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21275U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221275U
CN206221275U CN201621298943.8U CN201621298943U CN206221275U CN 206221275 U CN206221275 U CN 206221275U CN 201621298943 U CN201621298943 U CN 201621298943U CN 206221275 U CN206221275 U CN 206221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ylinder
valve
air entry
pressure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2989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用
巫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2989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221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221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221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压缩机包括:曲轴、气缸组件、上轴承和下轴承。气缸组件包括沿曲轴的轴向布置的M个第一气缸和N个第二气缸,M≥1且M为正整数,N≥1且N为正整数,第一气缸的第一吸气口通入第一压力冷媒,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滑片槽以及与第二滑片槽连通的滑片背压腔,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和滑片背压腔中的一个通入第一压力冷媒且另一个通入第二压力冷媒,第一压力冷媒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冷媒的压力。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通过在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和滑片背压腔分别通入不同压力的冷媒以实现第二气缸的工作或卸载,从而实现压缩机的变容,并且可以保证压缩机稳定可靠地运行。

Description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低温制热能力不足是当前空调系统的一大诟病,变容量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的变容量技术通过在系统上设置专门的三通电磁阀或四通电磁阀来控制容量的变化,这就带来了控制上的麻烦和成本的上升,从而使变容量技术难以批量推广。因此,有相关技术提出借用系统四通阀来进行变容量切换的方式,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然而,系统四通阀为主流量阀,在使用过程中,流量变动,压力波动都比较大,难以保证变容量压缩机的可靠稳定地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具有变容能力且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压缩机的制冷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曲轴、气缸组件、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下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曲轴依次贯穿所述上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下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沿曲轴的轴向间隔布置的M个第一气缸和N个第二气缸,所述M≥1且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N≥1且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第一气缸内限定出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滑片槽,所述第一滑片槽内设有沿所述第一滑片槽可滑动的第一滑片,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一吸气口通入第一压力冷媒,所述第二气缸内限定出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滑片槽以及设在所述第二滑片槽的尾部且与所述第二滑片槽连通的滑片背压腔,所述第二滑片槽内设有沿所述第二滑片槽可滑动的第二滑片,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滑片背压腔中的一个通入第一压力冷媒且另一个通入第二压力冷媒,所述第一压力冷媒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冷媒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通过设置两种不同的气缸,其中第一气缸为常工作气缸,第二气缸为变容气缸,通过在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和滑片背压腔分别通入不同压力的冷媒使得第二滑片两端具有压差,从而实现第二气缸的工作或卸载,从而实现压缩机的变容,并且可以保证压缩机稳定可靠地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变容阀,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适于容纳所述变容阀的阀腔,所述变容阀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腔内,在所述变容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吸气口隔断,在所述变容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吸气口隔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变容阀上设有冷媒通道,在所述变容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腔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和所述第一吸气口,在所述变容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冷媒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和所述第二吸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缸组件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变容阀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的定位件。
可选地,所述定位件为磁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彼此相邻设置且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设有喷气通道,所述喷气通道适于与所述第一压缩腔和所述第二压缩腔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喷气通道内通入第三压力冷媒,所述第三压力冷媒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冷媒的压力且小于所述第二压力冷媒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设有适于连通所述喷气通道和所述第一压缩腔的第一通道以及适于连通所述喷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压缩腔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通道的喷射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排气口;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外端口和第二室外端口;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节流端口和第二节流端口,所述第一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室外端口相连;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内端口和第二室内端口,所述第一室内端口与所述第二节流端口相连;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室外端口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室内端口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滑片背压腔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的压缩机,并且使得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和滑片背压腔中的一个与制冷系统中的第一连接管连通且另一个与制冷系统中的第二连接管连通,由此使第二气缸的第二吸气口和滑片背压腔分别通入不同压力的冷媒,从而实现第二气缸的工作或卸载,从而实现压缩机的变容,并且可以保证压缩机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进而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低温制热能力或制冷量,保证制冷系统的稳定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滑片背压腔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闪蒸器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闪蒸器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端口和所述第一室内端口之间,所述闪蒸器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具有第三节流端口和第四节流装置,所述第四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一室内端口相连,所述第三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二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喷气通道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制冷系统100,
压缩机1,排气口10,曲轴11,上轴承12,下轴承13,第一凹槽131,定位件132,
第一气缸14,第一压缩腔141,第一滑片槽142,第一滑片143,第一吸气口144,第一活塞145,弹性元件146,
第二气缸15,第二压缩腔151,第二滑片槽152,第二滑片153,第二吸气口154,第二活塞155,滑片背压腔156,变容阀157,冷媒通道1571,阀腔158,第一连通孔1581,
隔板16,第二连通孔161,第一子隔板162,喷气通道1621,第一通道1622,第二凹槽1623,第二子隔板163,第二通道1631,第三凹槽1632,喷射阀164,升程限位器165,
室外换热器2,第一室外端口21,第二室外端口22,
第一节流装置3,第一节流端口31,第二节流端口32,
室内换热器4,第一室内端口41,第二室内端口42,
四通阀5,第一阀口51,第二阀口52,第三阀口53,第四阀口54,
闪蒸器6,第一端口61,第二端口62,第三端口63,
第二节流装置7,第三节流端口71,第四节流装置72,
第一储液器81,第二储液器82,第三储液器83,
第一连接管91,第二连接管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
参照图1-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1,包括:曲轴11、气缸组件、上轴承12和下轴承13,上轴承12和下轴承13分别设在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曲轴11依次贯穿上轴承12、气缸组件和下轴承13,气缸组件包括沿曲轴11的轴向间隔布置的M个第一气缸14和N个第二气缸15,其中M≥1且M为正整数,N≥1且N为正整数。
参照图1-图6,第一气缸14内限定出第一压缩腔141,曲轴11的多个偏心部中位于第一压缩腔141的偏心部上套设有第一活塞145,第一活塞145沿第一压缩腔141的内壁可滚动。第一气缸14上设有第一滑片槽142,第一滑片槽142内设有沿第一滑片槽142可滑动的第一滑片143,第一滑片143的头部与第一活塞145的外周面止抵,第一滑片143的尾部设有弹性元件146(例如弹簧),该弹性元件146的一端与第一滑片143的尾部止抵且另一端与第一气缸14相连,第一气缸14具有第一吸气口144,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第一压力冷媒。
第二气缸15内限定出第二压缩腔151,曲轴11的多个偏心部中位于第二压缩腔151的偏心部上套设有第二活塞155,第二活塞155沿第二压缩腔151的内壁可滚动。第二气缸15上设有第二滑片槽152以及设在第二滑片槽152的尾部且与第二滑片槽152连通的滑片背压腔156,第二滑片槽152内设有沿第二滑片槽152可滑动的第二滑片153,第二气缸15具有第二吸气口154,第二吸气口154和滑片背压腔156中的一个通入第一压力冷媒且另一个通入第二压力冷媒,第一压力冷媒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冷媒的压力。例如,第一压力冷媒可以为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第二压力冷媒可以为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
由于第一气缸14的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的是第一压力冷媒,因此第一气缸14可以正常工作,第一气缸14作为压缩机1的常工作气缸。
在第二气缸15的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第一压力冷媒且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第二压力冷媒时,由于第一压力冷媒小于第二压力冷媒,此时第二滑片153的头部与第二气缸15内的第二活塞155止抵,第二气缸15正常工作;在第二气缸15的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第二压力冷媒且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第一压力冷媒时,由于第一压力冷媒小于第二压力冷媒,第二滑片153在其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停留在第二滑片槽152内,此时第二气缸15卸载。由此,通过在第二气缸15的第二吸气口154和滑片背压腔156分别通入不同压力的冷媒使得第二滑片153两端具有压差,从而实现第二气缸15的工作或卸载,从而实现压缩机1的变容,提高具有该压缩机1的制冷系统100的低温制冷能力或制冷量,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工况的需要控制压缩机1中实际工作的气缸个数,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1的能效。
而且,由于第二气缸15在卸载时,由于第二滑片153的头部所受的压力大于其尾部所受的压力,因此可以使第二滑片153非常稳定地停留在第二滑片槽152内,不会受压力波动而影响,同时可以节省普通变容压缩机中为保证滑片停留在滑片槽内的滑片控制机构(例如磁铁、销钉等),从而在提高压缩机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可以减少元件的数量,降低成本。
上述压缩机1中的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的数量设置可以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1)压缩机1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气缸14和一个第二气缸15,此时压缩机1中的一个第一气缸14正常工作,一个第二气缸15可以作为变容气缸,通过一个第二气缸15的工作和卸载实现压缩机1的变容;
2)压缩机1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气缸14和多个第二气缸15,此时压缩机1中的一个第一气缸14正常工作,多个第二气缸15可以作为变容气缸,实现压缩机1的变容,其中多个第二气缸15可以同时工作或卸载,多个第二气缸15也可以是一部分处在工作状态另一部分处在卸载状态;
3)压缩机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气缸14和一个第二气缸15,此时压缩机1中的多个第一气缸14正常工作,一个第二气缸15可以作为变容气缸,通过一个第二气缸15的工作和卸载实现压缩机1的变容;
4)压缩机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气缸14和多个第二气缸15,此时压缩机1中的多个第一气缸14正常工作,多个第二气缸15可以作为变容气缸,实现压缩机1的变容,其中多个第二气缸15可以同时工作或卸载,多个第二气缸15也可以是一部分处在工作状态另一部分处在卸载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1,通过设置两种不同的气缸,其中第一气缸14为常工作气缸,第二气缸15为变容气缸,通过在第二气缸15的第二吸气口154和滑片背压腔156分别通入不同压力的冷媒使得第二滑片153两端具有压差,从而实现第二气缸15的工作或卸载,从而实现压缩机1的变容,并且可以保证压缩机1稳定可靠地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压缩机1还包括变容阀157,第二气缸15上设有适于容纳变容阀157的阀腔158,变容阀157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阀腔158内,在变容阀157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压缩腔151与第一吸气口144连通且与第二吸气口154隔断,在变容阀157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压缩腔151与第二吸气口154连通且与第一吸气口144隔断。具体而言,阀腔158的第一端(参照图3和图4中阀腔158的上端)和第二端(参照图3和图4中阀腔158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吸气口144和第二吸气口154连通,上述第一位置邻近阀腔158的第二端,上述第二位置邻近阀腔158的第一端。
在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第一压力冷媒且滑片背压腔156内通入第二压力冷媒时,由于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的是第一压力冷媒,变容阀157的第一端(参照图3和图4中变容阀157的上端)和第二端(参照图3和图4中变容阀157的下端)受到的压力相同,此时变容阀157可以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第二压缩腔151与第一吸气口144连通且与第二吸气口154隔断,第二压缩腔151内通入的是第一压力冷媒,第二气缸15正常工作,同时第一气缸14的第一压缩腔141通过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第一压力冷媒,第一气缸14正常工作。由此,在压缩机1用于制冷系统100时,可以提高制冷系统100的低温制冷能力或制冷量,满足使用要求。
在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第二压力冷媒且滑片背压腔156内通入第一压力冷媒时,由于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的是第一压力冷媒,变容阀157的第一端受到的压力小于变容阀157的第二端受到的压力,此时变容阀157在其两端压力差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二压缩腔151与第二吸气口154连通且与第一吸气口144隔断,第二压缩腔151内通入的是第二压力冷媒,而滑片背压腔156内通入第一压力冷媒,第二滑片153在其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停留在第二滑片槽152内,第二气缸15卸载,同时第一气缸14的第一压缩腔141通过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第一压力冷媒,第一气缸14正常工作。由此,在制冷量或制热量要求不高时,可以将第二气缸15卸载,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1的能效。
另外,通过在第二气缸15上设置上述的变容阀157以控制第二压缩腔151吸入不同压力冷媒,第二压缩腔151可以与第一压缩腔141共用一个储液器,不用另外增加储液器对进入第二压缩腔151的第一压力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及过滤,使得压缩机1的外形更简单、方便安装。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变容阀157上设有冷媒通道1571,在变容阀157位于第一位置时,阀腔158连通第二压缩腔151和第一吸气口144,在变容阀157位于第二位置时,冷媒通道1571连通第二压缩腔151和第二吸气口154。具体而言,冷媒通道1571的第一端与第二吸气口154连通,阀腔158的内壁上设有连通阀腔158和第二压缩腔151的第一连通孔1581,在变容阀157位于第一位置时,冷媒通道1571的第二端与阀腔158的内壁相对,此时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二压缩腔151隔断,第一吸气口144通过阀腔158与第二压缩腔151连通;在变容阀157位于第二位置时,变容阀157的阀体隔断了第一吸气口144和第二压缩腔151,同时冷媒通道1571的第二端与上述第一连通孔1581相对,此时第二吸气口154通过冷媒通道1571与第二压缩腔151连通。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变容阀157的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气缸组件上还可以设有用于将变容阀157定位在第一位置的定位件132。由此,在变容阀157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由于此时变容阀157的两端压力相同,为了保证变容阀157稳定地定位在第一位置上,通过设置定位件132可以将变容阀157稳定地定位在第一位置上,保证压缩机1稳定可靠地运行。可选地,定位件132可以为磁性件,此时变容阀157可以通过磁性件的吸力作用定位在第一位置上。例如,定位件132可以为磁铁。
例如,在图3和图4的具体示例中,压缩机1包括一个第一气缸14和一个第二气缸15,第一气缸14设在第二气缸15的上方且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通过隔板16隔开,第一吸气口144设在第一气缸14上,阀腔158设在第二气缸15上,阀腔158沿上下方向贯通第二气缸15,第二吸气口154设在下轴承13上,第二吸气口154与阀腔158的第二端连通。隔板16上设有第二连通孔161以连通第一吸气口144和阀腔158的第一端。在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第一压力冷媒时,变容阀157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至第一位置;在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第二压力冷媒时,变容阀157在其两端压差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至第二位置。下轴承13上还设有第一凹槽131,第一凹槽131贯通下轴承13的上表面且与阀腔158的第二端相对,上述定位件132为磁性件,定位件132设在第一凹槽131内。由此,方便定位件132的安装,并且方便定位件132对变容阀157进行定位。
需要在这里说明的是,在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第二压力冷媒时,变容阀157的两端所受到的冷媒的压力差大于定位件132对于变容阀157的作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和图6,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彼此相邻设置且通过隔板16隔开,隔板16上设有喷气通道1621,喷气通道1621适于与第一压缩腔141和第二压缩腔151中的至少一个连通,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第三压力冷媒,第三压力冷媒的压力大于第一压力冷媒的压力且小于第二压力冷媒的压力。例如,在制冷系统100中可以设置闪蒸器或经济器,使得制冷系统100中产生中压冷媒,第三压力冷媒可以是来自于制冷系统100中的中压冷媒。由此,通过设置的喷气通道1621向第一压缩腔141和第二压缩腔151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喷气增焓,可以实现准二级压缩制冷循环,进行循环优化,可以降低压缩机1的排气温度,从而可以提高压缩机1的低温可靠性。并且,喷气后冷媒流量增大,这在低温条件上可以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而且,喷气可以节省部分压缩功,提高压缩机1的能效。
例如,喷气通道1621仅适于与第一压缩腔141连通,此时通过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第三压力冷媒对第一压缩腔141进行喷气增焓;或者,喷气通道1621仅适于与第二压缩腔151连通,此时通过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第三压力冷媒对第二压缩腔151进行喷气增焓;喷气通道1621适于与第一压缩腔141和第二压缩腔151连通,此时通过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第三压力冷媒对第一压缩腔141和第二压缩腔151进行喷气增焓。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压缩腔151内通入第二压力冷媒时,第二气缸15处在卸载状态,此时第二压缩腔151内吸入冷媒的压力大于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冷媒的压力,因此喷气通道1621内的第三压力冷媒不会进入第二压缩腔151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参照图5和图6,隔板16上设有适于连通喷气通道1621和第一压缩腔141的第一通道1622以及适于连通喷气通道1621和第二压缩腔151的第二通道1631。其中,隔板16可以包括第一子隔板162和第二子隔板163,喷气通道1621和第一通道1622设在第一子隔板162上,第二通道1631的一部分设在第一子隔板162上且另一部分设在第二子隔板163上。由此,在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同时工作时,通过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第三压力冷媒可以对第一压缩腔141和第二压缩腔151进行喷气增焓;在第一气缸14工作且第二气缸15卸载时,通过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第三压力冷媒可以对第一压缩腔141进行喷气增焓。
进一步地,第二通道1631内设有打开或关闭第二通道1631的喷射阀164。具体而言,第一子隔板162上设有与第二通道1631连通的第二凹槽1623,喷射阀164设在第二凹槽1623内且喷射阀164的一部分位于第二通道1631内,第二子隔板163上还设有用于对喷射阀164进行限位的升程限位器165,第二子隔板163上还设有用于避让升程限位器165的第三凹槽1632。由此,在第二压缩腔151内通入第一压力冷媒时,由于第一压力冷媒的压力小于第三压力冷媒的压力,此时喷射阀164向上移动打开第二通道1631,通过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第三压力冷媒可以对第二压缩腔151进行喷气增焓;在第二压缩腔151内通入第二压力冷媒时,第二气缸15卸载,由于第二压力冷媒的压力大于第三压力冷媒的压力,此时喷射阀164向下移动关闭第二通道1631,通过设置的喷射阀164可以防止第二压缩腔151内压力较大的第二压力冷媒流至喷气通道1621内,提高压缩机1的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
参照图7-图1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节流装置3、室内换热器4和四通阀5。
具体而言,压缩机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1,压缩机1上设有排气口10。室外换热器2具有第一室外端口21和第二室外端口22,第一节流装置3具有第一节流端口31和第二节流端口32,第一节流端口31与第二室外端口22相连,室内换热器4具有第一室内端口41和第二室内端口42,第一室内端口41与第二节流端口32相连。
四通阀5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第一阀口51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52和第三阀口53中的一个连通,第四阀口54可选择地与第二阀口52和第三阀口53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阀口51与排气口10相连,第二阀口52与第一室外端口21通过第一连接管91相连,第三阀口53与第二室内端口42通过第二连接管92相连,第四阀口54与第一吸气口144相连。第二吸气口154和滑片背压腔156中的一个与第一连接管91连通且另一个与第二连接管92连通。
在第一阀口51和第二阀口52连通且第四阀口54与第三阀口53连通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压冷媒依次流经四通阀5的第一阀口51和第二阀口52、室外换热器2、第一节流装置3、室内换热器4、四通阀5的第三阀口53和第四阀口54,最后经第一吸气口144进入第一压缩腔141内。其中,第一节流装置3用于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2时,冷媒在室外换热器2内冷凝放热,冷媒在流经室内换热器4时,冷媒在室内换热器4内蒸发吸热,从而可以降低室内环境温度。此时,制冷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
在第一阀口51和第三阀口53连通且第四阀口54与第二阀口52连通时,压缩机1排出的高压冷媒依次流经四通阀5的第一阀口51和第三阀口53、室内换热器4、第一节流装置3、室外换热器2、四通阀5的第二阀口52和第四阀口54,最后经第一吸气口144进入第一压缩腔141内。其中,第一节流装置3用于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冷媒流经室外换热器2时,冷媒在室外换热器2内蒸发吸热,冷媒在流经室内换热器4时,冷媒在室内换热器4内冷凝放热,从而可以提高室内环境温度。此时,制冷系统100进行制热工作。
参照图7-图10,当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一连接管91连通且滑片背压腔156与第二连接管92连通。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卸载、第一气缸14工作。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热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工作、第一气缸14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制冷系统100的低温制冷能力,该制冷系统100可以用于制热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当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二连接管92连通且滑片背压腔156与第一连接管91连通。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工作、第一气缸14工作。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热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卸载、第一气缸14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制冷系统100的制冷量,该制冷系统100可以用于制冷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储液器81,第一储液器81连接在第四阀口54和第一吸气口144之间,通过设置的第一储液器81可以对进入第一压缩腔141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及过滤,防止出现液击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通过设置上述的压缩机1,并且使得第二气缸15的第二吸气口154和滑片背压腔156中的一个与制冷系统100中的第一连接管91连通且另一个与制冷系统100中的第二连接管92连通,由此使第二气缸15的第二吸气口154和滑片背压腔156分别通入不同压力的冷媒,从而实现第二气缸15的工作或卸载,从而实现压缩机1的变容,并且可以保证压缩机1稳定可靠地运行,从进而可以提高制冷系统100的低温制热能力或制冷量,保证制冷系统100的稳定运行。
下面参照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
实施例一,
参照图7并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包括上述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节流装置3、室内换热器4、四通阀5和第一储液器81。其中,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一连接管91连通,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二压缩腔151处于常连通状态,滑片背压腔156与第二连接管92连通。
由此,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卸载、第一气缸14工作。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热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工作、第一气缸14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制冷系统100的低温制冷能力,该制冷系统100可以用于制热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储液器82,第二储液器82连接在第二吸气口154和第一连接管91之间。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二储液器82,在第二吸气口154吸入低压冷媒时可以对低压冷媒进行气液分离,防止出现液击现象。
实施例二,
参照图8并结合图3,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包括上述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节流装置3、室内换热器4、四通阀5和第一储液器81。其中,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一连接管91连通,滑片背压腔156与第二连接管92连通。压缩机1的第二气缸15上还设有上述的变容阀157,此时第二压缩腔151可以与第一压缩腔141共用第一储液器81,不用另外为第二压缩腔151增加储液器,减少零部件数量,简化制冷系统100结构且简化安装过程。
由此,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而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的是低压冷媒,此时变容阀157在其两端压差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二压缩腔151连通,第二压缩腔151内通入高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卸载、第一气缸14工作。
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热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而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的是低压冷媒,此时变容阀157的两端受到的冷媒压力相同,变容阀157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吸气口144与第二压缩腔151连通,第二压缩腔151内通入低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工作、第一气缸14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制冷系统100的低温制冷能力,该制冷系统100可以用于制热量要求较高的场合。
实施例三,
参照图9并结合图5,在本实施例中,制冷系统100包括上述的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节流装置3、室内换热器4、四通阀5和第一储液器81。其中,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一连接管91连通,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二压缩腔151处于常连通状态,滑片背压腔156与第二连接管92连通,压缩机1的第一气缸14和第二气缸15之间通过隔板16隔开,隔板16上设有上述的喷气通道1621,喷气通道1621适于与第一压缩腔141和第二压缩腔151连通。
制冷系统100还包括闪蒸器6和第二节流装置7,闪蒸器6和第二节流装置7连接在第二节流端口32和第一室内端口41之间,闪蒸器6具有第一端口61、第二端口62和第三端口63,第二节流装置7具有第三节流端口71和第四节流装置72,第四节流端口与第一室内端口41相连,第三节流端口71与第二端口62相连,第二节流端口32与第一端口61相连,第三端口63与喷气通道1621连通。其中,第二节流装置7用于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
由此,在制冷系统100制冷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卸载、第一气缸14工作。从室外换热器2流出的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3节流降压后通过第一端口61进入闪蒸器6。其中,经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经第二端口62流出闪蒸器6并进入第二节流装置7进行节流降压,经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经第三端口63流出闪蒸器6并流入喷气通道1621中。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中压冷媒可以对第一压缩腔141进行喷气增焓。
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热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工作、第一气缸14工作。由此,可以提高制冷系统100的低温制冷能力,该制冷系统100可以用于制热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从室内换热器4流出的冷媒经第二节流装置7节流降压后通过第二端口62进入闪蒸器6。其中,经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经第一端口61流出闪蒸器6并进入第一节流装置3进行节流降压,经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经第三端口63流出闪蒸器6并流入喷气通道1621中。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中压冷媒可以对第一压缩腔141和第二压缩腔151进行喷气增焓。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储液器82和第三储液器83,第二储液器82连接在第二吸气口154和第一连接管91之间,第三储液器83连接在闪蒸器6的第三端口63和喷气通道1621之间。由此,在第二吸气口154吸入低压冷媒时,通过设置的第二储液器82可以对低压冷媒进行气液分离,防止出现液击现象;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三储液器83可以将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进入喷气通道1621的冷媒进行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及过滤,进一步地防止喷气时出现液击现象。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100与上述实施例二中的制冷系统100不同之处在于制冷系统100中增加闪蒸器6、第二节流装置7及第三储液器83,且压缩机1的隔板16上设有上述喷气通道1621。
参照图10,具体而言,闪蒸器6和第二节流装置7连接在第二节流端口32和第一室内端口41之间,闪蒸器6具有第一端口61、第二端口62和第三端口63,第二节流装置7具有第三节流端口71和第四节流装置72,第四节流端口与第一室内端口41相连,第三节流端口71与第二端口62相连,第二节流端口32与第一端口61相连,第三端口63与喷气通道1621连通。其中,第二节流装置7用于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第三储液器83连接在闪蒸器6的第三端口63和喷气通道1621之间。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三储液器83可以将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进入喷气通道1621的冷媒进行进一步地气液分离及过滤,进一步地防止向喷气时出现液击现象。
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冷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而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的是低压冷媒,此时变容阀157在其两端压差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第二吸气口154与第二压缩腔151连通,第二压缩腔151内通入高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卸载、第一气缸14工作。从室外换热器2流出的冷媒经第一节流装置3节流降压后通过第一端口61进入闪蒸器6。其中,经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经第二端口62流出闪蒸器6并进入第二节流装置7进行节流降压,经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经第三端口63流出闪蒸器6并流入喷气通道1621中。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中压冷媒可以对第一压缩腔141进行喷气增焓。
在制冷系统100进行制热工作时,此时第一连接管91内流动的是低压冷媒,第二连接管92内流动的是高压冷媒。第二吸气口154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低压冷媒,滑片背压腔156通入的是制冷系统100中的高压冷媒,而第一吸气口144通入的是低压冷媒,此时变容阀157的两端受到的冷媒压力相同,变容阀157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一吸气口144与第二压缩腔151连通,第二压缩腔151内通入低压冷媒,此时第二气缸15工作、第一气缸14工作。从室内换热器4流出的冷媒经第二节流装置7节流降压后通过第二端口62进入闪蒸器6。其中,经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液态冷媒经第一端口61流出闪蒸器6并进入第一节流装置3进行节流降压,经闪蒸器6分离出来的气态冷媒经第三端口63流出闪蒸器6并流入喷气通道1621中。喷气通道1621内通入的中压冷媒可以对第一压缩腔141和第二压缩腔151进行喷气增焓。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气缸组件、上轴承和下轴承,所述上轴承和所述下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所述曲轴依次贯穿所述上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下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包括沿曲轴的轴向间隔布置的M个第一气缸和N个第二气缸,所述M≥1且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N≥1且所述N为正整数,
所述第一气缸内限定出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气缸上设有第一滑片槽,所述第一滑片槽内设有沿所述第一滑片槽可滑动的第一滑片,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吸气口,所述第一吸气口通入第一压力冷媒,
所述第二气缸内限定出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第二滑片槽以及设在所述第二滑片槽的尾部且与所述第二滑片槽连通的滑片背压腔,所述第二滑片槽内设有沿所述第二滑片槽可滑动的第二滑片,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吸气口,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滑片背压腔中的一个通入第一压力冷媒且另一个通入第二压力冷媒,所述第一压力冷媒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冷媒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变容阀,所述第二气缸上设有适于容纳所述变容阀的阀腔,所述变容阀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阀腔内,在所述变容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吸气口隔断,在所述变容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压缩腔与所述第二吸气口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吸气口隔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阀上设有冷媒通道,在所述变容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阀腔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和所述第一吸气口,在所述变容阀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冷媒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腔和所述第二吸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组件上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变容阀定位在所述第一位置的定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磁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彼此相邻设置且通过隔板隔开,所述隔板上设有喷气通道,所述喷气通道适于与所述第一压缩腔和所述第二压缩腔中的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喷气通道内通入第三压力冷媒,所述第三压力冷媒的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压力冷媒的压力且小于所述第二压力冷媒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有适于连通所述喷气通道和所述第一压缩腔的第一通道以及适于连通所述喷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压缩腔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内设有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通道的喷射阀。
8.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上设有排气口;
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外端口和第二室外端口;
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具有第一节流端口和第二节流端口,所述第一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室外端口相连;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室内端口和第二室内端口,所述第一室内端口与所述第二节流端口相连;
四通阀,所述四通阀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室外端口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室内端口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
所述第二吸气口和所述滑片背压腔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且另一个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气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连通,所述滑片背压腔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闪蒸器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闪蒸器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端口和所述第一室内端口之间,所述闪蒸器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具有第三节流端口和第四节流装置,所述第四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一室内端口相连,所述第三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二端口相连,所述第二节流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连,所述第三端口与喷气通道连通。
CN201621298943.8U 2016-11-29 2016-11-29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Active CN206221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8943.8U CN206221275U (zh) 2016-11-29 2016-11-29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298943.8U CN206221275U (zh) 2016-11-29 2016-11-29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21275U true CN206221275U (zh) 2017-06-06

Family

ID=58787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298943.8U Active CN206221275U (zh) 2016-11-29 2016-11-29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212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6085A (zh) * 2017-08-21 2018-0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N110332115A (zh) * 2019-07-04 2019-10-1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热泵系统
CN112055785A (zh) * 2018-04-20 2020-12-08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6085A (zh) * 2017-08-21 2018-0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N107576085B (zh) * 2017-08-21 2023-1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冷系统
CN112055785A (zh) * 2018-04-20 2020-12-08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2055785B (zh) * 2018-04-20 2022-05-31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10332115A (zh) * 2019-07-04 2019-10-1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热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72612A1 (zh) 空调系统
CN206221275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10749126A (zh) 压缩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8692478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240962A (zh) 一种风温范围宽泛的水冷调温除湿机
CN105444476A (zh) 换热系统
CN100507401C (zh) 中间回路上设有喷射器的容量可调涡旋压缩机制冷系统
CN208751086U (zh) 冷媒净化系统以及包含该冷媒净化系统的换热系统
CN101943449A (zh) 一种双循环式机房节能空调
CN205858676U (zh) 双缸压缩机
CN107989768A (zh) 压缩机以及制冷装置
CN105570138A (zh) 变容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6037466U (zh) 制冷系统
CN106225295A (zh) 制冷系统
CN206636783U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6176836U (zh) 闪发器及包括该闪发器的热泵装置
CN205448417U (zh) 换热系统
CN108087238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N106052182B (zh) 一种微通道热泵回路
CN206055993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13119316U (zh) 采用节流阀的空调机组
CN214009629U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装置及使用其的空调系统
CN211716931U (zh) 气液分离器及冷水机组
CN106440571A (zh) 闪发器及包括该闪发器的热泵装置
US20180356132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