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89901U - 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89901U
CN206189901U CN201621050837.8U CN201621050837U CN206189901U CN 206189901 U CN206189901 U CN 206189901U CN 201621050837 U CN201621050837 U CN 201621050837U CN 206189901 U CN206189901 U CN 206189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eral body
automobile
containing body
waterproof containing
automobile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508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 Hailiang
Fu Gaoyang
Original Assignee
Bai Hailiang
Fu Gaoy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 Hailiang, Fu Gaoyang filed Critical Bai Hailiang
Priority to CN2016210508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89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89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899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包括第一底面,设置于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底部;容纳侧体,与所述第一底面相连接,包括第一侧体和第二侧体,所述第一侧体和第二侧体形成第一充气空间;第一顶部,与所述容纳侧体上端相连接;以及充气装置,与所述容纳侧体相连接,对所述第一充气空间充气后,所述容纳侧体直立,进而所述第一底面、容纳侧体和第一顶面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一是能够形成密封的容置空间来对汽车进行容纳和防护;二是能够对容纳侧体进行保护,遇大风时不易变形;三是通过设有的第一封闭部件和第二封闭部件配合,能够打开容置空间,使得整个装置可以拆卸和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气且组装的汽车防水容纳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汽车作为人民的代步工具,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对于汽车的保养也越来越重视,汽车放置在户外,当遇恶劣雨水天气时,雨水对汽车造成很大的危害,危害一:漆面老化、受到腐蚀,危害二:底盘受侵蚀烂车先烂底。底盘是最接近地面的部位,受路况影响特别严重,许多车子维修时托起来一看,底壳已锈蚀斑斑,轮壳处甚至已松动穿孔。究其原因,酸雨的腐蚀性是罪魁祸首。夏天由于雷雨天气雨急风骤,雨水四溅,停放在露天的车辆除了油漆饱受考验外,底盘同样会受到酸雨的侵蚀。此外,雷雨天气还会造成路面积水,车辆通过积水路面后,酸性雨水也会附留在底盘上。无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酸雨滞留在底盘上都会造成底盘锈蚀,而且这些酸性雨水、水蒸气还会通过底盘细孔渗入车身,波及汽车的诸多部件。但大多数车主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忽略了对底盘的保养。专家建议,大雨之后,有必要对底盘作一番养护,用高压喷枪清洗车辆底部是最简单、快捷的一种方法,但效果不会太好。更为持久、有效的保养措施是做一次底盘封塑,它能使底盘与外界隔绝,起到防腐、防锈、隔音的作用,延长车身寿命。不过,底盘封塑前要特别注意,用专用去污剂去除底盘上附着的沥青、油污并烘干,任何污渍都会影响到封塑的牢固程度。封塑前,还要对传动系统、排气系统的散热部分进行遮挡,以免封塑后影响这些部件的正常运转。危害三:车内受潮、霉变大雨过后,车内比较容易受潮、霉变,影响车内人员的健康。危害四:孳生病菌夏季雨后由于气温等因素,车内比较容易滋生各种病菌,定期对车内空间进行消毒除菌就显得尤为重要。危害五:影响电路,损坏发动机,雷雨天气,汽车涉水行驶还很容易造成熄火。造成熄火的情况一般分三种:高压分电系统潮湿或进水短路;排气管进水;进气口即空气滤清器进水的同时,车门、车体的焊接部分以及车门内部的铰链、锁扣等铁质零件也容易生锈腐蚀;危害六:损坏大灯,雨天容易导致大灯进水。大灯进水后亮度会受到影响,进水多的话还可能损坏大灯,使车灯的照射方向发生改变,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目前的情况,放置在户外的汽车都依靠停车场或者车库进行防护雨水,停车场的收费较高,同时车库也需要建设,成本较大,并且建设在指定的场所,使用时不方便,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汽车用户,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汽车防水容纳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能够在恶劣的天气中对放置在户外的汽车进行防护,有效的保养汽车且组装的成本较低,且合理利用空闲的地面进行安装,节约土地资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包括,第一底面,设置于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底部;容纳侧体,与所述第一底面相连接,包括第一侧体和第二侧体,所述第一侧体和第二侧体形成第一充气空间;第一顶部,与所述容纳侧体上端相连接;以及充气装置,与所述容纳侧体相连接,对所述第一充气空间充气后,所述容纳侧体直立,进而所述第一底面、容纳侧体和第一顶面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还包括,防护装置,设置于未充气时的容纳侧体上,汽车通过防护装置后驶入所述第一底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支撑装置,设置于充气时的容纳侧体一侧,所述支撑装置与地面固定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充气装置与汽车电瓶相连接,通过汽车电瓶供电工作,向所述第一充气空间内充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顶部包括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所述第一顶面和第二顶面形成第二充气空间,所述第二充气空间充气后,形成便于排水的倾斜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充气空间与所述第一充气空间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顶部与所述容纳侧体部分相连通,非连通部分中所述第一顶部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封闭部件,非连通部分中所述容纳侧体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封闭部件,所述第一封闭部件和所述第二封闭部件配合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底面上设置有凸起模块,两两所述凸起模块之间设置有软连接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遥控装置,与所述充气装置建立遥控连接关系,控制所述充气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汽车防水容纳体一是通过设有的容纳侧体与第一顶部形成的充气空间,能够形成密封的容置空间来对汽车进行容纳和防护;二是通过设有的防护装置、支撑装置,能够对容纳侧体进行保护,遇大风时不易变形;三是通过设有的第一封闭部件和第二封闭部件配合,能够打开容置空间,使得整个装置可以拆卸和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验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的第一顶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中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未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中第一顶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设置支撑装置且第一顶部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设置支撑装置且第一顶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的第一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防水容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这一实施例中,汽车防水容纳体外观整体上呈正方体(或长方体)型,图中,该汽车防水容纳体包括第一底面100、容纳侧体200、第一顶面300和充气装置400。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底面100设置于汽车防水容纳体的底部,可以选择为不透气的塑料、橡胶或者其他不透气材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底面100将直接接触地面,故较佳地,第一底面100所选用的材质对耐磨性有一定的要求。容纳侧体200与第一底面100相连接,具体的,容纳侧体200包括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参见图2,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相连接,此处所述的“相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的是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的边缘部分相连接(例如热封),而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不连接之处能够形成第一充气空间203。当然,这里的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相连接,包含但并不限于边缘处的连接,例如,容纳侧体200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充气小包”,形成有凹凸不平的结构。
在这一实施例中,向第一充气空间203充气过后,容纳侧体200整体直立。其中,汽车防水容纳体顶部的封闭通过第一顶部300来实现,第一顶部300可以选择单层的橡胶材质或者塑料或者不透气的无纺布,与容纳侧体200充气直立后的上端边缘相连接。如此,在该实施方式中,只需保证第一充气空间203充满气即可使用。
参照图2,图2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的第一顶部3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充气后的容纳侧体200、第一底面100和第一顶面300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500(为显示容置空间500故将第一顶部300打开),容置空间500即为容纳汽车的空间,形成了汽车防水容纳体。如图3所示,汽车防水容纳体需要还包括与容纳侧体200相连接的充气装置400,充气装置400为第一充气空间203进行充气,其动力来源于汽车的电瓶。该充气装置400优选放置在汽车的后备箱内,与汽车的电瓶相连接,通过充气孔向第一充气空间203充气,充气后的容纳侧体200整体直立起来,而后将第一顶部300与容纳侧体200封闭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能够防风防雨的容纳汽车其中的容置空间500。
图1~3虽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预见:基于本实施例示出的外观整体上呈正方体(或长方体)型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其亦可变形为圆柱体型。如此,需要圆形的第一底面100和第一顶面300,以及展开呈长方形而使用时呈环形的容纳侧体200。当然,
其他能够形成容纳汽车的形状,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意,也应该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所提供的汽车防水容纳体未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种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这一实施方式增加了防护装置600。参照图4,图中所示容纳侧体200整体“瘫”在地面,防护装置600设置在未充气时的容纳侧体200上,汽车轮胎通过防护装置600时,汽车轮胎压在防护装置600上,该防护装置600可以选用耐磨抗压材质制成,对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起到保护的作用,然后汽车安全的从地面驶入第一底面100进入容置空间500。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中第一顶部未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这一实施例中,汽车防水容纳体外观整体上为正方体(或长方体)型和三棱柱型的组合,或者,通俗的说,类似于“有着尖屋顶的小房屋”。图中,该汽车防水容纳体也包括第一底面100、容纳侧体200、第一顶面300和充气装置400。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底面100设置于汽车防水容纳体的底部,可以选择为不透气的塑料、橡胶或者其他不透气材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底面100将直接接触地面,故较佳地,第一底面100所选用的材质对耐磨性有一定的要求。容纳侧体200与第一底面100相连接,具体的,容纳侧体200包括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参见图2,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相连接,此处所述的“相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的是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的边缘部分相连接(例如热封),而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不连接之处能够形成第一充气空间203。向第一充气空间203充气过后,容纳侧体200整体直立。这一实施例中,汽车防水容纳体顶部的封闭通过第一顶部300来实现,与第一种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该第一顶部300并非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构成了易于排水的“屋顶型”或“三棱柱型”。形成这一结构,可以选择“硬性材质”直接构成单层的“第一顶部300”。当然,较佳地,第一顶部300可以包括第一顶面301和第二顶面302,即:形成第二充气空间303。只要满足第二充气空间303与第一充气空间203相连通,当充气装置400为第一充气空间203进行充气时,第二充气空间303内也被充满,“鼓”起来,形成“尖尖”的屋顶。当然,其他的倾斜的排水结构也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发明人不赘述。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中第一顶部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6,图中所示的第一顶部300包括第一顶面301和第二顶面302,第一顶面301和第二顶面302分别于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相连接,即第一顶部300与容纳侧体200的上端相连接。第一顶面301和第二顶面302连接形成第二充气空间303,如此,第一充气空间203与第二充气空间303相连通,充气装置400通过充气孔对第一充气空间203充气,从而使得连通的第二充气空间303也充气,充气后的第二充气空间形成便于排水的倾斜的结构,或者如图中所示的“尖屋顶”。
如图7所示,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中设置支撑装置700且第一顶部300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和5所示,图中第一底面100、容纳侧体200和第一顶部300形成密封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底面100设置于汽车防水容纳体的底部,可以选择为不透气的塑料、橡胶或者其他不透气材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底面100将直接接触地面,故较佳地,第一底面100所选用的材质对耐磨性有一定的要求。容纳侧体200与第一底面100相连接,具体的,容纳侧体200包括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参见图2,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相连接,此处所述的“相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的是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的边缘部分相连接(例如热封),而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不连接之处能够形成第一充气空间203。当充气装置400为容纳侧体200充气时,汽车防水容纳体整体“直立”起来,然后通过支撑装置700设置在汽车防水容纳体四周,支撑装置700本身再通过“膨胀螺栓”等固定在地面。支撑装置700可以选用硬质塑料等材质,如此,对汽车防水容纳体起到一个巩固、支撑的作用。在图1和图5所示实施例的外观形状(正方体或长方体)下,支撑装置700在边角处选择“L”型或其他能够将汽车防水容纳体的边或角保护起来的形状。当然,如果汽车防水容纳体整体外观为圆柱形,支撑装置700也可以设置为弧形。即支撑装置700的形状和结构应该随汽车防水容纳体整体外观的变化而适配。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汽车防水容纳体中设置支撑装置700且第一顶部3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7,第一顶面301和第二顶面302连接形成第二充气空间303,如此,第一充气空间203与第二充气空间303相连通,充气装置400通过充气孔对第一充气空间203充气,从而使得连通的第二充气空间303也充气,充气后的第二充气空间形成便于排水的倾斜的结构,或者如图中所示的“尖屋顶”。图中支撑装置700设置于充气时容纳侧体200的一侧,且支撑装置700与容纳侧体200形成的四个底角对应贴合,对容纳侧体200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四角受力均匀且容纳侧体200不易变形,支撑装置700固定设置在地面上。
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与其他实施例不同的是,该汽车防水容纳体设置有第一封闭部件304和第二封闭部件204。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顶部300与容纳侧体200部分相连通,非连通的部分中第一顶部300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封闭部件304,非连通部分中容纳侧体200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封闭部件204,当第一顶部300盖于容纳侧体200上时,第一封闭部件304和第二封闭部件204配合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500,密封部件为配合使用的部件,优选拉链或魔术贴,拉链是依靠连续排列的链牙,使物品并合或分离的连接件,现大量用于服装、包袋、帐篷,由两条带上各有一排金属齿或塑料齿组成的扣件,用于连接开口的边缘,有一滑动件可将两排齿拉入联锁位置使开口封闭;连结于某物上以拉紧、稳定或引导该物的链,其用于第一封闭部件304和所述第二封闭部件204上并且配合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500。
参见图10,其示出了第一底面100的特殊结构。在这一实施例中,第一底面100上设置有凸起模块101,这种“凸起模块101”硬度要大于第一底面100的其他材料。例如,在凸起模块101的夹层中加入硬质塑料或硬质橡胶。而两两凸起模块101之间设置有凹沟102,由于组成凹沟102的物质材料的硬度相对于凸起模块101的硬度小,且易于折叠,故第一底面100便于折叠收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汽车防水容纳体设置有遥控装置,通过遥控技术与所充气装置400建立遥控连接关系,控制充气装置400的开启和关闭。当然,此时容纳侧体200采用透明材料,更方便用户观测汽车防水容纳体内汽车的状况。工作原理:当遇到恶劣天气时,需要使用汽车防水容纳体,汽车通过设置于未充气时的容纳侧体200上的防护装置600后从地面驶入第一底面100,进去后,利用充气装置400连接汽车的电瓶,对容纳侧体200与第一顶部300进行充气,充气后容纳侧体200直立,第一顶部300形成便于排水的倾斜结构,再通过第一封闭部件304和所述第二封闭部件204配合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500对汽车进行容纳。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汽车防水容纳体一是通过设有的容纳侧体与第一顶部形成的充气空间,能够形成密封的容置空间来对汽车进行容纳和防护;二是通过设有的防护装置、支撑装置,能够对容纳侧体进行保护,遇大风时不易变形;三是通过设有的第一封闭部件和第二封闭部件配合,能够打开容置空间,使得整个装置可以拆卸和安装。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面(100),设置于所述汽车防水容纳体底部;
容纳侧体(200),与所述第一底面(100)相连接,包括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所述第一侧体(201)和第二侧体(202)形成第一充气空间(203);
第一顶部(300),与所述容纳侧体(200)上端相连接;以及,
充气装置(400),与所述容纳侧体(200)相连接,对所述第一充气空间(203)充气后,所述容纳侧体(200)直立,进而所述第一底面(100)、容纳侧体(200)和第一顶面(300)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5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护装置(600),设置于未充气时的容纳侧体(200)上,汽车通过防护装置(600)后驶入所述第一底面(1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装置(700),设置于充气时的容纳侧体(200)一侧,所述支撑装置(700)与地面固定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400)与汽车电瓶相连接,通过汽车电瓶供电工作,向所述第一充气空间(203)内充气。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300)包括第一顶面(301)和第二顶面(302),
所述第一顶面(301)和第二顶面(302)形成第二充气空间(303),所述第二充气空间(303)充气后,形成便于排水的倾斜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空间(303)与所述第一充气空间(203)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部(300)与所述容纳侧体(200)部分相连通,非连通部分中所述第一顶部(300)的边缘设置有第一封闭部件(304),非连通部分中所述容纳侧体(200)的边缘设置有第二封闭部件(204),所述第一封闭部件(304)和所述第二封闭部件(204)配合形成密闭的容置空间(500)。
8.如权利要求1、2、6或7任一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面(100)上设置有凸起模块(101),两两所述凸起模块(101)之间设置有凹沟(102)。
9.如权利要求1、2、6或7任一所述的汽车防水容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遥控装置,与所述充气装置(400)建立遥控连接关系,控制所述充气装置(400)的开启和关闭。
CN201621050837.8U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9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0837.8U CN206189901U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50837.8U CN206189901U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89901U true CN206189901U (zh) 2017-05-24

Family

ID=58728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508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89901U (zh) 2016-09-13 2016-09-13 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899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38829A1 (en) Auto armour
CN207790387U (zh) 一种充电桩
CN206189901U (zh) 一种汽车防水容纳体
CN201931980U (zh) 可展收的汽车保护罩
CN201484268U (zh) 充气式车顶帐篷
CN1810533A (zh) 一种汽车遮阳和旅游遮阳两用遮阳篷
CN209760891U (zh) 一种多功能的智能公交站台
CN208842204U (zh) 汽车防水罩
CN2753848Y (zh) 充气式水密车罩
CN203383546U (zh) 一种折叠车库
CN201217381Y (zh) 充气式防尘防晒多用车衣
CN201221218Y (zh) 多功能便携式充气骨架车库
CN206690854U (zh) 一种用于汽车天窗的塑胶件
CN2644577Y (zh) 一种与汽车配套使用的充气帐篷
CN209112128U (zh) 汽车防水淹包
CN201329790Y (zh) 中空防盗遮阳雨篷
CN201148751Y (zh) 可折叠扇形库
CN2544996Y (zh) 轿车遮阳防护罩
CN203157675U (zh) 小汽车遮光车衣
CN2846616Y (zh) 防水车库
CN200940359Y (zh) 便携式多功能车罩
CN202213475U (zh) 快速收纳的车罩
CN203905555U (zh) 便携、充气式雨棚
TWM616394U (zh) 載具用防水套袋
CN204040561U (zh) 一种折叠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