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34769U -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334769U CN206334769U CN201621226442.9U CN201621226442U CN206334769U CN 206334769 U CN206334769 U CN 206334769U CN 201621226442 U CN201621226442 U CN 201621226442U CN 206334769 U CN206334769 U CN 2063347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duct
- inner barrel
- dextrorotation
- blast pipe
- hand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含有左旋风筒、右旋风筒、集灰箱,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的内部分别设有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左出风管和右出风管分别设置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上,左出风管的出口位于左旋风筒的外侧、左出风管的进口位于左内筒体的内部,右出风管的出口位于右旋风筒的外侧、右出风管的进口位于右内筒体的内部,左进风管的出口位于左内筒体上、左进风管的进口位于左旋风筒的外侧,右进风管的出口位于右内筒体上、右进风管的进口位于右旋风筒的外侧,左进风管和右进风管上分别设有风门,左内筒体的内表面和右内筒体的内表面分别设有螺旋导向流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特别是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含有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设置在箱体内部的前部,旋风除尘器含有集灰箱和旋风筒,集尘箱包括卸灰门,旋风筒位于集尘箱的上部,旋风筒的上端口设有出风管,旋风筒的下端口为出灰口,旋风筒的侧面设有进风管,旋风筒的出灰口与集尘箱相通连。由于上述旋风除尘器的进风量小、除尘效率低,因此难以满足上述扫路车对灰尘量大的路面的清扫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该旋风除尘器的进风量大,除尘效率高,能够满足扫路车对灰尘量大的路面的清扫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含有左旋风筒、右旋风筒、集灰箱,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对称卧置在集灰箱上,且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下部分位于集灰箱内,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的下部分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的内部分别设有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左出风管和右出风管分别设置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上,左出风管的出口位于左旋风筒的外侧、左出风管的进口位于左内筒体的内部,右出风管的出口位于右旋风筒的外侧、右出风管的进口位于右内筒体的内部,左进风管的出口位于左内筒体上、左进风管的进口位于左旋风筒的外侧,右进风管的出口位于右内筒体上、右进风管的进口位于右旋风筒的外侧,左进风管和右进风管上分别设有风门,左内筒体的内表面和右内筒体的内表面分别设有螺旋导向流板。
所述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的百叶窗式出风口为6-12个。
所述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的百叶窗式出风口为一边向外侧伸展、另一边向内侧伸展的长槽孔结构,所述长槽孔在长度方向上与轴向的角度为10-30度。
在上述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中,由于左进风管和右进风管与现有技术一个进风管相比,进风量大增,左内筒体的内表面和右内筒体的内表面分别设有螺旋导向流板,使旋风分离粉尘的效率大大提高,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的百叶窗式出风口,便于分离的粉尘分别进入左外筒体和右外筒体内顺利落入到集灰箱内。从上可以看出,上述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进风量大,除尘效率高,能够满足扫路车对灰尘量大的路面的清扫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中,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含有左旋风筒4、右旋风筒13、集灰箱17,左旋风筒4和右旋风筒13对称卧置在集灰箱17上,且左旋风筒4和右旋风筒13下部分位于集灰箱17内。左旋风筒4和右旋风筒13的下部分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18。左旋风筒4和右旋风筒13的内部分别设有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即左内筒体5的周面上均布设有左百叶窗式出风口7,右内筒体12的周面上均布设有右百叶窗式出风口10。左出风管8和右出风管9分别设置左旋风筒4和右旋风筒13上,左出风管的出口1位于左旋风筒4的外侧、左出风管的进口19位于左内筒体5的内部。右出风管的出口16位于右旋风筒13的外侧、右出风管的进口20位于右内筒体12的内部。左进风管2的出口位于左内筒体5上、左进风管2的进口位于左旋风筒4的外侧。右进风管15的出口位于右内筒体12上、右进风管15的进口位于右旋风筒13的外侧。左进风管2和右进风管15上分别设有风门,即左进风管2设有左风门3,右进风管15上设有右14风门。左内筒体5的内表面和右内筒体12的内表面分别设有螺旋导向流板,即左内筒体5的内表面设有螺旋导向流板A6,右内筒体12的内表面分别设有螺旋导向流板B11,螺旋导向流板A6和螺旋导向流板B11结构相同。
为了取得更好的除尘效率,所述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的百叶窗式出风口为6-12个。
为了便于生产、降低成本,所述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的百叶窗式出风口为一边向外侧伸展、另一边向内侧伸展的长槽孔结构,所述长槽孔在长度方向上与轴向的角度为10-30度。
作业时,含尘气体从左进风管2和右进风管15分别进入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内,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内的含尘气体分别在螺旋导向板A6和螺旋导向板B11的作用下,分别在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内作螺旋运动,一方面含尘气体分别与螺旋导向板A6和螺旋导向板B11碰撞,流速降低,有利于提高除尘效率,另一方面含尘气体分别在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内作螺旋运动时,含尘气体分别从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的周面上设有的百叶窗式出风口流出,碰撞到左旋风筒4和右旋风筒13的内表面,失去动能,灰尘分别沿左旋风筒4和右旋风筒13的内表面下落到集灰箱17内。除尘后的气体分别从左出风管8和右出风管9排出。
在上述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中,由于左进风管2和右进风管15与现有技术一个进风管相比,进风量大增,左内筒体5的内表面和右内筒体12的内表面分别设有螺旋导向流板,使旋风分离粉尘的效率大大提高,左内筒体5和右内筒体12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的百叶窗式出风口,便于分离的粉尘分别进入左外筒体5和右外筒体9内顺利落入到集灰箱17内。从上可以看出,上述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进风量大,除尘效率高,能够满足扫路车对灰尘量大的路面的清扫要求。
Claims (3)
1.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含有左旋风筒、右旋风筒、集灰箱,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对称卧置在集灰箱上,且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下部分位于集灰箱内,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的下部分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的内部分别设有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百叶窗式出风口,左出风管和右出风管分别设置左旋风筒和右旋风筒上,左出风管的出口位于左旋风筒的外侧、左出风管的进口位于左内筒体的内部,右出风管的出口位于右旋风筒的外侧、右出风管的进口位于右内筒体的内部,左进风管的出口位于左内筒体上、左进风管的进口位于左旋风筒的外侧,右进风管的出口位于右内筒体上、右进风管的进口位于右旋风筒的外侧,左进风管和右进风管上分别设有风门,左内筒体的内表面和右内筒体的内表面分别设有螺旋导向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的百叶窗式出风口为6-1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内筒体和右内筒体的周面上分别均布设有的百叶窗式出风口为一边向外侧伸展、另一边向内侧伸展的长槽孔结构,所述长槽孔在长度方向上与轴向的角度为10-30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26442.9U CN206334769U (zh) | 2016-11-15 | 2016-11-15 |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226442.9U CN206334769U (zh) | 2016-11-15 | 2016-11-15 |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334769U true CN206334769U (zh) | 2017-07-18 |
Family
ID=59299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226442.9U Active CN206334769U (zh) | 2016-11-15 | 2016-11-15 |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33476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3580A (zh) * | 2016-11-15 | 2017-04-19 | 江苏悦达专用车有限公司 |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
-
2016
- 2016-11-15 CN CN201621226442.9U patent/CN20633476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3580A (zh) * | 2016-11-15 | 2017-04-19 | 江苏悦达专用车有限公司 |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
WO2018090919A1 (zh) * | 2016-11-15 | 2018-05-24 | 江苏悦达专用车有限公司 |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466201U (zh) | 一种自清理旋风分离器 | |
CN202081905U (zh) | 矿用湿式多通道轴向螺旋离心除尘风机 | |
CN203355545U (zh) | 旋风布袋复合除尘器 | |
CN108619811A (zh) | 高效粉尘回收仓 | |
CN203342598U (zh) | 一种旋风-布袋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 | |
CN206334769U (zh) |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 |
CN202219240U (zh) | 一种废旧固体颗粒粉末分离器 | |
CN203017946U (zh) | 一种湿式除尘器 | |
CN206285050U (zh) |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07871830U (zh) | 矿用湿式气动除尘器 | |
CN202762265U (zh) | 湿式除尘风机 | |
CN202830854U (zh) | 全吸循环式清扫车 | |
CN204656170U (zh) | 一种卧式环流式除尘器 | |
CN206138898U (zh) | 一种新型脉冲布袋除尘器 | |
CN106563580A (zh) | 干湿两用扫路车旋风除尘器 | |
CN201505582U (zh) | 旋风收集装置 | |
CN207247929U (zh) | 立体惯性气固分离烟道 | |
CN207356837U (zh) | 一种带有两道集灰装置的除尘器 | |
CN204816025U (zh) | 一种用于饲料加工的脉冲布筒除尘器 | |
CN209108847U (zh) | 一种高效风动收尘器 | |
CN207295021U (zh) | 吸尘装置及粗纱机 | |
CN202569835U (zh) | 一种单侧侧进气式在线脉冲清灰袋式除尘器 | |
CN201823616U (zh) | 卧式旋流除尘器 | |
CN105251751A (zh) | 矿粉尘排放与收集装置及方法 | |
CN206230633U (zh) | 一种刨木机的除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