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6085A - 一种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76085A CN107576085A CN201710718029.7A CN201710718029A CN107576085A CN 107576085 A CN107576085 A CN 107576085A CN 201710718029 A CN201710718029 A CN 201710718029A CN 107576085 A CN107576085 A CN 1075760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ion chamber
- pipeline
- refrigeration system
- air
- conden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899 c-terminal regi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529 third trochant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86 esse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部的补气支路(10),所述补气口能与所述补气支路(10)相连接,所述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过本发明通过采用补气增焓与并行压缩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补气支路进行补气增焓,相比起原有的双级或准二级补气增焓的系统回路而言,能够有效地降低补气的混合损失,还能减小补气的回流损失和流动阻力损失,从而提高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该制冷系统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提高系统能效水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公开号CN105444453A的专利提出了一种采用一台单级双缸压缩机实现的双温制冷和制热系统,通过采用两个气缸及其相连的两个四通阀及相应的不同制冷剂回路,实现双蒸发温度制冷或双冷凝温度制热,双温制冷或双温制热在实现梯级冷却或加热的同时,提高了系统能效水平。
但是,双温系统的制热能力会随室外环境温度下降迅速衰减,为解决该问题,一般采用双级或准二级压缩中间补气增焓技术,但均不同程度存在补气混合损失、回流损失,双级补气还存在流动阻力损失等问题,前述损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补气增焓技术效果的发挥。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利用双级或准二级补气增焓会存在补气混合损失、回流损失、以及流动阻力损失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发明研究设计出一种制冷系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制冷系统利用双级或准二级补气增焓会存在补气混合损失等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制冷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
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
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部的补气支路,所述补气口能与所述补气支路相连接,所述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包括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两个吸气口、分别为第一吸气口和第二吸气口,两个所述排气口、分别为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一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相连;所述切换压缩腔为一个、为第三压缩腔,所述补气口也为一个,且所述第三压缩腔的吸气端为第三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所述第三压缩腔的排气端为第三排气端、其与所述所述第一排气口相连。
优选地,在所述蒸发装置和所述冷凝装置之间还设置有闪发器,所述闪发器的气体出口与所述补气支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补气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且所述补气支路上还设置有补气截止阀。
优选地,所述补气口通过第一旁通支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相连,且所述第一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和/或,所述补气口通过第二旁通支路与所述第二吸气口相连,且所述第二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和所述第三压缩腔分别为相互独立的气缸腔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腔和所述第三压缩腔为由一个气缸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为独立的气缸腔体;
或者,所述第二压缩腔和所述第三压缩腔为由一个气缸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为独立的气缸腔体;
或者,所述第一压缩腔和所述第二压缩腔为由一个气缸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所述第三压缩腔为独立的气缸腔体。
优选地,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能够形成梯级制热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排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一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蒸发装置包括能够形成梯级制冷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吸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的一端相连。
优选地,当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且当还包括闪发器时,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连至所述闪发器的进口、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连至所述闪发器的进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
优选地,当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且当还包括闪发器时,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连至所述闪发器的液体出口、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连至所述闪发器的液体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制冷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制冷系统,通过采用补气增焓与并行压缩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补气支路进行补气增焓,相比起原有的双级或准二级补气增焓的系统回路而言,能够有效地降低补气的混合损失,还能减小补气的回流损失和流动阻力损失,从而提高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该制冷系统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提高系统能效水平。同时,通过设置补气支路,在常温工况下也能通过补气支路切换并行压缩辅助压缩腔,同样改善制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三个压缩腔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结构图;
图2b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三个压缩腔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结构图;
图2c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三个压缩腔的第三种连接方式结构图;
图3a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第一压缩腔为独立气缸腔体的结构图;
图3b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第二压缩腔为独立气缸腔体的结构图;
图3c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第三压缩腔为独立气缸腔体的结构图;
图4a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第一和三压缩腔为组合式气缸的结构图;
图4b为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第二和三压缩腔为组合式气缸的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压缩机;21、第一四通阀;22、第二四通阀;31、第一冷凝器;32、第二冷凝器;41、第一节流装置;42、第二节流装置;43、第三节流装置;44、第四节流装置;5、闪发器;61、第一蒸发器;62、第二蒸发器;7、补气截止阀;71、第一管路;72、第二管路;73、第三管路;74、第四管路;8、第一截止阀;9、第二截止阀;10、补气支路;A、第一压缩腔;B、第二压缩腔;C、第三压缩腔;a、第一吸气口;b、第二吸气口;c、补气口;d、第一排气口;e、第二排气口;ac、第一旁通支路;bc、第二旁通支路;
101、第一吸气进口;102、第二吸气进口;103、第三吸气进口;111、第一缸体;112、第一转子;113、第一滑片;114、第一压缩腔体;115、第一滑片腔;116、第一弹簧;117、第一排气出口;121、第二缸体;122、第二转子;123、第二滑片;124、第二压缩腔体;125、第二滑片腔;126、第二弹簧;127、第二排气出口;131、第三缸体;132、第三转子;133、第三滑片;134、第三压缩腔体;135、第三滑片腔;136、第三弹簧;137、第三排气出口;
211、第一组合缸体;212、第一组合转子;213、第一组合滑片;222、第一组合压缩腔体;215、第一组合滑片腔;216、第一组合弹簧;217、第一组合排气出口;201、第一组合吸气进口;220、第二组合滑片;214、第二组合压缩腔体;218、第二组合滑片腔;219、第二组合弹簧;221、第二组合排气出口;203、第二组合吸气进口;
311、第二组合缸体;312、第二组合转子;313、第三组合滑片;322、第按组合压缩腔体;315、第三组合滑片腔;316、第三组合弹簧;317、第三组合排气出口;302、第三组合吸气进口;320、第四组合滑片;314、第四组合压缩腔体;318、第四组合滑片腔;319、第四组合弹簧;321、第四组合排气出口;303、第四组合吸气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1、节流装置、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
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
还包括与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切换压缩腔与上述两个以上的压缩腔之间也相互独立)的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部的补气支路10,所述补气口能与所述补气支路10相连接,所述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
通过在原有的并行单级双缸压缩机的基础上增设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并使得切换压缩腔吸气端与补气口相连、排气端与压缩机排气口相连、且补气口通过补气支路相连(能够形成补气),能够利用增设的切换压缩腔完成系统的补气增焓,采用补气增焓与并行压缩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补气支路进行补气增焓,相比起原有的双级或准二级补气增焓的系统回路而言,能够有效地降低补气的混合损失,还能减小补气的回流损失和流动阻力损失,这是因为原有双级压缩多采用双压缩机,或单机双缸串联实现,在压缩过程中,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需要经过一级气缸吸排气、混合和二级气缸吸排气。而并行压缩则是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仅需要经过一次吸排气过程,因此能够减小流动阻力损失。同时,由于压缩机结构限制,混合腔较小,存在混合损失,且一级排气与补气混合不充分,而并行压缩有效地克服了这一点。从而提高补气增焓的效果,提高该制冷系统在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提高系统能效水平。同时,通过设置补气支路,在常温工况下也能通过补气支路切换并行压缩辅助压缩腔,同样改善制热性能。
优选地,所述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包括第一压缩腔A和第二压缩腔B;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两个吸气口、分别为第一吸气口a和第二吸气口b,两个所述排气口、分别为第一排气口d和第二排气口e,所述第一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a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d相连;所述第二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口b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e相连;
所述切换压缩腔为一个、为第三压缩腔C,所述补气口c也为一个,且所述第三压缩腔C的吸气端为第三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c相连,所述第三压缩腔C的排气端为第三排气端、其与所述所述第一排气口d相连。这是本发明的制冷系统的并行独立气缸及切换压缩腔的优选个数、补气口的优选个数和连接方式,将切换压缩腔和补气口均设置为一个,且将第三压缩腔的吸气端与补气口相连,能够通过补气口吸进冷媒(从制冷系统的补气支路而来的冷媒),在第三压缩腔中压缩后再通过其排气端经由第一排气口d排出压缩机外,从而完成第三压缩腔作为补气增焓气缸的补气增焓作用(第三压缩腔与第一和第二压缩腔也均相互独立)。
如图1,优选地,在所述蒸发装置和所述冷凝装置之间还设置有闪发器5,所述闪发器5的气体出口与所述补气支路10的一端连接、所述补气支路10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气口c相连,且所述补气支路10上还设置有补气截止阀7。通过闪发器能够对制冷系统中的冷媒进行中压闪发作用,使得闪发形成气体冷媒部分、以及液体冷媒部分,将气体冷媒部分通过补气支路导至压缩机中,能够完成对压缩机的补气、以及对整个系统的增焓作用,通过补气截止阀7能够有效地对补气支路中的冷媒流动进行控制。
优选地,所述补气口c通过第一旁通支路ac与所述第一吸气口a相连(图2a),且所述第一旁通支路ac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8;和/或,所述补气口c通过第二旁通支路bc与所述第二吸气口b相连(图2b),且所述第二旁通支路bc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9。通过将补气口c通过第一旁通支路ac与第一吸气口a相连,能够通过第一旁通支路ac从第一吸气口中引入冷媒,从而对通过第一吸气口a进入第一压缩腔中的冷媒量进行控制,通过第一截止阀8的设置能够对该第一旁通支路的通断形成控制;通过将补气口c通过第二旁通支路bc与第一吸气口a相连,能够通过第二旁通支路bc从第二吸气口中引入冷媒,从而对通过第二吸气口b进入第二压缩腔中的冷媒量进行控制,通过第二截止阀9的设置能够对该第二旁通支路的通断形成控制。
能够将并行的两个压缩腔中的吸气口中的一个或两个连至补气口、并连通至压缩机中的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经切换压缩腔压缩后再通过并行压缩腔中的排气口中的一个或两个进行排出,从而还能够在不同的工况及温差需求条件下,通过切换压缩腔的连接方式,实现容积比的切换,从而实现不同蒸发温差(或冷凝温差)的要求,从而提升系统的能效水平;有效解决在非设计工况条件下,工况及负荷的不同对两个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的温差要求不同,而固定容积比的两个气缸对工况的适应性较差,无法满足变蒸发温差(或冷凝温差)的要求的技术问题,解决固定容积比工况适应性差的问题。
如图3a-3b,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腔A、所述第二压缩腔B和所述第三压缩腔C分别为相互独立的气缸腔体结构。这是本发明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为三压缩腔的优选结构形式,第一压缩腔A、第二压缩腔B和第三压缩腔C分别为独立气缸腔体(图3a-3b)(即该三个压缩腔之间互不干扰),第一压缩腔A由第一缸体111、第一转子112和第一滑片113等组成,其中第一滑片113设置在第一滑片腔115中,并在其中设置有第一弹簧116;在缸体上设置有第一吸气进口101和第一排气出口117,第一吸气进口101与第一吸气口a相连通,第一排气出口117与第一排气口d相连通;第二压缩腔B由第二缸体121、第二转子122和第二滑片123等组成,其中第二滑片123设置在第二滑片腔125中,并在其中设置有第二弹簧126,在缸体上设置有第二吸气进口102和第二排气出口127,第二吸气进口102与第二吸气口b相连通,第二排气出口127与第二排气口e相连通;第三压缩腔C由第三缸体131、第三转子132和第三滑片133等组成,其中第三滑片133设置在第三滑片腔135中,并在其中设置有第三弹簧136,在第三缸体131上设置有第三吸气进口103和第三排气出口137,第三吸气进口103与补气口c相连通,第三排气出口137与第一排气口d相连通。
如图4a-4b,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缩腔A和所述第三压缩腔C为由一个气缸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B为独立的气缸;
或者,所述第二压缩腔B和所述第三压缩腔C为由一个气缸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A为独立的气缸腔体(相对于第二和第三压缩腔而言);
或者,所述第一压缩腔A和所述第二压缩腔B为由一个气缸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所述第三压缩腔C为独立的气缸腔体(相对于第一和第二压缩腔而言)。
这是本发明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为组合式压缩腔的优选结构形式,其中第一和第三压缩腔A和C是由一个气缸并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图4a),第一和第三压缩腔A和C由第一组合缸体211、第一组合转子212、第一组合滑片213和第二组合滑片220等组成,其中第一组合滑片213设置在第一组合滑片腔215中,并在其中设置有第一组合弹簧216,第二组合滑片220设置在第二组合滑片腔218中,并在其中设置有第二组合弹簧219;在第一组合缸体211上设置有第一组合吸气进口201、第二组合吸气进口203和第一组合排气出口217、第二组合排气出口221,第一组合吸气进口201与第一吸气口a相连通,第二组合吸气进口203与补气口c相连通,第一组合排气出口217和第二组合排气出口221分别和第一排气口d相连通。
同时其中第二和第三压缩腔B和C是由一个气缸并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图4b),第二和第三压缩腔B和C由第二组合缸体311、第二组合转子312、第三组合滑片313和第四组合滑片320等组成,其中第三组合滑片313设置在第三组合滑片腔315中,并在其中设置有第三组合弹簧316,第四组合滑片320设置在第四组合滑片腔318中,并在其中设置有第四组合弹簧319;在第二组合缸体上设置有第三组合吸气进口302、第四组合吸气进口303和第三组合排气出口317、第四组合排气出口321,第三组合吸气进口302与第二吸气口b相连通,第四组合吸气进口303与补气口c相连通,第三组合排气出口317与第二排气口e相连通,第四组合排气出口321与第一排气口d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器31,所述第一排气口d与所述第二排气口e通过管路相接后再连至所述第一冷凝器31的一端;(未示出)
或者,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能够形成梯级制热的第一冷凝器31和第二冷凝器32,所述第一排气口d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3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e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32的一端相连。如图1所示。
这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冷凝装置的优选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其结构形式能够通过一个冷凝器完成对室外的制热作用或对室内的制热作用,或者其结构形式能够通过两个冷凝器对室外或室内形成梯级制热,从而能够提高对室内或室外的制热效果,使得制热能力得到增强。
优选地,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蒸发器61,所述第一吸气口a与所述第二吸气口b通过管路相接后再连至所述第一蒸发器61的一端;
或者,所述蒸发装置包括能够形成梯级制冷的第一蒸发器61和第二蒸发器62,所述第一吸气口a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6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b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62的一端相连。如图1。
这是本发明制冷系统的蒸发装置的优选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通过一个蒸发器的结构形式能够通过一个蒸发器完成对室外的制冷作用或对室内的制冷作用,通过两个蒸发器的结构形式能够通过两个蒸发器对室外或室内形成梯级制冷,从而能够提高对室内或室外的制冷效果,使得制冷能力得到增强。
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由压缩机1、四通阀21和22、第一冷凝器31和第二冷凝器32、第一节流装置41、第二节流装置42、闪发器5、第三节流装置43、第四节流装置44、第一蒸发器61和第二蒸发器62等组成,并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连接,压缩机1设置有第一至第二吸气口a、b和补气口c,第一和第二排气口d和e,压缩机第一吸气口a与四通阀21的S端连接,压缩机排气口第一d和四通阀21的D端连接,四通阀21的C端和E端分别连接第一冷凝器31和第一蒸发器61,压缩机第二吸气口b与四通阀22的S端连接,压缩机第二排气口e与四通阀22的D端连接,四通阀22的C端和E端分别连接第一冷凝器31和第二蒸发器62,第一节流装置41设置在第一冷凝器31和闪发器5之间,第二节流装置42设置在第二冷凝器32和闪发器5之间,第三节流装置43设置在第一蒸发器61和闪发器5之间,第四节流装置44设置在第二蒸发器62和闪发器5之间,压缩机第一吸气口a和补气口c之间设置有第一旁通支路ac,在第一旁通支路ac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8,第二吸气口b和补气口c之间设置有第二旁通之路bc,在第二旁通支路bc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9。压缩机补气口c与闪发器5气体出口之间设置有补气支路10,在补气支路10上设置有补气截止阀7,第一吸气口a和补气口c之间设置有第一旁通支路ac,在第一旁通支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8,第二吸气口b和补气口c之间设置有第二旁通支路bc,在第二旁通支路bc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9。
以下以制热运行模式为例说明系统运行过程:
运行方式一:补气截止阀7和第二截止阀9关闭,第一截止阀8开启,形成图2中(a)图连接方式。由第一压缩腔A和第三压缩腔C经第一排气口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四通阀21进入第一冷凝器31,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41、闪发器5和第三节流装置43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一蒸发器61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一吸气口a和补气口c进入第一压缩腔A和第三压缩腔C中压缩;由第二压缩腔B经排气后e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四通阀22进入第二冷凝器32,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二节流装置42、闪发器5和第四节流装置44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二蒸发器62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二吸气口b进入压缩腔B中压缩。此时,第二冷凝器32中的冷凝压力高于第一冷凝器31中的冷凝压力(低温空气先经过第一冷凝器31中被加热、进一步再经过第二冷凝器32中被加热,形成逐级加热,因此第二冷凝器的放热温度大于第一温度),形成梯级加热。
运行方式二:补气截止阀7和第一截止阀8关闭,第二截止阀9开启,形成图2中(c)图连接方式。由第一压缩腔A和第三压缩腔C经第一排气口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四通阀21进入第一冷凝器31,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41、闪发器5和第三节流装置43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一蒸发器61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一吸气口a进入第一压缩腔A中压缩;由第二压缩腔B经排气后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四通阀22进入第二冷凝器32,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二节流装置42、闪发器5和第四节流装置44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二蒸发器62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二吸气口b和补气口c进入第二压缩腔B和第三压缩腔C中压缩。此时,第二冷凝器32中的冷凝压力高于第一冷凝器31中的冷凝压力,形成梯级加热。
运行方式三时,补气截止阀7开启,第一截止阀8和第二截止阀9关闭,形成图2中(b)图连接方式。由第一压缩腔A和第三压缩腔C经第一排气口d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四通阀21进入第一冷凝器31,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一节流装置41节流降压后变为中温中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闪发器5,由闪发器5出来的制冷剂液体分为两个支路:第一支路经第三节流装置43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一蒸发器61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一吸气口a进入第一压缩腔A中压缩,第二支路经第四节流装置44节流降压后变为低温低压的两相混合物,进入第二蒸发器62中蒸发吸热,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经第二吸气口b进入第二压缩腔B中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过热气体由第二排气口e排出,经四通阀22进入第二冷凝器32,冷凝放热后变为中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第二节流装置42节流降压进入闪发器5;由闪发器5出来的制冷剂气体经补气口c进入第三压缩腔C中压缩,形成补气增焓的作用;此时,第二冷凝器32中的冷凝压力高于第一冷凝器31中的冷凝压力,形成梯级加热。
优选地,当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器31和第二冷凝器32、且当还包括闪发器5时,所述第一冷凝器3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71连至所述闪发器5的进口、所述第二冷凝器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72连至所述闪发器5的进口。
通过设置闪发器的方式能够对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冷凝器放热后的冷媒进行储存以及能够在补气支路接通的时候对冷媒进行闪发以完成补气增焓,闪发器能够起到储液的作用也能够起到闪发补气的作用,再通过管路连接至需要进行蒸发吸热的一个以上的蒸发器中,实现冷媒温度的均衡,实现了室内温度的均衡控制的效果,提高制冷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73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41、所述第二管路7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42。通过在冷凝器与闪发器之间设置的节流装置,能够对进入闪发器之前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从而将冷媒节流降压成两相流体,形成中压的两相制冷剂,气体可以通过补气支路达到补气增焓效果,这样还能够为进入蒸发器前进行蒸发吸热提供条件。
优选地,当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蒸发器61和第二蒸发器62、且当还包括闪发器5时,所述第一蒸发器6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73连至所述闪发器5的液体出口、所述第二蒸发器6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74连至所述闪发器5的液体出口。这样能够将闪发器中的冷媒分别通过不同的管路导入至两个蒸发器中、以及将闪发器中闪发之后的过冷液体冷媒导入两个蒸发器中(实现了焓差增加、即实现了增焓的效果),从而完成在两个蒸发器中进行蒸发吸热的作用,进而实现梯级制冷的作用和目的;且从闪发器中引导出来的冷媒流体的温度压力基本上相等,则为进入不同的蒸发器中进行吸热作用的程度尽可能地达到均衡性一致性。
优选地,所述第三管路73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43、所述第四管路74上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44。通过在闪发器与蒸发器之间设置的节流装置,能够对闪发器出来之后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从而将冷媒节流降压而成低压,这样能够为进入蒸发器前进行蒸发吸热提供条件、以实现蒸发吸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蒸发装置和冷凝装置;
所述压缩机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
还包括一个以上的切换压缩腔和一个以上的补气口、以及位于所述压缩机外部的补气支路(10),所述补气口能与所述补气支路(10)相连接,所述切换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互独立的两个以上的压缩腔包括第一压缩腔(A)和第二压缩腔(B);
所述排气口包括第一排气口(d)和第二排气口(e),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吸气口(a)和第二吸气口(b),所述第一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a)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d)相连;所述第二压缩腔的吸气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口(b)相连、其排气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e)相连;
所述切换压缩腔为一个、为第三压缩腔(C),所述补气口(c)也为一个,且所述第三压缩腔(C)的吸气端为第三吸气端、与所述补气口(c)相连,所述第三压缩腔(C)的排气端为第三排气端、其与所述所述第一排气口(d)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装置和所述冷凝装置之间还设置有闪发器(5),所述闪发器(5)的气体出口与所述补气支路(10)的一端连接、所述补气支路(10)的另一端与所述补气口(c)相连,且所述补气支路(10)上还设置有补气截止阀(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口(c)还通过第一旁通支路(ac)与所述第一吸气口(a)相连,且所述第一旁通支路(ac)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8);和/或,所述补气口(c)还通过第二旁通支路(bc)与所述第二吸气口(b)相连,且所述第二旁通支路(bc)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9)。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腔(A)、所述第二压缩腔(B)和所述第三压缩腔(C)分别为相互独立的气缸腔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腔(A)和所述第三压缩腔(C)为由一个气缸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B)为独立的气缸腔体;
或者,所述第二压缩腔(B)和所述第三压缩腔(C)为由一个气缸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所述第一压缩腔(A)为独立的气缸腔体;
或者,所述第一压缩腔(A)和所述第二压缩腔(B)为由一个气缸通过两个滑片分隔形成的两个压缩腔,所述第三压缩腔(C)为独立的气缸腔体。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能够形成梯级制热的第一冷凝器(31)和第二冷凝器(32),所述第一排气口(d)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冷凝器(3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排气口(e)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冷凝器(32)的一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装置包括能够形成梯级制冷的第一蒸发器(61)和第二蒸发器(62),所述第一吸气口(a)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蒸发器(6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吸气口(b)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蒸发器(62)的一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冷凝器(31)和第二冷凝器(32)、且当还包括闪发器(5)时,所述第一冷凝器(3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71)连至所述闪发器(5)的进口、所述第二冷凝器(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72)连至所述闪发器(5)的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71)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41)、所述第二管路(72)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42)。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蒸发器(61)和第二蒸发器(62)、且当还包括闪发器(5)时,所述第一蒸发器(61)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73)连至所述闪发器(5)的液体出口、所述第二蒸发器(62)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74)连至所述闪发器(5)的液体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73)上设置有第三节流装置(43)、所述第四管路(74)上设置有第四节流装置(4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18029.7A CN107576085B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制冷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18029.7A CN107576085B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制冷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76085A true CN107576085A (zh) | 2018-01-12 |
CN107576085B CN107576085B (zh) | 2023-11-07 |
Family
ID=61035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18029.7A Active CN107576085B (zh) | 2017-08-21 | 2017-08-21 | 一种制冷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76085B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06213A (zh) * | 2018-05-25 | 2018-09-07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CN109113996A (zh) * | 2018-10-12 | 2019-01-01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185139A (zh) * | 2018-10-12 | 2019-01-11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变容压缩机、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209812A (zh) * | 2018-09-12 | 2019-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
CN110748969A (zh) * | 2019-11-14 | 2020-02-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0749018A (zh) * | 2019-09-12 | 2020-02-04 | 湖南工程学院 | 一种单机双级压缩中间抽气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
CN110748963A (zh) * | 2019-11-14 | 2020-02-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系统、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
CN110876272A (zh) * | 2018-12-25 | 2020-03-10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水器和干衣机 |
CN112393452A (zh) * | 2020-11-27 | 2021-02-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冰箱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CN112393454A (zh) * | 2020-07-09 | 2021-02-23 |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 双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
CN113623888A (zh) * | 2020-05-06 | 2021-11-09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90099771A (ko) * | 2008-03-18 | 2009-09-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용량가변 회전압축기 및 이를 갖춘 공조사이클 |
JP2010139205A (ja) * | 2008-12-15 | 2010-06-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4101124A (zh) * | 2013-04-09 | 2014-10-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205261964U (zh) * | 2015-12-21 | 2016-05-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跨临界热泵装置 |
CN106352587A (zh) * | 2016-10-31 | 2017-01-25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 |
CN206221275U (zh) * | 2016-11-29 | 2017-06-06 |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CN207365486U (zh) * | 2017-08-21 | 2018-05-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系统 |
-
2017
- 2017-08-21 CN CN201710718029.7A patent/CN1075760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90099771A (ko) * | 2008-03-18 | 2009-09-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용량가변 회전압축기 및 이를 갖춘 공조사이클 |
JP2010139205A (ja) * | 2008-12-15 | 2010-06-2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104101124A (zh) * | 2013-04-09 | 2014-10-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CN205261964U (zh) * | 2015-12-21 | 2016-05-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跨临界热泵装置 |
CN106352587A (zh) * | 2016-10-31 | 2017-01-25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 |
CN206221275U (zh) * | 2016-11-29 | 2017-06-06 |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CN207365486U (zh) * | 2017-08-21 | 2018-05-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制冷系统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06213A (zh) * | 2018-05-25 | 2018-09-07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CN109209812A (zh) * | 2018-09-12 | 2019-01-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 |
CN109113996A (zh) * | 2018-10-12 | 2019-01-01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185139A (zh) * | 2018-10-12 | 2019-01-11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变容压缩机、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9113996B (zh) * | 2018-10-12 | 2023-03-10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制冷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0876272A (zh) * | 2018-12-25 | 2020-03-10 |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热泵系统及热水器和干衣机 |
CN110749018A (zh) * | 2019-09-12 | 2020-02-04 | 湖南工程学院 | 一种单机双级压缩中间抽气热回收新风处理装置 |
CN110748969A (zh) * | 2019-11-14 | 2020-02-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0748963A (zh) * | 2019-11-14 | 2020-02-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系统、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
CN110748963B (zh) * | 2019-11-14 | 2024-02-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系统、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
CN110748969B (zh) * | 2019-11-14 | 2024-02-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CN113623888B (zh) * | 2020-05-06 | 2023-01-06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3623888A (zh) * | 2020-05-06 | 2021-11-09 |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393454B (zh) * | 2020-07-09 | 2022-06-17 |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 双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
CN112393454A (zh) * | 2020-07-09 | 2021-02-23 | 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 双温空气源热泵机组 |
CN112393452A (zh) * | 2020-11-27 | 2021-02-2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冰箱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76085B (zh) | 2023-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76085A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107576090A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207230991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103954066B (zh) | 制冷装置 | |
CN107560210A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105444453B (zh) | 一种双温制冷及制热系统 | |
CN101691960B (zh) | 三管制热回收空调系统 | |
CN110057124A (zh) | 一种部分复叠式商超用co2跨临界双级压缩制冷系统 | |
CN102042721B (zh) | 一种喷射器增效型蒸气压缩式热泵循环系统 | |
CN104879942B (zh) |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 |
CN110486967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332635A (zh) | 一种双级压缩多补气制冷热泵系统、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 |
CN104101124B (zh) | 空调器 | |
CN112393452B (zh) | 冰箱制冷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
CN207515269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110513290A (zh) | 带并行独立泵体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
CN105135729B (zh) | 单制冷剂回路、多排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 |
CN110207418A (zh) | 一种具有双蒸发温度的热泵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7365486U (zh) | 一种制冷系统 | |
CN1321298C (zh) | 冷冻装置 | |
CN103940135B (zh) | 制冷装置 | |
CN103968477B (zh) | 空调器 | |
CN104019573B (zh) | 空调器 | |
CN107120859A (zh) | 一种冰箱制冷循环系统 | |
CN103954065B (zh) | 制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