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96720U - 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96720U
CN206296720U CN201621338449.XU CN201621338449U CN206296720U CN 206296720 U CN206296720 U CN 206296720U CN 201621338449 U CN201621338449 U CN 201621338449U CN 206296720 U CN206296720 U CN 206296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feeding
lifting
backgauge
material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3384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沃强
萧耀荣
罗锦伟
周沃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new N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ENGTESI UNMERICAL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ENGTESI UNMERICAL CONTR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ENGTESI UNMERICAL CONTR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3384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96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96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9672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有的料道架以及多个两轴机械手臂,所述料道架上间距式设置有两输送带,工件承接在两输送带上输送,两输送带之间构成贯通料道架上下部的中间通道;料导架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取料工位,每个取料工位由定位装置和提升装置组成;定位装置安装在料道架上部,包括两挡料模块和一个定位模块,两挡料模块之间构成预备提升区间,定位模块与相邻的挡料模块之间构成定位提升区间;定位提升区间下方的料道架下部设置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垂直延伸入中间通道内的提升杆,提升杆通过提升气缸和步进电机驱动;具备自动定位功能,构成连续式、多工位的工件输送和转移。

Description

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工件的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数控加工中心,其工件的装夹一般还需要用人手装料和取料,这样导致加工效率受到限制,加工效率低,而采用机械手进行装料和取料已经是行业的发展趋势,而机械手的结构已经发展成熟,机械手臂的动作已经很灵活。而如何配合机械手将储料的一侧和加工的一侧进行有效的配合,是摆在工程人员面前要解决的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水线式的链条式料道,供厂家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具备自动定位功能,能够同时配合多个机械手和多个数控加工中心使用,构成连续式、多工位的工件输送,有效提高加工效率,以及应对特殊工件的加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包括一条链条式料道以及多个两轴机械手臂,链条式料道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有的料道架,料道架底部安装有支撑脚,料道架上沿长度延伸方向安装有输送工件用的输送带,其特征是,所述料道架上间距式设置有两输送带,工件承接在两输送带上输送,两输送带之间构成贯通料道架上下部的中间通道;
料导架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取料工位,每个取料工位由定位装置和提升装置组成,每个取料工位一侧设置有一个两轴机械手臂;
定位装置安装在料道架上部,包括两挡料模块和一个定位模块,两挡料模块之间构成预备提升区间,定位模块与相邻的挡料模块之间构成定位提升区间;
定位提升区间下方的料道架下部设置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垂直延伸入中间通道内的提升杆,提升杆通过提升气缸和步进电机驱动,先后实现提升杆的上升和转动,使提升杆将工件提升后实现转动;
每个两轴机械手臂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端固定有沿X方向延伸的X轴支臂,X轴支臂顶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两X轴导轨,两X轴导轨之间固定有X轴齿条,两X轴导轨上通过X轴滑块座设有X轴滑座,X轴滑座上垂直固定有X轴伺服电机,X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X轴滑座并连接有与X轴齿条啮合的X轴驱动齿轮;
X轴滑座上固定有Z轴固定座,Z轴固定座的一侧安装有Z轴滑块,Z轴固定座的另一侧水平安装有Z轴伺服电机,Z轴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Z轴驱动齿轮,Z轴滑块与Z轴驱动齿轮之间的X轴支臂外侧垂直设置有Z轴支臂,两侧沿垂直延伸方向设置有Z轴导轨和Z轴齿条,Z轴导轨与Z轴滑块滑动配合,Z轴齿条与Z轴驱动齿轮啮合;
Z轴支臂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取料板,取料板并列设置有两个取料夹手,Z轴支臂上固定有取料翻转气缸,取料翻转气缸的伸缩杆与取料板的一侧连接。
采用该结构的料道,工件放置在两输送带上沿料道架的长度延伸方向输送,以其中一个取料工位为例,当工件一个贴着一个输送至两个挡料模块时,先将最前面的一个工件往前输送至定位提升区间,与定位模块触碰,后面的多个工件均被两个挡料模块分别挡住停留在预备提升区间,即使输送带在输送也不会向前移动,此时提升装置中的提升气缸驱动提升杆,将定位提升区间上的工件提升,到达指定高度后,通过步进电机旋转提升杆,使工件旋转移动的角度,当旋转指定的角度后,即可以通过已经准备工作的两轴机械手臂将提升杆上的工件抓取,继而放入数控加工中心上加工,后续的加工并不是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内容,在次不在详述。当定位提升区间的工件被抓取后,提升杆下降复位,而预备提升区间上最前面的工件会被输送入定位提升区间内,重复提升和旋转的动作,而后面的工件被个挡料模块挡在预备提升区间上,如此循环配合动作,实现快速的输送工件,并与机械手配合,其加工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再配合多个取料工位的设置,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而两个挡料模块的设置,其作用是,最前的一个工件会被输送入定位提升区间内被提升杆提升并旋转,而两个挡料模块形成的预备提升区间,用于将预备进入定位提升区间的工件进行定位,并与前后的工件分隔开,而排在后面的多个工件被靠后的一个挡料模块挡住定位,避免后面多个工件与预备提升区间发生干涉,使两挡料模块和一个定位模块形成不同的区域,并按照数控程序的设定,根据先后步骤进行送料,其结构简单、合理,为提高送料效率提供基础。
另外,两输送带呈间距式设置,形成适于提升杆穿过的中间通道,其结构巧妙,使整个结构更加紧凑。
采用该结构的机械手臂,通过设置X轴导轨和Z轴导轨,可以使取料板上的取料夹手实现X轴和Z轴方向的滑动,再通过取料翻转气缸对取料板实现翻转摆动,从而使取料夹手更方便地将料道架中提升杆上的工件抓取,并转移到对应的位置,其结构简单、合理,X轴伺服电机和Z轴伺服电机的控制,可以精准设定速度,而齿条与齿轮的传动配合,传动精度高,整体结构虽然采用直线运动,但结构组合巧妙,能够精确将工件由取料工位转移至数控加工工位,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一个取料板上设置两个取料夹手,是为了方便在数控加工机床上完成取料和放料,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料导架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安装有两传动轴,每个传动轴间距式设置有两传动轮,每个输送带两端分别与两传动轴上对应的传动轮联接,其中一传动轴通过输送带驱动装置驱接;传动结构简单、合理,拆装维护方便;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与减速机的组合,或者其他组合。
两挡料模块相邻设置,每个挡料模块包括挡料基座、挡料气缸以及挡料轮,挡料基座固定在料道架一侧,挡料气缸固定在挡料基座的一侧,挡料气缸上的伸缩杆连接有挡料连杆,挡料连杆的另一端往输送带方向延伸并连接有挡料轮;两挡料模块相邻并间距设置,通过挡料气缸,对工件实现挡料,在需要的时候阻挡工件前进,挡料轮可以相对挡料连杆自由转动,避免挡料连杆缩回后,让工件前进,即使工件触碰到挡料轮,也不会造成工件表面形成刮痕等,并让工件顺利前进。
两挡料模块之间的料道架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器;起到位置检测作用,使系统获得相应的检测数据;并作出相应的指令。
定位模块包括定位基座、定位气缸以及定位轮,定位基座固定在料道架一侧,定位气缸固定在定位基座的一侧,定位气缸上的伸缩杆连接有定位连杆,定位连杆的另一端往输送带方向延伸并连接有定位轮;通过定位气缸的工作,实现工件的定位,使提升杆能够将准确地将工件提升。
定位模块与相邻的挡料模块之间的料道架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器;起到位置检测作用,使系统获得相应的检测数据;并作出相应的指令。
定位模块与相邻的挡料模块之间设置有位置校对模块,包括位置校对基座、位置校对气缸以及第三检测器,位置校对基座固定在料道架一侧,位置校对气缸固定在位置校对基座上,位置校对气缸上的伸缩杆连接有位置校对连接头,位置校对连接头上安装有检测器支架,第三检测器安装在检测器支架上,对应工件上开设有与第三检测器对应的通孔;位置校对模块主要是针对工件被提升杆提升后,对步进电机输出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的,具体是,工件上还需要开设孔或其他与第三检测器进行对应结构特征,当工件提升后通过步进电机进行旋转,当第三检测器与工件上的孔进行垂直对应时,第三检测器会输出信号使步进电机停止旋转,示意旋转已经到位,外设的机械手即可以随时抓取工件,其结构简单、合理、巧妙,完全实现自动化。
位置校对连接头上安装有两检测器支架,每个检测支架上安装有第三检测器;两个检测支架上的两个第三检测器,对应工件上需要开设两个孔与之对应,一对的组合能够使旋转精度更加准确。
提升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料道架下部两侧的两提升导向柱,两提升导向柱的底端联接有提升基板,提升气缸固定在提升基板上,提升气缸的伸缩杆穿过提升基板联接有导向滑板,导向滑板两端与两提升导向柱导向连接,导向滑板上连接有电机连接板,步进电机垂直安装在电机连接板上,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延伸入中间通道内的提升杆;通过提升气缸的驱动,使导向滑板将沿两提升导向柱向上提升,实现步进电机和提升杆的提升,当提升至指定高度后,通过步进电机对提升杆输出扭矩旋转,实现上述的抓取工件的步骤;两提升导向柱使提升结构稳定。
所述Z轴支臂的底端连接有取料基座,取料基座向下弯接有取料基座延伸板,取料基座延伸板上安装有连接套筒,取料板通过转动套筒套设在连接套筒上;转动套筒套设入连接套筒内,使取料板具备转动功能,在配合取料翻转气缸的驱动,能够快速实现取料板的翻转取料、放料。
取料板的一侧固定有气缸连接头,取料翻转气缸的伸缩杆与气缸连接头转动连接;结构连接简单,安装快速。
Z轴固定座的一侧上下式安装有两Z轴滑块;两个Z轴滑块使结构更加稳定。
Z轴固定座两侧设有延伸出X轴支臂外侧的两Z轴固定支板,Z轴支臂垂直设置在两Z轴固定支板之间,Z轴滑块和Z轴伺服电机分别固定在两Z轴固定支板上;空间布局合理、紧凑,两Z轴滑块设置为固定,Z轴导轨作升降滑动,从而实现取料板的Z轴上下升降。
基座顶端安装有支撑座,X轴支臂水平座设在支撑座顶面;支撑座具备延长段,可以更加支承X轴支臂,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X轴滑座滑动更加稳定,滑动精度得到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链条式料道的结构简单、合理,能快速实现工件的输送,并与现有的机械手配合,将工件快速转移,而链条式(或流水式)的料道架,能够设置多个工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而通过提升装置,将工件提升并旋转至指定角度方便抓取,其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送料精准。
(2)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两轴机械手臂的结构简单、合理,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设置X轴导轨和Z轴导轨,可以使取料板上的取料夹手实现X轴和Z轴方向的滑动,再通过取料翻转气缸对取料板实现翻转摆动,从而使取料夹手更方便地将料道架中提升杆上的工件抓取,并转移到对应的位置,其结构简单、合理,X轴伺服电机和Z轴伺服电机的控制,可以精准设定速度,而齿条与齿轮的传动配合,传动精度高,整体结构虽然采用直线运动,但结构组合巧妙,能够精确将工件由取料工位转移至数控加工工位,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链条式料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链条式料道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F1的放大图。
图5是图2中F2的放大图。
图6是图3中F3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两轴机械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两轴机械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两轴机械手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包括一条链条式料道A以及多个两轴机械手臂C,链条式料道A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有的料道架A1,料道架A1底部安装有支撑脚A2,料道架A1上沿长度延伸方向安装有输送工件A3用的输送带A4,其特征是,所述料道架A1上间距式设置有两输送带A4,工件A3承接在两输送带A4上输送,两输送带A4之间构成贯通料道架A1上下部的中间通道A5;
料导架A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取料工位A6,每个取料工位A6由定位装置A7和提升装置A8组成,每个取料工位A6一侧对应设置有一个两轴机械手臂C;
定位装置A7安装在料道架A1上部,包括两挡料模块A701和一个定位模块A702,两挡料模块A701之间构成预备提升区间A703,定位模块A702与相邻的挡料模块A701之间构成定位提升区间A704;
定位提升区间A704下方的料道架A1下部设置有提升装置A8,提升装置A8包括垂直延伸入中间通道A5内的提升杆A801,提升杆A801通过提升气缸A802和步进电机A803驱动,先后实现提升杆A801的上升和转动,使提升杆A801将工件A3提升后实现转动;
每个两轴机械手臂C包括基座C1,所述基座C1顶端固定有沿X方向延伸的X轴支臂C2,X轴支臂C2顶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两X轴导轨C3,两X轴导轨C3之间固定有X轴齿条C4,两X轴导轨C3上通过X轴滑块C5座设有X轴滑座C6,X轴滑座C6上垂直固定有X轴伺服电机C7,X轴伺服电机C7的输出轴穿过X轴滑座C6并连接有与X轴齿条C4啮合的X轴驱动齿轮C8;
X轴滑座C6上固定有Z轴固定座C9,Z轴固定座C9的一侧安装有Z轴滑块C10,Z轴固定座C9的另一侧水平安装有Z轴伺服电机C11,Z轴伺服电机C11的输出轴连接有Z轴驱动齿轮C12,Z轴滑块C10与Z轴驱动齿轮C12之间的X轴支臂C2外侧垂直设置有Z轴支臂C13,两侧沿垂直延伸方向设置有Z轴导轨C14和Z轴齿条C15,Z轴导轨C14与Z轴滑块C10滑动配合,Z轴齿条C15与Z轴驱动齿轮C12啮合;
Z轴支臂C1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取料板C17,取料板C17并列设置有两个取料夹手C18,Z轴支臂C13上固定有取料翻转气缸C19,取料翻转气缸C19的伸缩杆与取料板C17的一侧连接。
采用该结构的链条式料道,工件A3放置在两输送带A4上沿料道架A1的长度延伸方向输送,以其中一个取料工位A6为例,当工件A3一个贴着一个输送至两个挡料模块A701时,先将最前面的一个工件A3往前输送至定位提升区间A704,与定位模块A702触碰,后面的多个工件A3均被两个挡料模块A701分别挡住,其中一个停留在预备提升区间A703,即使输送带A4在输送也不会向前移动,此时提升装置A8中的提升气缸A802驱动提升杆A801,将定位提升区间A704上的工件A3提升,到达指定高度后,通过步进电机A803旋转提升杆A801,使工件A3旋转移动的角度,当旋转指定的角度后,即可以通过两轴机械手臂上取料夹手C18将提升杆A801上的工件A3抓取,继而放入数控加工中心上加工,后续的加工并不是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内容,再次不在详述。当定位提升区间A704的工件A3被取料夹手C18抓取后,提升杆A801下降复位,而预备提升区间A703上最前面的工件A3会被输送入定位提升区间A704内,重复提升和旋转的动作,而后面的工件A3被个挡料模块A701挡在预备提升区间A703上,如此循环配合动作,实现快速的输送工件,并与机械手配合,其加工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再配合多个取料工位的设置,有效降低人力成本。
而两个挡料模块A701的设置,其作用是,最前的一个工件A3会被输送入定位提升区间A704内被提升杆A801提升并旋转,而两个挡料模块A701形成的预备提升区间A703,用于将预备进入定位提升区间A704的工件A3进行定位,并与前后的工件分隔开,而排在后面的多个工件被靠后的一个挡料模块A701挡住定位,避免后面多个工件与预备提升区间A703发生干涉,使两挡料模块A701和一个定位模块A702形成不同的区域,并按照数控程序的设定,根据先后步骤进行送料,其结构简单、合理,为提高送料效率提供基础。
另外,两输送带A4呈间距式设置,形成适于提升杆A801穿过的中间通道A5,其结构巧妙,使整个结构更加紧凑。
采用该结构的两轴机械手臂,通过设置X轴导轨C3和Z轴导轨C14,可以使取料板C17上的取料夹手C18实现X轴和Z轴方向的滑动,再通过取料翻转气缸C19对取料板C17实现翻转摆动,从而使取料夹手C18更方便地将提升杆A801上的工件A3抓取,并转移到数控加工设备的位置,其结构简单、合理,X轴伺服电机C7和Z轴伺服电机C11的控制,可以精准设定速度,而齿条与齿轮的传动配合,传动精度高,整体结构虽然采用直线运动,但结构组合巧妙,能够精确将工件A3由取料工位A6转移至数控加工工位,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一个取料板C17上设置两个取料夹手C18,是为了方便在数控加工机床上完成取料和放料,有效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更具体实施方案:
料导架A1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安装有两传动轴A9,每个传动轴A9间距式设置有两传动轮A10,每个输送带A4两端分别与两传动轴A9上对应的传动轮A10联接,其中一传动轴A9通过输送带驱动装置A11驱接;传动结构简单、合理,拆装维护方便;驱动装置A11可以是电机与减速机的组合,或者其他组合。
两挡料模块A701相邻设置,每个挡料模块A701包括挡料基座A701-1、挡料气缸A701-2以及挡料轮A701-3,挡料基座A701-1固定在料道架A1一侧,挡料气缸A701-2固定在挡料基座A701-1的一侧,挡料气缸A701-2上的伸缩杆连接有挡料连杆A701-4,挡料连杆A701-4的另一端往输送带方向延伸并连接有挡料轮A703;两挡料模块A701相邻并间距设置,通过挡料气缸A701-2,对工件A3实现挡料,在需要的时候阻挡工件A3前进,挡料轮A701-3可以相对挡料连杆A701-4自由转动,避免挡料连杆A701-4缩回后,让工件A3前进,即使工件A3触碰到挡料轮701-3,也不会造成工件A3表面形成刮痕等,并让工件A3顺利前进。
两挡料模块A701之间的料道架A1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器A12;起到位置检测作用,使系统获得相应的检测数据;并作出相应的指令。
定位模块A702包括定位基座A702-1、定位气缸A702-2以及定位轮A702-3,定位基座A702-1固定在料道架A1一侧,定位气缸A702-2固定在定位基座A702-1的一侧,定位气缸A702-2上的伸缩杆连接有定位连杆A702-4,定位连杆A702-4的另一端往输送带方向延伸并连接有定位轮A702-3;通过定位气缸A702-2的工作,实现工件A3的定位,使提升杆A801能够将准确地将工件A3提升。
定位模块A702与相邻的挡料模块A701之间的料道架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器A13;起到位置检测作用,使系统获得相应的检测数据;并作出相应的指令。
定位模块A702与相邻的挡料模块A701之间设置有位置校对模块A705,包括位置校对基座A705-1、位置校对气缸A705-2以及第三检测器A705-3,位置校对基座A705-1固定在料道架A1一侧,位置校对气缸A705-2固定在位置校对基座A705-1上,位置校对气缸A705-2上的伸缩杆连接有位置校对连接头A705-4,位置校对连接头A705-4上安装有检测器支架A705-5,第三检测器A705-3安装在检测器支架A705-5上,对应工件A3上开设有与第三检测器A705-3对应的通孔A301;位置校对模块A705主要是针对工件A3被提升杆A801提升后,对步进电机A803输出的旋转角度进行控制的,具体是,工件A3上还需要开设孔或其他与第三检测器进行对应结构特征,当工件A3提升后通过步进电机A803进行旋转,当第三检测器A705-3与工件A3上的孔进行垂直对应时,第三检测器A705-3会输出信号使步进电机A803停止旋转,示意旋转已经到位,外设的机械手即可以随时抓取工件,其结构简单、合理、巧妙,完全实现自动化。
位置校对连接头A705-4上安装有两检测器支架A705-5,每个检测支架A705-5上安装有第三检测器A705-3;两个检测支架A705-5上的两个第三检测器A705-3,对应工件A3上需要开设两个孔与之对应,一对的组合能够使旋转精度更加准确。
提升装置A8还包括设置在料道架A1下部两侧的两提升导向柱A804,两提升导向柱A804的底端联接有提升基板A805,提升气缸A802固定在提升基板A805上,提升气缸A802的伸缩杆穿过提升基板A805联接有导向滑板A806,导向滑板A806两端与两提升导向柱A804导向连接,导向滑板A806上连接有电机连接板A807,步进电机A803垂直安装在电机连接板A807上,步进电机A803的输出轴连接有延伸入中间通道A5内的提升杆A801;通过提升气缸A802的驱动,使导向滑板A806将沿两提升导向柱A804向上提升,实现步进电机A803和提升杆801的提升,当提升至指定高度后,通过步进电机A803对提升杆A801输出扭矩旋转,使外设的机械手实现上述的抓取工件A3的步骤;两提升导向柱A804使提升结构稳定。
所述Z轴支臂C13的底端连接有取料基座C20,取料基座C20向下弯接有取料基座延伸板C21,取料基座延伸板C21上安装有连接套筒C22,取料板C17通过转动套筒C23套设在连接套筒C22上;转动套筒C23套设入连接套筒C22内,使取料板C17具备转动功能,在配合取料翻转气缸C19的驱动,能够快速实现取料板C17的翻转取料、放料。
取料板C17的一侧固定有气缸连接头C24,取料翻转气缸C19的伸缩杆与气缸连接头C24转动连接;结构连接简单,安装快速。
Z轴固定座C9的一侧上下式安装有两Z轴滑块C10;两个Z轴滑块C10使结构更加稳定。
Z轴固定座C9两侧设有延伸出X轴支臂C2外侧的两Z轴固定支板C901,Z轴支臂C13垂直设置在两Z轴固定支板C901之间,Z轴滑块C10和Z轴伺服电机C11分别固定在两Z轴固定支板C901上;空间布局合理、紧凑,两Z轴滑块C10设置为固定,Z轴导轨C14作升降滑动,从而实现取料板C17沿Z轴上下升降。
基座C1顶端安装有支撑座C25,X轴支臂C2水平座设在支撑座C25顶面;支撑座C25具备延长段,可以更加支承X轴支臂X2,使结构受力更加合理,X轴滑座C6滑动更加稳定,滑动精度得到保证。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包括一条链条式料道(A)以及多个两轴机械手臂(C),链条式料道(A)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有的料道架(A1),料道架(A1)底部安装有支撑脚(A2),料道架(A1)上沿长度延伸方向安装有输送工件(A3)用的输送带(A4),其特征是,所述料道架(A1)上间距式设置有两输送带(A4),工件(A3)承接在两输送带(A4)上输送,两输送带(A4)之间构成贯通料道架(A1)上下部的中间通道(A5);
料导架(A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取料工位(A6),每个取料工位(A6)由定位装置(A7)和提升装置(A8)组成,每个取料工位(A6)一侧设置有一个两轴机械手臂(C);
定位装置(A7)安装在料道架(A1)上部,包括两挡料模块(A701)和一个定位模块(A702),两挡料模块(A701)之间构成预备提升区间(A703),定位模块(A702)与相邻的挡料模块(A701)之间构成定位提升区间(A704);
定位提升区间(A704)下方的料道架(A1)下部设置有提升装置(A8),提升装置(A8)包括垂直延伸入中间通道(A5)内的提升杆(A801),提升杆(A801)通过提升气缸(A802)和步进电机(A803)驱动,先后实现提升杆(A801)的上升和转动,使提升杆(A801)将工件(A3)提升后实现转动;
每个两轴机械手臂(C)包括基座(C1),所述基座(C1)顶端固定有沿X方向延伸的X轴支臂(C2),X轴支臂(C2)顶面两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有两X轴导轨(C3),两X轴导轨(C3)之间固定有X轴齿条(C4),两X轴导轨(C3)上通过X轴滑块(C5)座设有X轴滑座(C6),X轴滑座(C6)上垂直固定有X轴伺服电机(C7),X轴伺服电机(C7)的输出轴穿过X轴滑座(C6)并连接有与X轴齿条(C4)啮合的X轴驱动齿轮(C8);
X轴滑座(C6)上固定有Z轴固定座(C9),Z轴固定座(C9)的一侧安装有Z轴滑块(C10),Z轴固定座(C9)的另一侧水平安装有Z轴伺服电机(C11),Z轴伺服电机(C11)的输出轴连接有(Z)轴驱动齿轮(C12),Z轴滑块(C10)与Z轴驱动齿轮(C12)之间的X轴支臂(C2)外侧垂直设置有Z轴支臂(C13),两侧沿垂直延伸方向设置有Z轴导轨(C14)和Z轴齿条(C15),Z轴导轨(C14)与Z轴滑块(C10)滑动配合,Z轴齿条(C15)与Z轴驱动齿轮(C12)啮合;
Z轴支臂(C1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取料板(C17),取料板(C17)并列设置有两个取料夹手(C18),Z轴支臂(C13)上固定有取料翻转气缸(C19),取料翻转气缸(C19)的伸缩杆与取料板(C17)的一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特征是,料导架(A1)沿长度延伸方向的两端安装有两传动轴(A9),每个传动轴(A9)间距式设置有两传动轮(A10),每个输送带(A4)两端分别与两传动轴(A9)上对应的传动轮(A10)联接,其中一传动轴(A9)通过输送带驱动装置(A11)驱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特征是,两挡料模块(A701)相邻设置,每个挡料模块(A701)包括挡料基座(A701-1)、挡料气缸(A701-2)以及挡料轮(A701-3),挡料基座(A701-1)固定在料道架(A1)一侧,挡料气缸(A701-2)固定在挡料基座(A701-1)的一侧,挡料气缸(A701-2)上的伸缩杆连接有挡料连杆(A701-4),挡料连杆(A701-4)的另一端往输送带方向延伸并连接有挡料轮(A7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特征是,两挡料模块(A701)之间的料道架(A1)上设置有第一检测器(A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特征是,定位模块(A702)包括定位基座(A702-1)、定位气缸(A702-2)以及定位轮(A702-3),定位基座(A702-1)固定在料道架(A1)一侧,定位气缸(A702-2)固定在定位基座(A702-1)的一侧,定位气缸(A702-2)上的伸缩杆连接有定位连杆(A702-4),定位连杆(A702-4)的另一端往输送带方向延伸并连接有定位轮(A70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特征是,定位模块(A702)与相邻的挡料模块(A701)之间的料道架上设置有第二检测器(A1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特征是,定位模块(A702)与相邻的挡料模块(A701)之间设置有位置校对模块(A705),包括位置校对基座(A705-1)、位置校对气缸(A705-2)以及第三检测器(A705-3),位置校对基座(A705-1)固定在料道架(A1)一侧,位置校对气缸(A705-2)固定在位置校对基座(A705-1)上,位置校对气缸(A705-2)上的伸缩杆连接有位置校对连接头(A705-4),位置校对连接头(A705-4)上安装有检测器支架(A705-5),第三检测器(A705-3)安装在检测器支架(A705-5)上,对应工件(A3)上开设有与第三检测器(A705-3)对应的通孔(A3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特征是,位置校对连接头(A705-4)上安装有两检测器支架(A705-5),每个检测支架(A705-5)上安装有第三检测器(A705-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特征是,提升装置(A8)还包括设置在料道架(A1)下部两侧的两提升导向柱(A804),两提升导向柱(A804)的底端联接有提升基板(A805),提升气缸(A802)固定在提升基板(A805)上,提升气缸(A802)的伸缩杆穿过提升基板(A805)联接有导向滑板(A806),导向滑板(A806)两端与两提升导向柱(A804)导向连接,导向滑板(A806)上连接有电机连接板(A807),步进电机(A803)垂直安装在电机连接板(A807)上,步进电机(A803)的输出轴连接有延伸入中间通道(A5)内的提升杆(A80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其特征是,所述Z轴支臂(C13)的底端连接有取料基座(C20),取料基座(C20)向下弯接有取料基座延伸板(C21),取料基座延伸板(C21)上安装有连接套筒(C22),取料板(C17)通过转动套筒(C23)套设在连接套筒(C22)上;
取料板(C17)的一侧固定有气缸连接头(C24),取料翻转气缸(C19)的伸缩杆与气缸连接头(C24)转动连接;
Z轴固定座(C9)的一侧上下式安装有两Z轴滑块(C10);
Z轴固定座(C9)两侧设有延伸出X轴支臂(C2)外侧的两Z轴固定支板(C901),Z轴支臂(C13)垂直设置在两Z轴固定支板(C901)之间,Z轴滑块(C10)和Z轴伺服电机(C11)分别固定在两Z轴固定支板(C901)上;
基座(C1)顶端安装有支撑座(C25),X轴支臂(C2)水平座设在支撑座(C25)顶面。
CN201621338449.XU 2016-12-07 2016-12-07 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96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449.XU CN206296720U (zh) 2016-12-07 2016-12-07 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38449.XU CN206296720U (zh) 2016-12-07 2016-12-07 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96720U true CN206296720U (zh) 2017-07-04

Family

ID=5921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338449.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296720U (zh) 2016-12-07 2016-12-07 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967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5842A (zh) * 2016-12-07 2017-03-08 佛山市圣特斯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CN110775608A (zh) * 2019-09-24 2020-02-11 南京康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压机加工件传送机械手系统及旋转传送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75842A (zh) * 2016-12-07 2017-03-08 佛山市圣特斯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CN110775608A (zh) * 2019-09-24 2020-02-11 南京康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压机加工件传送机械手系统及旋转传送方法
CN110775608B (zh) * 2019-09-24 2022-01-28 南京康尼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压机加工件传送机械手系统及旋转传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5842B (zh) 一种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CN105798609B (zh) 限位开关组装机
CN106424326B (zh) 全自动智能履带板冲裁生产线
CN106363448B (zh) 一种cnc机床
CN105836481B (zh) 一种码坯机及码坯方法
CN106862981A (zh) 一种小型化龙门式五轴加工设备
CN106475841A (zh) 一种具备调头装置的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CN103447831B (zh) 一种凸台零件的加工线
CN106914755A (zh) 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机床
CN206296905U (zh) 全自动数控两轴机械手臂
CN205614337U (zh) 限位开关组装机
CN107414986A (zh) 自动进料快速对心的连续破竹设备及其破竹方法
CN206296720U (zh) 自动送料和取料设备
CN108555218A (zh) 一种全自动球笼锻造加工生产线
CN110860900A (zh) 一种管件自动加工系统及自动加工方法
CN104759637B (zh) 复合车床
CN207415358U (zh) 一种用于自动上下料的桁架机械手
CN208728602U (zh) 一种全自动球笼锻造加工生产线
CN206445590U (zh) 重载型桁架一体机
CN203437929U (zh) 一种凸台零件的加工线
CN109128311A (zh) 一种精密加工装置
CN111193362B (zh) 一种物料循环式柔性定子组装机
CN213005307U (zh) 三轴桁架机械手
CN205660461U (zh) 一种数控机床机械手设备
CN206336685U (zh) 一种自动定位的链条式料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0 Foshan, Shunde District, Daliang street, the new sand road, No. five, No. 1,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new NC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Foshan, Shunde District, Daliang street, the new sand road, No. five, No. 1,

Patentee before: Foshan Shengtesi Unmerical Contro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