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8742U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8742U
CN206178742U CN201621158877.4U CN201621158877U CN206178742U CN 206178742 U CN206178742 U CN 206178742U CN 201621158877 U CN201621158877 U CN 201621158877U CN 206178742 U CN206178742 U CN 206178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metal layer
semiconductor
display floater
grid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588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慧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Shanghai AVIC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588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8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8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8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栅线,栅线在第一方向延伸;半导体层,位于第一金属层背离基板的一侧,半导体层包括多个半导体块;第二金属层,位于半导体层背离第一金属层的一侧且与第一金属层绝缘设置,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触控走线,触控走线在第二方向延伸,栅线在基板的正投影与触控走线在基板的正投影形成多个交叠区域,半导体块在基板的正投影与交叠区域交叠。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触控走线和栅线的交叠处垫上半导体块的技术方案,增加了触控走线和栅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减小了耦合干扰,避免显示画面闪烁和显示出现横线,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屏作为一种输入媒介,是目前最为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在显示装置上集成触控功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显示器厂商的研发热点。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显示面板中基板1’、栅线2’和触控走线4’与其他部分的连接关系。其中栅线2’在第一方向X延伸,在第二方向Y排列,数据线5’和触控走线4’均在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X排列,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交叉,数据线5’与各个像素电极6’一一对应。公共电极层7’复用为触控电极,与触控走线4’电连接。其中,栅线2’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中,数据线5’和触控走线4’设置于第二金属层中。
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第二金属层的俯视图。其中可以看出,触控走线4’和栅线2’形成了多个交叠处,此处定义所述栅线2’在所述基板1’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走线4’在所述基板1’的正投影的交叠处为交叠区域9’。由相互平行的投射线所产生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且其中平行投射线垂直于投影面的称为正投影。
如图3所示,为图2中A1-A1’方向的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显示面板的层级关系,具体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在图中z方向自下而上的:基板1’、第一金属层、绝缘层3’和第二金属层,第一金属层设置有栅线2’,第二金属层设置有数据线5’和触控走线4’。图中未示出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其中也示出了所述交叠区域9’的位置。
如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叉处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2-A2’方向的截面图。在图中z方向上,触控走线4’和栅线2’之间仅有一层绝缘层3’,因此触控走线4’和栅线2’的垂直距离很小,容易产生较大的耦合,进一步地,栅线2’会对公共电极层7’电位施加耦合,引起显示画面闪烁和显示出现横线,大大降低了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在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叠处垫上半导体块,增加触控走线与栅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减小耦合干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栅线,所述栅线在第一方向延伸;
半导体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层包括多个半导体块;
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在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栅线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形成多个交叠区域,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交叠区域交叠。
可选地,所述第二金属层还设置有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地,多个所述半导体块与多个所述交叠区域一一对应。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且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栅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交叠区域位于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之内。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且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栅线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且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栅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块为非晶硅块、多晶硅块、单晶硅块、有机半导体块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块。
可选地,沿所述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所述半导体块的高度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触控走线和栅线的交叠处垫上半导体块的技术方案,增加了触控走线和栅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减小了触控走线和栅线之间的耦合干扰,避免显示画面闪烁和显示出现横线,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第二金属层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1-A1’方向的截面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叉处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2-A2’方向的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金属层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A3-A3’方向的截面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叉处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中A4-A4’方向的截面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叉处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中A5-A5’方向的截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叉处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叉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在触控走线和栅线的交叠处垫上半导体块,进而增加了触控走线和栅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基板1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栅线2,栅线2在第一方向X延伸;半导体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基板1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层包括多个半导体块8;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触控走线4,触控走线4在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栅线2在基板1的正投影与触控走线4在基板1的正投影形成多个交叠区域,半导体块8在基板1的正投影与所述交叠区域交叠。具体地,图6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基板1、栅线2和触控走线4与其他部分的连接关系。其中栅线2在第一方向X延伸,在第二方向Y排列,数据线5和触控走线4均在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在所述第一方向X排列,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交叉,数据线5与各个像素电极6一一对应。公共电极层7复用为触控电极,与触控走线4电连接。其中,所述栅线2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中,所述数据线5和所述触控走线4设置于第二金属层中。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金属层的俯视图。其中可以看出,触控走线4和栅线2形成了多个交叠区域9。另外,本实用新型在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设置了一半导体层,所述半导体层中包括多个半导体块8,所述半导体块8在所述基板1的正投影与所述交叠区域9交叠。
此处,所述半导体块8在所述基板1的正投影与所述交叠区域9交叠,指的是所述半导体8在基板1的正投影可以完全覆盖所述交叠区域9,也可以部分覆盖所述交叠区域9。
如图8所示,为图7中A3-A3’方向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该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层级关系,具体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在图中z方向从下至上的基板1、第一金属层、绝缘层3和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绝缘设置,这里绝缘设置指在显示区,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是互相绝缘的,在边缘区域,可能会因为金属走线布置等原因,存在两者电连接的情况。在图中z方向上,所述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即所述半导体块8设置于所述触控走线4和栅线2之间,增加了所述触控走线4和栅线2之间的在z方向上的垂直距离。
图8中未示出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和公共电极层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公共电极层可以复用为触控电极层和显示电极层,将公共电极层分割成多个触控电极,与触控走线对应连接。所述绝缘层3的材质可以选择为氮化硅,但不限于此。
采用该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将数据线5和触控走线4均形成于第二金属层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的将所述数据线5和触控走线4分别形成于不同的金属层中的结构,省去了一次制作金属层的结构,即可以减少显示面板制程中的掩膜次数,缩短显示面板制程,提高显示面板生产效率。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种特定结构,采用其他形式的显示面板结构。例如,可以将触控走线4设置在第二金属层,将数据线5设置在第三金属层,当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时,所述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第三金属层之间,或设置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之间均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叉处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为图9中A4-A4’方向的截面图。所述栅线2在第一方向X延伸,触控走线4在第二方向Y延伸,所述第一方向X和所述第二方向Y交叉,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Y可选互相垂直。
所述半导体块8和所述交叠区域9可以是一对一的关系,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例如,如图9中所示,所述半导体块8和交叠区域9一一对应,在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中,所述交叠区域9和所对应的半导体块8在基板1的正投影交叠。
当所述半导体块8和交叠区域9一一对应时,所述半导体块8在第一方向X的长度可选大于所述触控走线4在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且所述半导体块8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长度大于所述栅线2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长度。即在图中X方向和Y方向组成的平面中,所述半导体块8的平面面积大于所对应的交叠区域9的平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交叠区域9可选位于所对应的半导体块8在所述基板1的正投影之内,即所述半导体块8在所述基板1的正投影完全覆盖所对应的交叠区域9,这样可以增加交叠区域9的整体厚度。
所述半导体块8可选为非晶硅块。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半导体块也可以采用多晶硅块、单晶硅块、有机半导体块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块等其他类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所述半导体块8在图中z方向的厚度可选设置为此处半导体块8的厚度值仅为一个可选的数值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该范围之内选取,也可以在该范围之外选择其他的厚度值。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当所述半导体块8和所对应的交叠区域9的面积较为接近时,将两者上下对准的工艺精度不一定很高,可能会出现两者错位的情况。例如,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叉处的俯视图。图12为图11中A5-A5’方向的截面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交叠区域9和所述半导体块8虽然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但在图中X方向和Y方向组成的平面中,所述交叠区域9并未完全落入所述半导体块8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中,两者仅是部分交叠。但采用该种技术方案,仍可以实现增加触控走线4与栅线2之间的垂直距离。半导体块8的大小和与交叠区域9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进行调整,只要能够保证显示面板中各个部分的稳定性即可,由此也降低了工艺对准的精度要求。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各个所述半导体块8的体积进行缩小,以减少相应材料的使用,仍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如上所述,所述半导体块8和交叠区域9也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即可以采用一个半导体块8增加多个交叠区域9的高度。如图13所示,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触控走线和栅线交叉处的俯视视图,其中在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交叠区域9可以共用一个半导体块8。在此种技术方案下,所述半导体块8在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可选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且所述半导体块8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长度或等于可选小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交叠区域9可选位于所对应的半导体块8在所述基板1的正投影之内,采用一个半导体块8即可以完全覆盖多个交叠区域9,增加触控走线4和栅线2的交叠处的垂直距离。
同样地,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在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交叠区域9也可以共用一个半导体块8。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减小耦合的目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种技术方案下,所述半导体块8在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可选小于或等于所述栅线在所述第一方向X的长度,且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长度可选大于或等于所述栅线在所述第二方向Y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交叠区域9可选位于所对应的半导体块8在所述基板1的正投影之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脑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相册等广泛应用的显示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显示装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并且当采用数据线和触控走线设置于同一金属层的技术方案时,可以进一步缩短整个显示装置的制程。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触控走线和栅线的交叠处垫上半导体块的技术方案,增加了触控走线和栅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减小了触控走线和栅线之间的耦合干扰,避免显示画面闪烁和显示出现横线,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可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栅线,所述栅线在第一方向延伸;
半导体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层包括多个半导体块;
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层背离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绝缘设置,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在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所述栅线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形成多个交叠区域,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交叠区域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还设置有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半导体块与多个所述交叠区域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且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栅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叠区域位于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之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且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栅线在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且所述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栅线在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块为非晶硅块、多晶硅块、单晶硅块、有机半导体块或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所述半导体块的高度为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1621158877.4U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6178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8877.4U CN206178742U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58877.4U CN206178742U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8742U true CN206178742U (zh) 2017-05-17

Family

ID=58679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58877.4U Active CN206178742U (zh) 2016-10-31 2016-10-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87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3743A (zh) * 2018-12-24 2019-04-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3066799A (zh) * 2021-03-16 2021-07-02 泉芯集成电路制造(济南)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3743A (zh) * 2018-12-24 2019-04-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3066799A (zh) * 2021-03-16 2021-07-02 泉芯集成电路制造(济南)有限公司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237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25041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4698708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865762B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06783842B (zh) 一种静电保护电路、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809344B (zh) 显示装置
CN106816460A (zh)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及柔性触控显示装置
CN105932029A (zh)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699316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328660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7104131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5353991U (zh) 一种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5746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8125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6115109U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019476B (zh) 触摸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器件
CN10887848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6248976U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206193735U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4077002B (zh)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5824482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589273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6371649A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
CN108984053A (zh) 触摸显示装置和触摸面板
CN106971980A (zh) 一种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及阵列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