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47417U -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47417U
CN206247417U CN201621299157.XU CN201621299157U CN206247417U CN 206247417 U CN206247417 U CN 206247417U CN 201621299157 U CN201621299157 U CN 201621299157U CN 206247417 U CN206247417 U CN 206247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anel
groove
seat
wind guide
guid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991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太阳
蒙剑友
邹伟
罗绍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991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47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47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47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其中,线圈盘座具有设置绕组线圈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两个表面的侧表面,其中,所述线圈盘座上设置有一将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侧表面贯通的导风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线圈盘座上增设一导风槽,当散热风扇在工作时,部分气流可沿该导风槽流向线圈盘座的上表面,从而增加了流向线圈盘座上表面的气流量,散热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烹饪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式烹饪器具,诸如电磁炉、电饭煲和压力锅等,通常是依靠安装于线圈盘上的绕组线圈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使锅底产生涡流而发热,达到烹饪食物的目的。
现有的电磁烹饪器具,以电磁炉为例,散热风扇在工作时,需要将气流吹向线圈盘座的上表面,以将线圈产生的热量或因锅具向下产生的热辐射而产的热量带走。
由于散热风扇安装于线圈盘座的下方,散热风扇工作时,气流吹向面板,而后受到面板的阻挡,气流方可反弹至线圈盘座的上表面。在此过程中,气流难以直接流向线圈盘座上表面,导致气流量较少,散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线圈盘座,旨在加强线圈盘座的散热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线圈盘座具有设置绕组线圈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两个表面的侧表面,其中,所述线圈盘座上设置有一将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侧表面贯通的导风槽。
优选的,所述导风槽自内向外延伸。
优选的,所述导风槽呈向上敞口设置。
优选的,所述导风槽的深度自外向内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导风槽的深度自外向内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导风槽包括一将所述侧缘表面贯通的第一引风槽,所述第一引风槽具有在所述线圈盘座的周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侧壁,所述两侧壁之间的间隙自外向内逐渐减小。
优选的,所述导风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风槽的内端连通的第二引风槽,所述第二引风槽的槽底与所述上表面衔接。
优选的,所述线圈盘座上设置有多个沿该线圈盘座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绕线槽。
优选的,多个所述绕线槽围合形成一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贯设有出风孔。
优选的,所述的绕线槽的绕线区域设置有将该绕线槽的槽底贯通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绕线槽为疏绕槽,所述凹槽将所述疏绕槽的多个隔板贯通。
优选的,所述凹槽包括靠近所述侧表面设置第一凹槽。
优选的,所述凹槽还包括将相邻的两绕线槽相连通的第二凹槽。
优选的,所述导风槽朝向两所述绕线槽之间的位置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所述线圈盘座具有上表面、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两个表面的侧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设置有一将所述侧表面贯通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自外向内延伸,并且所述导风槽的深度自外向内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线圈盘座具有设置绕组线圈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两个表面的侧表面,其中,所述线圈盘座上设置有一将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侧表面贯通的导风槽。
优选的,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饭煲或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线圈盘座上增设一导风槽,当散热风扇在工作时,部分气流可沿该导风槽流向线圈盘座的上表面,从而增加了流向线圈盘座上表面的气流量,散热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圈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图1中线圈盘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线圈盘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沿M-M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线圈盘座 20 绕组线圈
30 磁条 11 导风槽
12 绕线槽 13 出风孔
14 凹槽 11a 第一引风槽
11b 第二引风槽 14a 第一凹槽
14b 第二凹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该烹饪器具可以是电磁炉、电饭煲或压力锅等。关于电磁烹饪器具,下述内容以电磁炉为具体实施例进行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线圈盘座10具有设置绕组线圈20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两个表面的侧表面,其中,所述上表面设置有一将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侧表面贯通的导风槽11。
线圈盘座10一般是由耐火材料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的。线圈盘上通常设置有绕线槽12,绕组线圈20安装于该绕线槽12中,磁条30安装于线圈盘座10的下表面。在此,绕线槽12可以是密绕槽(供密绕线圈安装),也可以是疏绕槽(供疏绕线圈安装);当然,线圈盘座10上也可以不设置绕线槽12,绕组线圈20密绕而直接固定于线圈盘座10的上表面。在电磁炉中,线圈盘座10的侧下方(一般位然于线圈盘座10的左下方)设置有一散热风扇,散热风扇的高度低于线圈盘座10的高度,并且,线圈盘座10将散热风扇局部覆盖。当散热风扇工作时,一部分气流直接流向线圈盘座10的下表面,另一部分气流向上吹,经过面板和散热风扇周边其它结构的阻挡,气流吹向线圈盘座10的上表面。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导风槽11将所述侧表面贯通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在上表面上开设一通孔,该通孔沿线圈盘座10的内部延伸至侧表面,该通孔形成所述导风槽11。第二种是:导风槽11的位于上表面的开口,与导风槽11的位于侧表面的开口相邻接,也就是整个导风槽11向上呈敞口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线圈盘座10上增设一导风槽11,当散热风扇在工作时,部分气流可沿该导风槽11流向线圈盘座10的上表面,从而增加了流向线圈盘座10上表面的气流量,散热效果更佳。
上述实施例中,导风槽11的延伸方向有多种,只要是将上表面和侧表面连通即可。但是为了提高气流进入导风槽11的气流量,减小气流进入穿过导风槽11的阻力,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槽11自内向外延伸(例如沿线圈盘座的径向延伸)。如此,当风扇运行时,气流可穿过导风槽11受到的阻力较小,单位时间内穿过的气流量更大,散热效果更佳。
导风槽11的主要作用是将气流导向线圈盘座10的上表面,考虑到上述第一种导风槽11的设置对气流具有一定的阻力(导风槽11的侧壁对气流的穿过具有阻力)。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更大程度降低导风槽11对气流的阻力,所述导风槽11优选上述第二种形式,也即导风槽11呈向上敞口设置。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气流沿所述导风槽11流向上表面,所述导风槽11的深度自外向内逐渐减小。
在此,由于导风槽11的深度是自外向内逐渐减小的(参照图4和图5),设置导风槽11后,气流一部分朝向面板流动外,一部分可以沿该导风槽11直接流向线圈盘座10的上表面,从而增加了流向上表面的气流量,也就使线圈盘座10的散热效果更好
继续参照图3,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加流向该导风槽11的气流量,所述导风槽11包括一将所述侧表面贯通的第一引风槽11a,所述第一引风槽11a具有相对的两侧壁,所述两侧壁之间的间距自外向内逐渐减小。
在此,第一引风槽11a向外是呈喇叭口设置的,相对于平直的开口,这种设置的第一引风槽11a可以使更多的气流汇入。另外,喇叭口设置的第一引风槽11a对气流有压缩作用,从而,流入从第一引风槽11a流出的气流流速更快,从而散热效率也更高。
进一步而言,继续参照图3,为了使气流流入线圈盘座10的阻力更小,所述导风槽11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风槽11a的内端连通的第二引风槽11b,所述第二引风槽11b的槽底与所述上表面衔接。如此,当气流自第一引风槽11a流入第二引风槽11b时,气流可以沿第二引风槽11b的槽底直接流向线圈盘座10的上表面。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二引风槽11b的槽底与线圈盘座10的上表面衔接,所以,气流沿第二引风槽11b的槽底流向上表面时,气流受到的阻力较小,单位时间内流入上表面的气流量也就更大。
继续参照图3,上述实施例中,绕线槽12可以是一个(安装单绕组线圈20),也可以是多个(安装多个绕组线圈20,实现多区域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盘座10上设置有多个沿该线圈盘座1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绕线槽12。在此,线圈盘座10的这种设置是为了使电磁炉的加热更均匀,烹饪效果更好。但是,显然,安装有这种线圈盘座10的电磁炉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更多。在这种线圈盘座10上设置导风槽11可以增加散热效果,从而确保上述多区域加热用多组线圈线盘的工作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在上一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考虑到多区域加热的线圈盘座10散热不够均匀,因为多个绕线槽12在线圈盘座10上的位置差异较大(例如靠近散热风扇的绕线槽与远离散热风扇的绕线槽12),气流吹过线圈盘座10的上表面时,难以兼顾到多个绕线槽12。另外,仅仅是通过在上表面吹气流,可能还满足不了其散热效果,因为多线圈工作产生的热量较多。于本实施例中,由于多个所述绕线槽12围合形成一中间区域,在该中间区域贯设有出风孔13出风孔13将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贯通),气流自下向上穿过该出风孔13时,可以将线圈盘座10自身吸收的热量带走。在此,该出风孔13可以是圆形的、椭圆形、三角形或方形等,考虑到生产制造时,带有菱角的出风孔13会导致出风口周边的应力不均匀,从而可能会导致线圈盘座10开裂,或降低制造时的成品率,在此,出风孔13优选圆形孔。
导风槽11可以设置在线圈盘座10周边的任意位置,但是由于绕线槽12会对导风槽11的布设造成干扰(绕线槽离线圈盘座10的边缘较近),所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槽11朝向两所述绕线槽12之间的位置延伸。如此,一方面便于导风槽11的布置。另一方面也减小了气流进入上表面中部的阻力(尤其是针对绕线槽12位于上表面上方的情况)。
设置有该线圈盘座10的电磁炉在工作时,多个绕线槽12内的绕组线圈2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线圈盘座10,散热风扇一方面将气流吹向线圈盘座10的下表面,气流通过出风孔13由下表面流向上表面,从而将部分热量带走;另一方面气流沿导风槽11流向上表面,进而再带走一部分热量。二者结合,从而大大增加了散热效果。
继续参照图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所述的绕线槽12的绕线区域设置有将该绕线槽12的槽底贯通的凹槽14。在此,该绕线槽12可以是密绕槽,也可以是疏绕槽,对于密绕槽而言,当气流流向线圈盘座10的下表面时,绕线槽12内的绕组线圈20直接接触气流,散热效果更好。对于疏绕槽而言,气流流向线圈盘座10的下表面时,气流可自下向上穿过绕绕线槽12。从而将热量带至上表面,而后由流向上表面的气流将热量带走,从而大大增加了散热效果。
参照图1和图3,疏绕槽通常具有多个隔板(图中未标示),漆包线(绕组线圈20由漆包线缠绕而成)缠绕在隔板表面,在此,为了提高疏绕槽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4将所述多个隔板贯通。如此,位于凹槽14的绕组线圈20局部与气流接触,并且,气流可以穿过该凹槽14而将热量带走,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果。
参照图3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凹槽14的位置没有限定,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了使凹槽14的散热效果更好,所述凹槽14包括靠近所述侧表面设置第一凹槽14a。在此,正是由于第一凹槽14a靠近所述侧表面设置,便于所述侧表面周边的气体对流,散热更充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4,所述凹槽14还包括将相邻的两绕线槽12上开设的所述第二凹槽14b相连通。
设置第二凹槽14b后,当气流流向绕向槽时,气流可以在绕线槽12内流动,如此,可以避免散热盲区的形成(例如偏离导风槽11的绕线槽12),从而使散热更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线圈盘座,用于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座具有设置绕组线圈的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连接上下两个表面的侧表面,其中,所述线圈盘座上设置有一将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侧表面贯通的导风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自内向外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呈向上敞口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的深度自外向内逐渐减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包括一将所述侧表面贯通的第一引风槽,所述第一引风槽具有在所述线圈盘座的周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侧壁,所述两侧壁之间的间隙自外向内呈渐缩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引风槽的内端连通的第二引风槽,所述第二引风槽的槽底与所述上表面衔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座上设置有多个沿该线圈盘座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绕线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绕线槽围合形成一中间区域,该中间区域贯设有出风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槽的绕线区域设置有将该绕线槽的槽底贯通的凹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槽为疏绕槽,所述凹槽将所述疏绕槽的多个隔板贯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靠近所述侧表面设置第一凹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还包括将相邻的两所述绕线槽相连通的第二凹槽。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盘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朝向两所述绕线槽之间的位置延伸。
14.一种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座。
15.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饭煲或压力锅。
CN201621299157.XU 2016-11-29 2016-11-29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06247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9157.XU CN206247417U (zh) 2016-11-29 2016-11-29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9157.XU CN206247417U (zh) 2016-11-29 2016-11-29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47417U true CN206247417U (zh) 2017-06-13

Family

ID=5900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99157.XU Active CN206247417U (zh) 2016-11-29 2016-11-29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47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509B (zh) 烹饪设备
CN205825143U (zh) 微波炉的底座和微波炉
CN207688190U (zh) 一种电磁炉散热风道结构
CN206247417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540193U (zh) 电磁炉
CN203615403U (zh) 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CN107228388B (zh) 一种具有高散热性风道的电磁炉
CN206560350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2546865U (zh) 电磁炉及电磁炉双室散热风道
CN206560366U (zh) 食物料理机
CN107110508A (zh) 烹饪设备
CN208029132U (zh) 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CN210373581U (zh) 电焰灶
CN209310060U (zh) 电磁炉
CN208606226U (zh) 散热好的高效低辐射电磁烹饪器具
CN209170703U (zh) 一种加热模组
CN209310057U (zh) 电磁炉
CN202035170U (zh) 一种具有散热通道的电磁炉线圈盘
CN209246154U (zh) 电磁炉
CN209246157U (zh) 电磁炉
CN206698459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205585818U (zh) 底壳及烹饪器具
CN218096121U (zh) 一种具有侧热风机的烹饪装置及集成灶
CN207279721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磁炉
CN206251370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