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6563U -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6563U
CN206136563U CN201621139659.6U CN201621139659U CN206136563U CN 206136563 U CN206136563 U CN 206136563U CN 201621139659 U CN201621139659 U CN 201621139659U CN 206136563 U CN206136563 U CN 206136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omponent
electronic devices
portable electronic
radia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396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翔宇
唐霖剑
陈宥嘉
周进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s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azz Advance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azz Advance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azz Advance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396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6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6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6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包括:一适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前壳及后壳,且前壳与后壳相对应结合成一组件,其特征在于:组件的前壳与后壳上至少设有一封闭状的真空区域;以及一导热体,填满在真空区域内,形成一真空散热结构,以使前壳与后壳相对应形成一散热系统。在此真空区域填满导热体进行散热,可携带电子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电池)所散发的热量经由真空散热结构均匀散布在整个腔体内,再和外界进行热交换相对核心温度有明确降低,不会造成机体发烫或当机问题,相对可以充分发挥电子设备性能,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人机体验。

Description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以真空散热结构应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使可携带电子装置解决因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电池)所散发的热量,造成机体发烫或当机问题,相对可以充分发挥电子设备性能,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人机体验。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可携带电子装置,当经由长时间使用后,则在局部出现过热现象,该现象不仅造成电子设备性能降低,机体发烫或当机问题。
次者,由于目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外观造型要求厚度过薄,并没有空间预留给传统热传递方法中的热对流(利用风扇获得对流),所以就只剩下热传导和热辐射两种方式可被应用,目前市售的可携带电子装置多是利用在热源附近贴附,例如石墨片、铜箔等高导热材料以达到散热降温目的,从市售魅族,小米,华为等品牌大屏手机来看,并无显著散热降温效果,局部温度仍居高不下,该现象不仅造成电子设备性能降低,机体发烫或当机问题甚至让消费者触感温度过高甚至烫伤用户,消费者使用中多有抱怨。是以,本发明人有鉴于上揭问题点,构思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电池)在工作时所产生的主要热源的热造成电子设备性能降低,机体发烫或当机问题穿越壳体烫伤用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改善消费者的不良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包括:一适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前壳及后壳,且该前壳与该后壳相对应结合成一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组件的前壳与后壳上至少设有一封闭状的真空区域;以及一导热体,填满在该真空区域内,形成一真空散热结构,以使该前壳与该后壳相对应形成一散热系统。
依据前揭特征,该组件内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至少设有一个晶片及屏蔽罩,该屏蔽罩罩住该晶片,且该屏蔽罩的罩面接触该组件内具有该真空区域的一侧。
依据前揭特征,该组件内设有一电池,该电池在具有该真空区域的一侧。
依据前揭特征,该真空区域可设成二个,并分别设置位于该组件的前壳及后壳且相对应呈平行。
依据前揭特征,该组件内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二个镜射的晶片及屏蔽罩,各该屏蔽罩分别罩住各该晶片,且各该屏蔽罩的罩面分别接触该组件内的前壳、后壳并具有该真空区域的两侧。
依据前揭特征,该组件内设有一电池,该电池分别接触该组件内的前壳、后壳并具有该真空区域的两侧。
依据前揭特征,该真空区域可设置位于该前壳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且该真空区域亦可设置位于该后壳的正面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依据前揭特征,该导热体由导热材料所构成。
依据前揭特征,还包括一液晶荧幕及触控面板,其依序固定在该组件上。
借助上揭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解决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电池)所产生热源散发的热量,经由真空散热结构,不会造成壳体局部过热的问题,解决可携带电子装置的晶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主要热源的热穿越壳体烫伤用户,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人机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消费者的不良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可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可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可携带电子装置
11组件
111前壳
112后壳
12电路板
121晶片
122屏蔽罩
13电池
14液晶荧幕
15触控面板
20真空散热结构
21真空区域
22导热体
30散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适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10的前壳111及后壳112,且该前壳111与该后壳112相对应结合成一组件11,其特征在于:该组件11的前壳111与后壳112上至少设有一封闭状的真空区域21;以及一导热体22,填满在该真空区域21内,以形成一真空散热结构20,而该导热体22由导热材料所构成,该导热性材料为相变化材料所构成,例如:纯水或石墨等,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真空区域21可位于该组件11的前壳111;进一步,该真空区域21可设置位于该前壳111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或如图2所示,又一可行实施例中,该真空区域21可设置位于该组件11的后壳112;进一步,该真空区域21位于该组件11的后壳112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如此一来,该前壳111与该后壳112为两个不同且独立的个体,使该真空散热结构20可设在该前壳111或该后壳112,但不限定于此。
承上,该组件11内设有一电路板12,该电路板12上至少设有一个晶片121及屏蔽罩122,该屏蔽122罩罩住该晶片121,且该屏蔽罩122的罩面接触该组件11内具有该真空区域21的一侧,及该组件11内设有一电池13,该电池13在具有该真空区域21的一侧,换言之,在该晶片121顶面上方前壳(中板)111的正面或反面;在后壳112的正面或反面,用烧结或贴付材料封闭后抽成真空,在此真空区域21进行散热,但不限定于此。
又如图3所示,在另一可行实施例中,该真空区域21设成二个,并分别设置位于该组件11的前壳111及后壳112且相对应呈平行;进一步,该真空区域21位于该前壳111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且该真空区域21可设置位于该后壳112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如此一来,该前壳111与该后壳112为两个不同且独立的个体,使该真空散热结构20可分别设在该前壳111与该后壳112,但不限定于此。
承上,该组件11内设有一电路板12,该电路板12上设有二个镜射的晶片121及屏蔽罩122,各该屏蔽罩122分别罩住各该晶片121,且各该屏蔽罩122的罩面分别接触该组件11内的前壳111、后壳112并具有该真空区域21的两侧,及该组件11内设有一电池13,该电池13分别接触该组件11内的前壳111、后壳112并具有该真空区域21的两侧,换言之,在该晶片121顶面上方前壳(中板)111的正面与反面;在后壳112的正面与反面,用烧结或贴付材料封闭后抽成真空,在此真空区域21进行散热,但不限定于此。此外,还包括一液晶荧幕14及触控面板15,其依序固定在该组件11上。
基于上述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散热结构20可同时设在该前壳111及后壳112,将该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121,电池13)热源散发的热量经由该前壳111的真空散热结构20均匀散布在整个腔体内,再由该后壳112的真空散热结构20和外界进行热交换,相对能使该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121,电池13)的温度有明确降低,不会造成机体发烫或当机问题,相对可以充分发挥电子设备性能,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人机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实用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Claims (10)

1.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包括:一适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前壳及后壳,且该前壳与该后壳相对应结合成一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组件的前壳与后壳上至少设有一封闭状的真空区域;以及
一导热体,填满在该真空区域内,形成一真空散热结构,以使该前壳与该后壳相对应形成一散热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至少设有一个晶片及屏蔽罩,该屏蔽罩罩住该晶片,且该屏蔽罩的罩面接触该组件内具有该真空区域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设有一电池,该电池在具有该真空区域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区域设成二个,并分别设置位于该组件的前壳及后壳且相对应呈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二个镜射的晶片及屏蔽罩,各该屏蔽罩分别罩住各该晶片,且各该屏蔽罩的罩面分别接触该组件内的前壳、后壳并具有该真空区域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设有一电池,该电池分别接触该组件内的前壳、后壳并具有该真空区域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区域位于该组件的前壳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区域位于该组件的后壳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由导热材料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液晶荧幕及触控面板,其依序固定在该组件上。
CN201621139659.6U 2016-10-20 2016-10-20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Active CN206136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9659.6U CN206136563U (zh) 2016-10-20 2016-10-20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39659.6U CN206136563U (zh) 2016-10-20 2016-10-20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6563U true CN206136563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4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39659.6U Active CN206136563U (zh) 2016-10-20 2016-10-20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6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59464A1 (zh) 电子设备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4823532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屏蔽件的制作方法
CN201278544Y (zh) 无线通讯终端模块
CN107509381B (zh) 一种屏蔽盖的制作方法、屏蔽盖及移动终端
CN203722975U (zh)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和屏蔽罩架
CN204392756U (zh) 散热屏蔽装置及终端
TWI658779B (zh) 用於改善行動裝置熱效能的熱屏蔽罐與方法
CN207783425U (zh) 智能手表的散热结构
CN106413336A (zh) 移动电子装置的散热缓冲屏蔽复合结构
CN107396592B (zh) 终端设备及其散热结构
CN205071566U (zh) 移动电子装置的散热缓冲屏蔽复合结构
CN106793710A (zh) 一种可携带电子设备均热散热结构及工艺
CN205179142U (zh) 一种改进的散热型手机主板
CN106413335A (zh) 移动电子装置的散热缓冲屏蔽复合结构
CN206136563U (zh)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CN205071568U (zh) 移动电子装置的散热缓冲屏蔽复合结构
CN206136510U (zh)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CN106604519A (zh) 一种终端
CN108551752A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一种电路板组件
CN105828569A (zh) 一种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6525067U (zh)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复合支撑散热结构
CN107969092A (zh)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CN206506813U (zh) 电子装置
CN107969082A (zh)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CN108776531A (zh) 一种电子装置及一种散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9

Address after: 703, block B, Changxing building, 4002 Huaqiang North Road, Yuanling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eis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Liaobu Town,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523421 Liu Wu Xiang Village Fulailu No. 51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JAZZ ADVANCE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MATERIAL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