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52320U - 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52320U
CN206252320U CN201621037879.8U CN201621037879U CN206252320U CN 206252320 U CN206252320 U CN 206252320U CN 201621037879 U CN201621037879 U CN 201621037879U CN 206252320 U CN206252320 U CN 206252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driving member
opening button
electric pressure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378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兵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378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52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52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52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该开盖装置包括传动件和开盖按钮,传动件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内盖上,传动件与锅盖相连接,且能够带动锅盖转动;开盖按钮通过转轴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内盖上,并与外壳罩相连接;其中,传动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锅盖上的锅牙与外壳罩上的锅牙相分离,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抵接在开盖按钮上,以带动开盖按钮相对于内盖转动,使开盖按钮与外壳罩相分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盖装置,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对开盖按钮的第二端部产生横向力,带动开盖按钮转动,从而将传动件旋转产生的横向力转化为开盖按钮的横向行程,使得开盖按钮转动过程中所需的运动空间小,运动顺畅。

Description

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压力锅的开盖方式是开盖按钮的一端产生纵向力形成纵向行程,通过开盖按钮转轴的限位,转化为开盖按钮另一端的横向位移,该种开盖方式存在以下弊端:1、由于是纵向行程,容易人为误碰导致开盖;2、行程量大,机构运动空间大,机构活动过程容易卡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传动件旋转产生的横向力转换为开盖按钮的横向行程实现开盖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的电压力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所述电压力锅包括盖体和外壳罩,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及锅盖,所述开盖装置包括:传动件,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盖上,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锅盖相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锅盖转动;和开盖按钮,通过转轴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盖上,并与所述外壳罩相连接;其中,所述传动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锅盖上的锅牙与所述外壳罩上的锅牙相分离,所述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传动件抵接在所述开盖按钮上,以带动所述开盖按钮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使所述开盖按钮与所述外壳罩相分离。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转动传动件可先后带动锅盖上的锅牙与外壳罩上的锅牙及开盖按钮与外壳罩的分离,具体来说,传动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锅盖上的锅牙与外壳罩上的锅牙相分离,继续转动传动件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带动开盖按钮相对于内盖转动,实现开盖按钮与外壳罩的分离,实现电压力锅的开盖。由于在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抵接在开盖按钮的一端(第二端部)上,并顶推开盖按钮的该端(第二端部),对开盖按钮的该端产生横向力,带动开盖按钮相对于内盖发生转动,使开盖按钮的另一端(第一端部)产生横向行程,实现开盖按钮与外壳罩的分离,从而将传动件旋转产生的横向力转化为开盖按钮的横向行程,使得开盖按钮转动过程中所需的运动空间小,运动顺畅,且避免了开盖按钮的一端为纵向行程时存在的误碰导致开盖的隐患及开盖按钮运动行程量大、易卡滞的问题。
优选地,传动件上连接有旋转手柄,旋转旋转手柄能够带动传动件转动,进一步提高电压力锅开盖的方便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传动件包括主体和连接在所述主体上的悬臂;所述开盖按钮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外壳罩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凸台;所述传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悬臂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凸台上,以带动所述开盖按钮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使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外壳罩相分离。
上述实施例中,传动件包括主体和连接在主体侧边的悬臂,开盖按钮的第一端部与外壳罩相连接,第二端部上与悬臂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凸台,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悬臂的端部(自由端)顶推凸台,通过悬臂的端部与凸台的配合,实现传动件带动开盖按钮的转动,进而实现开盖按钮的第一端部的转动,使得第一端部与外壳罩相分离。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悬臂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凸台的抵接处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高度差大于0。
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悬臂的端部顶推凸台,且悬臂的端部与凸台的抵接处与转轴的轴线之间的高度差大于0,这样在凸台受压时,防止开盖按钮卡死,保证开盖按钮相对于内盖转动的灵活性,从而保证开盖的灵活性。
优选地,悬臂的端部与凸台的抵接处位于转轴的轴线的上方。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悬臂的所述端部上设有第一配合斜面,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斜面相适配的第二配合斜面,当所述传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斜面抵接在所述第二配合斜面上。
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配合斜面与第二配合斜面相接触,且第一配合斜面顶推第二配合斜面,对第二配合斜面施加横向力,通过第一配合斜面与第二配合斜面的接触配合,使开盖按钮与外壳罩相分离。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沿所述传动件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方向,所述悬臂的所述端部向靠近所述主体的方向倾斜形成所述第一配合斜面;沿所述传动件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方向,所述凸台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倾斜形成所述第二配合斜面。
上述实施例中,沿从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转动方向,悬臂的端部(自由端)上靠近第二端部的一侧逐渐向主体的方向倾斜(向远离第二端部的方向倾斜),形成第一配合斜面;沿从第一预设方向转动至第二预设方向的转动方向,凸台向远离第二端部的方向倾斜(向靠近悬臂的方向倾斜)形成第二配合斜面。当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配合斜面顶压第二配合斜面,并对第二配合斜面产生横向作用力,从而带动开盖按钮相对于内盖转动,实现电压力锅的开盖。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斜面与所述悬臂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50°~60°;所述第二配合斜面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夹角为20°~30°。
第一配合斜面与悬臂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60°,第二配合斜面与第二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30°,既能保证第一配合斜面通过顶压第二配合斜面,并对第二配合斜面产生横向力,又能减小第一配合斜面与第二配合斜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第一配合斜面和第二配合斜面的磨损,提高开盖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悬臂的所述端部上还设有第一配合平面,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平面相适配的第二配合平面,其中,所述传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后继续转动,所述第一配合平面能够抵接在所述第二配合平面上。
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后,继续沿从第一预设位置到第二预设位置的方向转动传动件,此时,第一配合平面抵接在第二配合平面上,增大悬臂对开盖按钮的作用力,确保开盖按钮与外壳罩完全分开。
优选地,所述凸台的厚度大于所述悬臂的所述端部的厚度。
在第二预设位置,开盖按钮发生转动,即凸台发生转动,凸台的厚度大于悬臂的端部的厚度,保证在凸台发生转动后,悬臂的端部仍能够抵接在凸台上,增强开盖装置开盖过程的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外壳罩上设有卡扣,所述开盖按钮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扣位,以使所述外壳罩与所述开盖按钮相卡接。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外壳罩向内凸出形成所述卡扣,所述开盖按钮向外凸出形成所述扣位;所述转轴的轴线到所述内盖的中心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卡扣的内端面到所述内盖的中心的距离。
外壳罩向靠近内盖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卡扣,开盖按钮向远离内盖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扣位,优选地,卡扣的下端面与扣位的上端面相抵接,且卡扣的下端面与扣位的上端面均为平面;转轴的轴线到内盖的中心的距离不小于卡扣的内端面到内盖的中心的距离,即转轴的轴线位于卡扣的内端面的内侧或转轴的轴线与卡扣的内端面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保证合盖后,内盖不脱扣。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开盖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支撑在所述开盖按钮与所述内盖之间,且所述传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开盖按钮的第一端部与内盖的侧面之间支撑有弹性件,当悬臂抵接在凸台上时,对凸台产生横向力,带动开盖按钮克服弹性件的弹力相对于内盖转动,开盖按钮与外壳罩相分离;当悬臂与凸台相分离时,开盖按钮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一端连接在所述开盖按钮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的弹片。
开盖按钮上连接有弹片,弹片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端部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弹片具有自由端可进一步增强弹片的回弹力,且使得开盖按钮的制造工艺简单。当然弹片也可以两端均与本体相连接,两端之间的部分支撑在盖体与本体之间。
当然,弹性件也可以是复位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片的厚度为1.0mm~1.2mm。
弹片的厚度小于1.0mm导致弹片的强度低,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弹片的损坏;弹片的厚度大于1.2mm会导致弹片的回弹力降低,因此将弹片的厚度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2mm,既能保证弹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还能使弹片具有足够的弹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片呈L型,所述弹片包括相连接的连接段和抵接段,其中,所述连接段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抵接段抵接在所述内盖上。
上述实施例中,弹片包括连接段和抵接段,且连接段和抵接段的连接处形成弯折,使得弹片呈L型,通过L型的设计,实现了弹片具有足够的回弹力,从而无需使用弹簧即可实现开盖按钮的复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的夹角为75°~85°。
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连接处形成弯折,第一端部上连接有弹片,第二端部上设有与传动件的悬臂相适配的凸台,传动件的悬臂抵压在凸台上(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带动开盖按钮相对于内盖发生转动,实现开盖按钮与外壳罩相分离。
连接段与第一端部之间的夹角为75°~85°,即连接段不是垂直于第一端部,且将两者的夹角设置为75°~85°,能够保证弹片具有足够的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且能够使得开盖时,开盖按钮具有足够的转动空间,即一方面弹片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能够完全代替弹簧使用,另一方面弹片代替弹簧使用后无需对盖体进行大的改变,在提高开盖按钮复位的可靠性的同时,不提高电压力锅的成本。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片还包括位于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抵接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呈弧形。
在连接段与抵接段之间采用弧形过渡段进行连接,可进一步增强抵接段相对于连接段的变形能力,从而提高弹片的弹性变形能力,且能够保证抵接段与连接段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开盖按钮相对于盖体转动实现开盖时,抵接和连接段之间不易被折断。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过渡段呈圆弧形,且所述圆弧形过渡段所在的圆的半径为6mm~10mm。
圆弧形过渡段所在的圆的半径大于等于6mm且小于等于10mm充分保证抵接段相对于连接段的形变能力,且能够保证抵接段与连接段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弹片的使用寿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内盖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开盖按钮的上端开口的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底壁向上延伸形成挡片,所述弹片支撑在所述挡片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盖体上设有若干向上凸出的凸筋,从而形成上端开口的安装部,开盖按钮位于安装空间内,优选地,开盖按钮的第一端部位于安装空间内,安装空间的底壁向上延伸形成挡片,弹片支撑在挡片与第一端部之间,优选地,挡片竖直设置,抵接段也竖直设置,增大挡片与抵接段的接触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弹片连接在所述通孔的孔壁上。
弹片的连接段连接在通孔的孔壁上,进一步增强连接段相对于本体的形变能力,从而提高弹片的弹性形变能力,而且开盖按钮采用注塑成型时,通孔的设置,利于开盖按钮的脱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弹片与所述开盖按钮为一体式结构,能够增强弹片与开盖按钮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一体式结构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当然,弹片与开盖按钮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再装配连接。
优选地,开盖按钮为塑料件,例如POM塑料件,当然,开盖按钮也可以为金属件。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还包括:连动滑块和扭簧,所述连动滑块和所述传动件同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盖上,所述扭簧安装在所述连动滑块和所述传动件之间,且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卡压在所述连动滑块和所述传动件上,当所述传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传动件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与所述开盖按钮相分离。
内盖上设有固定轴,连动滑块和传动件同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轴上。克服扭簧的弹力旋转传动件后,当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失去旋转作用力后,传动件在扭簧的作用下与开盖按钮相分离。此外,扭簧自身具有一定的抗变形强度,在其强度范围内,传动件旋转时可通过扭簧带动与扭簧连接的连动滑块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锅盖上连接有锁柱,所述连动滑块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锁柱的一端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连动滑块通过所述卡槽带动所述锁柱转动,以使所述锁柱带动所述锅盖转动。
连动滑块与锅盖之间设置有内盖,因此使用卡槽与锁柱联动的结构可使连动滑块有效带动锅盖旋转。优选地,内盖上设有内盖滑槽,锁柱的一端穿过内盖滑槽后卡入卡槽内,锁柱可沿内盖滑槽滑动,传动件通过卡槽带动锁柱转动,锁柱带动锅盖转动,内盖滑槽的设置能够提高锁柱滑动的平稳性。
优选地,传动件的主体上连接有旋转手柄,可通过旋转手柄旋转传动件。
优选地,所述内盖上设有多个向上凸起的凸筋,相对的两个凸筋形成安装空间,开盖按钮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凸筋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槽,所述转轴自所述安装槽的开口端装入所述安装槽。
内盖上设有多个向上凸起的凸筋,相对的两凸筋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开盖按钮的安装空间,开盖按钮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空间内,且外力作用于开盖按钮,使得开盖按钮相对于内盖转动至设定位置时,实现电压力锅的开盖;凸筋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槽,转轴自安装槽的开口端从上而下插入安装槽,实现转轴在内盖上的安装,装配简单方便,可靠性高,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通过凸筋变形才能将转轴转入安装空间的弊端。
优选地,内盖上设有向上凸出的多条凸筋,相对的两凸筋围成安装空间,相对的两凸筋上均开设有安装槽。
开盖按钮可转动的安装在内盖上,且在外力的作用下开盖按钮转动至预设位置时,实现电压力锅的开盖,相比于开盖按钮相对于内盖平行移动,即开盖按钮沿内盖的径向运动,本申请中的开盖方式开盖按钮转动过程中所需的运动空间小,运动顺畅。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宽度等于所述转轴的直径。
安装槽的宽度与转轴的直径相等,既方便转轴装入安装槽,又能避免转轴从安装槽中脱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沿所述转轴装入所述安装槽的方向,所述安装槽的所述开口端的侧壁面向靠近所述安装槽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形成导向斜面。
沿自上而下的方向,安装槽的开口端的侧壁面逐渐向安装槽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形成导向斜面,进一步方便转轴装入安装槽。优选地,安装槽的纵截面呈Y型。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上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相贯通,且所述安装槽和所述限位槽的连接处形成弯折。
凸筋上还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安装槽相连通,转轴穿过安装槽后进入限位槽,且安装槽与限位槽的连接处形成弯折,使得安装槽和限位槽的纵截面整体呈L型,进一步防止转轴脱出内盖,增强开盖按钮在内盖安装的牢固度,从而提高电压力锅开盖的可靠性。
优选地,安装槽距离内盖中心的距离小于限位槽距离内盖中心的距离,即相比于限位槽,安装槽更靠近内盖的中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槽的宽度。
转轴穿过安装槽进入限位槽的槽底壁后,由于限位槽的宽度小于安装槽的宽度,使得限位槽能够对转轴形成部分干涉限位,增强转轴在限位槽内安装的可靠性,防止转轴在限位轴内的窜动,且能够避免转轴脱出限位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宽度与所述限位槽的宽度的差值在0.3mm~0.5mm的范围内。
安装槽的宽度大于限位槽的宽度,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5mm,既能保证转轴顺畅的装入限位槽,又能使得限位槽对转轴起到干涉限位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安装槽的宽度指的是安装槽上未设置导向斜面处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壁向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中心的方向凹陷形成转动配合部,所述转动配合部与所述转轴相适配,所述转轴依次经过所述安装槽和所述限位槽装入所述转动配合部。
转轴依次经过安装槽和限位槽装入转动配合部内,在外力作用于开盖按钮实现电压力锅的开盖时,转轴在转动配合部内相对于内盖发生转动,由于转动配合部的尺寸、形状分别与转轴的尺寸和形状相适配,从而为转轴的安装提供了平台,从而实现了转轴相对于内盖的转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空间位于内盖的右侧,开盖过程中,开盖按钮逆时针转动,此时,限位槽的槽底壁上右侧和上侧的部分向远离限位槽的中心的方向凹陷形成转动配合部,进一步提高开盖按钮转动的顺畅度。
优选地,所述转动配合部上靠近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的端面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的距离小于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的距离。
相比于转轴的轴线,转动配合部上靠近限位槽的开口端的端面更靠近限位槽的开口端,防止转轴脱出转动配合部。
优选地,所述转动配合部上靠近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的端面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在1.0mm~2.5mm的范围内,既能防止开盖按钮的脱落,同时不妨碍转轴在内盖上的装配。
优选地,所述转轴上套设有限位片,以限制所述开盖按钮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的运动。
围成安装空间的两相对的凸筋上均设有安装槽、限位槽和转动配合部,转轴位于开盖按钮两侧的部分分别插入相对的两凸筋上的转动配合部内,转轴位于开盖按钮两侧的部分上分别套设有限位片,且限位片位于安装空间内,以限定开盖按钮沿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窜动,增强电压力锅开盖的可靠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轴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以减小转轴与转动配合部的接触面积,减小转轴和转动配合部的相互磨损。
优选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开盖按钮与所述转轴为一体式结构,增强了开盖按钮与转轴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一体式结构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
当然,开盖按钮与转轴也可以分别成型后再进行装配。
电压力锅的开盖过程为:烹调完毕,且锅内的气压和温度均降到可以打开的状态后,旋转旋转手柄,带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带动连动滑块转动,连动滑块上的卡槽带动锁柱转动,锁柱带动锅盖转动,当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锅盖上的锅牙与外壳罩上的锅牙相分离;继续转动传动件,因锁柱被内盖滑槽或内锅挡住,使得连动滑块和锅盖均保持不动,传动件克服扭簧的弹力相对于连动滑块继续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上的悬臂顶压开盖按钮的凸台,第一配合斜面对第二配合斜面产生横向力,带动开盖按钮相对于内盖转动,使得卡扣与扣位相分离,此时,弹性件被压缩,继续转动传动件,传动件上的第一配合平面与凸台上的第二配合平面相接触,确保卡扣与扣位完全分离,完成开盖;松开旋转手柄,即传动件失去驱动力后,扭簧可带动传动件回复原位,即使得传动件相对于连动滑块向开盖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使得悬臂与凸台相分离,且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开盖按钮回弹,为再次合盖做好准备。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包括: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锅盖;外壳罩;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传动件在转动时顶推开盖按钮的凸台,开盖按钮转动,开盖按钮第一端部的扣位与外壳罩上的卡扣相脱离,将传动件旋转产生的横向力转化为开盖按钮横向行程,实现开盖按钮与外壳罩之间的脱扣,实现开盖,整个开盖运动过程中开盖装置运动需要的空间小、运动顺畅,且能够有效防止误碰导致开盖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压力锅合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压力锅合盖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压力锅的锅盖脱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按钮脱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按钮脱扣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开盖按钮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开盖按钮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开盖按钮的再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述的开盖按钮在内盖上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4所示的开盖按钮在内盖上的装配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4所示的开盖按钮在内盖上的装配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K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述的内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P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外壳罩,11卡扣,2盖体,21内盖,22锅盖,221锁柱,212连动滑块,2121卡槽,213扭簧,214固定轴,215挡片,216安装槽,2161导向斜面,217限位槽,218弯折,219转动配合部,220凸筋,221安装空间,3传动件,31主体,32悬臂,321端部,3211第一配合斜面,3212第一配合平面,4开盖按钮,41第一端部,411扣位,42第二端部,421凸台,4211第一配合斜面,4212第一配合平面,43转轴,431第一平面,432第二平面,433限位片,44弹片,441连接段,442抵接段,443过渡段,44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如图1、图4至图6、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电压力锅包括盖体2和外壳罩1,盖体2包括内盖21及锅盖22,开盖装置包括传动件3和开盖按钮4。传动件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内盖21上,传动件3与锅盖22相连接,且能够带动锅盖22转动;开盖按钮4通过转轴4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内盖21上,并与外壳罩1相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传动件3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锅盖22上的锅牙与外壳罩1上的锅牙相分离,如图5所示,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3抵接在开盖按钮4上,以带动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转动,使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相分离。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转动传动件3可先后带动锅盖22上的锅牙与外壳罩1上的锅牙及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的分离,具体来说,传动件3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锅盖22上的锅牙与外壳罩1上的锅牙相分离,继续转动传动件3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3带动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转动,实现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的分离,实现电压力锅的开盖。由于在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3抵接在开盖按钮4的一端(第二端部42)上,并顶推开盖按钮4的该端(第二端部42),对开盖按钮4的该端产生横向力,带动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发生转动,使开盖按钮4的另一端(第一端部41)产生横向行程,实现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的分离,从而将传动件3旋转产生的横向力转化为开盖按钮4的横向行程,使得开盖按钮4转动过程中所需的运动空间小,运动顺畅,且避免了开盖按钮4的一端(第二端部42)为纵向行程时存在的误碰导致开盖的隐患及开盖按钮4运动行程量大、易卡滞的问题。
优选地,传动件3上连接有旋转手柄,旋转旋转手柄能够带动传动件3转动,进一步提高电压力锅开盖的方便性。
实施例一:
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电压力锅包括盖体2和外壳罩1,盖体2包括内盖21及锅盖22,开盖装置包括传动件3和开盖按钮4。传动件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内盖21上,传动件3与锅盖22相连接,且能够带动锅盖22转动;开盖按钮4通过转轴4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内盖21上,并与外壳罩1相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传动件3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锅盖22上的锅牙与外壳罩1上的锅牙相分离,如图5所示,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3抵接在开盖按钮4上,以带动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转动,使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相分离。
优选地,如图1至图13所示,传动件3包括主体31和连接在主体31上的悬臂32;开盖按钮4包括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与外壳罩1相连接,第二端部42设有凸台421;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悬臂32的端部321抵接在凸台421上,以带动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转动,使第一端部41与外壳罩1相分离。
上述实施例中,传动件3包括主体31和连接在主体31侧边的悬臂32,开盖按钮4的第一端部41与外壳罩1相连接,第二端部42上与悬臂32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凸台421,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悬臂32的端部321(自由端)顶推凸台421,通过悬臂32的端部321与凸台421的配合,实现传动件3带动开盖按钮4的转动,进而实现开盖按钮4的第一端部41的转动,使得第一端部41与外壳罩1相分离。
优选地,如图8所示,悬臂32的端部321与凸台421的抵接处与转轴43的轴线之间的高度差H大于0。
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悬臂32的端部321顶推凸台421,且悬臂32的端部321与凸台421的抵接处与转轴43的轴线之间的高度差大于0,这样在凸台421受压时,防止开盖按钮4卡死,保证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转动的灵活性,从而保证开盖的灵活性。
优选地,悬臂32的端部与凸台421的抵接处位于转轴43的轴线的上方。
优选地,如图1至图13所示,悬臂32的端部321上设有第一配合斜面3211,凸台421上设有与第一配合斜面3211相适配的第二配合斜面4211。
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配合斜面3211与第二配合斜面4211相接触,且第一配合斜面3211顶推第二配合斜面4211,对第二配合斜面4211施加横向力,通过第一配合斜面3211与第二配合斜面4211的接触配合,使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相分离。
优选地,如图1至图13所示,沿传动件3从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方向(如图1中箭头W所示的方向),悬臂32的端部321向靠近主体31的方向倾斜形成第一配合斜面3211;沿传动件3从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方向,凸台421向远离第二端部42的方向倾斜形成第二配合斜面4211。
上述实施例中,沿从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转动方向,悬臂32的端部321(自由端)上靠近第二端部42的一侧逐渐向主体31的方向倾斜(向远离第二端部42的方向倾斜),形成第一配合斜面3211;沿从第一预设方向转动至第二预设方向的转动方向,凸台421向远离第二端部42的方向倾斜(向靠近悬臂32的方向倾斜)形成第二配合斜面4211。当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配合斜面3211顶压第二配合斜面4211,并对第二配合斜面4211产生横向作用力,从而带动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转动,实现电压力锅的开盖。
优选地,如图10和图13所示,第一配合斜面3211与悬臂32的长度方向的夹角E为50°~60°;第二配合斜面4211与第二端部42的宽度方向的夹角D为20°~30°。
第一配合斜面3211与悬臂32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50°且小于等于60°,第二配合斜面4211与第二端部42的宽度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20°且小于等于30°,既能保证第一配合斜面3211通过顶压第二配合斜面4211,对第二配合斜面4211产生横向力,又能减小第一配合斜面3211与第二配合斜面421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第一配合斜面3211和第二配合斜面4211的磨损,提高开盖装置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5至图8、图10至图13所示,悬臂32的端部321上还设有第一配合平面3212,凸台421上设有与第一配合平面3212相适配的第二配合平面4212,其中,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后继续转动,第一配合平面3212能够抵接在第二配合平面4212上。
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后,继续沿从第一预设位置到第二预设位置的方向转动传动件3,此时,第一配合平面3212抵接在第二配合平面4212上,增大悬臂32对开盖按钮4的作用力,确保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完全分开。
优选地,如图6和图8所示,凸台421的厚度大于悬臂32的端部的厚度。
在第二预设位置,开盖按钮4发生转动,即凸台421发生转动,凸台421的厚度大于悬臂32的端部的厚度,保证在凸台421发生转动后,悬臂32的端部仍能够抵接在凸台421上,增强开盖装置开盖过程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罩1上设有卡扣11,开盖按钮4上设有与卡扣11相适配的扣位411,以使外壳罩1与开盖按钮4相卡接。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外壳罩1向内凸出形成卡扣11,开盖按钮4向外凸出形成扣位411;转轴43的轴线到内盖21的中心的距离不小于卡扣11的内端面到内盖21的中心的距离,即图2和图3中M大于等于0。
外壳罩1向靠近内盖21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卡扣11,开盖按钮4向远离内盖21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形成扣位411,优选地,卡扣11的下端面与扣位411的上端面相抵接,且卡扣11的下端面与扣位411的上端面均为平面;转轴43的轴线到内盖21的中心的距离不小于卡扣11的内端面到内盖21的中心的距离,即转轴43的轴线位于卡扣11的内端面的内侧或转轴43的轴线与卡扣11的内端面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保证合盖后,内盖21不脱扣。
优选地,如图2、图3、图6和图8所示,开盖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支撑在开盖按钮4与内盖21之间,且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弹性件被压缩。
开盖按钮4的第一端部41与内盖21的侧面之间支撑有弹性件,当悬臂32抵接在凸台421上时,对凸台421产生横向力,带动开盖按钮4克服弹性件的弹力相对于内盖21转动,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相分离;当悬臂32与凸台421相分离时,开盖按钮4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
优选地,如图2、图3、图6、图8、图11和图12所示,弹性件为一端连接在开盖按钮4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的弹片44。
开盖按钮4上连接有弹片44,弹片44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端部41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弹片44具有自由端可进一步增强弹片44的回弹力,且使得开盖按钮4的制造工艺简单。当然弹片44也可以两端均与本体相连接,两端之间的部分支撑在盖体2与本体之间。
当然,弹性件也可以是复位弹簧。
优选地,弹片44的厚度T为1.0mm~1.2mm。
弹片44的厚度小于1.0mm导致弹片44的强度低,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弹片44的损坏;弹片44的厚度大于1.2mm会导致弹片44的回弹力降低,因此将弹片44的厚度大于等于1.0mm且小于等于1.2mm,既能保证弹片44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可靠性,还能使弹片44具有足够的弹性。
优选地,如图12所示,弹片呈L型,弹片包括相连接的连接段441和抵接段442,其中,连接段441连接在第一端部41上,抵接段442抵接在内盖21上。
上述实施例中,弹片44包括连接段441和抵接段442,且连接段441和抵接段442的连接处形成弯折,使得弹片呈L型,通过L型的设计,实现了弹片44具有足够的回弹力,从而无需使用弹簧即可实现开盖按钮4的复位。
优选地,连接段441与第一端部41之间的夹角为75°~85°。
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的连接处形成弯折218,第一端部41上连接有弹片44,第二端部42上设有与传动件3的悬臂32相适配的凸台421,传动件3的悬臂32抵压在凸台421上(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3带动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发生转动,实现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相分离。
连接段441与第一端部41之间的夹角为75°~85°,即连接段441不是垂直于第一端部41,且将两者的夹角设置为75°~85°,能够保证弹片44具有足够的发生弹性形变的能力,且能够使得开盖时,开盖按钮4具有足够的转动空间,即一方面弹片44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能够完全代替弹簧使用,另一方面弹片44代替弹簧使用后无需对盖体2进行大的改变,在提高开盖按钮4复位的可靠性的同时,不提高电压力锅的成本。
优选地,如图12所示,弹片44还包括位于连接段441与抵接段442之间的过渡段443,过渡段443呈弧形。
在连接段441与抵接段442之间采用弧形过渡段443进行连接,可进一步增强抵接段442相对于连接段441的变形能力,从而提高弹片的弹性变形能力,且能够保证抵接段442与连接段44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开盖按钮4相对于盖体2转动实现开盖时,抵接段442和连接段441之间不易被折断。
优选地,如图12所示,过渡段443呈圆弧形,且圆弧形过渡段443所在的圆的半径R为6mm~10mm。
圆弧形过渡段443所在的圆的半径大于等于6mm且小于等于10mm充分保证抵接段442相对于连接段441的形变能力,且能够保证抵接段442与连接段441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弹片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14所示,内盖21上设有用于安装开盖按钮4的上端开口的安装空间221,安装空间221的底壁向上延伸形成挡片215,弹片44支撑在挡片215与第一端部41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内盖21上设有若干向上凸出的凸筋220,从而形成上端开口的安装空间221,开盖按钮4位于安装空间221内,优选地,开盖按钮4的第一端部41位于安装空间221内,安装空间221的底壁向上延伸形成挡片215,弹片支撑在挡片215与第一端部41之间,优选地,挡片215竖直设置,抵接段442也竖直设置,增大挡片215与抵接段442的接触面积。
优选地,如图12所示,第一端部41上开设有通孔444,弹片44连接在通孔444的孔壁上。
弹片44的连接段441连接在通孔444的孔壁上,进一步增强连接段441相对于第一端部41的形变能力,从而提高弹片44的弹性形变能力,而且开盖按钮4采用注塑成型时,通孔444的设置,利于开盖按钮4的脱模。
优选地,弹片44与开盖按钮4为一体式结构,能够增强弹片44与开盖按钮4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一体式结构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当然,弹片44与开盖按钮4也可以是分别成型,再装配连接。
优选地,开盖按钮4为塑料件,例如POM塑料件,当然,开盖按钮4也可以为金属件。
优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还包括连动滑块212和扭簧213,连动滑块212和传动件3同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内盖21上,扭簧213安装在连动滑块212和传动件3之间,且扭簧213的两端分别卡压在连动滑块212和传动件3上,当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3在扭簧213的作用下与开盖按钮4相分离。
内盖21上设有固定轴214,连动滑块212和传动件3同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轴214上。克服扭簧213的弹力旋转传动件3后,当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并失去旋转作用力后,传动件3在扭簧213的作用下与开盖按钮4相分离。此外,扭簧213自身具有一定的抗变形强度,在其强度范围内,传动件3旋转时可通过扭簧213带动与扭簧213连接的连动滑块212转动。
优选地,如图1至图9所示,锅盖22上连接有锁柱221,连动滑块212上设置有卡槽2121,锁柱221的一端卡入卡槽2121内,连动滑块212通过卡槽2121带动锁柱221转动,以使锁柱221带动锅盖22转动。
连动滑块212与锅盖22之间设置有内盖21,因此使用卡槽2121与锁柱221联动的结构可使连动滑块212有效带动锅盖22旋转。优选地,内盖21上设有内盖滑槽211,锁柱221的一端穿过内盖滑槽211后卡入卡槽2121内,锁柱221可沿内盖滑槽211滑动,传动件3通过卡槽2121带动锁柱221转动,锁柱221带动锅盖22转动,内盖滑槽211的设置能够提高锁柱221滑动的平稳性。
优选地,传动件3的主体31上连接有旋转手柄,可通过旋转手柄旋转传动件3。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一中,凸筋220上设有与转轴43配合的通孔,通过凸筋220的变形将转轴43装配到通孔内。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14至图20所示,凸筋220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槽216,转轴43自安装槽216的开口端装入安装槽216。
内盖21上设有多个向上凸起的凸筋220,相对的两凸筋220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开盖按钮4的安装空间221,开盖按钮4通过转轴43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空间221内,且外力作用于开盖按钮4,使得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转动至设定位置时,实现电压力锅的开盖;凸筋220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槽216,转轴43自安装槽216的开口端从上而下插入安装槽216,实现转轴43在内盖21上的安装,装配简单方便,可靠性高,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通过凸筋220变形才能将转轴43转入安装空间221的弊端。
优选地,内盖21上设有向上凸出的多条凸筋220,相对的两凸筋220围成安装空间221,相对的两凸筋220上均开设有安装槽216。
优选地,如图18所示,安装槽216的宽度L等于转轴43的直径。
安装槽216的宽度与转轴43的直径相等,既方便转轴43装入安装槽216,又能避免转轴43从安装槽216中脱出。
优选地,如图18所示,沿转轴43装入安装槽216的方向,安装槽216的开口端的侧壁面向靠近安装槽216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形成导向斜面2161。
沿自上而下的方向,安装槽216的开口端的侧壁面逐渐向安装槽216的中心的方向倾斜,形成导向斜面2161,进一步方便转轴43装入安装槽216。优选地,安装槽216的纵截面呈Y型。
优选地,如图14至图20所示,凸筋220上还设有限位槽217,限位槽217的开口端与安装槽216的槽底壁相贯通,且安装槽216和限位槽217的连接处形成弯折218。
凸筋220上还设有限位槽217,限位槽217与安装槽216相连通,转轴43穿过安装槽216后进入限位槽217,且安装槽216与限位槽217的连接处形成弯折218,使得安装槽216和限位槽217的纵截面整体呈L型,进一步防止转轴43脱出内盖21,增强开盖按钮4在内盖21安装的牢固度,从而提高电压力锅开盖的可靠性。
优选地,安装槽216距离内盖21中心的距离小于限位槽217距离内盖21中心的距离,即相比于限位槽217,安装槽216更靠近内盖21的中心设置。
优选地,限位槽217的宽度N小于安装槽216的宽度L。
转轴43穿过安装槽216进入限位槽217的槽底壁后,由于限位槽217的宽度小于安装槽216的宽度,使得限位槽217能够对转轴43形成部分干涉限位,增强转轴43在限位槽217内安装的可靠性,防止转轴43在限位轴内的窜动,且能够避免转轴43脱出限位槽217。
优选地,安装槽216的宽度L与限位槽217的宽度N的差值在0.3mm~0.5mm的范围内。
安装槽216的宽度大于限位槽217的宽度,且两者的差值大于等于0.3mm、小于等于0.5mm,既能保证转轴43顺畅的装入限位槽217,又能使得限位槽217对转轴43起到干涉限位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安装槽216的宽度指的是安装槽216上未设置导向斜面2161处的宽度。
优选地,如图14至图20所示,限位槽217的槽底壁向远离限位槽217的中心的方向凹陷形成转动配合部219,转动配合部219与转轴43相适配,转轴43依次经过安装槽216和限位槽217装入转动配合部219。
转轴43依次经过安装槽216和限位槽217装入转动配合部219内,在外力作用于开盖按钮4实现电压力锅的开盖时,转轴43在转动配合部219内相对于内盖21发生转动,由于转动配合部219的尺寸、形状分别与转轴43的尺寸和形状相适配,从而为转轴43的安装提供了平台,从而实现了转轴43相对于内盖21的转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空间221位于内盖21的右侧,开盖过程中,开盖按钮4逆时针转动,此时,限位槽217的槽底壁上右侧和上侧的部分向远离限位槽217的中心的方向凹陷形成转动配合部219,进一步提高开盖按钮4转动的顺畅度。
优选地,如图14至图20所示,转动配合部219上靠近限位槽217的开口端的端面与限位槽217的开口端的距离小于转轴43的轴线与限位槽217的开口端的距离。
相比于转轴43的轴线,转动配合部219上靠近限位槽217的开口端的端面更靠近限位槽217的开口端,防止转轴43脱出转动配合部219。
优选地,转动配合部219上靠近限位槽217的开口端的端面与转轴4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H在1.0mm~2.5mm的范围内,既能防止开盖按钮4的脱落,同时不妨碍转轴43在内盖21上的装配。
优选地,转轴43上套设有限位片433,以限制开盖按钮4沿转轴43的轴线方向的运动。
围成安装空间221的两相对的凸筋220上均设有安装槽216、限位槽217和转动配合部219,转轴43位于开盖按钮4两侧的部分分别插入相对的两凸筋220上的转动配合部219内,转轴43位于开盖按钮4两侧的部分上分别套设有限位片433,且限位片433位于安装空间221内,以限定开盖按钮4沿转轴43的轴线方向的窜动,增强电压力锅开盖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16所示,转轴43的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平面431和第二平面432,以减小转轴43与转动配合部219的接触面积,减小转轴43和转动配合部219的相互磨损。
优选地,第一平面431和第二平面432相对设置。
优选地,开盖按钮4与转轴43为一体式结构,增强了开盖按钮4与转轴43之间的连接强度,且一体式结构成型工艺简单、成本低。
当然,开盖按钮4与转轴43也可以分别成型后再进行装配。
电压力锅的开盖过程为:烹调完毕,且锅内的气压和温度均降到可以打开的状态后,如图4所示,旋转旋转手柄,带动传动件3转动,传动件3带动连动滑块212转动,连动滑块212上的卡槽2121带动锁柱221转动,锁柱221带动锅盖22转动,当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锅盖22上的锅牙与外壳罩1上的锅牙相分离;继续转动传动件3,因锁柱221被内盖滑槽211或内锅挡住,使得连动滑块212和锅盖22均保持不动,传动件3克服扭簧213的弹力相对于连动滑块212继续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3上的悬臂32顶压开盖按钮4的凸台421,第一配合斜面3211对第二配合斜面4211产生横向力,带动开盖按钮4相对于内盖21转动,使得卡扣11与扣位411相分离,此时,弹性件被压缩,继续转动传动件3,如图5所示,传动件3上的第一配合平面3212与凸台421上的第二配合平面4212相接触,确保卡扣11与扣位411完全分离,完成开盖;如图9所示,松开旋转手柄,即传动件3失去驱动力后,扭簧213可带动传动件3回复原位,即使得传动件3相对于连动滑块212向开盖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使得悬臂32与凸台421相分离,且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开盖按钮4回弹,为再次合盖做好准备。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包括:盖体2、外壳罩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盖体2包括内盖21和锅盖22。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压力锅,传动件3在转动时顶推开盖按钮4的凸台421,开盖按钮4转动,开盖按钮4第一端部41的扣位411与外壳罩1上的卡扣11相脱离,将传动件3旋转产生的横向力转化为开盖按钮4横向行程,实现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之间的脱扣,实现开盖,整个开盖运动过程中开盖装置运动需要的空间小、运动顺畅,且能够有效防止误碰导致开盖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盖装置,传动件3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传动件3抵接在开盖按钮4的第二端部42上,并顶推开盖按钮4的第二端部42,对开盖按钮4的第二端部42产生横向力,带动开盖按相对于内盖21发生转动,使开盖按钮4的第一端部41产生横向行程,实现开盖按钮4与外壳罩1的分离,使得开盖装置所需的运动空间小,运动顺畅,且避免了开盖按钮4的第二端部42为纵向行程时存在的误碰导致开盖的隐患及开盖按钮4运动行程量大、易卡滞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所述电压力锅包括盖体和外壳罩,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及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动件,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盖上,所述传动件与所述锅盖相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锅盖转动;和
开盖按钮,通过转轴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盖上,并与所述外壳罩相连接;
其中,所述传动件转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锅盖上的锅牙与所述外壳罩上的锅牙相分离,所述传动件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传动件抵接在所述开盖按钮上,以带动所述开盖按钮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使所述开盖按钮与所述外壳罩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件包括主体和连接在所述主体上的悬臂;
所述开盖按钮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外壳罩相连接,所述第二端部设有凸台;
所述传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悬臂的端部抵接在所述凸台上,以带动所述开盖按钮相对于所述内盖转动,使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外壳罩相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臂的所述端部与所述凸台的抵接处与所述转轴的轴线之间的高度差大于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臂的所述端部上设有第一配合斜面,所述凸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斜面相适配的第二配合斜面,当所述传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配合斜面抵接在所述第二配合斜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传动件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方向,所述悬臂的所述端部向靠近所述主体的方向倾斜形成所述第一配合斜面;
沿所述传动件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的方向,所述凸台向远离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倾斜形成所述第二配合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配合斜面与所述悬臂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50°~60°;所述第二配合斜面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宽度方向的夹角为20°~3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罩上设有卡扣,所述开盖按钮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适配的扣位,以使所述外壳罩与所述开盖按钮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罩向内凸出形成所述卡扣,所述开盖按钮向外凸出形成所述扣位;
所述转轴的轴线到所述内盖的中心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卡扣的内端面到所述内盖的中心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支撑在所述开盖按钮与所述内盖之间,且所述传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一端连接在所述开盖按钮上,另一端为自由端的弹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盖上设有多个向上凸起的凸筋,相对的两个所述凸筋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开盖按钮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所述凸筋上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槽,所述转轴自所述安装槽的开口端装入所述安装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动滑块和扭簧,所述连动滑块和所述传动件同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内盖上,所述扭簧安装在所述连动滑块和所述传动件之间,且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卡压在所述连动滑块和所述传动件上,当所述传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传动件在所述扭簧的作用下与所述开盖按钮相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盖上连接有锁柱,所述连动滑块上设置有卡槽,所述锁柱的一端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连动滑块通过所述卡槽带动所述锁柱转动,以使所述锁柱带动所述锅盖转动。
14.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包括内盖和锅盖;
外壳罩;和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压力锅的开盖装置。
CN201621037879.8U 2016-09-02 2016-09-02 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Active CN206252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7879.8U CN206252320U (zh) 2016-09-02 2016-09-02 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37879.8U CN206252320U (zh) 2016-09-02 2016-09-02 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52320U true CN206252320U (zh) 2017-06-16

Family

ID=59023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37879.8U Active CN206252320U (zh) 2016-09-02 2016-09-02 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523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4588A (zh) * 2018-01-03 2019-07-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4588A (zh) * 2018-01-03 2019-07-0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88827A (zh) 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CN104717853B (zh) 具可掀式盖体的组合件及其可移动的转轴模块
CN207101116U (zh) 一种压力锅
CN206252320U (zh) 电压力锅及其开盖装置
CN109588973A (zh) 外锅以及压力锅
CN206422319U (zh) 自动锁定及解除的充电枪插头
CN109316056A (zh) 压力锅及其锅盖组件、用于排气阀的复位机构
CN203374089U (zh) 一种开关柜柜门门锁机构
CN206252350U (zh) 开盖按钮在盖体上的装配结构及烹饪器具
CN110652211A (zh) 烹饪器具
CN106580055B (zh) 烹饪器具
CN102538337A (zh) 冰箱
CN102406443B (zh) 一种水壶的开盖装置
CN206252319U (zh) 烹饪器具及其开盖装置
CN203856304U (zh) 一种按压式盖开关锁紧装置
CN205805217U (zh) 冰箱门锁装置
CN205162782U (zh) 一种防夹手饮料机
CN207078073U (zh) 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按压式开启结构
CN106562667A (zh) 上盖组件及电压力锅
CN206329187U (zh) 一种门体连接组件及其电器
CN106618156A (zh) 烹饪装置
CN206770654U (zh) 一种防盗球阀
CN203499346U (zh) 具有门把手的冰箱
CN201774177U (zh) 新型开关柜活门机构
CN205083294U (zh) 上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