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71302U - 汽车车舱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车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71302U
CN206171302U CN201620977326.4U CN201620977326U CN206171302U CN 206171302 U CN206171302 U CN 206171302U CN 201620977326 U CN201620977326 U CN 201620977326U CN 206171302 U CN206171302 U CN 206171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seat
car
cabin structure
projec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773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9773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71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71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71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车舱结构。其包括车体、座椅、控制器和投影仪;座椅、控制器和投影仪均设置在车体内;座椅朝向车体的前端;控制器设置在座椅的右侧或左侧;投影仪的成像位置在座椅的前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舱结构,将方向盘的结构通过控制器来代替,同时,利用投影仪进行显示,进而不仅能够实现对汽车的变速、刹车以及车内的空调、音乐等设施的控制,而且还不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线,大大的简化了整个汽车内舱的结构,提高了汽车内舱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能够减少整个汽车的体积,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还由于功能键减少,降低了学习驾驶的难度,提高了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汽车车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车舱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
现在的电动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发动机和动力传动集中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自动化变速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等。
2、底盘综合控制和安全系统,包括车辆稳定控制系统、主动式车身姿态控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防撞预警系统、驾驶员智能支持系统等。
3、智能车身电子系统,包括自动调节座椅系统、智能前灯系统、汽车夜视系统、电子门锁与防盗系统等。
4、通讯与信息/娱乐系统,包括智能汽车导航系统、语音识别系统、"ON STAR"系统(具有自动呼救与查询等功能)、汽车维修数据传输系统、汽车音响系统、实时交通信息咨询系统、动态车辆跟踪与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化服务系统(含网络等)等。
由上述可以看出,现在的汽车控制相关的按钮众多,进而会导致对汽车驾驶的学习难度上升;又由于汽车的功能较多,因此,其涉及到的零部件也会较多,在零部件比较多的情况下,其故障的发生率就会相应的提高,进而会提高研发和生产的成本;汽车控制相关的方向盘的中控台,就占据了大概三分之一的驾驶舱空间,整体空间浪费较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车舱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舱结构,包括车体、座椅、控制器和投影仪;
所述座椅、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投影仪均设置在所述车体内;
所述座椅朝向所述车体的前端;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右侧或左侧;
所述投影仪的成像位置在所述座椅的前方。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为触摸屏;
所述投影仪成像所述触摸屏的内容。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的两侧设置有扶手;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座椅右侧的扶手上。
进一步的,汽车车舱结构还包括有操控手柄;
所述操控手柄和所述控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汽车车舱结构还包括VR眼镜;
所述VR眼镜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汽车车舱结构还包括键盘和鼠标;
所述键盘和所述鼠标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语音输入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的外侧设置有距离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车体与其他物体的距离;
所述距离采集装置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器将采集的距离信息从所述投影仪上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报警装置,用于在所述车体与其他物体的间距小于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
进一步的,汽车车舱结构还包括方向盘;
所述方向盘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用于控制所述车体的转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舱结构,将方向盘的结构通过控制器来代替,同时,利用投影仪进行显示,进而不仅能够实现对汽车的变速、刹车以及车内的空调、音乐等设施的控制,而且还不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线,大大的简化了整个汽车内舱的结构,提高了汽车内舱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能够减少整个汽车的体积,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还由于功能键减少,降低了学习驾驶的难度,提高了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舱结构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投影仪 2:座椅 3:控制器
4:前轮 5:操作手柄 6:后轮
7: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车舱结构,包括车体、座椅、控制器和投影仪;
所述座椅、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投影仪均设置在所述车体内;
所述座椅朝向所述车体的前端;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右侧或左侧;
所述投影仪的成像位置在所述座椅的前方。
在车舱内没有设置方向盘等占用较大空间的装置,汽车的转向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
汽车的一对前轮和一对后轮上均设置有两个单独对后轮和前轮进行控制的电机,控制器可以分别对四个电机进行单独的控制。
当需要变向时,通过操作控制器,使控制器控制前轮和后轮进行变速,其转向的内侧车轮的转速小于外侧的车轮的转速,即可实现转向。
同时,通过操作控制器,还可以对四个电机的转速进行同时控制,即同时加速和同时减速,以达到加快和减慢行驶速度的效果。
控制器放置在座椅的左侧或右侧,在使用的时候不会阻碍驾驶员的视线,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控制器为触摸屏;
所述投影仪成像所述触摸屏的内容。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是以显示屏的形式来实现,此时,投影仪所显示的内容为触摸屏上显示的内容,进而可以不用低头查看就能够对触摸屏进行操作。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座椅的两侧设置有扶手;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座椅右侧的扶手上。
在座椅的两侧设置扶手,由于车舱内没有了方向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驾驶员的手便没有了放置的位置,会使驾驶员感觉比较别扭。为了减少这种感觉,在座椅的两侧均设置了扶手。同时,为了保证车舱内的空间利用率,将控制器设置在了右扶手上。
需要指出的是,座椅的左扶手和右扶手的结构可以是如附图1所示的结构,即一个较宽的扶手,也可以是如平时的椅子上的较为单薄的扶手,其只要能够具有放置驾驶员的手的位置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控制器可以是如上述所述设置在座椅的右扶手上,但其不仅仅局限于这样的设置方式,其还可以是设置在右扶手的前方或右扶手的外侧,也就是说,只要能够方便控制器的操作即可。
还需要指出的是,控制器可以是设置在座椅的右侧,其也可以是设置在座椅的左侧,这样会比较方便左撇子的驾驶员的操作;甚至还可以是设置在座椅的下方,作为桌板使用,在不使用的时候,将其放置进左扶手或右扶手内即可。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汽车车舱结构还包括有操控手柄;
所述操控手柄和所述控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相对的两侧。
控制器与控制系统的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为信号连接,其在信号受到干扰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控制系统的紊乱。
此时,为了避免控制系统的紊乱而造成的无法驾驶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在车体的内部还设置了操控手柄,通过操控手柄与各零部件进行机械连接,进而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及时性,也避免了控制系统的紊乱。
为了操作的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将控制器和操控手柄分别设置在座椅相对的两侧,分别用两只手进行操作,相当于鼠标与键盘的配合,还能减少驾驶员的应急反射时间,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增加了安全驾驶的系数,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汽车车舱结构还包括VR眼镜;
所述VR眼镜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VR眼镜是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设备,VR眼镜是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产品,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
本实施例中,在汽车的车舱中设置了VR眼镜的系统,将其与控制器连接在一起,在停车休息时,可以利用VR眼镜进行休闲娱乐,进而放松精神,达到劳逸结合的效果;甚至可以通过VR眼镜进行通话、办公等,进而做到移动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汽车车舱结构还包括键盘和鼠标;
所述键盘和所述鼠标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为便于进行移动办公,在本实施例中,还在车舱内部增设了键盘和鼠标等外设,使其与控制器连接或与投影仪或VR眼睛进行连接。
在使用的时候,通过习惯的键盘与鼠标进行操作,通过投影仪或VR眼镜作为显示器成像,以使能够进行便捷办公。
在本实施例中,键盘与鼠标是可拆卸连接的零部件,在使用的时候,将之与控制器或其他部件连接后使用,在不使用的时候,将之收起即可。
这样的设置,能够使键盘与鼠标不会影响开车时的驾驶空间,进而保证了驾驶空间的整洁、规整,进而便于进行安全驾驶。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语音输入装置。
语音输入装置可以是麦克风等,只要能够将驾驶员发出的声音输入进控制器即可。
通过语音输入装置,可以实现语音控制进行驾驶,能够更方便对车辆的驾驶,且使驾驶变得更加的简单。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车体的外侧设置有距离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车体与其他物体的距离;
所述距离采集装置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器将采集的距离信息从所述投影仪上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车体的外侧设置了距离采集装置,能够在驾驶的时候,通过距离采集装置来反映车体与其他车辆,或与行人或建筑物等之间的距离,以使驾驶员能够清楚的知道驾驶的安全距离,进而保证了车辆驾驶时的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距离采集装置为距离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器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对距离传感器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转换后,变为图像信号通过投影仪进行显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车体前方为透明罩,其对前方以及左右两侧的距离,驾驶员能够自己进行直接观察,因此,可以不使用距离传感器进行测距,而只对车体的后方进行测距。
还需要指出的是,也可以是对车体的前后左右均进行测距,以保证驾驶员在观察左侧距离时,能够通过距离传感器对右侧的距离进行采集和提醒。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报警装置,用于在所述车体与其他物体的间距小于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
为了便于对车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间距小于安全距离时的提醒,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报警装置,即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器进行连接,当车距小于安全距离时,控制器控制报警器进行报警。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器。
通过声光报警,能够更有效的给操作者提醒汽车的报警状态。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汽车车舱结构还包括方向盘;
所述方向盘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用于控制所述车体的转向。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车体内设置方向盘,以便于不适应控制器控制的人群进行方向盘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方向盘为可拆卸连接,即在使用的时候将方向盘安装上后进行驾驶,在更换驾驶员后,可以将方向盘拆卸下来,通过控制器进行驾驶,或在不进行驾驶时,可以将方向盘拆卸下来,便于进行办公等其他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车舱结构,将方向盘的结构通过控制器来代替,同时,利用投影仪进行显示,进而不仅能够实现对汽车的变速、刹车以及车内的空调、音乐等设施的控制,而且还不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线,大大的简化了整个汽车内舱的结构,提高了汽车内舱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能够减少整个汽车的体积,降低了研发和生产成本,还由于功能键减少,降低了学习驾驶的难度,提高了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座椅、控制器和投影仪;
所述座椅、所述控制器和所述投影仪均设置在所述车体内;
所述座椅朝向所述车体的前端;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座椅的右侧或左侧;
所述投影仪的成像位置在所述座椅的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触摸屏;
所述投影仪成像所述触摸屏的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的两侧设置有扶手;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座椅右侧的扶手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操控手柄;
所述操控手柄和所述控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座椅相对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VR眼镜;
所述VR眼镜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键盘和鼠标;
所述键盘和所述鼠标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语音输入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外侧设置有距离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车体与其他物体的距离;
所述距离采集装置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能够通过所述控制器将采集的距离信息从所述投影仪上进行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报警装置,用于在所述车体与其他物体的间距小于安全距离时进行报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方向盘;
所述方向盘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车体内,用于控制所述车体的转向。
CN201620977326.4U 2016-08-29 2016-08-29 汽车车舱结构 Active CN206171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7326.4U CN206171302U (zh) 2016-08-29 2016-08-29 汽车车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77326.4U CN206171302U (zh) 2016-08-29 2016-08-29 汽车车舱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71302U true CN206171302U (zh) 2017-05-17

Family

ID=6024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77326.4U Active CN206171302U (zh) 2016-08-29 2016-08-29 汽车车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7130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9289A (zh) * 2017-07-06 2017-11-28 徐州九龙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四轮电动车安全行驶系统
CN108312847A (zh) * 2018-01-26 2018-07-24 江苏金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用加速环系统
CN109591588A (zh) * 2017-09-30 2019-04-09 重庆赫皇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蓝牙控制的双舵汽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9289A (zh) * 2017-07-06 2017-11-28 徐州九龙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四轮电动车安全行驶系统
CN109591588A (zh) * 2017-09-30 2019-04-09 重庆赫皇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蓝牙控制的双舵汽车
CN108312847A (zh) * 2018-01-26 2018-07-24 江苏金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用加速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3184B2 (en) Interface system for vehicle
JP6488428B1 (ja) 自律車両のためのフォールバック軌道システム
US10937314B2 (en) Driving assistance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EP3415394B1 (en) User interface apparatus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US10086702B2 (en) Dashboard display indicating speed and vehicle having the same
US20180043896A1 (en) Regenerative braking control apparatus for vehicles
CN112677983B (zh) 一种识别驾驶员驾驶风格的系统
KR101959300B1 (ko) 차량용 스마트 키 및 시스템
US20180095457A1 (en) Control method of autonomous vehicle and server
EP3508370B1 (en) Input output devic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9774474A (zh) 显示设备和具有显示设备的车辆
KR20180124401A (ko) 차량에 구비된 차량 제어 장치 및 차량의 제어방법
CN206171302U (zh) 汽车车舱结构
US11840219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through multi SoC system
CN109484343A (zh) 车辆上安装的车辆控制设备和用于控制车辆的方法
KR20180053995A (ko) 차량용 회생 제동 제어 장치
KR20180114875A (ko) 계기판 디스플레이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차량
KR102650436B1 (ko) 차량 제어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차량
CN205028083U (zh) 智能网络汽车控制系统
KR10212528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차량
CN208730863U (zh) 一种安装于汽车方向盘上的感应提醒装置
CN105172896A (zh) 精简式汽车内舱
KR101870726B1 (ko) 계기판 디스플레이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차량
CN205044826U (zh) 精简式汽车内舱
CN105259808A (zh) 智能网络汽车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