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22792U -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22792U
CN206322792U CN201621434448.5U CN201621434448U CN206322792U CN 206322792 U CN206322792 U CN 206322792U CN 201621434448 U CN201621434448 U CN 201621434448U CN 206322792 U CN206322792 U CN 206322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thfuls
fixture
component
straight line
contiguous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444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晓鸣
李卫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ingbefound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ingbefound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ingbefound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ingbefound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3444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22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22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22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入盖定位夹具,包括升降组件、预压组件、入盖定位组件、短路测试组件和升降组件支撑座,两个所述升降组件螺接在所述升降组件支撑座上,所述预压组件和所述短路测试组件分别装在两个所述升降组件的直线滑轨上,所述入盖定位组件安装在预压组件正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盖定位夹具,通过预压组件的钩型夹爪实现电池顶盖的预定位;通过入盖定位组件实现扣盖的精准定位和夹紧;通过预压组件压块下压压紧扣盖;通过短路测试组件实现扣盖后电池的导电性测试;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扣盖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在方形电池的扣盖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方形电池放入槽内或者夹具四周压紧电池侧盖,然后采用直接下压或上模下压的方式进行电池扣盖。一般电池生产直线多工位输送采用的方法是传送带加夹具、覆链板加夹具或是机械手加夹具的方法输送定位。而方形电池扣盖和预焊现在基本处于手工或半自动状态。
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就是扣盖和预焊基本处于人工或半自动状态,现有工艺扣盖过程的方法不仅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扣盖的质量、安全性都不是很好。现有工艺的预焊也因为人工焊接的原因,焊接一致性和合格率都不是很理想;现有电池生产采用的直线多工位输送方法,传送带和覆链板方式因为是持续输送所以一般到特定工位还要采用一些气缸或其他辅助手段推倒夹具内,而机械手效率较低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升降组件、预压组件、入盖定位组件、短路测试组件和升降组件支撑座,两个所述升降组件螺接在所述升降组件支撑座上,所述预压组件和所述短路测试组件分别装在两个所述升降组件的直线滑轨上,所述入盖定位组件安装在预压组件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组件安装立板、电机支撑架12、光电传感器、伺服电机、联轴器、滚珠丝杠副和丝杆螺母连接块,所述升降组件安装立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电机支撑架,所述电机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一组所述直线滑轨,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撑架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直线滑轨的之间,所述伺服电机转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滚珠丝杠副连接,所述丝杆螺母连接块内部嵌有丝杆螺母,由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丝杆螺母连接块转动,所述直线滑轨的滑块螺接所述预压组件或所述短路测试组件的安装板,所述丝杆螺母安装块嵌入所述安装板的凹槽内,配合所述直线滑轨实现丝杆带动预压组件或短路测试组件的升降移动。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预压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双向气缸、第一钩型夹爪、第一传感器感应片、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第一直线轴承、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扣盖压块、第一加强板、第一夹爪连接块和第一下压导向杆,所述第一双向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片,所述第一双向气缸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扣盖压块,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压导向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扣盖压块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夹爪连接块,所述第一夹爪连接块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钩型夹爪。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入盖定位组件包括吸盘推动机构和V口夹具推动机构,所述吸盘推动机构包括两个,其之间设置有电池,所述V口夹具推动机构包括四个,所述吸盘推动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V口夹具推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吸盘推动机构包括定位夹板、浮动接头、吸盘推动气缸、固定吸盘、推板气缸、防撞块、直线轴承,夹板连接块和推板安装架,所述推板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推板气缸,所述推板安装架的上部滑动连接所述夹板连接块,所述夹板连接块的上部设置有所述吸盘推动气缸,所述夹板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所述定位夹板,所述吸盘推动气缸的主轴通过所述浮动接头与所述固定吸盘连接,所述固定吸盘通过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推板气缸的主轴连接,所述固定吸盘与所述吸盘推动气缸之间设置有所述防撞块。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V口夹具推动机构包括T型连接块、导向杆、V口夹具安装架、V口夹具推动气缸、V口夹具块和V口夹具垫块,所述V口夹具安装架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所述V口夹具推动气缸,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导向杆,所述V口夹具安装架靠近所述吸盘推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所述V口夹具垫块和所述V口夹具块,所述V口夹具块与所述定位夹板旋转设置,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V口夹具安装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V口夹具垫块的一侧连接,所述V口夹具垫块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T型连接块,所述T型连接块较长的一端与所述V口夹具推动气缸的主轴连接,并且垂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短路测试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双向气缸、第二平爪定位夹爪、第二传感器感应片、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第二直线轴承、短路测试探针、第二压力传感器、短路测试压板、第二加强板、第二夹爪连接块和第二下压导向杆,所述第二双向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传感器感应片,所述第二双向气缸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短路测试压板,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直线轴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下压导向杆分别与所述短路测试压板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夹爪连接块,所述第二夹爪连接块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二平爪定位夹爪,所述短路测试压板的上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短路测试探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盖定位夹具,通过预压组件的钩型夹爪实现电池顶盖的预定位;通过入盖定位组件实现扣盖的精准定位和夹紧;通过预压组件压块下压压紧扣盖;通过短路测试组件实现扣盖后电池的导电性测试;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入盖定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入盖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短路测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升降组件1、预压组件2、入盖定位组件3、短路测试组件4和升降组件支撑座5,两个升降组件1螺接在升降组件支撑座5上,预压组件2和短路测试组件4分别装在两个升降组件1的直线滑轨13上,入盖定位组件3安装在预压组件2的正下方。
如图2所示,升降组件1包括升降组件安装立板11、电机支撑架12、光电传感器14、伺服电机15、联轴器16、滚珠丝杠副17和丝杆螺母连接块18,升降组件安装立板11的一侧设置有电机支撑架12,电机支撑架12的一侧设置有一组直线滑轨13,伺服电机15安装于电机支撑架12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直线滑轨13的之间,伺服电机15的转轴通过联轴器16与滚珠丝杠副17连接,丝杆螺母连接块18内部嵌有丝杆螺母,由伺服电机15带动丝杆螺母连接块18转动,直线滑轨13的滑块螺接预压组件1或短路测试组件4的安装板,丝杆螺母安装块18嵌入安装板的凹槽内,配合直线滑轨13实现丝杆带动预压组件1或短路测试组件4的升降移动。
如图3所示,预压组件2包括第一安装板21、第一双向气缸22、第一钩型夹爪23、第一传感器感应片24、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25、第一直线轴承26、第一压力传感器27、第一扣盖压块28、第一加强板29、第一夹爪连接块2A和第一下压导向杆2B,第一双向气缸22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1的中心位置,第一安装板2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感应片24,第一双向气缸22的下端连接有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25,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25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7,第一压力传感器27的下端连接有第一扣盖压块28,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25的两侧设置有第一直线轴承26,第一直线轴承26的下端通过第一下压导向杆2B分别与第一扣盖压块28的两端连接,第一安装板21的下端两侧设置有第一夹爪连接块2A,第一夹爪连接块2A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加强板29,第一加强板29的下端连接有第一钩型夹爪23。
第一双向气缸22的推杆通过第一夹爪连接块2A与第一钩型夹爪23螺接,第一加强板29起固定加强作用,气缸双向推动时实现钩型夹爪的松放闭合;第一扣盖压块28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27和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25两两之间螺接连接,第一下压导向杆2B套在第一直线轴承26内起导向定位的作用;整个预压机构通过预压安装板与升降组件连接装配,因升降组件丝杆螺母安装块嵌入安装板凹槽内,滑块也与第一安装21板螺接,故预压机构可随滚珠丝杠副上下移动即随升降组件上下升降实现扣盖压块对电池顶盖的压扣。
如图4所示,入盖定位组件3包括吸盘推动机构和V口夹具推动机构,吸盘推动机构包括两个,其之间设置有电池,V口夹具推动机构包括四个,吸盘推动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V口夹具推动机构,吸盘推动机构包括定位夹板33、浮动接头34、吸盘推动气缸35、固定吸盘36、推板气缸37、防撞块3A、直线轴承3B,夹板连接块3C和推板安装架3F,推板安装架3F的底部设置有推板气缸37,推板安装架3F的上部滑动连接夹板连接块3C,夹板连接块3C的上部设置有吸盘推动气缸35,夹板连接块3C的内侧设置有定位夹板33,吸盘推动气缸35的主轴通过浮动接头34与固定吸盘36连接,固定吸盘36通过直线轴承3B与推板气缸37的主轴连接,固定吸盘36与吸盘推动气缸35之间设置有防撞块3A;V口夹具推动机构包括T型连接块31、导向杆32、V口夹具安装架38、V口夹具推动气缸39、V口夹具块3D和V口夹具垫块3E,V口夹具安装架38的上方一侧设置有V口夹具推动气缸39,另一侧设置有导向杆32,V口夹具安装架38靠近吸盘推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V口夹具垫块3E和V口夹具块3D,V口夹具块3D与定位夹板33旋转设置,导向杆32的一端与V口夹具安装架38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V口夹具垫块3E的一侧连接,V口夹具垫块3E的另一侧设置有T型连接块31,T型连接块31较长的一端与V口夹具推动气缸39的主轴连接,并且垂直设置。
电池放到夹具中间后,以一边为基准,推板安装架3F底部的推板气缸37推动夹板连接块3C带动定位夹板内推到固定位置后,另一块推板内推至压紧;预压组件的钩型夹爪松开下降至指定位置后夹紧上提一小段距离进行夹紧预定位;3、4个V型夹具随气缸推动夹紧电池顶盖的4个角;钩型夹爪松开上升,吸盘推动气缸35推动吸盘压紧电池上侧面完成入盖定位。
如图5所示,短路测试组件4包括第二安装板41、第二双向气缸42、第二平爪定位夹爪43、第二传感器感应片44、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45、第二直线轴承46、短路测试探针4C、第二压力传感器47、短路测试压板48、第二加强板49、第二夹爪连接块4A和第二下压导向杆4B,第二双向气缸42安装于第二安装板41的中心位置,第二安装板4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感应片44,第二双向气缸4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45,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45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压力传感器47,第二压力传感器47的下端连接有短路测试压板48,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45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直线轴承46,第二直线轴承46的下端通过第二下压导向杆4B分别与短路测试压板48的两端连接,第二安装板41的下端两侧设置有第二夹爪连接块4A,第二夹爪连接块4A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加强板49,第二加强板49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平爪定位夹爪43,短路测试压板48的上端两侧设置有短路测试探针4C。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盖定位夹具,通过预压组件的钩型夹爪实现电池顶盖的预定位;通过入盖定位组件实现扣盖的精准定位和夹紧;通过预压组件压块下压压紧扣盖;通过短路测试组件实现扣盖后电池的导电性测试;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入盖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预压组件、入盖定位组件、短路测试组件和升降组件支撑座,两个所述升降组件螺接在所述升降组件支撑座上,所述预压组件和所述短路测试组件分别装在两个所述升降组件的直线滑轨上,所述入盖定位组件安装在预压组件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盖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组件安装立板、电机支撑架、光电传感器、伺服电机、联轴器、滚珠丝杠副和丝杆螺母连接块,所述升降组件安装立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电机支撑架,所述电机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一组所述直线滑轨,所述伺服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撑架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直线滑轨的之间,所述伺服电机转轴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滚珠丝杠副连接,所述丝杆螺母连接块内部嵌有丝杆螺母,由所述伺服电机带动所述丝杆螺母连接块转动,所述直线滑轨的滑块螺接所述预压组件或所述短路测试组件的安装板,所述丝杆螺母安装块嵌入所述安装板的凹槽内,配合所述直线滑轨实现丝杆带动预压组件或短路测试组件的升降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盖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双向气缸、第一钩型夹爪、第一传感器感应片、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第一直线轴承、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扣盖压块、第一加强板、第一夹爪连接块和第一下压导向杆,所述第一双向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片,所述第一双向气缸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扣盖压块,所述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块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直线轴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压导向杆分别与所述第一扣盖压块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夹爪连接块,所述第一夹爪连接块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一钩型夹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盖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盖定位组件包括吸盘推动机构和V口夹具推动机构,所述吸盘推动机构包括两个,其之间设置有电池,所述V口夹具推动机构包括四个,所述吸盘推动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V口夹具推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盖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推动机构包括定位夹板、浮动接头、吸盘推动气缸、固定吸盘、推板气缸、防撞块、直线轴承,夹板连接块和推板安装架,所述推板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推板气缸,所述推板安装架的上部滑动连接所述夹板连接块,所述夹板连接块的上部设置有所述吸盘推动气缸,所述夹板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所述定位夹板,所述吸盘推动气缸的主轴通过所述浮动接头与所述固定吸盘连接,所述固定吸盘通过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推板气缸的主轴连接,所述固定吸盘与所述吸盘推动气缸之间设置有所述防撞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盖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V口夹具推动机构包括T型连接块、导向杆、V口夹具安装架、V口夹具推动气缸、V口夹具块和V口夹具垫块,所述V口夹具安装架的上方一侧设置有所述V口夹具推动气缸,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导向杆,所述V口夹具安装架靠近所述吸盘推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所述V口夹具垫块3E和所述V口夹具块3D,所述V口夹具块与所述定位夹板旋转设置,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V口夹具安装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V口夹具垫块的一侧连接,所述V口夹具垫块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T型连接块,所述T型连接块较长的一端与所述V口夹具推动气缸的主轴连接,并且垂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盖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测试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双向气缸、第二平爪定位夹爪、第二传感器感应片、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第二直线轴承、短路测试探针、第二压力传感器、短路测试压板、第二加强板、第二夹爪连接块和第二下压导向杆,所述第二双向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二传感器感应片,所述第二双向气缸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短路测试压板,所述第二直线轴承安装块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直线轴承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下压导向杆分别与所述短路测试压板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夹爪连接块,所述第二夹爪连接块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下端连接有所述第二平爪定位夹爪,所述短路测试压板的上端两侧设置有所述短路测试探针。
CN201621434448.5U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Active CN206322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4448.5U CN206322792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4448.5U CN206322792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22792U true CN206322792U (zh) 2017-07-11

Family

ID=59258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4448.5U Active CN206322792U (zh) 2016-12-23 2016-12-23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227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2125A (zh) * 2016-12-23 2017-04-26 深圳锦帛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CN113253078A (zh) * 2021-07-02 2021-08-13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骨架高压测试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2125A (zh) * 2016-12-23 2017-04-26 深圳锦帛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CN106602125B (zh) * 2016-12-23 2023-08-18 深圳锦帛方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CN113253078A (zh) * 2021-07-02 2021-08-13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骨架高压测试设备
CN113253078B (zh) * 2021-07-02 2021-09-28 荣旗工业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骨架高压测试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78509U (zh) 一种电池扣盖机构
CN106624412B (zh) 一种电池扣盖预焊机
CN206536135U (zh) 一种电池扣盖预焊机
CN106602125A (zh)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CN110587296B (zh) 一种碳刷组装设备
CN103624529B (zh) 离合器助力器卡簧送料压装装置及压装方法
CN203199661U (zh) 一种智能电表全自动加封及验证装置
CN204957773U (zh) 一种电池电芯顶侧封传送装置
CN102879759A (zh) 一种电力计量装置的自动送线加封检定设备及其方法
CN101399360A (zh) 一种电芯入壳夹具
CN206322792U (zh) 一种入盖定位夹具
CN113102265B (zh) 一种预焊裁切机及其方法
CN202230196U (zh) 一种电力计量装置的自动送线加封检定设备
CN207488384U (zh) 一种极耳检测装置及卷绕设备
CN109687031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平压定型设备
CN110542704B (zh) 一种超薄热管自动功率测试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3943029B (zh) 电能表封印设备及其封印方法
CN203666155U (zh) 一种便签薄装配机
CN207690821U (zh) 一种电芯入壳抓取装置
CN208964136U (zh) 一种龙门式双抓手自动装车机
CN109396064A (zh) 一种致冷芯片热像检测设备
CN211540386U (zh) 一种连接盘加工夹具
CN210995354U (zh) 用于汽车刹车卡钳支架的检测装置
CN205834633U (zh) 插针机
CN209565261U (zh) 一种致冷芯片热像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