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4990U -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34990U
CN206334990U CN201621375438.9U CN201621375438U CN206334990U CN 206334990 U CN206334990 U CN 206334990U CN 201621375438 U CN201621375438 U CN 201621375438U CN 206334990 U CN206334990 U CN 206334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stretching out
diameter
shaft body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754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国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Minfu Cable Accessories Factory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Minfu Cable Accessories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Minfu Cable Accessories Factory filed Critical Wujiang Minfu Cable Accessories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6213754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34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34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349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带或铝带制造技术领域,尤涉及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由轴本体(1)、位于轴本体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一连接固定部分(2)、位于轴本体另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二连接固定部分(3)构成,轴本体的外表面光滑、无凹坑及凸起;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连接、都为圆柱体形状、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至第七伸出段(27)构成;第二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连接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螺母连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钢带或铝带放出更稳定、抖动小、对于铁箍环状体的损伤小、能使钢带或铝带的分切更确、分切尺寸精度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带或铝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线电缆用钢带或铝带宽度根据不同的缆芯外径尺寸而确定,如纵向包覆的钢带或铝带,其宽度的计算依据是:缆芯直径乘圆周率,再加上预期的搭接宽度、修正值;为了保证搭接的宽度,通常要求钢带或铝带的宽度误差在一定的范围内,为此,除了分切的精准外,还需要钢带或铝带放出的稳定。现有技术中,放出轴通常有轴本体及位于轴本体两端外侧的圆柱形状连接体构成,这种方式导致钢带或铝带放出抖动,无法确保分切的准确。
另一方面,由于成圈的大宽度钢带或铝带是盘绕在铁箍环状体(简称铁芯或铁圈)外,铁箍环状体的中空用于套装在轴本体上,由于成圈的钢带或铝带的重量重,故极易与轴本体发生磨擦,造成放出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实例中,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由轴本体1、位于轴本体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一连接固定部分2、位于轴本体另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二连接固定部分3构成,轴本体的外表面光滑、无凹坑及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都为圆柱体形状、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构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径小于轴本体的直径、第二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三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五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径、第六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七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圆柱体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第四伸出段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贯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轴线,第一固定孔内具有内螺纹,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轴线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与第一固定孔都位于过轴本体轴线且与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螺母连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构成,在与第二连接固定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位于轴本体外边缘之内、第八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之内、第九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边缘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实例中,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由轴本体1、位于轴本体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一连接固定部分2、位于轴本体另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二连接固定部分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本体的外具有与轴本体的组装为一体的减磨擦层4, 减磨擦层外表面光滑、无凹坑及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都为圆柱体形状、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构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径小于轴本体的直径、第二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三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五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径、第六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七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圆柱体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第四伸出段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贯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轴线,第一固定孔内具有内螺纹,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轴线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与第一固定孔都位于过轴本体轴线且与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螺母连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构成,在与第二连接固定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位于轴本体外边缘之内、第八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之内、第九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边缘之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钢带或铝带放出更稳定、抖动小、对于铁箍环状体的损伤小、能使钢带或铝带的分切更确、分切尺寸精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实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放大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实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使用准备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如下:1—轴本体、2—第一连接固定部分、3—第二连接固定部分、21—第一伸出段、22—第二伸出段、23—第三伸出段、24—第四伸出段、25—第五伸出段、26—第六伸出段、27—第七伸出段、241—第一固定孔、271—弧槽、272—第二固定孔、31—第一螺母连接段、32—第八伸出段、33—第九伸出段、4—减磨擦层、5—钢带或铝带、51—铁箍环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图2和图4,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由轴本体1、位于轴本体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一连接固定部分2、位于轴本体另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二连接固定部分3构成,轴本体的外表面光滑、无凹坑及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都为圆柱体形状、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构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径小于轴本体的直径、第二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三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五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径、第六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七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圆柱体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第四伸出段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贯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轴线,第一固定孔内具有内螺纹,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轴线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与第一固定孔都位于过轴本体轴线且与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螺母连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构成,在与第二连接固定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位于轴本体外边缘之内、第八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之内、第九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边缘之内。
参考图4,在使用时,将绕有钢带或铝带5的铁箍环状体51套在轴本体1上,并用卡箍等物质一方面将铁箍环状体与轴本体相对固定,使转动中不会滑动或跌落,不损伤轴本体及不碰伤铁箍环状体,采用其它保护结构及连接结构将第一至第七伸出段固定,另一方面,第七伸出段置入轴承套中,由于第七伸出段置直径大于第六伸出段置,故第七伸出段置位于轴承套外,第六伸出段置位于轴承套内,固定装置旋紧在弧槽的下表面上,外部传动/带动轴伸入到第二固定孔中,带动轴本体转动、带动钢带或铝带旋转放出;第一螺母连接段也是为了固定钢带或铝带,第八伸出段及第九伸出段为了实现轴本体的可靠连接及稳定固定;第一固定孔中旋有限位螺钉,这样可以更好地固定轴本体的位置。
实施实例2
请见图3,并参考图1、图2及图4,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由轴本体1、位于轴本体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一连接固定部分2、位于轴本体另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二连接固定部分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本体的外具有与轴本体的组装为一体的减磨擦层4, 减磨擦层外表面光滑、无凹坑及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都为圆柱体形状、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构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径小于轴本体的直径、第二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三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五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径、第六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七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圆柱体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第四伸出段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贯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轴线,第一固定孔内具有内螺纹,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轴线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与第一固定孔都位于过轴本体轴线且与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螺母连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构成,在与第二连接固定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位于轴本体外边缘之内、第八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之内、第九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边缘之内。
参考图4,在使用时,将绕有钢带或铝带5的铁箍环状体51套在减磨擦层4上,这样减小了钢带或铝带重量造成的对轴本体的磨损、同时保护了铁箍环状体,铁箍环状体可反复多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轴本体、第一连接固定部分、第二连接固定部分的材料都为铁。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放出轴后,钢带或铝带放出更稳定、抖动小、对于铁箍环状体的损伤小、能使钢带或铝带的分切更确、分切尺寸精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以按其他种种形式实施运用,它们同样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由轴本体(1)、位于轴本体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一连接固定部分(2)、位于轴本体另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二连接固定部分(3)构成,轴本体的外表面光滑、无凹坑及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都为圆柱体形状、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构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径小于轴本体的直径、第二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三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五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径、第六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七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圆柱体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第四伸出段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贯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轴线,第一固定孔内具有内螺纹,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轴线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与第一固定孔都位于过轴本体轴线且与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螺母连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构成,在与第二连接固定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位于轴本体外边缘之内、第八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之内、第九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边缘之内。
2.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由轴本体(1)、位于轴本体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一连接固定部分(2)、位于轴本体另一端外侧且与轴本体连为一体的第二连接固定部分(3)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本体的外具有与轴本体的组装为一体的减磨擦层(4), 减磨擦层外表面光滑、无凹坑及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都为圆柱体形状、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伸出段(21)、第二伸出段(22)、第三伸出段(23)、第四伸出段(24)、第五伸出段(25)、第六伸出段(26)、第七伸出段(27)构成,第一伸出段的直径小于轴本体的直径、第二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三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二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一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五伸出段的直径小于第四伸出段的直径、第六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五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七伸出段的直径大于第六伸出段的直径且不大于第三伸出段的直径,第四伸出段上具有圆柱体形的第一固定孔(241),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第四伸出段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第一固定孔并未贯穿到第四伸出段的轴线,第一固定孔内具有内螺纹,第七伸出段上被截去部分为弧槽(271),第七伸出段沿其轴线具有第二固定孔(272),弧槽的下表面是平面,第一固定孔的轴线与弧槽的下表面是相垂直的,且弧槽与第一固定孔都位于过轴本体轴线且与弧槽的下表面相平行的平面之上;所述第二连接固定部分由依次向外连接且轴线相重合的第一螺母连接段(31)、第八伸出段(32)、第九伸出段(33)构成,在与第二连接固定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的投影上,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位于轴本体外边缘之内、第八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一螺母连接段的边缘之内、第九伸出段的外边界位于第八伸出段的边缘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本体、第一连接固定部分、第二连接固定部分的材料都为铁。
CN201621375438.9U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4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5438.9U CN206334990U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75438.9U CN206334990U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34990U true CN206334990U (zh) 2017-07-18

Family

ID=5930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7543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334990U (zh) 2016-12-15 2016-12-15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349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4364A (zh) * 2016-12-15 2017-05-31 胡剑民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4364A (zh) * 2016-12-15 2017-05-31 胡剑民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CN106734364B (zh) * 2016-12-15 2018-05-08 邹平宏发铝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34990U (zh)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JP5947782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WO2021082876A1 (zh) 一种卷线盘的导线及卷线盘和人体成分检测秤
CN106734364B (zh) 一种钢带或铝带用放出轴的改进结构
JP2008068922A (ja) 通信ケーブル結束用具
CN206447413U (zh) 一种生料带工字卷轴
CN205575276U (zh) 具有橡胶保护垫的铝箔盘卷
CN209797143U (zh) 一种螺旋收纳器
CN203269151U (zh) 一种卷轴
CN206927393U (zh) 一种卷管器软管连接机构
CN218446109U (zh) 缆线盘线盒
CN206058954U (zh) 一种便于切割的dc扁线
CN205847517U (zh) 一种便于整理的耳机插头
CN207618790U (zh) 一种用于卷包tpu管的卷包机
CN205763049U (zh) 一种铜丝过滤网制备用铜丝缠绕装置
CN212101160U (zh) 一种pe薄膜生产用收卷装置
CN207737840U (zh) 运动胶带包装盒
US1406577A (en) Tubular molding core for pipes
JP4318229B1 (ja) 可撓性線状体
CN208883165U (zh) 一种便携式光纤放线器
CN207584239U (zh) 一种金属编织液压管
CN207406252U (zh) 一种卷门用的特制卷轴
CN206619862U (zh) 一种新型输变电用管线夹
CN201360332Y (zh) 卷线耳机
TWM556724U (zh) 扁型布管捲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