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9173U - 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9173U
CN206809173U CN201621460381.2U CN201621460381U CN206809173U CN 206809173 U CN206809173 U CN 206809173U CN 201621460381 U CN201621460381 U CN 201621460381U CN 206809173 U CN206809173 U CN 206809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air
fry basket
bottom wall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603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刚林
孟城城
鲁永柱
胡四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603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9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9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9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其包括:壳体、送风组件和发热组件。壳体具有相互独立且贯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第一腔体中设置有内锅;送风组件设置于第二腔体中并通过出风口向第一腔体送风;其中,第一腔体、进风口、第二腔体以及出风口在竖直平面上形成循环风道,循环风道经过内锅的内部,内锅的底壁沿远离第二腔体的方向向上倾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内锅底壁为倾斜面,可以对循环的热风进行导流以减小其流动损失,使热风的循环更加顺畅,能够优化加热效果,提高热风和食物之间的传热效率,使热风对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快速。

Description

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烹饪器具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炸锅设置有加热空气的装置,该装置对食物进行加热,但现有的空气炸锅内循环流道的设计多存在热风循环不畅的问题,导致对食物的加热不均匀。
因此,需要一种空气炸锅,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互独立且贯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中设置有内锅;
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中并通过所述出风口向所述第一腔体送风;以及
发热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腔体、所述进风口、所述第二腔体以及所述出风口在竖直平面上形成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经过所述内锅的内部,所述内锅的底壁沿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向上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内锅底壁为倾斜面,可以对循环的热风进行导流以减小其流动损失,使热风的循环更加顺畅,能够优化加热效果,提高热风和食物之间的传热效率,使热风对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快速。
可选地,所述内锅的底壁为弧面、斜面或者弧面和斜面的组合。由此,可根据需要将内锅的底壁构造为期望的形状。
可选地,还包括炸篮,所述炸篮适于架设在所述内锅中。由此,在内锅中设置炸篮,可以将食物放置在炸篮上进行加热,使食物受热更加均匀。
可选地,所述炸篮包括侧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炸篮的底壁和侧壁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构造为沿远离所述炸篮的底壁中心的方向向上倾斜。由此,可以将食物均匀地平铺在炸篮的底壁和连接部上,扩大食物与热风的接触面积,优化传热效果。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弧面、斜面或者弧面和斜面的组合。由此,可以根据需要将连接部构造为期望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弧面朝向所述炸篮的外部凹陷。由此,可以尽量地扩大炸篮的容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经由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经由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炸篮的至少所述底壁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由此,使得布置于炸篮的底壁和连接部的食物能够与尽量多的热风接触,优化传热效果。
可选地,所述炸篮的所述连接部的上边缘低于所述出风口的下边缘,和/或所述炸篮的所述底壁的下边缘高于所述进风口的上边缘。由此,使得吹风口和/或进风口的流通面没有阻挡,保持循环风道的畅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导风部,所述导风部位于所述内锅的所述底壁的上方,所述导风部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由此,设置导风部可以使由出风口水平流出的热风较为缓和地转变为向下流动,减少能量损失,使热风循环顺畅。
可选地,所述导风部还包括平台部和沿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向上倾斜的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所述平台部以及所述第二倾斜部沿远离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依次设置。由此,设置平台部和第二倾斜部可以使一部分热风能够流动至第一腔体远离出风口的部分,使热风在第一腔体内尽量均匀地分布。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空气炸锅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壳体 11: 第一腔体
12: 第二腔体 13: 出风口
14: 进风口 20: 炸篮
21: 炸篮侧壁 22: 炸篮底壁
23: 连接部 30: 发热组件
40: 送风组件 50: 内锅
51: 内锅底壁 60: 导风部
61: 第一倾斜部 62: 平台部
63: 第二倾斜部 70: 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空气炸锅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空气炸锅包括壳体10和盖体70。壳体10具有相互独立且贯通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以及连通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的进风口14和出风口13。其中,第一腔体11的顶部与第二腔体12的顶部经由出风口13连通,第一腔体11的底部与第二腔体12的底部经由进风口14连通。盖体70盖合壳体10使空气炸锅内部形成密闭空间以供热风循环流动。
空气炸锅还包括内锅50、炸篮20、发热组件30及送风组件40。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内锅50和炸篮20设置在第一腔体11中,其中,炸篮20 设置于内锅50的上部。而发热组件30和送风组件40设置在第二腔体12 中。送风组件通过出风口13向第一腔体11中送入经由发热组件30加热的热风。为了使热风的热量更多地传递至内锅50,发热组件30相对于送风组件40靠近出风口13设置。由此,第一腔体11、进风口14、第二腔体 12及出风口13在竖直面上形成热风循环风道。
以此方式,来自送风组件40的气流经过发热组件30加热,之后经由出风口13进入第一腔体11,流动至炸篮20和内锅50处,在穿过炸篮20 时对其中的食物进行加热达到烹饪的目的。之后热风温度降低,经过内锅 50底部时被导流通过进风口14回到第二腔体12中,重新进行循环。
然而,现有的空气炸锅内的热风循环风道的多存在不合理的设计,影响热风在循环风道内顺畅地流通,导致对食物加热不均匀,从而影响烹饪效果。因此在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空气炸锅在第一腔体11的上部设置导风部 60,并对炸篮20和内锅50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热风能够更好地循环,并能够均匀地分布到食物上进行加热。
经由出风口13进入第一腔体11的热风初始为大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状态,然而内锅50或者炸篮20内所需要加热的食物位于出风口13的下部,需要使水平流动的热风转为向下方流动才能进行加热。现有技术利用第一腔体11的侧壁进行导流,由于形状设计不合理,容易产生涡流,造成很大的能量损失,并且导致热风在第一腔体11内分布不均,影响热风的循环流动以及加热效果。因此,如图1所示,在第一腔体11的上部靠近出风口 13的位置设置有导风部60。
导风部60大致由沿远离出风口13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倾斜部61、平台部62以及第二倾斜部63组成,其中第一倾斜部61设置于出风口13 的上边缘处,并沿远离出风口13的方向向下倾斜,平台部62大致为水平面,第二倾斜部63沿远离出风口13的方向向上倾斜。经由出风口13吹出的热风,首先与第一倾斜部61接触,随着第一倾斜部61的引导,热风的流动方向以较为缓和的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在第一倾斜部61远离出风口 13的一端,大部分热风由第一倾斜部61引导转为向下流动的状态。同时小部分热风继续保持水平方向流动至平台部62,经由第二倾斜部63引导至第一腔体11的侧壁处,转而变为向下流动的状态。这样,设置第一倾斜部61可以使热风以缓和的方式从水平流动转变为上下流动,减小热风的能量损失,使循环顺畅。设置第二倾斜部63使得第一腔体11距离出风口13 的最远处也能有热风的循环流动,避免热风过度地集中于第一腔体11靠近出风口13的部分,从而使热风在第一腔体11内均匀地分布。具体地,导风部6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作,以防止在热风的加热作用下变形。第一倾斜部61和第二倾斜部63可以为弧形面、斜面或者弧形面和斜面的组合面的形式。导风部60可以设置于盖体70上,也可以以单个部件的形式设置在第一腔体11的上方。
在进行烹饪时,尽量将食物以均匀平铺的形式布置在炸篮20的底部,这样当热风穿过炸篮20的底部时,可以对食物均匀地加热,达到良好的烹饪效果。因此,对炸篮20的结构进行优化。如图1所示,炸篮20包括炸篮侧壁21和炸篮底壁22,炸篮侧壁21和炸篮底壁22之间通过连接部23 连接。其中连接部23为倾斜面的形状,并且连接部23与炸篮侧壁21连接的部分高于连接部23与炸篮底壁22连接的部分。具体地,连接部23可以为弧形面、斜面或者弧形面和斜面的组合面的形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3优选地为向外凹出的弧形面。这样,食物可以尽量薄地平铺在炸篮底壁22和连接部23上,相当于变相地扩大了炸篮底壁22的面积,使得食物与热风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提高了二者之间的传热效率,从而使热风在经过炸篮20时能够对食物进行快速均匀地加热。
在送风组件的送风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与食物进行热交换的热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重,也可以增强对食物的加热效果。因此,优选地,炸篮 20的至少炸篮底壁22和连接部23设置在出风口13和进风口14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尽可能多的热风通过炸篮底壁22和连接部23以对布置在其上的食物进行加热。同时为了保证热风能够流畅地从出风口13吹出以及通过进风口14吸入第二腔体12,炸篮底壁22和连接部23不能对出风口13和进风口14的流道产生阻挡。也即,炸篮底壁22的下边缘须高于进风口14 的上边缘,连接部23的上边缘须低于出风口13的下边缘。
热风在循环过程中,对食物加热完毕以后,经由内锅50底部的导流作用,通过进风口14返回到第二腔体12。其中,内锅底壁51对热风的导流起主要作用,因此,将内锅底壁51设计为倾斜面的形式。如图1所示,内锅底壁51整体为倾斜面,在靠近进风口14的位置处为倾斜面的最低部分,沿着远离进风口14的方向,倾斜面逐渐升高。这样就使得热风在被导流经过进风口14之前,以较为缓和的方式由向下的流动方向转变为水平的流动方向,从而减小由于流动方向转变带来的能量损失,使热风的流动更加顺畅。具体地,内锅底壁51的倾斜面可以为弧形面、斜面或者弧形面和斜面的组合面的形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锅底壁51优选地为向外凹出的弧形面,这样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内锅50的容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其第一腔体的上方设置有导风部,内锅底壁为倾斜面,可以对循环的热风进行导流以减小其流动损失,使热风的循环更加顺畅,并且可以使热风在第一腔体内均匀分布,能够优化加热效果,其炸篮的连接部可以扩大食物与热风的接触面积,提高热风和食物之间的传热效率,使热风对食物的加热更加均匀快速。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具有相互独立且贯通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通过进风口(14)和出风口(13)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中设置有内锅(50);
送风组件(40),所述送风组件(40)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2)中并通过所述出风口(13)向所述第一腔体(11)送风;以及
发热组件(30);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所述进风口(14)、所述第二腔体(12)以及所述出风口(13)在竖直平面上形成循环风道,所述循环风道经过所述内锅(50)的内部,所述内锅(50)的底壁(51)沿远离所述第二腔体(12)的方向向上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50)的底壁(51)为弧面、斜面或者弧面和斜面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炸篮(20),所述炸篮(20)适于架设在所述内锅(5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20)包括侧壁、底壁以及连接所述炸篮(20)的底壁(22)和侧壁(21)的连接部(23),所述连接部(23)构造为沿远离所述炸篮(20)的底壁(22)中心的方向向上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3)为弧面、斜面或者弧面和斜面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朝向所述炸篮(20)的外部凹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腔体(12)的顶部经由所述出风口(13)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腔体(12)的底部经由所述进风口(14)连通,所述炸篮(20)的至少所述底壁(22)和所述连接部(23)位于所述出风口(13)和所述进风口(1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炸篮(20)的所述连接部(23)的上边缘低于所述出风口(13)的下边缘,和/或所述炸篮(20)的所述底壁(22)的下边缘高于所述进风口(14)的上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设置有导风部(60),所述导风部(60)位于所述内锅(50)的所述底壁(51)的上方,所述导风部(60)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二腔体(12)的方向向下倾斜的第一倾斜部(6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60)还包括平台部(62)和沿远离所述第二腔体(12)的方向向上倾斜的第二倾斜部(63),所述第一倾斜部(61)、所述平台部(62)以及所述第二倾斜部(63)沿远离所述第二腔体(12)的方向依次设置。
CN201621460381.2U 2016-12-28 2016-12-28 空气炸锅 Active CN206809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60381.2U CN206809173U (zh) 2016-12-28 2016-12-28 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60381.2U CN206809173U (zh) 2016-12-28 2016-12-28 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9173U true CN206809173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0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60381.2U Active CN206809173U (zh) 2016-12-28 2016-12-28 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91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56246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113133684A (zh) * 2020-01-17 2021-07-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33684A (zh) * 2020-01-17 2021-07-20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WO2021143153A1 (zh) * 2020-01-17 2021-07-22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113133684B (zh) * 2020-01-17 2023-10-24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112656246A (zh) * 2020-12-31 2021-04-16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27136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空气炸锅
CN206371930U (zh) 一种高能效空气炸锅
CN209090957U (zh) 一种烹调设备
CN209090955U (zh) 一种制作食物的设备
CN208755752U (zh) 一种带有透明视窗的空气炸锅
CN206809173U (zh) 空气炸锅
CN110507217A (zh) 空气炸锅
CN202665302U (zh) 一种热风电烤炉
CN202136205U (zh) 一种煎炸锅
CN207202764U (zh) 一种带有接油功能的炸篮及包括该炸篮的空气炸锅
CN206102382U (zh) 一种水箱内置的蒸汽烤箱
CN208312370U (zh) 一种燃烧器
CN109380990A (zh) 一种可水冷降温的电饭煲
CN104248332A (zh) 炖锅
CN107319958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7610614U (zh)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炸篮组件
KR19990022467U (ko) 복합형조리기
CN205433416U (zh) 一种用于烧烤炉的底部温度调节结构
CN206434184U (zh) 即冷电热壶
CN202919908U (zh) 一种太阳能烹调器具
CN206166592U (zh) 汤液循环电热壶或锅
CN219516021U (zh) 一种热均匀的炸盘及其空气炸锅
CN214905844U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18606220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02871536A (zh) 一种太阳能烹调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