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06983U - 一种保险杠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险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06983U
CN206306983U CN201621162092.4U CN201621162092U CN206306983U CN 206306983 U CN206306983 U CN 206306983U CN 201621162092 U CN201621162092 U CN 201621162092U CN 206306983 U CN206306983 U CN 206306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per holder
sidewall
side wall
top board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620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小刚
张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Plastic Omnium Automotive Exterio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620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06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06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069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险杠支架,用于水平固定于汽车的前端或后端,所述保险杠支架具有竖直向下间隔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在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顶板,其中,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汽车内部空间设置,所述第二侧壁靠近保险杠蒙皮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顶板共同形成朝着竖直向下的方向敞开的拱形轮廓,以在它们的内部形成一溃缩空间。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保险杠支架,通过对其特殊的结构设计,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避免了保险杠支架在汽车碰撞过程中容易向上翻起导致尾门或行李箱外板永久变形或破坏的缺陷,同时又沿竖直方向满足了静刚度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保险杠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保险杠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以及道路的日渐拥堵,车辆在低速行驶的过程当中发生碰撞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用户对车子的维修成本越来越重视。RCAR是一种由欧洲车辆维修研究委员会制定的标准,主要用于考核车子在碰撞之后导致的维修成本的高低。具体地,RCAR测试要求包括:后正碰:车速为10Km/h;后侧碰:车速为15Km/h,评估标准:不会导致钣金(包括行李箱外板或尾门)产生永久变形或破坏。因此,RCAR的评价将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决策。
而目前的保险杠支架的结构设计主要是针对底盘较低的车辆,反之,那些底盘较高的车辆(比如SUV)在碰撞过程当中,则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其一:保险杠支架在碰撞过程中向上翻或者鼓起,进而将行李箱外板或尾门顶坏;其二:沿竖直方向上无法满足静刚度要求,在该方向上对后保险杠蒙皮的支撑力不足。因此,现有的保险杠支架设计使得汽车在碰撞后的维修成本普遍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险杠支架,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保险杠支架在汽车碰撞过程中容易向上翻起导致尾门或行李箱外板永久变形或破坏以及沿竖直方向无法满足静刚度要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保险杠支架,用于水平固定于汽车的前端或后端,所述保险杠支架具有竖直向下间隔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在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顶板,其中,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汽车内部空间设置,第二侧壁靠近保险杠蒙皮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顶板共同形成朝着竖直向下的方向敞开的拱形轮廓,以在它们的内部形成一溃缩空间。
所述顶板的底部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若干网格结构。
所述网格结构由十字交叉的筋条形成。
当所述保险杠支架受到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的碰撞时,所述第一侧壁、顶板上的筋条以及第二侧壁共同提供一圆形的溃缩轨迹。
所述保险杠支架自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至其两个端部还具有朝向汽车内部空间逐渐弯曲以贴合汽车车身线条的弧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壁通过若干凹口断开。
优选地,所述筋条相对水平向前的方向成45°夹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保险杠支架,通过对其特殊的结构设计,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的优越性:
首先,该保险杠支架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拱形轮廓,而非现有技术中大多呈现的朝向汽车内部空间的U形轮廓,并且在该拱形轮廓的顶板的底部设计由筋条交叉形成的网格结构,使该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筋条在它们的内部形成一溃缩空间,当该保险杠支架受到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的碰撞时,第一侧壁、顶板上的筋条以及第二侧壁共同提供一圆形的溃缩轨迹,使得支架的第二侧壁沿着拱形轮廓往里收缩,而不能向上翻起,避免了对行李箱外板以及尾门的进一步破坏,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汽车的维修成本。
其次,该保险杠支架还通过将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顶板提高了在该顶板上方区域的静刚度要求。
再次,顶板上网格结构的设计具有两个功能:其一,在竖直方向上提高了顶板的支撑强度,也即满足了保险杠支架在其上方区域的静刚度要求;其二:该网格结构为该保险杠支架在水平方向上提供了足够的吸能区域,当该保险杠支架受到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的碰撞时,该网格结构使得该支架在该水平撞击的方向上足够“软”,提供了缓冲作用,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进一步避免了行李箱外板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汽车整车结构的后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保险杠支架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B是图2A所示保险杠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如图1所示汽车的自A-A剖面而来的剖视图;
图4是如图2A所示保险杠支架的一个端部的端视图;
图5是如图2B所示保险杠支架上网格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保险杠支架10,该保险杠支架10可分别安装于汽车100的前、后两端,用于吸收汽车100碰撞产生的能量,防止汽车100发生碰撞时对人和车造成的伤害。
如图1所示,是将该保险杠支架10作为后保险杠支架安装于汽车100的后端,该保险杠支架10位于行李箱外板20的外侧,以及后保险杠蒙皮30的内侧(结合图5所示),尾门40位于保险杠支架10以及后保险杠蒙皮30的上方。由于保险杠支架10被后保险杠蒙皮遮盖,因此保险杠支架10在图1中不可见。
如图2A和图2B所示,示出了该保险杠支架10分别在使用状态下的视图以及上下翻转之后底部朝上的视图。
如图3所示,即为保险杠支架10在图1中沿A-A线剖面而来的视图,结合图1~图3所示,该保险杠支架10大致沿水平方向安装于汽车后端,具有竖直向下间隔延伸的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以及在顶部分别与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连接的顶板3,其中,第一侧壁1靠近行李箱外板20设置,第二侧壁2靠近保险杠蒙皮30设置。该第一侧壁1、第二侧壁2以及顶板3共同形成朝着竖直向下方向敞开的拱形轮廓(参见图4所示),以形成一溃缩空间。
结合图2B,图3所示,顶板3的底部还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若干网格结构4。如图5所示,该网格结构由十字交叉的筋条5,5’形成。该筋条5,5’相对水平向前的方向成一定夹角,最优选地成45°夹角。
如图2A、2B所示,该保险杠支架自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至其两个端部还具有朝向汽车内部空间逐渐弯曲以贴合汽车车身线条的弧度,使其更加贴合汽车头部和尾部的形状。第二侧壁2通过若干凹口6断开。
在安装时,该顶板3在上方区域与保险杠蒙皮30的B面还优选保持小于2mm的间隙,以进一步确保该保险杠支架10在该区域的静刚度要求。
如图3所示,当测试台车200自后方向前(沿图中直线箭头B所示)撞击汽车100时,第一侧壁1、顶板3上的筋条5以及第二侧壁2共同提供一圆形的溃缩轨迹(如图中虚线圆圈所示),第二侧壁2沿图中弧形箭头C所示变形,即往里收缩,而不能向上翻起,从而避免了对行李箱外板20以及尾门40的进一步破坏,因此可大幅度降低汽车的维修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保险杠支架10,通过对其特殊的结构设计,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该保险杠支架10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拱形轮廓,而非现有技术中大多呈现的朝向汽车车身的U形轮廓,并且在该拱形轮廓的顶板3的底部设计由筋条5交叉形成的网格结构4,使该第一侧壁1、第二侧壁2以及筋条5在其内部形成一溃缩空间,当该保险杠支架10受到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的碰撞时,第一侧壁1、顶板3上的筋条5以及第二侧壁2共同提供一圆形的溃缩轨迹,使得支架的第二侧壁沿着拱形轮廓往里收缩,而不能向上翻起,避免了对行李箱外板20以及尾门40的进一步破坏,从而大幅度降低了汽车的维修成本。
其次,该保险杠支架10还通过将第一侧壁1和第二侧壁2连接在一起的顶板3提高了在该顶板上方区域的静刚度要求。
再次,顶板3上网格结构4的设计具有两个功能:其一,在竖直方向上提高了顶板3的支撑强度,也即满足了保险杠支架10在其上方区域的静刚度要求;其二:该网格结构为该保险杠支架10在水平方向上提供了足够的吸能区域,当该保险杠支架10受到来自正后方的碰撞时,该网格结构4使得该保险杠支架10在该水平撞击的方向上足够“软”,提供了缓冲作用,吸收一部分撞击能量,进一步避免了行李箱外板20的损坏。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7)

1.一种保险杠支架,用于水平固定于汽车的前端或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支架具有竖直向下间隔延伸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在顶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顶板,其中,所述第一侧壁靠近汽车内部空间设置,第二侧壁靠近保险杠蒙皮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顶板共同形成朝着竖直向下方向敞开的拱形轮廓,以在它们的内部形成一溃缩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底部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若干网格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结构由十字交叉的筋条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保险杠支架受到来自正前方或正后方的碰撞时,所述第一侧壁、顶板上的筋条以及第二侧壁共同提供一圆形的溃缩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支架自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至其两个端部还具有朝向汽车内部空间逐渐弯曲以贴合汽车车身线条的弧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通过若干凹口断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条相对水平向前的方向成45°夹角。
CN201621162092.4U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保险杠支架 Active CN206306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2092.4U CN206306983U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保险杠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62092.4U CN206306983U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保险杠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06983U true CN206306983U (zh) 2017-07-07

Family

ID=59243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62092.4U Active CN206306983U (zh) 2016-10-25 2016-10-25 一种保险杠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069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4340A (zh) * 2016-10-25 2017-03-15 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杠支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4340A (zh) * 2016-10-25 2017-03-15 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保险杠支架
WO2018077010A1 (en) * 2016-10-25 2018-05-03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Bumper support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40946U (zh) 用于车辆的偏转器
CN203255261U (zh) 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及汽车前围板总成
CN202743334U (zh) 前围板组件和吸能支架
CN204279321U (zh) 车辆的后下部防护装置以及车辆
CN102285379A (zh) 具有前窗玻璃横梁的用于带有挡风玻璃的汽车的车身结构
CN206306983U (zh) 一种保险杠支架
CN206327313U (zh) 车辆和碰撞能量吸收组件
CN102910139B (zh) 保护行人小腿的汽车防撞装置
CN204527094U (zh) 载货汽车后下部防护装置
CN109489928A (zh) B柱总成零部件级碰撞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6494340A (zh) 一种保险杠支架
CN202429163U (zh) 一种汽车侧面碰撞乘员保护系统
KR101709839B1 (ko) 충돌 방벽
Ha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vehicle structure with enhanced pedestrian safety
Mizuno et al. Pedestrian headform impact tests for various vehicle locations
CN202966228U (zh) 提高行人安全保护的汽车前保结构
CN102991581A (zh) 一种吸能式a柱结构总成
CN207984771U (zh) 前保缓冲支架及汽车前端结构
CN107697165B (zh) 一种汽车前流水槽盖板结构
CN201998934U (zh) 一种保险杠支撑装置
CN204712841U (zh) 一种汽车车门
CN205348061U (zh) 一种公路护栏
CN201390126Y (zh) 天窗
CN205220578U (zh) 新型汽车防撞梁
CN205022506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