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9179U - 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9179U
CN206139179U CN201621147000.5U CN201621147000U CN206139179U CN 206139179 U CN206139179 U CN 206139179U CN 201621147000 U CN201621147000 U CN 201621147000U CN 206139179 U CN206139179 U CN 206139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agitator
reactor
shaft
reac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70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建
王建民
郭盼盼
吴道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rovince Metallurgic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470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9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9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91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和搅拌装置,所述釜体上形成有入料口和排料口;所述搅拌装置设在所述釜体上,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伸入所述釜体内,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所述第二搅拌器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搅拌轴的伸入所述釜体内的部分上,其中所述第二搅拌器邻近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以对所述釜体内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通过设置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可以有效防止物料在釜体底部沉淀,釜体内的物料可以被充分搅拌起来,使物料充分反应,达到搅拌效果,从而提高了反应釜的使用效率。

Description

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容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反应釜在制备较粘稠的物料时,容易出现物料搅拌不均,底部出现沉淀且不易排料等缺点,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反应釜的使用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的物料搅拌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上形成有入料口和排料口;和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在所述釜体上,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伸入所述釜体内,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所述第二搅拌器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搅拌轴的伸入所述釜体内的部分上,其中所述第二搅拌器邻近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以对所述釜体内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反应釜,通过设置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可以有效防止物料在釜体底部沉淀,釜体内的物料可以被充分搅拌起来,使物料充分反应,达到搅拌效果,从而提高了反应釜的使用效率。
具体地,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至少一个搅拌叶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多个搅拌叶片,所述多个搅拌叶片在所述搅拌轴的周向上间隔开设置。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两个搅拌叶片,所述两个搅拌叶片呈十字形。
可选地,至少一个所述搅拌叶片的外侧表面形成为与所述釜体的底壁面相适配的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入料口形成在反应釜的顶部,所述釜体内的上部设有第一挡板以防止所述釜体内的物料从所述入料口喷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挡板形成为环状,所述第一挡板的外周与所述釜体的侧壁相连,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板被构造成沿所述搅拌轴的径向从内到外倾斜向上或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釜体内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搅拌器为斜叶双浆式搅拌器。
可选地,所述釜体的底部形成为倒锥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釜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反应釜的另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反应釜;
1:釜体;11:内釜体;12:外釜体;
111:入料口;112:排料口;113:排渣口;114:观察孔;
21:搅拌轴;22:第一搅拌器;23:第二搅拌器;24:电机;
3:加热器;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釜100。其中,反应釜100可以为夹套式反应釜。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反应釜100为夹套式反应釜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反应釜100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反应釜。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釜100例如夹套式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搅拌装置。
釜体1上形成有入料口111和排料口112。例如,参照图1和图2,釜体1内限定出适于容纳待搅拌物料的反应空间,入料口111形成在反应釜100的顶部,待搅拌物料适于通过入料口111进入到釜体1内,排料口112形成在釜体1的底部,搅拌后的物料可以通过排料口112排出釜体1外。进一步地,釜体1的底部还可以设有排渣口113,以排出釜体1内反应后的渣。
例如,当反应釜100为夹套式反应釜时,釜体1包括内釜体11和外釜体12,内釜体11设在外釜体12内,内釜体11内限定出反应空间,且入料口111和排料口112均形成在内釜体11上。内釜体11与外釜体1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导热物质例如导热油的容纳空间,外釜体12外设有加热器3,加热器3优选为U型加热器,加热器3可以水平布置且位于内釜体11的下方,加热器3可以对容纳空间内的导热物质例如导热油进行加热,从而加热后的导热油可以与内釜体11内的待搅拌物料进行热交换以提升待搅拌物料的温度。
搅拌装置设在釜体1上,搅拌装置用于对釜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具体而言,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21、第一搅拌器22和第二搅拌器23,搅拌轴21的一端(例如,图1中的下端)伸入釜体1内,第一搅拌器22和第二搅拌器2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搅拌轴21的伸入釜体1内的部分上。
例如,如图1所示,搅拌轴21沿竖向设置,搅拌轴21的上端与电机24相连,搅拌轴21的下端伸入釜体1的反应空间内,第一搅拌器22和第二搅拌器23均连接在搅拌轴21的下端,第一搅拌器22和第二搅拌器23在搅拌轴21的轴向上间隔开设置,且第一搅拌器22位于第二搅拌器23的上方,反应釜100工作时电机24带动搅拌轴21旋转,从而带动搅拌轴21上的第一搅拌器22和第二搅拌器23在反应空间内转动,以对反应空间内的物料进行搅拌。
第一搅拌器22可以为斜叶双浆式搅拌器。当斜叶双浆式搅拌器的桨叶转速较低时,反应空间内的物料在水平方向及轴向方向均有分流,当桨叶转速较高时,物料也会出现较大的径向分流。从而斜叶双浆式搅拌器既可以用于高粘流体搅拌,促进流体的上下交换,保证釜体1内上层液态物料的充分搅拌,又降低了制造成本。可选地,斜叶双浆式搅拌器的折叶角度为30°,但不限于此。
其中,第二搅拌器23邻近釜体1的底部设置以对釜体1内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此时第二搅拌器23与釜体1底部之间的距离较近,从而可以将附着在釜体1内壁附近及底部的沉积物料充分搅拌起来,使得物料搅拌均匀,保证了釜体1内物料整体的搅拌效果。另外,由于排料口112形成在釜体1底部,排料口112与第二搅拌器23相对,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沉积物堆积在排料口112附近,避免排料口112堵塞,换言之,保证了反应釜100的排料效果。
釜体1的底部优选形成为倒锥形形状,例如,釜体1底部可以形成为倒圆锥形形状,也可以形成为倒棱锥形形状,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防止物料在釜体1底部沉淀。
可选地,电机24可以为变频电机,以控制搅拌轴21的转速,进而实现对第一搅拌器22和第二搅拌器23转动速度的调节。当然,电机24还可以为定频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釜100,通过设置第一搅拌器22和第二搅拌器23,可以有效防止物料在釜体1底部沉淀,釜体1内的物料可以被充分搅拌起来,使物料充分反应,达到搅拌效果,从而提高了反应釜100的使用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第二搅拌器23包括至少一个搅拌叶片。例如,参照图1,搅拌叶片设在搅拌轴21的下端端部处,且搅拌叶片的外侧表面形成为与釜体1的底壁面相适配的形状,此时搅拌叶片大体为等腰梯形,从而搅拌叶片可以更好地将附着在釜体1底部的沉积物料搅拌起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向“内”可以理解为朝向搅拌轴21中心的方向,其相反方向被定义为“外”,即远离搅拌轴21中心的方向。
进一步地,搅拌叶片的外周上端设有与釜体1底部大致平行的延伸部,由此,增加了搅拌叶片与釜体1底部的相对面积,从而可以将更多的附着在釜体1底部的沉积物料搅拌起来。其中,延伸部优选与搅拌叶片一体成型。当然,延伸部还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在搅拌叶片上,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反应釜100。
可选地,第二搅拌器23包括多个搅拌叶片,多个搅拌叶片在搅拌轴21的周向上间隔开设置,多个搅拌叶片优选在搅拌轴21的周向上均匀间隔分布,以保证搅拌效果。例如,第二搅拌器23可以包括两个搅拌叶片,两个搅拌叶片呈十字形,此时两个搅拌叶片相互垂直。可以理解,搅拌叶片的个数、具体形状以及尺寸等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而适应性改变,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釜体1内的上部设有第一挡板4以防止釜体1内的物料从入料口111喷出。例如,参照图1并结合图2,第一挡板4形成为环状,第一挡板4的外周与釜体1的侧壁相连,且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第一挡板4被构造成沿搅拌轴21的径向从内到外倾斜向下延伸。由此,通过设置第一挡板4,可以对向外喷溅的物料速度起到非常明显的缓冲作用,同时也有助于物料在釜体1内部的充分流动,加强了搅拌效果。或者,第一挡板4也可以被构造成沿搅拌轴21的径向从内到外倾斜向上延伸(图未示出)。可以理解,第一挡板4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反应釜100而适应性改变,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然,第一挡板4还可以沿搅拌轴21的径向水平延伸(图未示出)。
进一步地,釜体1的顶部还可以形成有观察孔114,第一挡板4设置时同时考虑观察孔114和入料口111,可以防止釜体1内的物料从观察孔114和入料口111喷出。当反应釜100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观察釜体1内物料的混匀情况时,可以有效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
如图1所示,釜体1内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板5,第二挡板5沿竖向延伸。由此,通过设置第二挡板5,可以进一步实现釜体1内物料的充分混匀。
例如,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釜100制备一种腐植酸钠粘结剂,可以首先通过导热油将反应空间内的水间接加热至80℃左右,然后加入一定配比的片碱和煤粉,并继续将反应空间内的水、片碱和煤粉加热至95℃左右之后,保温一小时出料。由于腐植酸钠是一种较粘稠的物料,且在制备过程中加入片碱和煤粉之后釜底短时间内会出现大量物料积淀,反应釜100的第二搅拌器23可以有效防止物料在釜体1底部沉淀,同时第一搅拌器22又能将物料充分搅拌起来,使物料充分反应,达到搅拌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釜100,不易出现混料不匀及釜体1底部出现沉淀等问题。而且,反应釜100既适用于搅拌低粘度物料,同时也适用于高粘度及不易溶于水等物料的混匀搅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应釜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
釜体,所述釜体上形成有入料口和排料口;和
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设在所述釜体上,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器和第二搅拌器,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伸入所述釜体内,所述第一搅拌器和所述第二搅拌器彼此间隔开地设在所述搅拌轴的伸入所述釜体内的部分上,其中所述第二搅拌器邻近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以对所述釜体内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至少一个搅拌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多个搅拌叶片,所述多个搅拌叶片在所述搅拌轴的周向上间隔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器包括两个搅拌叶片,所述两个搅拌叶片呈十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搅拌叶片的外侧表面形成为与所述釜体的底壁面相适配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口形成在反应釜的顶部,所述釜体内的上部设有第一挡板以防止所述釜体内的物料从所述入料口喷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形成为环状,所述第一挡板的外周与所述釜体的侧壁相连,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板被构造成沿所述搅拌轴的径向从内到外倾斜向上或向下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内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器为斜叶双浆式搅拌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的底部形成为倒锥形形状。
CN201621147000.5U 2016-10-21 2016-10-21 反应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9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7000.5U CN206139179U (zh) 2016-10-21 2016-10-21 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7000.5U CN206139179U (zh) 2016-10-21 2016-10-21 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9179U true CN206139179U (zh) 2017-05-03

Family

ID=58622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700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139179U (zh) 2016-10-21 2016-10-21 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91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887A (zh) * 2019-05-31 2019-08-09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凝固型风味酸牛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0887A (zh) * 2019-05-31 2019-08-09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凝固型风味酸牛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07455A (zh) 一种适用于化工及医药料液的工业反应釜
CN204485864U (zh) 一种釜外循环反应釜
CN204768652U (zh) 一种带有混料装置的反应釜
CN107952397A (zh) 建筑用油漆高效混合搅拌装置
CN219424220U (zh) 一种具有翻转功能的行星加药搅拌机
CN104437329B (zh) 化合物釜式反应器
CN206139179U (zh) 反应釜
CN110354791A (zh) 一种反应釜
CN213160800U (zh) 一种搅拌效果好的反应釜
CN212017479U (zh) 一种成核剂生产线
CN204952900U (zh) 一种新型两极搅拌反应釜
CN209271471U (zh) 一种地坪涂料用反应釜
CN208066244U (zh) 牙膏制膏机
CN202315896U (zh) 一种生产化学清洗剂的反应釜
CN204307632U (zh) 一种适用于化工及医药料液的工业反应釜
CN205517336U (zh) 新型肥料混合搅拌装置
CN206837902U (zh) 化学搅拌机
CN209155170U (zh) 一种氟钛酸钾的快速结晶设备
CN2915458Y (zh) 树脂镜片液体配料搅拌装置
CN209188671U (zh) 一种多级搅拌双层配液罐
CN206730972U (zh) 一种配液罐
CN110055413A (zh) 用于搅拌锂云母浸取液的搅拌装置
KR101340712B1 (ko) 드래프트 튜브를 구비한 혼합 장치
CN207413204U (zh) 一种生产超分子密实剂的新型搅拌装置
CN208343155U (zh) 一种防堵型混凝土搅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10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03

Termination date: 201810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