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97724U - 电炖盅 - Google Patents

电炖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97724U
CN206197724U CN201620817937.2U CN201620817937U CN206197724U CN 206197724 U CN206197724 U CN 206197724U CN 201620817937 U CN201620817937 U CN 201620817937U CN 206197724 U CN206197724 U CN 206197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viding plate
flow
bubble
electrical boiler
accommodat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179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广清
杜明辉
吴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179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97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97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97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炖盅,包括:本体、炖芯和隔板,本体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本体内设有加热元件;炖芯放置在容纳腔内,并位于加热元件的上方;隔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腔的底部,并支撑炖芯,隔板的下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出导流通道,多个导流通道沿隔板的周向呈放射状分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炖盅,通过在隔板上与加热元件相对的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有效引导加热元件加热产生的气泡由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扩散,即指定产生的气泡的流动方向,这样不仅加速气泡的扩散,避免炖芯底部气泡大量积聚导致气泡破裂而带来的噪音,同时还可避免因气泡无规则扩散而导致气泡连同水一起溢出至电炖盅外部,从而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电炖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炖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炖盅,由于产品在加热过程中,炖芯底部不能顺利地将沸腾后所产生的气泡排出,当积聚的大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大的噪音,并且大量的气泡积聚容易导致水箱内的水溢出,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炖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炖盅,包括:本体,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本体内设有加热元件;炖芯,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上方;和隔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并支撑所述炖芯,所述隔板的下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多个所述导流通道沿所述隔板的周向呈放射状分布。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炖盅,通过在隔板的下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即在隔板上与加热元件相对的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有效引导加热元件加热产生的气泡由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扩散,即指定产生的气泡的流动方向,这样不仅加速气泡的扩散,避免炖芯底部气泡大量积聚导致气泡破裂而带来的噪音,同时还可避免因气泡无规则扩散而导致气泡连同水一起溢出到电炖盅外部,从而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隔板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腔的底部,便于将隔板拆下进行清洗或更换。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炖盅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下板面上设有多个凸筋,多个所述凸筋沿所述隔板的周向分布,相邻所述凸筋之间限定出所述导流通道。
在隔板的下板面上设有多个凸筋,相邻凸筋之间限定出导流通道,这样炖芯底部和加热元件之间加热产生的细小气泡,会在升浮过程中逐渐分流至各个导流通道内,从而便于气泡的顺畅排出;优选地,多个凸筋为隔板的上板面向下凹陷形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所述凸筋沿所述隔板的周向均布。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由所述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相邻所述凸筋之间限定出的所述导流通道的宽度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相邻两个凸筋之间限定出的导流通道的宽度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使导流通道的入口端处和出口端处均形成扩口结构,便于气泡在升浮过程中顺利经导流通道的入口端流入导流通道内,并经导流通道的出口端排出;当然,也可以将导流通道设计成由其入口端向其出口端宽度逐渐增大的喇叭形结构,即由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相邻凸筋之间限定出的导流通道的宽度逐渐增大,同样能够达到便于气泡顺畅排出的目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由所述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所述隔板的下板面具有逐渐向上倾斜的导流段,以使所述导流段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逐渐增大。
通过在隔板的下板面设置逐渐向上倾斜的导流段,一方面使得炖芯底部和加热元件之间加热产生的细小气泡,会在升浮过程中顺着该导流段顺畅排出,另一方面使得导流段和容纳腔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逐渐增大,这样气泡在向外排出的过程中气泡压力得到释放,从而便于气泡顺着压力释放的方向顺畅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导流通道的顶壁面逐渐向上倾斜形成所述导流段。
导流通道的顶壁面逐渐向上倾斜形成该导流段,既有效引导加热元件加热产生的气泡由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扩散,即指定产生的气泡的流动方向,加速气泡的扩散,又便于气泡在升浮过程中顺着该导流段顺畅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由所述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所述隔板的下板面具有先向下倾斜后向上倾斜的导流段,以使所述导流段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先减小后增大。
导流段和容纳腔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先减小后增大,这样可充分利用文丘里效应,气泡流经通流截面减小处时流速增加,动压增大,静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得更多的气泡通过该通流截面减小处,从而提高了气泡的流动速度和流量,便于气泡顺利排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下板面上设有位于多个所述导流通道内侧的环形凸起,所述隔板上位于所述环形凸起内侧的下板面、所述环形凸起的下表面及所述导流通道的顶壁面平滑过渡连接形成所述导流段。
在隔板的下板面上设置环形凸起,在环形凸起的下表面和容纳腔的底部之间形成通流截面逐渐减小的缩口结构,气泡在流经该处时流速增加,动压增大,静压减小,从而在该处形成负压,便于更多的气泡通过该通流截面减小处顺畅排出;导流通道位于环形凸起的外侧,便于气泡流经环形凸起后进行分流,有效引导气泡由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扩散,进一步提升气泡的排出速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为绕设在所述本体内的发热管,并靠近所述隔板的中部设置。
发热管靠近隔板的中部设置,这样发热管加热产生的气泡优先产生在炖芯的底部中心处,然后经设在隔板上的多个导流通道顺畅排出至炖芯的底部边缘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隔板的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内环壁,所述隔板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外环壁,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内环壁和所述外环壁之间围设出的环形区域内,并靠近所述内环壁设置。
在隔板的下板面上围设出环形区域,将本体内的发热管设在正对该环形区域内,从而使发热管对局部空间进行加热,使得该局部空间被快速加热至沸腾,进一步提升了加热速度,解决了电炖盅内的水温上升速度慢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隔板具有连接在所述导流通道和所述外环壁之间的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的下表面与所述导流通道的顶壁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过渡区域内开设有多个出水导气孔。
发热管对正对发热管上方的局部空间进行加热,该局部空间被快速加热沸腾产生气泡,气泡经由隔板上呈放射状分布的导流通道扩散到隔板的外环壁附近,经由隔板上的出水导气孔流到炖芯周围,有效引导气泡扩散,不仅可加快气泡扩散,同时可避免气泡无规则扩散导致溢出,还降低了炖芯底部气泡破裂带来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炖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炖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炖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电炖盅中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隔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隔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炖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电炖盅中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隔板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隔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电炖盅,10本体,101容纳腔,102加热元件,11水箱,12外壳,20盖体,30炖芯,40隔板,401导流通道,402凸筋,403环形凸起,404内环壁,405外环壁,406出水导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电炖盅。
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炖盅1,包括:本体10、盖体20、炖芯30和隔板40。
其中,本体10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101,盖体20盖设在容纳腔101的开口处,本体10内设有加热元件102;炖芯30放置在容纳腔101内,并位于加热元件102的上方;隔板40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腔101的底部,并支撑炖芯30,隔板40的下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401,多个导流通道401沿隔板40的周向呈放射状分布。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炖盅1,通过在隔板40的下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401,即在隔板40上与加热元件102相对的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401,有效引导加热元件102加热产生的气泡由隔板40的中部向其边缘扩散,即指定产生的气泡的流动方向,这样不仅加速气泡的扩散,避免炖芯30底部气泡大量积聚导致气泡破裂而带来的噪音,同时还可避免因气泡无规则扩散而导致气泡连同水一起溢出到电炖盅1外部,从而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隔板40可拆卸地设置在容纳腔101的底部,便于将隔板40拆下进行清洗或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5、图8和图9所示,隔板40的下板面上设有多个凸筋402,多个凸筋402沿隔板40的周向分布,相邻凸筋402之间限定出导流通道401。
在隔板40的下板面上设有多个凸筋402,相邻凸筋402之间限定出导流通道401,这样炖芯30底部和加热元件102之间加热产生的细小气泡,会在升浮过程中逐渐分流至各个导流通道401内,从而便于气泡的顺畅排出;优选地,多个凸筋402为隔板40的上板面向下凹陷形成。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和图9所示,由隔板40的中部向其边缘,相邻凸筋402之间限定出的导流通道401的宽度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相邻两个凸筋402之间限定出的导流通道401的宽度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使导流通道401的入口端处和出口端处均形成扩口结构,便于气泡在升浮过程中顺利经导流通道401的入口端流入导流通道401内,并经导流通道401的出口端排出。
当然,也可以将导流通道401设计成由其入口端向其出口端宽度逐渐增大的喇叭形结构,即由隔板40的中部向其边缘,相邻凸筋402之间限定出的导流通道401的宽度逐渐增大,同样能够达到便于气泡顺畅排出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由隔板40的中部向其边缘,隔板40的下板面具有逐渐向上倾斜的导流段402,以使导流段402和容纳腔101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逐渐增大。
通过在隔板40的下板面设置逐渐向上倾斜的导流段402,一方面使得炖芯30底部和加热元件102之间加热产生的细小气泡,会在升浮过程中顺着该导流段402顺畅排出,另一方面使得导流段402和容纳腔101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逐渐增大,这样气泡在向外排出的过程中气泡压力得到释放,从而便于气泡顺着压力释放的方向顺畅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6所示,导流通道401的顶壁面逐渐向上倾斜形成导流段402。
导流通道401的顶壁面逐渐向上倾斜形成该导流段402,既有效引导加热元件102加热产生的气泡由隔板40的中部向其边缘扩散,即指定产生的气泡的流动方向,加速气泡的扩散,又便于气泡在升浮过程中顺着该导流段402顺畅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0所示,由隔板40的中部向其边缘,隔板40的下板面具有先向下倾斜后向上倾斜的导流段402,以使导流段402和容纳腔101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先减小后增大。
导流段402和容纳腔101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先减小后增大,这样可充分利用文丘里效应,气泡流经通流截面减小处时流速增加,动压增大,静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得更多的气泡通过该通流截面减小处,从而提高了气泡的流动速度和流量,便于气泡顺利排出。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图9和图10所示,隔板40的下板面上设有位于多个导流通道401内侧的环形凸起403,隔板40上位于环形凸起403内侧的下板面、环形凸起403的下表面及导流通道401的顶壁面平滑过渡连接形成导流段402。
在隔板40的下板面上设置环形凸起403,在环形凸起403的下表面和容纳腔101的底部之间形成通流截面逐渐减小的缩口结构,气泡在流经该处时流速增加,动压增大,静压减小,从而在该处形成负压,便于更多的气泡通过该通流截面减小处顺畅排出;导流通道401位于环形凸起403的外侧,便于气泡流经环形凸起403后进行分流,有效引导气泡由隔板40的中部向其边缘扩散,进一步提升气泡的排出速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7所示,加热元件102为绕设在本体10内的发热管,并靠近隔板40的中部设置。
发热管靠近隔板40的中部设置,这样发热管加热产生的气泡优先产生在炖芯30的底部中心处,然后经设在隔板40上的多个导流通道401顺畅排出至炖芯30的底部边缘处。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7所示,本体10包括水箱11和套设在水箱11外侧的外壳12,发热管钎焊在水箱11的底部中心处。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图6、图7和图10所示,隔板40的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内环壁404,隔板40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外环壁405,发热管位于内环壁404和外环壁405之间围设出的环形区域内,并靠近内环壁404设置。
在隔板40的下板面上围设出环形区域,将本体10内的发热管设在正对该环形区域内,从而使发热管对局部空间进行加热,使得该局部空间被快速加热至沸腾,进一步提升了加热速度,解决了电炖盅1内的水温上升速度慢的问题。
优选地,隔板40的中部开设有通孔,内环壁404为通孔的孔壁向下延伸形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图6、图9和图10所示,隔板40具有连接在导流通道401和外环壁405之间的过渡区域,过渡区域的下表面与导流通道401的顶壁面平滑过渡连接,过渡区域内开设有多个出水导气孔406。
发热管对正对发热管上方的局部空间进行加热,该局部空间被快速加热沸腾产生气泡,气泡经由隔板40上呈放射状分布的导流通道401扩散到隔板40的外环壁405附近,经由隔板40上的出水导气孔406流到炖芯30周围,有效引导气泡扩散,不仅可加快气泡扩散,同时可避免气泡无规则扩散导致溢出,还降低了炖芯30底部气泡破裂带来的噪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炖盅,通过在隔板的下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即在隔板上与加热元件相对的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有效引导加热元件加热产生的气泡由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扩散,即指定产生的气泡的流动方向,这样不仅加速气泡的扩散,避免炖芯底部气泡大量积聚导致气泡破裂而带来的噪音,同时还可避免因气泡无规则扩散而导致气泡连同水一起溢出到电炖盅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炖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具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本体内设有加热元件;
炖芯,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并位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上方;和
隔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并支撑所述炖芯,所述隔板的下板面上限定出多个导流通道,多个所述导流通道沿所述隔板的周向呈放射状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下板面上设有多个凸筋,多个所述凸筋沿所述隔板的周向分布,相邻所述凸筋之间限定出所述导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相邻所述凸筋之间限定出的所述导流通道的宽度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所述隔板的下板面具有逐渐向上倾斜的导流段,以使所述导流段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通道的顶壁面逐渐向上倾斜形成所述导流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隔板的中部向其边缘,所述隔板的下板面具有先向下倾斜后向上倾斜的导流段,以使所述导流段和所述容纳腔的底部之间限定出的通流截面先减小后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下板面上设有位于多个所述导流通道内侧的环形凸起,所述隔板上位于所述环形凸起内侧的下板面、所述环形凸起的下表面及所述导流通道的顶壁面平滑过渡连接形成所述导流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为绕设在所述本体内的发热管,并靠近所述隔板的中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的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内环壁,所述隔板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外环壁,所述发热管位于所述内环壁和所述外环壁之间围设出的环形区域内,并靠近所述内环壁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炖盅,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具有连接在所述导流通道和所述外环壁之间的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的下表面与所述导流通道的顶壁面平滑过渡连接,所述过渡区域内开设有多个出水导气孔。
CN201620817937.2U 2016-07-29 2016-07-29 电炖盅 Active CN206197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7937.2U CN206197724U (zh) 2016-07-29 2016-07-29 电炖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7937.2U CN206197724U (zh) 2016-07-29 2016-07-29 电炖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97724U true CN206197724U (zh) 2017-05-31

Family

ID=58756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17937.2U Active CN206197724U (zh) 2016-07-29 2016-07-29 电炖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9772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9621A (zh) * 2017-07-03 2017-11-17 深圳市兆福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倒流萃饮装置
CN108158384A (zh) * 2017-12-20 2018-06-15 安徽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喷流板的煮面炉及其煮面方法
WO2024027059A1 (zh) * 2022-08-01 2024-02-08 方逸佳 一种新型炖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9621A (zh) * 2017-07-03 2017-11-17 深圳市兆福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倒流萃饮装置
CN108158384A (zh) * 2017-12-20 2018-06-15 安徽华菱西厨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喷流板的煮面炉及其煮面方法
WO2024027059A1 (zh) * 2022-08-01 2024-02-08 方逸佳 一种新型炖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97724U (zh) 电炖盅
CN103908176B (zh) 食物处理器
CN103082872B (zh) 消泡容器及消泡方法
CN204079943U (zh) 一种白酒蒸馏设备
CN106085837A (zh) 一种用于餐厨垃圾湿式厌氧制沼气的设备
CN208192795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
CN107660999A (zh) 电炖盅
CN204388362U (zh) 加热水箱和热泵热水器
CN203943490U (zh) 电饭煲
CN208312370U (zh) 一种燃烧器
CN206809173U (zh) 空气炸锅
CN103307740B (zh) 一种高热水输出率的电热水器
CN205338731U (zh) 一种设有均质装置的豆浆机
CN213605879U (zh) 一种多功能电饭煲
CN203943483U (zh) 电饭煲
CN205102407U (zh) 用于电热水器的导流组件和具有其的电热水器
CN205514170U (zh) 一种奶瓶调温装置的桶体
CN203314721U (zh) 具有电热气泡煮饺装置的智能电饭煲
CN205783809U (zh) 一种一体式热泵热水器水箱
CN210601549U (zh) 蒸汽发生器
CN206055944U (zh) 节能电热水器
CN214341717U (zh) 一种低糖饭烹饪锅具及蒸汽饭煲
CN205513906U (zh) 一种陶瓷茶盘
TWI727748B (zh) 能快速啟動加熱的電熱水器系統及其加熱方法
CN215738620U (zh) 一种节水淋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