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8244U - 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98244U CN206198244U CN201620938689.7U CN201620938689U CN206198244U CN 206198244 U CN206198244 U CN 206198244U CN 201620938689 U CN201620938689 U CN 201620938689U CN 206198244 U CN206198244 U CN 2061982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tient
- leg support
- support
- improvement type
- tra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包括开放式下肢托、固定带袢、牵拉绳以及手握套,开放式下肢托为由脚底托和小腿托构成的L形结构,开放式下肢托两侧共设有三对所述固定带袢,牵引绳设置所述脚底托1/2处的底部并由旋转开关连接固定,在牵引绳两端连接所述手握套。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患者的身高、足底长度,选用不同规格的训练套,不仅避免了过高或过矮的患者在使用上影响效果等问题,同时在制作上节约了资源。患者在使用时,直接将改良式下肢训练带的手握套套双手即可,不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操作,增强了患者主动参与功能锻炼的意识,避免过度依赖康复师及护士,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合理制定锻炼计划并及时调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交通及工业的不断发展,严重的、高能量的损伤日益增多。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是骨科手术后肢体恢复功能的重要环节,没有正确而积极的功能锻炼,即使肢体复位和固定都合乎要求也难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往往发生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或粘连等。传统的功能锻炼主要靠护士宣教及康复师“手把手”进行康复,锻炼的效果与康复师自身的水平有直接关系,且每个康复师同一时间只能为一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师在工作时劳动强度大易疲劳,长时间工作后理疗师的动作存在不规范,不能对患者进行精确的康复治疗。传统的康复训练不能实时检测患者本身的康复状态及康复一段时间后患者肌肉的疲劳情况,不能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此外,在进行传统的运动康复训练时是以患者被动训练为主,训练过程比较乏味,患者主动训练的意识不强。患者因惧怕疼痛或对功能锻炼的认识不够,不敢或不愿进行功能锻炼。从而造成康复训练效率低下。因此,寻求高效低成本的康复手段,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对促进患者功能障碍早日康复、提高其自身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笔者设计了一种简单、经济、操作简便的改良式下肢训练带,既能保护踝关节,又不影响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进行有效伸屈运动,现介绍如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功能锻炼的需要,将牵拉绳调节合适长度,可进行下肢各关节、肌肉的功能训练,达到最佳效果,促进康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提供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包括开放式下肢托、固定带袢、牵拉绳以及手握套,所述开放式下肢托为由脚底托和小腿托构成的L形结构,所述开放式下肢托两侧共设有三对所述固定带袢,第一对固定带袢设置在所述脚底托1/2处,第二固定带袢和第三固定带袢分别设置在踝关节上方的小腿托两侧和小腿中部向下1/3处的小腿托两侧;所述牵拉绳设置所述脚底托1/2处的底部并由旋转开关连接固定,在所述牵拉绳两端连接所述手握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前述的改良式下肢训练带,所述开放式下肢托由高分子塑料板制成,比以往患者采用化纤或棉布材质的训练带进行功能锻炼,改良式训练带在使用上更专业,并在所述开放式下肢托的内侧设置海绵层,与皮肤接触性好,较少发生皮肤过敏或其他不适,穿戴更为舒适,使伤口部位不易感染。
前述的改良式下肢训练带,所述牵拉绳为长90-130cm的尼龙布带,在所述尼龙布带的中部设置日字调节扣,方便患者根据身高调整牵拉绳的长度。
进一步的,前述的改良式下肢训练带,所述固定带袢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方便患者能够自助操作,固定和调整松紧都能够单手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分子塑料下肢托具有轻巧、耐用、保护、透气等性能,旋转开关既能保护踝关,又不影响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进行有效伸屈运动,减轻患者由于惧怕疼痛或担心骨折移位而导致的功能锻炼率达标率低。下肢托的内层置有海绵软底,与皮肤接触性好,较少发生皮肤过敏或其他不适,穿戴更为舒适,使伤口部位不易感染。如有汗渍、血渍等污染,在使用完后取下清洗悬挂晾干,以便下次使用,重复使用既环保又减轻了患者经济上的压力。自助操作,不需要他人协助。患者在使用时,直接将训练带的手握套套在双手即可,不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操作,增强了患者主动参与功能锻炼的意识,避免过度依赖康复师及护士,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合理制定锻炼计划并及时调整。另外可根据患者的身高、足底长度,选用不同规格的训练套,不同型号的设计在使用上更人性化,不仅避免了过高或过矮的患者在使用上影响效果等问题,同时在制作上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开放式下肢托1、固定带袢、牵拉绳2以及手握套3,牵拉绳为长90-130cm的尼龙布带,在尼龙布带的中部设置日字调节扣4,用以调节牵拉绳的长度;开放式下肢托1由高分子塑料板制成,并由脚底托11和小腿托构12成,呈L形结构,并在开放式下肢托的脚底托和小腿托内侧设置海绵层13,开放式下肢托两侧共设有三对固定带袢,每对固定带袢两端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第一对固定带袢5设置在脚底托1/2处,第二固定带袢6和第三固定带袢7分别设置在踝关节上方的小腿托两侧和小腿中部向下1/3处的小腿托两侧;牵拉绳设置脚底托1/2处的底部并由旋转开关连接固定,在牵拉绳两端连接手握套3。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①患者首先测量自己的足部长度,根据测量值,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型号;②患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可自行调节牵拉绳的长度,使该牵拉绳适宜个体需求的长度;③将改良式训练带套入患侧下肢,固定并调整舒适的位置;④固定于第1对固定带袢,使用双上肢牵拉,同时让患者踝关节主动背伸、股四头肌用力绷紧,以达到踝关节背伸、股四头肌收缩的作用,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松牵引带,此时踝关节跖屈,股四头肌放松,5秒后重复上述动作,由此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和股四头肌舒缩锻练;⑤固定于第1、2对固定带袢,双手牵拉牵引带的同时嘱患者主动配合做屈膝动作,此时达到膝、髋关节屈曲,保持5-10秒,然后缓慢放松牵引带,伸直膝关节、髋关节,休息5秒后进行下一次锻练;⑥固定于第1、2、3对固定带袢,双手牵拉牵引带的同时嘱患者主动配合做直腿抬高动作,以此达到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保持2-4秒,然后缓慢放松牵引带,休息5秒后进行下一次锻练;⑦患者功能锻炼时放松心情,同时进行呼吸配合,牵拉时吸气,放松时呼气。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包括开放式下肢托、固定带袢、牵拉绳以及手握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下肢托为由脚底托和小腿托构成的L形结构,所述开放式下肢托两侧共设有三对所述固定带袢,第一对固定带袢设置在所述脚底托1/2处,第二固定带袢和第三固定带袢分别设置在踝关节上方的小腿托两侧和小腿中部向下1/3处的小腿托两侧;所述牵拉绳设置所述脚底托1/2处的底部并由旋转开关连接固定,在所述牵拉绳两端连接所述手握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下肢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式下肢托由高分子塑料板制成,并在所述开放式下肢托的内侧设置海绵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下肢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绳为长90-130cm的尼龙布带,在所述尼龙布带的中部设置日字调节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式下肢训练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袢通过魔术贴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38689.7U CN206198244U (zh) | 2016-08-24 | 2016-08-24 | 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938689.7U CN206198244U (zh) | 2016-08-24 | 2016-08-24 | 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98244U true CN206198244U (zh) | 2017-05-31 |
Family
ID=58760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93868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98244U (zh) | 2016-08-24 | 2016-08-24 | 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982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82330A (zh) * | 2017-09-29 | 2018-01-16 | 顾美芹 | 一种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锻炼用三头带及其使用方法 |
-
2016
- 2016-08-24 CN CN201620938689.7U patent/CN20619824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82330A (zh) * | 2017-09-29 | 2018-01-16 | 顾美芹 | 一种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锻炼用三头带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31873B2 (ja) | 身体補装具 | |
RU2616992C2 (ru) | Способ тренировки мышц | |
CN206198244U (zh) | 一种改良式下肢训练带 | |
CN207041826U (zh) | 一种膝关节自主训练器 | |
CN204446516U (zh) | 髌骨骨折术后自助关节活动器 | |
CN111330227A (zh) | 一种用于肌肉拉伸训练方法 | |
RU2724399C1 (ru) |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вязоч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 |
JP3219433U (ja) | 身体体操機 | |
CN205019655U (zh) | 医用下肢肌力锻炼器 | |
CN203971313U (zh) | 一种简易防足下垂的下肢主动肌力训练装置 | |
CN207462313U (zh) | 一种异常姿态水中矫正训练装置 | |
CN204931933U (zh) | 多功能弹力下肢托 | |
CN206535084U (zh) | 儿童马蹄内翻足术后辅助功能锻炼支具 | |
RU2802526C1 (ru) | Способ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связоч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медицинских эластичных бинтов | |
CN207506925U (zh) | 一种预防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训练器 | |
KR100632993B1 (ko) | 스트레칭 운동매트 | |
CN216393128U (zh) | 用于脑卒中康复爬行训练的护膝 | |
CN214968566U (zh) | 下肢功能锻炼带 | |
JP7329284B1 (ja) | 経絡衣服 | |
CN216676055U (zh) | 用于脑卒中康复爬行训练的手套 | |
CN221357559U (zh) | 一种足部康复带 | |
RU2013153167A (ru) | Способ ней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нейросенсорной) коррекции для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я двигательных, позных, сенсорных и когнитивных функций у больных с патологией нервной системы и опорно-двиг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и костюм для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я | |
CN201996790U (zh) | 一种压腿拉筋养生装置 | |
CN208741418U (zh) | 一种下肢功能锻炼器 | |
RU2687798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абилитации детей, больных детским церебральным параличом (ДЦ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Termination date: 2018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