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22285U - 锅炉排污膨胀器 - Google Patents

锅炉排污膨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22285U
CN206222285U CN201621289783.0U CN201621289783U CN206222285U CN 206222285 U CN206222285 U CN 206222285U CN 201621289783 U CN201621289783 U CN 201621289783U CN 206222285 U CN206222285 U CN 206222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iler blow
expander
heat exchanger
boiler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897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f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f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f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f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897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22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22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222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排污膨胀器,涉及电力行业锅炉发电锅炉配件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和管式换热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为立式罐状结构;在其中部开设有污水排入口,污水排入口与污水排入管道连通;在其底端开设有污水排出口,污水排出口与污水排出管道连通;在其顶端开设有通气口;在其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两个上部通孔,下部开设有两个下部通孔;污水排入口位于上部通孔与下部通孔之间;管式换热器包括两组;一组与两个所述上部通孔配合,且在上部通孔处密封设置;另一组与两个所述下部通孔配合,且在下部通孔处密封设置。上述锅炉排污膨胀器能够对锅炉排出的污水及其热量的回收较充分,且具有结构简单、稳定的技术优势。

Description

锅炉排污膨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行业锅炉发电锅炉配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排污膨胀器。
背景技术
如今,为了追求可持续发展,节能节水已成为对很多行业提出的技术要求。
在电力行业,锅炉发电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针对锅炉排出的污水,传统的回收设备虽能对这些污水及其热量进行回收,但是因其主要用于回收常压凝液及其热量,而对污水在常压时化成的蒸汽回收效果不好,会损失掉很多的热量和可二次利用的水;故因传统的回收设备不能对这些污水及其热能进行比较充分地回收,导致电力行业中的锅炉发电还没很好地达到节能节水的技术要求。
综上,如何克服传统的锅炉排污装置的上述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排污膨胀器,以减少现有技术中锅炉污水的回收装置存在的热能和水回收不够充分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包括: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和管式换热器;
其中,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为立式罐状结构;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中部开设有污水排入口,所述污水排入口与污水排入管道连通;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底端开设有污水排出口,所述污水排出口与污水排出管道连通;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顶端开设有通气口;
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侧壁上部开设有两个上部通孔;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两个下部通孔;两个所述上部通孔设置在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的同一横截面的相对位置;两个所述下部通孔设置在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的同一横截面的相对位置;所述污水排入口位于所述上部通孔与所述下部通孔之间;
所述管式换热器包括两组;一组所述管式换热器与两个所述上部通孔配合,且所述上部通孔处密封设置;另一组所述管式换热器与两个所述下部通孔配合,且所述下部通孔处密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污水排入管道和所述污水排出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限制污水在所述污水排入管道和所述污水排出管道的流量;
所述污水排出管道的所述阀门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两个所述阀门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限制所述阀门的打开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中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两个所述管式换热器。
进一步的,所述管式换热器包括外部管和内部管;所述外部管位于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外部;所述内部管位于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内部;
所述外部管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内部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内部管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内部管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内部管的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内部管连通;
位于上方的所述管式换热器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处与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两个所述上部通孔配合;位于下方的所述管式换热器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处于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两个所述下部通孔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管式换热器的所述内部管呈螺旋状。
进一步的,所述管式换热器为不锈钢结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管式换热器与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之间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包括上部半球形结构件、下部半球形结构件和圆筒形结构件;
所述圆筒形结构件的上端与所述上部半球形结构件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圆筒形结构件的下端与所述下部半球形结构件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圆筒形结构件与所述上部半球形结构件的连接处为平滑表面;所述圆筒形结构件与所述下部半球形结构件的连接处也为平滑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通孔、所述下部通孔和所述污水排入口均设置在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所述圆筒形结构件上。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上部通孔设置在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同一横截面的相对位置;两个所述下部通孔设置在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同一横截面的相对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分析其结构可知:上述锅炉排污膨胀器主要由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和管式换热器组成。
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可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为立式罐状结构,其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两个上部通孔,侧壁的下部开设有两个下部通孔;位于上部的管式换热器与两个上部通孔同轴配合,位于下部的管式换热器与两个下部通孔同轴配合;进而,使得管式换热器通过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固定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上,且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处均密封设置。
很显然,从锅炉中排出的污水,会由污水排入管道流向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中部的污水排入口,最终进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内部。因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顶端开设有通气口,使得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内的气压非常接近大气压;污水进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内部之后,通过减压、扩容,会分离成蒸汽和污水两种状态。
分离后的水会因自身重力向下降落,与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下部的管式换热器(可称为水水换热器)接触;其中,水水换热器中通有15℃左右的脱盐水,高温污水与低温的水水换热器接触,会将热量传递给水水换热器中的脱盐水,达到回收常压饱和凝液热量的目的。分离后的蒸汽会向上漂浮,与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上部的管式换热器(可称为汽水换热器)接触;其中,汽水换热器中通有15℃左右的脱盐水,高温蒸汽与低温的汽水换热器接触,会将热量传递给汽水换热器中的脱盐水,达到回收常压饱和蒸汽热量的目的,降温后的蒸汽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下,与处于锅炉膨胀器本体下部的凝液混合;只有很少的蒸汽会从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上方的通气口泄漏,回收效果非常好。故而,进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内的污水的热量就会在管式换热器的作用下,温度降低到40℃以下;而管式换热器中的脱盐水的温度会得到提升,热量得以保留,达到节能的目的。
降温后的污水会由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上的污水排出口进入污水排出管道,之后由污水排出管道流出的常温水,可进行二次利用,达到节水的目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对锅炉排出的污水及其热量的回收较充分,且其结构简单、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的前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20-污水排出口;130-通气口;140-支架;150-上部半球形结构件;160-圆筒形结构件;161-污水排入口;170-下部半球形结构件;200-管式换热器;210-内部管;220-外部管;221-进水管;222-出水管;230-汽水换热器;240-水水换热器;300-污水排入管道;400-污水排出管道;500-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包括: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和管式换热器200;
其中,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为立式罐状结构;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中部开设有污水排入口161,所述污水排入口161与污水排入管道300连通;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底端开设有污水排出口120,所述污水排出口120与污水排出管道400连通;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顶端开设有通气口130;
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侧壁上部开设有两个上部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两个下部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污水排入口161位于所述上部通孔与所述下部通孔之间;
所述管式换热器200包括两组;一组所述管式换热器200与两个所述上部通孔配合,且所述上部通孔处密封设置;另一组所述管式换热器200与两个所述下部通孔配合,且所述下部通孔处密封设置。
分析上述结构的具体连接方式和位置关系可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为立式罐状结构,其侧壁的上部开设有两个上部通孔,侧壁的下部开设有两个下部通孔;位于上部的管式换热器200与两个上部通孔配合,位于下部的管式换热器200与两个下部通孔配合;进而,使得管式换热器200通过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固定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上,且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处均密封设置。
很显然,从锅炉中排出的污水,会由污水排入管道300流向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中部的污水排入口161,最终进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内部。因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顶端开设有通气口130,使得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内的气压非常接近大气压;污水进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内部之后,通过减压、扩容,会分离成蒸汽和污水两种状态。
分离后的水会因自身重力向下降落,与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下部的管式换热器200(可称为水水换热器240)接触;其中,水水换热器240中通有15℃左右的脱盐水,高温污水与低温的水水换热器240接触,会将热量传递给水水换热器240中的脱盐水,达到回收常压饱和凝液热量的目的。分离后的蒸汽会向上漂浮,与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上部的管式换热器200(可称为汽水换热器230)接触;其中,汽水换热器230中通有15℃左右的脱盐水,高温蒸汽与低温的汽水换热器230接触,会将热量传递给汽水换热器230中的脱盐水,达到回收常压饱和蒸汽热量的目的,降温后的蒸汽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下,与处于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下部的凝液混合;只有很少的蒸汽会从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上方的通气口130泄漏,回收效果非常好。故而,进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内的污水的热量就会在管式换热器200的作用下,温度降低到40℃以下;而管式换热器200中的脱盐水的温度会得到提升,热量得以保留,达到节能的目的。
降温后的污水会由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上的污水排出口120进入污水排出管道400,之后由污水排出管道400流出的常温水,可进行二次利用,达到节水的目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对锅炉排出的污水及其热量的回收较充分,且其结构简单、稳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的详细技术方案以及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的具体结构中,在污水排入管道300和污水排出管道400上均设置有阀门500,设置在污水排入管道300上的阀门500能够限制污水从污水排入管道300排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中的流量,设置在污水排出管道400上的阀门500能够限制锅炉排污膨胀器中的污水从污水排出管道400流出的流量。
在污水排出管道400的阀门500附近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该温度传感器能够感应其附近水流的温度。当温度较高时,温度传感器会将此信号传递给阀门500;为了能够将污水在锅炉排污膨胀器中停留的时间稍作加长,以使得污水中的热量得到充分地吸收,阀门500会关小,以减小污水从污水排入管道300排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中的流量,以及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中的污水由污水排出管道400排出的流量。当温度较低时,温度传感器也会将此信号传递给阀门500;为了能够在将污水中的热量吸收较充分地前提下,增大污水处理的效率,阀门500会开大,以增大污水从污水排入管道300排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中的流量,以及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中的污水由污水排出管道400排出的流量;进而,使得已经降温的污水尽快排出。
具体结构中,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内部设置有支架140,该支架140能够起到支撑管式换热器200的作用,以防止管式换热器200因自身重力以及内部脱盐水的重力而变形甚至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式换热器200的具体结构中,包括有内部管210和外部管220两部分的,外部管220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外部,内部管210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内部;而其中,外部管220又分为进水管221和出水管222,进水管221通过内部管210上的进水口(图中未示出)与内部管210连通,出水管222通过内部管210上的出水口(图中未示出)与内部管210连通,其中,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上部通孔和下部通孔配合。低温(15℃左右)脱盐水由进水管221进入,并由进水口流入内部管210,而后换热后升温,高温脱盐水由出水口流入出水管222,由出水管222将高温脱盐水送到有需求的地方。
优选的,为了增大管式换热器200与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内的蒸汽或凝液的接触面积,以增加换热效率,将管式换热器200的内部管210设置成螺旋状。
进一步的,因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内部的环境湿度较大,且进入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中的水含盐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故制作管式换热器200的材料应当具有一定的防锈防腐的特性;而不锈钢结构件的防锈防腐能力都较好,且强度较高;故选用不锈钢材料制作管式换热器200,可以使得管式换热器200的寿命更长。
特别地,因管式换热器200与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之间需要密封设置,且两者无需拆卸,故将两者焊接在一起,会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且能够使得结构更加简单,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具体结构中,由上而下依次为上部半球形结构件150、下部半球形结构件170和圆筒形结构件160,圆筒形结构件16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部半球形结构件150和下部半球形结构件170固定密封连接,共同组成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且三者的连接处均为平滑表面,以增强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将上部通孔、下部通孔以及污水排入口161均设置在上述圆筒形结构件160上,可使得管式换热器200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内部的面积较大,以增加污水化成的蒸汽或凝液与管式换热器200接触的面积。
优选的,为了增加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内部的管式换热器200的面积,以增加汽水换热器230与污水化成的蒸汽的接触面积,将两个上部通孔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同一横截面的相对位置;同样,为增加水水换热器240与污水化成的凝液的接触面积,将两个下部通孔设置在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100的同一横截面的相对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排污膨胀器,其克服可传统的回收设备的诸多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炉排污膨胀器,能够对锅炉排出的污水及其热量的回收较充分,且其结构简单、稳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和管式换热器;
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为立式罐状结构;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中部开设有污水排入口,所述污水排入口与所述污水排入管道连通;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底端开设有污水排出口,所述污水排出口与所述污水排出管道连通;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顶端开设有通气口;
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侧壁上部开设有两个上部通孔;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两个下部通孔;所述污水排入口位于所述上部通孔与所述下部通孔之间;
所述管式换热器包括两组;一组所述管式换热器与两个所述上部通孔配合,且所述上部通孔处密封设置;另一组所述管式换热器与两个所述下部通孔配合,且所述下部通孔处密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污水排入管道和所述污水排出管道上均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用于限制污水在所述污水排入管道和所述污水排出管道的流量;
所述污水排出管道的所述阀门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两个所述阀门均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限制所述阀门的打开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中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用于支撑两个所述管式换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式换热器包括外部管和内部管;所述外部管位于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外部;所述内部管位于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内部;
所述外部管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内部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管通过所述内部管的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内部管连通;所述出水管通过所述内部管的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内部管连通;
位于上方的所述管式换热器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处与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两个所述上部通孔配合;位于下方的所述管式换热器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处于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两个所述下部通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式换热器的所述内部管呈螺旋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式换热器为不锈钢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式换热器与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之间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包括上部半球形结构件、下部半球形结构件和圆筒形结构件;
所述圆筒形结构件的上端与所述上部半球形结构件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圆筒形结构件的下端与所述下部半球形结构件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圆筒形结构件与所述上部半球形结构件的连接处为平滑表面;所述圆筒形结构件与所述下部半球形结构件的连接处也为平滑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通孔、所述下部通孔和所述污水排入口均设置在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所述圆筒形结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炉排污膨胀器,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上部通孔设置在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同一横截面的相对位置;两个所述下部通孔设置在所述锅炉排污膨胀器本体的同一横截面的相对位置。
CN201621289783.0U 2016-11-25 2016-11-25 锅炉排污膨胀器 Active CN206222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9783.0U CN206222285U (zh) 2016-11-25 2016-11-25 锅炉排污膨胀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89783.0U CN206222285U (zh) 2016-11-25 2016-11-25 锅炉排污膨胀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22285U true CN206222285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873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89783.0U Active CN206222285U (zh) 2016-11-25 2016-11-25 锅炉排污膨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222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8346A (zh) * 2021-04-26 2021-07-30 江苏赛夫特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式自主调节水冷冷却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8346A (zh) * 2021-04-26 2021-07-30 江苏赛夫特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式自主调节水冷冷却器
CN113188346B (zh) * 2021-04-26 2022-07-22 江苏赛夫特防爆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式自主调节水冷冷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1225B (zh) 一种强制螺旋翅片盘管冷凝供热换热器
CN103134043A (zh) 一种带有u形烟道的锅炉系统及锅炉补水系统
CN106110826A (zh) 一种湿法脱硫的烟气提水系统
CN102538516A (zh) 卧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及换热方法
CN206222285U (zh) 锅炉排污膨胀器
CN105600855A (zh) 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形成真空室的海水淡化系统
CN206386914U (zh) 一种乏汽回收控制系统
CN202452856U (zh) 工业加热炉排放烟气的废热回收减排装置
CN102374516B (zh) 一种高温尾气的热量回收节能装置
CN205482504U (zh) 一种可水平放置的氟塑料管式换热器结构
CN2762045Y (zh) 双管偏心热虹吸管换热器
CN202868008U (zh) 一种蓄热器止逆排液阀
CN211695936U (zh) 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2470388U (zh) 一种厢式蒸汽热循环基站
CN205995250U (zh) 一种快速降温的脱硫设备
CN213631657U (zh) 液化尾气冷凝水热量回收利用系统
CN218097324U (zh) 热解气化炉蒸发器
CN214714434U (zh) 内置闪蒸槽及横插换热式凝液回收设施
CN219607776U (zh) 一种高效率换热器
CN203336988U (zh) 余热回收装置
CN204254876U (zh) 一种热交换锅炉
CN208058812U (zh) 一种连排扩容系统
CN219530812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余热锅炉喉口结构
CN209541489U (zh) 一种耐磨抗腐蚀复合相变换热器
CN215275835U (zh) 一种小型邻位塔顶二冷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