的目的,没有特别限制。
本实用新型利用多个圆环组成环形架,每个圆环上均排布有挂杆,每次的工件抛丸加工量大大增加;此外,对环形架的间距和圆环的间距做了进一步限制,在该高度和径向长度范围内,工人能够快速的进行上料、取料,使用方便,同时有助于加工效率的提高。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包括顶部设置有吊钩(7)的中心杆(8)、垂直与中心杆(8)设置的环形架,其特征在于:沿中心杆(8)方向间隔设置有3~5个环形架,相邻两个环形架之间的距离为35~60cm;所述环形架包括2~4个同轴的圆环,同一环形架上相邻两个圆环的半径差为20~45cm;通过径向设置的横梁(14)把圆环连接成一个整体,横梁(14)的交接点位于圆环的中心,并与中心杆(8)固连;所述圆环的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有竖直的挂杆(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特征在于:环形架上相邻的两个圆环上的挂杆(6)位于不同的径向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6)顶端设置有球形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特征在于:圆环上相邻两个挂杆(6)的间距大于12cm。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特征在于:在环形架的外周连接有3或4根连杆(5),该连杆(5)平行于中心杆(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5)向下突出于最低端的环形架,形成支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4)有3~6根,相邻两个横梁(14)间的夹角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架(1)设置有4个。
CN201621484806.3U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5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4806.3U CN206335479U (zh)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84806.3U CN206335479U (zh)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5479U true CN206335479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3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84806.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5479U (zh) 2016-12-31 2016-12-31 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547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9479A (zh) * 2017-09-18 2018-01-02 浙江德清森朗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处理用挂具
CN110405638A (zh) * 2019-08-06 2019-11-05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自动化机械加工喷砂设备的多工位悬挂工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9479A (zh) * 2017-09-18 2018-01-02 浙江德清森朗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处理用挂具
CN110405638A (zh) * 2019-08-06 2019-11-05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自动化机械加工喷砂设备的多工位悬挂工装
CN110405638B (zh) * 2019-08-06 2021-03-05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自动化机械加工喷砂设备的多工位悬挂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35479U (zh) 一种助力转向电机外壳的抛丸加工吊架
CN208391834U (zh) 抛丸机的吊架
CN202318022U (zh) 旋转式不锈钢管件喷丸吊具
CN201516581U (zh) 一种抛丸机
CN206383056U (zh) 立式抛丸机
CN209565461U (zh) 一种锻造模具翻转升降装置
CN202344406U (zh) 抛丸悬挂装置
CN207861717U (zh) 一种用于制动鼓抛丸处理的吊架
CN207682197U (zh) 一种喷丸设备
CN207043995U (zh) 一种新型抛丸机
CN206643790U (zh) 一种轴类工件抛丸挂具
CN202726748U (zh) 一种吊钩式抛丸清理机用挂架
CN215089318U (zh) 一种精密铸造用型壳浸泡干燥一体化流水线装置
CN212420938U (zh) 一种连续式工件表面处理装置
CN202240944U (zh) 多件自动清理吊挂盘
CN212735639U (zh) 一种制动鼓喷砂机及其制动鼓安装结构
CN202862013U (zh) 抛丸清理机吊具
CN218837379U (zh) 旋转喷砂房结构
CN102371548A (zh) 多件自动清理吊挂盘
CN214351792U (zh) 一种用于弹簧除锈喷丸机的旋转设备
CN218697757U (zh) 一种长轴喷砂架
CN204450242U (zh) 一种抛丸机吊具
CN213616134U (zh) 一种备胎架抛丸吊架
CN205011228U (zh) 一种自锁式缸筒用吊架
CN219027197U (zh) 一种轴类工件喷丸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