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56260U - 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及卸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及卸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56260U
CN206156260U CN201620626798.5U CN201620626798U CN206156260U CN 206156260 U CN206156260 U CN 206156260U CN 201620626798 U CN201620626798 U CN 201620626798U CN 206156260 U CN206156260 U CN 2061562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dummy car
material list
belt
fu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267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晓亮
张立功
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Original Assignee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filed Critical Huatia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Priority to CN2016206267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562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562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562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termediate Station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包括走行系统、卸料机构和可逆带式输送机;走行系统包括车架、走行机构和走行驱动装置;走行机构包括两个滚轮组,两个滚轮组的距离不小于两条带式输送机的宽度;可逆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皮带和输送驱动装置;输送驱动装置设置在车架的一侧,卸料机构设置在车架的另一侧;卸料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托辊组、改向滚筒组和分料漏斗;分料漏斗包括用于承接物料的漏斗机构和设置在漏斗机构底部的卸料口和分料口,卸料口和分料口之间设置有旋转分料板,卸料口设置在可逆带式输送机的上方,分料口设置在可逆带式输送机的前方或后方。本实用新型的卸料平台轮压均衡,减小土建投资。

Description

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及卸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及卸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卸料车是带式输送机上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散装物料输送领域,工况比较恶劣。目前的卸料车是骑跨在一条带式输送机上的一种移动设备,卸料车有两条走形轨道,目的是通过卸料车将带式输送机上的各种散装物料通过溜槽或车上带式输送机卸入不同的仓内或料堆上,卸料车主要包括:走行机构、车架、卸料漏斗、改向滚筒组、托辊组等。目前很多仓内或料堆的上部平台布置2条以上带式输送机,目的是互为备用和加大卸料能力,由于每台卸料车设有两条走形轨道,每个卸料车都行走在各自的走行轨道上,这样,当单独的一个卸料车行走时,由于卸料车会行走在卸料平台的一侧,导致卸料平台受到的力不均匀,卸料车会对卸料平台施加一定的弯矩,为了保证在该弯矩的作用下不会发生土建受力柱的破坏,就需要加大对土建受力柱的投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卸料平台两侧施加平衡压力的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包括走行系统、卸料机构和可逆带式输送机;
所述走行系统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下部的走行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走行机构的走行驱动装置;所述走行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两侧的两个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若干滚轮,所述两个滚轮组的距离不小于两条带式输送机的宽度;
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皮带和输送驱动装置,所述输送皮带与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垂直设置,所述输送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一侧,所述卸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另一侧;
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托辊组、改向滚筒组和分料漏斗;其中,所述托辊组包括若干托辊,各所述托辊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为向后倾斜的倾斜面,所述改向滚筒组包括至少两个改向滚筒,各所述改向滚筒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为向后倾斜的斜面;所述分料漏斗包括用于承接物料的漏斗机构和设置在漏斗机构底部的卸料口和分料口,所述卸料口和分料口之间设置有旋转分料板,所述卸料口设置在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的上方,所述分料口设置在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的前方或后方;
当所述旋转分料板向卸料口旋转时,落入所述漏斗机构内的料从分料口流出,当所述旋转分料板向分料口旋转时,落入所述漏斗机构内的料从卸料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的分别两端设置在两个卸料漏斗内,所述卸料漏斗的轴线竖直设置。
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两个滚轮组的距离不小于两个带式输送机的宽度,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可分料带式卸料车能够骑跨在两个带式输送机上,同时又由于输送驱动装置与卸料机构分别设置在车架的两侧,从而,卸料平台上两侧所受的压力平衡,土建受力柱几乎不会承受弯矩,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土建的投资。
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骑跨在两条带式输送机上,卸料漏斗采用偏心布置,卸料漏斗位于其中一条带式输送机的上部,并且能够与另外一台带式输送机的卸料车共用2条走形轨道,走行轨道设置在仓面或料堆上部平台的混凝土地坪上,由于减少了2条走形轨道,因此,缩小了两条带式输送机之间的距离,仓面或料堆上部平台上布置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将原料通过卸料漏斗的分料可以将原料卸到可逆带式输送机上并卸入仓内或料堆内,也可以通过卸料漏斗的分料卸到带式输送机上继续前行,又由于可逆带式输送机可以将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根据生产需要卸入任何一个仓内或料堆,因此生产互换性好。
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可以作为其下部2条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跨梯,跨越很方便,因此增加了仓内或料堆上部平台的安全作业;又由于采用可逆带式输送机取代了溜槽,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便于生产维护;采用可逆带式输送机取代了溜槽,降低了原料落差,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便于生产维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一条所述的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与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两个滚轮组配合的两条走行轨道和设置在两条走行轨道之间的两条带式输送机;其中一条所述带式输送机与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卸料机构配合。
进一步地,包括两个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所述两条带式输送机分别与两个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卸料机构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走行轨道设置在料仓的卸料平台上。
具体地,所述卸料平台的一端设置有通廊,两条带式输送机与所述通廊连接。
具体地,所述料仓包括分别设置在卸料平台两侧的两组料堆。
进一步地,所述料仓的顶部还设置有料棚。
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的两个滚轮组的距离不小于两个带式输送机的宽度,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可分料带式卸料车能够骑跨在两个带式输送机上,同时又由于输送驱动装置与卸料机构分别设置在车架的两侧,从而,卸料平台上两侧所受的压力平衡,土建受力柱几乎不会承受弯矩,从而,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土建的投资。
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骑跨在两条带式输送机上,卸料漏斗采用偏心布置,卸料漏斗位于其中一条带式输送机的上部,并且能够与另外一台带式输送机的卸料车共用2条走形轨道,走行轨道设置在仓面或料堆上部平台的混凝土地坪上,由于减少了2条走形轨道,因此,缩小了两条带式输送机之间的距离,仓面或料堆上部平台上布置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将原料通过卸料漏斗的分料可以将原料卸到可逆带式输送机上并卸入仓内或料堆内,也可以通过卸料漏斗的分料卸到带式输送机上继续前行,又由于可逆带式输送机可以将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根据生产需要卸入任何一个仓内或料堆,因此生产互换性好。
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可以作为其下部2条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跨梯,跨越很方便,因此增加了仓内或料堆上部平台的安全作业;又由于采用可逆带式输送机取代了溜槽,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便于生产维护;采用可逆带式输送机取代了溜槽,降低了原料落差,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便于生产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的第一种卸料流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的第二种卸料流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的第三种卸料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包括走行系统、卸料机构和可逆带式输送机4;
所述走行系统包括车架3、设置在车架3下部的走行机构1、11和用于驱动所述走行机构1、11的走行驱动装置2、21;所述走行机构1、11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3两侧的两个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若干滚轮,所述两个滚轮组的距离不小于两条带式输送机的宽度;
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4包括输送皮带和输送驱动装置41,所述输送皮带与所述车架3的前后方向垂直设置,所述输送驱动装置41设置在所述车架3的一侧,所述卸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3的另一侧;
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3上的托辊组7、改向滚筒6组和分料漏斗;其中,所述托辊组7包括若干托辊,各所述托辊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为向后倾斜的倾斜面,所述改向滚筒6组包括至少两个改向滚筒6,各所述改向滚筒6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为向后倾斜的斜面;所述分料漏斗包括用于承接物料的漏斗机构5和设置在漏斗机构5底部的卸料口和分料口,所述卸料口和分料口之间设置有旋转分料板5a,所述卸料口设置在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4的上方,所述分料口设置在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4的前方或后方;
当所述旋转分料板5a向卸料口旋转时,落入所述漏斗机构5内的料从分料口流出,当所述旋转分料板5a向分料口旋转时,落入所述漏斗机构5内的料从卸料口流出。
本实施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两个滚轮组的距离不小于两个带式输送机的宽度,从而,本实施例的可分料带式卸料车能够骑跨在两个带式输送机上,同时又由于输送驱动装置与卸料机构分别设置在车架3的两侧,从而,卸料平台上两侧所受的压力平衡,土建受力柱几乎不会承受弯矩,从而,本实施例能够降低土建的投资。
本实施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骑跨在两条带式输送机上,卸料漏斗采用偏心布置,卸料漏斗位于其中一条带式输送机的上部,并且能够与另外一台带式输送机的卸料车共用2条走形轨道,走行轨道设置在仓面或料堆上部平台的混凝土地坪上,由于减少了2条走形轨道,因此,缩小了两条带式输送机之间的距离,仓面或料堆上部平台上布置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将原料通过卸料漏斗的分料可以将原料卸到可逆带式输送机4上并卸入仓内或料堆内,也可以通过卸料漏斗的分料卸到带式输送机上继续前行,又由于可逆带式输送机4可以将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根据生产需要卸入任何一个仓内或料堆,因此生产互换性好。
本实施例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可以作为其下部2条带式输送机的安全跨梯,跨越很方便,因此增加了仓内或料堆上部平台的安全作业;又由于采用可逆带式输送机4取代了溜槽,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便于生产维护;采用可逆带式输送机4取代了溜槽,降低了原料落差,因此降低了维护成本,便于生产维护。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4的分别两端设置在两个卸料漏斗内,所述卸料漏斗的轴线竖直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4的两端设置卸料漏斗,能够在采用可逆带式输送机4卸料时将物料准确的卸在指定位置,另外,采用卸料漏斗进行卸料,能够避免物料直接流下引起扬尘,能够改善料仓的卸料环境。
实施例3
再次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与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两个滚轮组配合的两条走行轨道10、10a和设置在两条走行轨道10、10a之间的两条带式输送机8、9;其中一条所述带式输送机8与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卸料机构配合。
卸料车主要包括:走行机构1、11,走行驱动装置2、21、车架3、可逆带式输送机4、漏斗机构5、分料板5a、改向滚筒6、托辊组7等;卸料车骑跨在两条带式输送机8、9上,走行驱动装置2、21固定在车架3上并驱动走行机构1、11,卸料车的走行机构1、11在走行驱动装置2、21的作用下在走行轨道10、10a上行走,可逆带式输送机4安装在车架3上,输送驱动装置41设置在可逆带式输送机4远离卸料机构的一端,可逆带式输送机4位于漏斗机构5的卸料口下方,分料板5a安装在漏斗机构5内,改向滚筒6和托辊组7安装在车架3上,两条带式输送机位于车架3的下方,其中一条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通过托辊组7和改向滚筒6从卸料机构上绕过,走行轨道固定在料仓12的卸料平台14上,料仓12上部还设置有料棚15。
两条带式输送机8、9的卸料车可共用2条走形轨道10、10a,走行轨道10、10a设置在料仓的卸料平台的混凝土地坪上,由于减少了2条走形轨道,因此,缩小了两条带式输送机8、9之间的距离,卸料平台14上的布置更加紧凑,因此,简化了设计;可逆带式输送机4和卸料平台14上的带式输送机8、9垂直布置,并位于其上部、漏斗机构5的下部,可逆带式输送机4的输送驱动装置41位于悬臂较长的一侧可均衡下部轨道轮压,因此减少了土建受力柱的弯矩,降低了土建投资;又由于卸料车将原料通过漏斗机构5的分料板5a可以将原料卸到可逆带式输送机4上并卸入料仓12内或料堆上,也可以通过分料板5a卸到带式输送机8上继续前行,又由于可逆带式输送机4可以将带式输送机上的物料根据生产需要卸入任何一个料仓或料堆内,因此生产互换性好;又由于卸料车可以作为带式输送机和的安全跨梯,因此增加了料仓12或卸料平台14上的安全作业;又由于采用可逆带式输送机4取代了现有卸料车两侧的溜槽,不需要对溜槽的冲击部位进行维修,因此降低了生产维护成本,便于生产维护。
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具有3种卸料流程。具体实施如下:
图5所示带式输送机8的原料经过分料板5a分料后分料到可逆带式输送机4上并向上卸入料仓12的料堆A1~An中;
图6所示带式输送机8的原料经过分料板5a分料后分料到可逆带式输送机4上并向下卸入料仓12的料堆B1~Bn中;
图7所示带式输送机8的原料经过分料板5a分料后可以继续前行卸到下一条带式输送机上;
因此,可以看出带式输送机8上的原料可以在料仓12的卸料平台14实现流程切换,将原料卸入料仓12的料堆A1~An及B1~Bn任何一个内,也可经过带式输送机8卸到下一条带式输送机上,生产互换性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走行系统、卸料机构和可逆带式输送机;
所述走行系统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下部的走行机构和用于驱动所述走行机构的走行驱动装置;所述走行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两侧的两个滚轮组,所述滚轮组包括若干滚轮,所述两个滚轮组的距离不小于两条带式输送机的宽度;
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皮带和输送驱动装置,所述输送皮带与所述车架的前后方向垂直设置,所述输送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的一侧,所述卸料机构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另一侧;
所述卸料机构包括设置在车架上的托辊组、改向滚筒组和分料漏斗;其中,所述托辊组包括若干托辊,各所述托辊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为向后倾斜的倾斜面,所述改向滚筒组包括至少两个改向滚筒,各所述改向滚筒的轴线所确定的平面为向后倾斜的斜面;所述分料漏斗包括用于承接物料的漏斗机构和设置在漏斗机构底部的卸料口和分料口,所述卸料口和分料口之间设置有旋转分料板,所述卸料口设置在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的上方,所述分料口设置在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的前方或后方;
当所述旋转分料板向卸料口旋转时,落入所述漏斗机构内的料从分料口流出,当所述旋转分料板向分料口旋转时,落入所述漏斗机构内的料从卸料口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带式输送机的分别两端设置在两个卸料漏斗内,所述卸料漏斗的轴线竖直设置。
3.一种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与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两个滚轮组配合的两条走行轨道和设置在两条走行轨道之间的两条带式输送机;其中一条所述带式输送机与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卸料机构配 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所述两条带式输送机分别与两个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的卸料机构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行轨道设置在料仓的卸料平台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平台的一端设置有通廊,两条带式输送机与所述通廊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包括分别设置在卸料平台两侧的两组料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的顶部还设置有料棚。
CN201620626798.5U 2016-06-22 2016-06-22 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及卸料系统 Active CN2061562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6798.5U CN206156260U (zh) 2016-06-22 2016-06-22 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及卸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26798.5U CN206156260U (zh) 2016-06-22 2016-06-22 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及卸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56260U true CN206156260U (zh) 2017-05-10

Family

ID=58646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26798.5U Active CN206156260U (zh) 2016-06-22 2016-06-22 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及卸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562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3593A (zh) * 2021-09-30 2021-12-07 中钢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料场布置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3593A (zh) * 2021-09-30 2021-12-07 中钢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料场布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57341C (en) Mobile crusher
CN105600377B (zh) 双向进料矿仓卸料系统
CN102134009B (zh) 轨道式筛分堆料机
CN204872930U (zh) 一种带堆料臂的门式刮板取料机
CN104334280A (zh) 立式输送机
CN101479043B (zh) 移动式破碎机
CN105540278B (zh) 双向进料矩形料场卸料系统
CN106395295A (zh) 大倾角下运带式输送机
CN103129962A (zh) 移置式带式输送机
CN206156260U (zh) 可分料单尾车带式卸料车及卸料系统
CN205381614U (zh) 环保型矩形料场
CN105600378B (zh) 矿仓带式卸料系统
CN205972788U (zh) 单尾车带式卸料车以及卸料系统
CN201201797Y (zh) 一种双向运输胶带输送机
CN205441739U (zh) 一种木屑制棒机出料输送装置
CN203382232U (zh) 大型超长单臂排布料机
CN203638772U (zh) 一种臂式斗轮堆取料机交叉式固定三尾车
CN207467494U (zh) 一种减震型矿山运输机
CN107814012B (zh) 一种马铃薯大小分选装袋机
CN205397562U (zh) 双向进料卸料车
CN205397390U (zh) 双向进料矿仓卸料系统
CN205397545U (zh) 双向进料矩形料场卸料系统
CN211225349U (zh) 一种物料传输装置
CN103523542B (zh) 一种臂式斗轮堆取料机交叉式固定三尾车及其取料方法
CN105600265B (zh) 环保型矩形料场卸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