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42832U - 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42832U
CN206142832U CN201621108612.3U CN201621108612U CN206142832U CN 206142832 U CN206142832 U CN 206142832U CN 201621108612 U CN201621108612 U CN 201621108612U CN 206142832 U CN206142832 U CN 2061428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wall
side wall
furnace
later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086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Kuntian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YANG CARBON CO Ltd YUANSHI COUN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YANG CARBON CO Ltd YUANSHI COUNTY filed Critical HUAIYANG CARBON CO Ltd YUANSHI COUNTY
Priority to CN2016211086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428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428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428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rtical, Hearth, Or Arc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炉体技术领域,提出的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相互连接围成炉膛的底板和侧壁,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错落排布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测试头、连接部分和接线部分,测试头穿过侧壁伸入炉膛内,连接部分处于侧壁内及炉体外,且连接部分外部设置有冷却水套,冷却水套通过出水管和入水管与冷却池连接,炉体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侧壁外侧设置有支撑墙,温度传感器穿过支撑墙与侧壁连接;侧壁外侧设置有散热墙。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温度传感器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易发生损坏,影响炉温自动电控装置的正常工作,进而使得产品的成品率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炉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
背景技术
由于石墨化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加热时产生的热震振幅大小都有一定的限制,超过一定温度时会使制品裂纹产生废品,低于一定温度时则会加长送电时间,浪费电能。因此目前的炉体上大多都加装了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炉体内温度进行检测,实现炉温的自动电控,有效提高了最终产品的成品率,但由于炉温较高(可达2000°~3000°),温度传感器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易发生损坏,影响炉温自动电控装置的正常工作,进而使得产品的成品率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温度传感器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易发生损坏,影响炉温自动电控装置的正常工作,进而使得产品的成品率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相互连接围成炉膛的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错落排布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测试头、连接部分和接线部分,
所述测试头穿过所述侧壁伸入所述炉膛内,
所述连接部分处于所述侧壁内及所述炉体外,且所述连接部分外部设置有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通过出水管和入水管与冷却池连接,
所述炉体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壁外侧设置有支撑墙,所述温度传感器穿过所述支撑墙和所述侧壁伸入所述炉膛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侧壁外侧设置有散热墙。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墙厚度为所述侧壁厚度的0.6~2.2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墙由砖块堆积而成。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间横向距离为所述侧壁长度的1/10~1/3。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个数为2~12个。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炉体的侧壁上加装了温度传感器,并巧妙的将温度传感器进行了错落排布。由于炉体较大,不同区域的温度不尽相同,将温度传感器进行错落排布有效实现了炉膛内不同区域的全面检测,有利于操作者或控制器根据检测结果对炉温进行精确控制。
使用时,需将温度传感器的测试头穿过侧壁插入炉膛内,以便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的检测出炉内温度,但由于炉体的炉膛内太高(可达2000°以上),长期使用下侧壁温度也会很高,而目前的温度传感器除测试头能够长期在高温下使用外,连接部分和接线部分往往不能承受如此高的温度,长期使用易发生变形或损坏,影响其测试准确度,进而影响炉温电控装置的正常工作,造成产品的成品率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连接部分外部设置了冷却水套,将其通过出水管和入水管与冷却池连接,通过冷却水的循环带走连接部分的热量,使其自身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确保其工作性能稳定且不易变形。且连接部分的温度得到控制后,也就有效控制了接线部分温度(因为两者间相互连接,存在热传导),进而使得整个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得到了保证,确保了炉温电控装置的长期正常工作,保证了产品成品率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设计科学、合理。
2、本实用新型支撑墙的设置既对温度传感器起到了支撑作用,保证了温度传感器相对于侧壁的相对位置稳定,保证了其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又起到了侧壁的加固作用,增强了侧壁的抗腐蚀性、抗变形性,有效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侧壁外侧设置有散热墙,最好是侧壁的中下部,由于侧壁上部和下部加热不均匀,下部相较于上部温度较高,在侧壁下部加设散热墙,有助于保证侧壁上部和下部的温度均匀,确保炉膛内各区域温度均匀。这一设置有效克服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侧壁应保持良好的保温效果的技术偏见,使得所生产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优良。同时,散热墙的设置还对侧壁下部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加固作用,确保了整个炉体结构的稳定性。
散热墙上设置有散热孔和与炉膛连通的排汽管。散热孔的设置有效保证了散热墙的散热效果,保证了侧壁上的热量可通过散热孔快速与外界交换,确保了炉膛内的温度平衡。排汽管的设置则使得炉膛内的水汽可通过此管道及时排出,避免炉膛内的水汽过高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4、本实用新型支撑墙由砖块堆积而成,便于操作者根据需要将支撑墙堆起或拆除,方便其对冷却水套或温度传感器进行更换或维修,且砖块之间存在缝隙,便于冷却水套周围的空气流动和支撑墙本身的热量分散,避免热量封闭在冷却水套周围长期使用时造成其变形,影响其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温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结构框线示意图;
图中:1-炉体,11-侧壁,12-炉膛,2-温度传感器,21-测试头,22-连接部分,23-接线部分,3-散热墙,4-支撑墙,5-冷却水套,6-出水管,7-入水管,8-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包括炉体1,炉体1包括相互连接围成炉膛12的底板和侧壁11,侧壁11上设置有若干个错落排布的温度传感器2,
温度传感器2包括依次连接的测试头21、连接部分22和接线部分23,
测试头21穿过侧壁11伸入炉膛12内,
连接部分22处于侧壁11内及炉体1外,且连接部分22外部设置有冷却水套5,冷却水套5通过出水管6和入水管7与冷却池连接,
炉体1和温度传感器2均与控制器8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炉体1的侧壁11上加装了温度传感器2,并巧妙的将温度传感器2进行了错落排布。由于炉体1较大,不同区域的温度不尽相同,将温度传感器2进行错落排布有效实现了炉膛12内不同区域的全面检测,有利于操作者或控制器8根据检测结果对炉温进行精确控制。
使用时,需将温度传感器2的测试头21穿过侧壁11插入炉膛12内,以便温度传感器2能够准确的检测出炉内温度,但由于炉体1的炉膛12内太高(可达2000°以上),长期使用下侧壁11温度也会很高,而目前的温度传感器除测试头21能够长期在高温下使用外,连接部分22和接线部分23往往不能承受如此高的温度,长期使用易发生变形或损坏,影响其测试准确度,进而影响炉温电控装置的正常工作,造成产品的成品率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在连接部分22外部设置了冷却水套5,将其通过出水管6和入水管7与冷却池连接,通过冷却水的循环带走连接部分22的热量,使其自身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确保其工作性能稳定且不易变形。且连接部分22的温度得到控制后,也就有效控制了接线部分23温度(因为两者间相互连接,存在热传导),进而使得整个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得到了保证,确保了炉温电控装置的长期正常工作,保证了产品成品率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设计科学、合理。
进一步,侧壁11外侧设置有支撑墙4,温度传感器2穿过支撑墙4和侧壁11伸入炉膛12内。
支撑墙4的设置既对温度传感器2起到了支撑作用,保证了温度传感器2相对于侧壁11的相对位置稳定,保证了其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同时又起到了侧壁11的加固作用,增强了侧壁11的抗腐蚀性、抗变形性,有效增加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侧壁11外侧设置有散热墙3。
侧壁11外侧设置有散热墙3,最好是侧壁11的中下部,由于侧壁11上部和下部加热不均匀,下部相较于上部温度较高,在侧壁11下部加设散热墙3,有助于保证侧壁11上部和下部的温度均匀,确保炉膛12内各区域温度均匀。这一设置有效克服了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侧壁应保持良好的保温效果的技术偏见,使得所生产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优良。同时,散热墙3的设置还对侧壁11下部起到一定的支撑和加固作用,确保了整个炉体1结构的稳定性。
散热墙3上设置有散热孔和与炉膛12连通的排汽管。散热孔的设置有效保证了散热墙3的散热效果,保证了侧壁11上的热量可通过散热孔快速与外界交换,确保了炉膛12内的温度平衡。排汽管的设置则使得炉膛12内的水汽可通过此管道及时排出,避免炉膛12内的水汽过高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支撑墙4厚度为侧壁11厚度的0.6~2.2倍。
进一步,支撑墙4由砖块堆积而成。
支撑墙4由砖块堆积而成,便于操作者根据需要将支撑墙4堆起或拆除,方便其对冷却水套5或温度传感器2进行更换或维修,且砖块之间存在缝隙,便于冷却水套5周围的空气流动和支撑墙4本身的热量分散,避免热量封闭在冷却水套5周围长期使用时造成其变形,影响其使用效果。
进一步,相邻两个温度传感器2间横向距离为侧壁11长度的1/10~1/3。
进一步,温度传感器2的个数为2~12个。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包括相互连接围成炉膛(12)的底板和侧壁(1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1)上设置有若干个错落排布的温度传感器(2),
所述温度传感器(2)包括依次连接的测试头(21)、连接部分(22)和接线部分(23),
所述测试头(21)穿过所述侧壁(11)伸入所述炉膛(12)内,
所述连接部分(22)处于所述侧壁(11)内及所述炉体(1)外,且所述连接部分(22)外部设置有冷却水套(5),所述冷却水套(5)通过出水管(6)和入水管(7)与冷却池连接,
所述炉体(1)和所述温度传感器(2)均与控制器(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1)外侧设置有支撑墙(4),所述温度传感器(2)穿过所述支撑墙(4)和所述侧壁(11)伸入所述炉膛(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11)外侧设置有散热墙(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4)厚度为所述侧壁(11)厚度的0.6~2.2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墙(4)由砖块堆积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2)间横向距离为所述侧壁(11)长度的1/10~1/3。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2)的个数为2~12个。
CN201621108612.3U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 Active CN2061428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8612.3U CN206142832U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8612.3U CN206142832U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42832U true CN206142832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1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08612.3U Active CN206142832U (zh) 2016-10-10 2016-10-10 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428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42832U (zh) 一种实用型石墨化炉
CN109684728A (zh) 一种石墨电感应加热器用高温曲线实现装置及实现方法
CN104057061B (zh) 一种低压铸造机保温炉
CN206430546U (zh) 底部均匀进气的电池材料烧结炉
CN104154750B (zh) 一种测量冶金保温材料保温效果的系统
CN204495694U (zh) 电站锅炉烟气低温酸露点腐蚀实验装置
CN204880771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CN201184829Y (zh) 结晶器热电偶检测加热器
CN206019310U (zh) 一种具有漏液检测功能的电炉
CN204779667U (zh) 一种节能双层铝合金件固溶时效热处理炉
CN203501775U (zh) 一种立式焙烧还原炉
CN209672583U (zh) 一种电加热热水锅炉
CN206430560U (zh) 两侧排气的电池材料烧结炉
CN205590773U (zh) 一种铝镁合金生产用智能热处理炉
CN204058543U (zh) 低温电加热炉
CN204058647U (zh) 一种晶硅铸锭炉炉体
CN206037703U (zh) 一种双联动铝合金熔液保温炉
CN207163227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罐体加热炉
CN207456174U (zh) 一种耐火材料导热检测试验炉
CN209508352U (zh) 一种钢丝的分段式热处理装置
CN211451582U (zh) 一种石英石生产用烘烤房
CN106643125A (zh) 导电银浆烧结炉
CN205980755U (zh) 太阳能电池片烧结炉的烘干装置
CN205774823U (zh) 铝电解槽侧部散热系统
CN204739928U (zh) 蒸汽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Yuanshi County 051137 Hebei city of Shijiazhuang province Su Yang Xiang Nan Bai Lou Cun Nan

Patentee after: Yuanshi County Huai Yang L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Yuanshi County 051137 Hebei city of Shijiazhuang province Su Yang Xiang Nan Bai Lou Cun Nan

Patentee before: Huaiyang Carbon Co., Ltd., Yuanshi Coun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03

Address after: 051137 south of Su Yang Xiang Nan Bai Lou Cun, Yuanshi County,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KUNT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1137 south of Su Yang Xiang Nan Bai Lou Cun, Yuanshi County,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ANSHI HUAIYANG LITHIUM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50000 No. 8, kuntian Avenue, Suyang Township, Yuanshi County,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kuntia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1137 south of Su Yang Xiang Nan Bai Lou Cun, Yuanshi County,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KUNTIA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