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9925U -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9925U
CN206309925U CN201621384336.3U CN201621384336U CN206309925U CN 206309925 U CN206309925 U CN 206309925U CN 201621384336 U CN201621384336 U CN 201621384336U CN 206309925 U CN206309925 U CN 206309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axle
sleeve
bevel gea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843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阿波
李想
侯奇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chuan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chuan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chuan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Yinchuan Pow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843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9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9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992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包括设在机体横向内孔中的水平调整机构和设在机盖竖向内孔中的竖直调整机构;用于当所述齿侧间隙大时,调节竖向调整机构使内齿轴上移以缩小齿侧间隙;当所述齿侧间隙小时,调节水平调整机构使伞齿轮轴向机体横向内孔外端移动以增大齿侧间隙;本实用新型调整结构能够通过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齿轴调节,实现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精细调节,不影响伞齿轮啮合间隙和传动的平稳性,保证整体结构的安装精度,可靠度高,调节齿侧间隙方便易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副结构技术领域。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尤其适用于索道减速器高速级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
背景技术
客运索道作为现代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广泛分布于各大旅游风景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减速器作为客运索道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安全性尤为重要。
减速器能否能够安全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齿轮,索道减速器输入轴的转速高达700~1000rpm,平均每天工作约8个小时,如果伞齿轮副的齿侧间隙调整不良,高速旋转的伞齿轮摩擦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和噪音,加剧伞齿轮的磨损,降低使用寿命,影像减速器的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减速器。除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长时间影响运营外,很可能发生索道进退不得的情况,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有的调整方法是在轴端增加支口或者在端盖处更换不同厚度的垫片还进行调整,这种方法要求有合适的垫片,并且操作繁琐,用时较长。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伞齿轮副齿轮侧的调整结构,能够实现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对齿侧间隙进行调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包括设在机体横向内孔中的水平调整机构和设在机盖竖向内孔中的竖直调整机构;其中
水平调整机构包括:设在机体横向内孔中的第一轴承套,位于机体横向内孔中的伞齿轮轴设置于第一轴承套中且与第一轴承套相对固定联接,第一轴承套外端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第一轴承套外端顶面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机体横向内孔的外侧设置端盖,螺栓贯穿端盖和第一调节螺母后与第一轴承套外端的第一固定螺孔螺纹连接以将第一调节螺母固定在机体上;
所述竖直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机盖竖向内孔中的第二轴承套,位于机盖竖向内孔中的内齿轴外端部分设置于第二轴承套中且与第二轴承套相对固定联接;第二轴承套外端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第二轴承套外端顶面设有第二固定螺孔;机盖竖向内孔的外侧设置轴承盖,螺栓贯穿轴承盖和第二调节螺母后与第二轴承套外端的第二固定螺孔螺纹连接以将第二调节螺母固定在机盖上。
进一步的,上述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中,所述伞齿轮轴与第一轴承套之间装置有自外端向内依次套设在伞齿轮轴上的一对对称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第一轴套以及圆柱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与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径均与第一轴承套内径相等,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与第一轴套的内径均与伞齿轮轴外径相等,第一轴承套内端的内壁向内延伸出挡圈使得圆柱滚子轴承能抵在挡圈内侧;第一轴套外套设有其外径与第一轴承套内径相等的隔套;端盖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设有螺纹连接在伞齿轮轴上的螺母,螺母与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设有止动垫片和第二轴套,通过螺母锁紧止动垫片和第二轴套以使圆柱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固定于伞齿轮轴上。
进一步的,上述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中,第一轴承套外壁开槽,机体上设有竖向贯穿机体侧壁以连接到所述槽内与第一轴承套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
进一步的,上述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中,内齿轴与第二轴承套之间设有套装在内齿轴上的一对对称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该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径与第二轴承套内径相等,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径与内齿轴外径相等,第二轴承套内端的内壁向内延伸出挡圈使得圆锥滚子轴承能抵在挡圈内侧;轴承盖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设有螺纹连接在内齿轴上的螺母,螺母与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设有止动垫片和第三轴套,通过螺母锁紧止动垫片和第三轴套以使圆锥滚子轴承固定于内齿轴上。
进一步的,上述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中,伞齿轮通过键连接安装在内齿轴上,球轴承通过轴承挡圈固定在内齿轴的内端;伞齿轮轴内端的齿轮与内齿轴上的伞齿轮啮合;第二轴承套外壁开槽,机盖上设有横向贯穿机盖内孔侧壁以连接到所述槽内与第二轴承套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
进一步的,上述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中,机体横向内孔与第一轴承套之间为过渡配合;机盖竖向内孔与第二轴承套之间为过渡配合。
进一步的,上述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中,所述机体横向内孔与第一轴承套之间为过渡配合即第一轴承套与伞齿轮轴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且第一轴承套移动时伞齿轮轴也跟随移动;机盖竖向内孔与第二轴承套之间为过渡配合即第二轴承套与内齿轴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且第二轴承套移动时内齿轴也跟随移动。
进一步的,上述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中,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与第一轴承套之间,以及第二调节螺母与第二轴承套之间均采用细牙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能够通过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齿轴调节,实现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精细调节,不影响伞齿轮啮合间隙和传动的平稳性,保证整体结构的安装精度,可靠度高;调节齿侧间隙方便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体;2、圆锥滚子轴承;3、第二轴套;4、伞齿轮轴;5、圆螺母;6、止动垫片;7、端盖;8、第一调节螺母;9、第一轴承套;10、紧固螺钉;11、第一轴套;12、隔套;13、圆柱滚子轴承;14、机盖;15、轴承盖;16、第二轴承套;17、内齿轴;18、伞齿轮;19、球轴承;20、轴承挡圈;21、圆锥滚子轴承;22、第三轴套;23、圆螺母;24、止动垫片;25、第二调节螺母;26、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包括设在机体1横向内孔中的水平调整机构和设在机盖14竖向内孔中的竖直调整机构;其中
水平调整机构包括:设在机体1横向内孔中的第一轴承套9,机体1横向内孔与第一轴承套9之间为过渡配合;位于机体1横向内孔中的伞齿轮轴4设置于第一轴承套9中且与第一轴承套9相对固定联接,即,第一轴承套9与伞齿轮轴4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且第一轴承套9移动时伞齿轮轴4也跟随移动;第一轴承套9外端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8,第一轴承套9外端顶面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机体1横向内孔的外侧设置端盖7且伞齿轮轴4穿过端盖7中央,螺栓贯穿端盖7和第一调节螺母8后与第一轴承套9外端的第一固定螺孔螺纹连接以将第一调节螺母8固定在机体1上。
进一步的,第一轴承套9与伞齿轮轴4的相对固定联接具体是通过:伞齿轮轴4与第一轴承套9之间装置有自外端向内依次套设在伞齿轮轴4上的一对对称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2、第一轴套11以及圆柱滚子轴承13,其中,圆柱滚子轴承13与圆锥滚子轴承2的外径均与第一轴承套9内径相等,圆柱滚子轴承13、圆锥滚子轴承2与第一轴套11的内径均与伞齿轮轴4外径相等,第一轴承套9内端的内壁向内延伸出挡圈使得圆柱滚子轴承13能抵在挡圈内侧;第一轴套11外套设有其外径与第一轴承套9内径相等的隔套12;端盖7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2之间设有螺纹连接在伞齿轮轴4上的圆螺母5,圆螺母5与圆锥滚子轴承2之间设有止动垫片6和第二轴套3,通过圆螺母5锁紧止动垫片6和第二轴套3以使圆柱滚子轴承13和圆锥滚子轴承2固定于伞齿轮轴4上。
第一轴承套9外壁开槽,机体1上设有竖向贯穿机体1侧壁以连接到所述槽内与第一轴承套9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10。
所述竖直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机盖14竖向内孔中的第二轴承套16,机盖14竖向内孔与第二轴承套16之间为过渡配合;位于机盖14竖向内孔中的内齿轴17外端部分设置于第二轴承套16中且与第二轴承套16相对固定联接,即,第二轴承套16与内齿轴17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且第二轴承套16移动时内齿轴17也跟随移动;第二轴承套16外端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25,第二轴承套16外端顶面设有第二固定螺孔;机盖14竖向内孔的外侧设置轴承盖15,螺栓贯穿轴承盖15和第二调节螺母25后与第二轴承套16外端的第二固定螺孔螺纹连接以将第二调节螺母25固定在机盖14上。
进一步的,第二轴承套16与内齿轴17的相对固定联接具体是通过:内齿轴17与第二轴承套16之间设有套装在内齿轴17上的一对对称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21,该圆锥滚子轴承21的外径与第二轴承套16内径相等,圆锥滚子轴承21的内径与内齿轴17外径相等,第二轴承套16内端的内壁向内延伸出挡圈使得圆锥滚子轴承21能抵在挡圈内侧;轴承盖15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21之间设有螺纹连接在内齿轴17上的圆螺母23,圆螺母23与圆锥滚子轴承21之间设有止动垫片24和第三轴套22,通过圆螺母23锁紧止动垫片24和第三轴套22以使圆锥滚子轴承21固定于内齿轴17上。
伞齿轮18通过键连接安装在内齿轴17上,球轴承19通过轴承挡圈20固定在内齿轴17的内端;伞齿轮轴4内端的齿轮与内齿轴17上的伞齿轮18啮合;第二轴承套16外壁开槽,机盖14上设有横向贯穿机盖14内孔侧壁以连接到所述槽内与第二轴承套16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26。
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螺母(包括第一调节螺母8和第二调节螺母25)和轴承套(包括第一轴承套9和第二轴承套16)之间采用细牙螺纹连接,由于螺纹螺距小,调节螺母旋转一周伞齿轮轴4或内齿轴17轴向移动距离较小,可以起到微调伞齿轮轴4或内齿轴17轴向距离的作用,从而可精细调整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细牙螺纹的螺旋升角更小,更利于螺纹的自锁,可达到调节螺母与轴承套之间防松动的目的,从而防止伞齿轮轴4或内齿轴17的轴向窜动;细牙螺纹的强度也更高,静载能力大,可承受伞齿轮轴4或内齿轴17在轴向移动时所需的力。
并且,为保证安装精度,即安装轴承套(包括第一轴承套9和第二轴承套16)的内孔(包括机体1横向内孔和机盖14竖向内孔)和轴承套之间不能因间隙过大使轴承套有径向跳动,使轴随之跳动,影响伞齿轮啮合间隙和传动的平稳性;也不能因过盈配合过大而使轴承套无法轴向或纵向移动,无法达到调整齿侧间隙的目的;故而,机体1横向内孔或机盖14竖向内孔与轴承套外壁之间采用精密的过渡配合,也可保证安装轴承套的内孔与轴承套之间有较高的定心精度,利于齿侧间隙的调整。
同时,为保证在调整好伞齿轮副齿侧间隙时,防止轴承套在轴向上的移动,一方面采用在轴承套上开槽的方式,利用紧固螺钉(10,26)穿过安装轴承套(9,16)的内孔壁连接到轴承套槽内将轴承套与机体1或机盖14固定;另一方面采用螺栓、端盖7(或轴承盖15)将螺母固定在机体1或机盖14上。
上述伞齿轮轴4或内齿轴17上采用一对对称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2,21)进行定位,另一端采用圆柱滚子轴承13或球轴承19进行支撑。
工作时,当所述齿侧间隙过大时,调节竖向调整机构使内齿轴17上移以缩小齿侧间隙;当所述齿侧间隙过小时,调节水平调整机构使伞齿轮轴4向机体1横向内孔外端移动以增大齿侧间隙。
具体的,当所述齿侧间隙过大时,拧动第二调节螺母25,通过第二调节螺母25与第二轴承套16之间的细牙螺纹带动第二轴承套16沿轴向移动;由于圆螺母23通过止动垫片24和第三轴套22等将圆锥滚子轴承21固定在内齿轴17上,并使内齿轴17与第二轴承套16之间相对固定联接,故而第二轴承套16的移动就带动内齿轴17的移动;拧动第二调节螺母25,使得内齿轴17上移,达到缩小齿侧间隙的目的;
当所述齿侧间隙过小时,拧动第一调节螺母8,通过第一调节螺母8与第一轴承套9之间的细牙螺纹带动第一轴承套9沿轴向移动;由于圆螺母5通过止动垫片6和第二轴套3等将圆锥滚子轴承2和圆柱滚子轴承13固定在伞齿轮轴4上,并使伞齿轮轴4与第一轴承套9之间相对固定联接,故而第一轴承套9的移动就带动伞齿轮轴4的移动,拧动第一调节螺母8,使伞齿轮轴4向左端(机体1横向内孔的外端)移动,达到增大齿侧间隙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机体横向内孔中的水平调整机构和设在机盖竖向内孔中的竖直调整机构;其中
水平调整机构包括:设在机体横向内孔中的第一轴承套,位于机体横向内孔中的伞齿轮轴设置于第一轴承套中且与第一轴承套相对固定联接,第一轴承套外端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第一轴承套外端顶面设有第一固定螺孔;机体横向内孔的外侧设置端盖,螺栓贯穿端盖和第一调节螺母后与第一轴承套外端的第一固定螺孔螺纹连接以将第一调节螺母固定在机体上;
所述竖直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机盖竖向内孔中的第二轴承套,位于机盖竖向内孔中的内齿轴外端部分设置于第二轴承套中且与第二轴承套相对固定联接;第二轴承套外端侧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第二轴承套外端顶面设有第二固定螺孔;机盖竖向内孔的外侧设置轴承盖,螺栓贯穿轴承盖和第二调节螺母后与第二轴承套外端的第二固定螺孔螺纹连接以将第二调节螺母固定在机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齿轮轴与第一轴承套之间装置有自外端向内依次套设在伞齿轮轴上的一对对称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第一轴套以及圆柱滚子轴承;圆柱滚子轴承与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径均与第一轴承套内径相等,圆柱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与第一轴套的内径均与伞齿轮轴外径相等,第一轴承套内端的内壁向内延伸出挡圈使得圆柱滚子轴承能抵在挡圈内侧;第一轴套外套设有其外径与第一轴承套内径相等的隔套;端盖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设有螺纹连接在伞齿轮轴上的螺母,螺母与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设有止动垫片和第二轴套,通过螺母锁紧止动垫片和第二轴套以使圆柱滚子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固定于伞齿轮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轴承套外壁开槽,机体上设有竖向贯穿机体侧壁以连接到所述槽内与第一轴承套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内齿轴与第二轴承套之间设有套装在内齿轴上的一对对称设置的圆锥滚子轴承,该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径与第二轴承套内径相等,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径与内齿轴外径相等,第二轴承套内端的内壁向内延伸出挡圈使得圆锥滚子轴承能抵在挡圈内侧;轴承盖与一对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设有螺纹连接在内齿轴上的螺母,螺母与圆锥滚子轴承之间设有止动垫片和第三轴套,通过螺母锁紧止动垫片和第三轴套以使圆锥滚子轴承固定于内齿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伞齿轮通过键连接安装在内齿轴上,球轴承通过轴承挡圈固定在内齿轴的内端;伞齿轮轴内端的齿轮与内齿轴上的伞齿轮啮合;第二轴承套外壁开槽,机盖上设有横向贯穿机盖内孔侧壁以连接到所述槽内与第二轴承套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机体横向内孔与第一轴承套之间为过渡配合;机盖竖向内孔与第二轴承套之间为过渡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横向内孔与第一轴承套之间为过渡配合即第一轴承套与伞齿轮轴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且第一轴承套移动时伞齿轮轴也跟随移动;机盖竖向内孔与第二轴承套之间为过渡配合即第二轴承套与内齿轴之间不发生相对移动且第二轴承套移动时内齿轴也跟随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伞齿轮副齿侧间隙的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与第一轴承套之间,以及第二调节螺母与第二轴承套之间均采用细牙螺纹连接。
CN201621384336.3U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09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4336.3U CN206309925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84336.3U CN206309925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9925U true CN206309925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51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84336.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309925U (zh) 2016-12-16 2016-12-16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99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8973A (zh) * 2016-12-16 2017-02-22 银川威力减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及方法
CN115126838A (zh) * 2022-08-09 2022-09-30 重庆大学 基于锥蜗杆传动侧隙可调式的双自由度机械臂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8973A (zh) * 2016-12-16 2017-02-22 银川威力减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及方法
CN106438973B (zh) * 2016-12-16 2018-08-03 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及方法
CN115126838A (zh) * 2022-08-09 2022-09-30 重庆大学 基于锥蜗杆传动侧隙可调式的双自由度机械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8973B (zh)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及方法
CN206309925U (zh) 一种伞齿轮副齿侧间隙调整结构
CN104551811A (zh) 一种方滑枕万向侧铣头
CN113606256B (zh) 一种具有调整结构便于自锁固定的旋转轴承
CN208431358U (zh) 一种车桥减速器轻量化结构
CN206086859U (zh) 一种重型循环球式双模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202301431U (zh) 一种旋转设备的中心纵向限位装置
CN106969099A (zh) 一种立式行星减速器
CN107914762A (zh) 一种电动转向器输入轴与螺杆总成及其装置
CN206155552U (zh) 一种转向器外端盖总成及其装置
CN206067867U (zh) 一种电动转向器输入轴与螺杆总成及其装置
CN107140011A (zh) 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齿扇轴总成及其装置
CN105486503B (zh) 一种高速列车齿轮箱跑合试验台轮对轴夹紧支撑装置
CN108916365A (zh) 一种车桥减速器轻量化结构
CN108790807A (zh) 全面齿轮车桥
CN206028319U (zh) 一种万能轧机接轴托架
CN106744440A (zh) 起重机用滑轮装置
CN206860776U (zh) 一种立式行星减速器
CN207564240U (zh) 一种大型机械底板的圆边装置
CN205689695U (zh) 一种减速器
CN206955518U (zh) 齿轮箱以及高架灯提升装置
CN206067877U (zh) 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齿扇轴总成及其装置
CN207192692U (zh) 一种新型高精度升降平台结构
CN214007988U (zh) 一种绕绳减速机
CN206072139U (zh) 一种可调式矿用卡车传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