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36510U -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36510U
CN206136510U CN201621141921.0U CN201621141921U CN206136510U CN 206136510 U CN206136510 U CN 206136510U CN 201621141921 U CN201621141921 U CN 201621141921U CN 206136510 U CN206136510 U CN 206136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vacuum
electronic devices
portable electronic
for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419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翔宇
唐霖剑
陈宥嘉
周进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s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azz Advance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azz Advance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azz Advance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419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36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36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36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包括:一适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前壳及后壳,且前壳与后壳相对应结合成一组件,其特征在于:组件的前壳与后壳上至少设有一封闭状的真空区域,形成一真空隔热结构,以使前壳与后壳相对应形成一隔热系统。避免可携带电子装置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电池)所散发热量穿越壳体烫伤用户。

Description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其以真空隔热结构应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使可携带电子装置实现隔热避免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电池)所散发的热量穿越壳体烫伤用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可携带电子装置,当经由长时间使用后,则在局部出现过热现象,该现象不仅造成消费者触感温度过高甚至烫伤用户。
次者,由于目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外观造型要求厚度过薄,并没有空间预留给传统热传递方法中的热对流(利用风扇获得对流),所以就只剩下热传导和热辐射两种方式可被应用,目前市售的可携带电子装置多是利用在热源附近贴附,例如石墨片、铜箔等高导热材料以达到散热降温目的,从市售魅族,小米,华为等品牌大屏手机来看,并无显著散热降温效果,局部温度仍居高不下,该现象不仅造成消费者触感温度过高甚至烫伤用户,消费者使用中多有抱怨。是以,本发明人有鉴于上揭问题点,构思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电池)在工作时所产生的主要热源的热穿越壳体烫伤用户,避免造成壳体局部过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改善消费者的不良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包括:一适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前壳及后壳,且该前壳与该后壳相对应结合成一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的前壳与后壳上至少设有一封闭状的真空区域,形成一真空隔热结构,以使该前壳与该后壳相对应形成一隔热系统。
依据前揭特征,该组件内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至少设有一个晶片及屏蔽罩,该屏蔽罩罩住该晶片,且该屏蔽罩的罩面接触该组件位于该真空区域的一侧。
依据前揭特征,该组件内设有一电池,该电池位于该真空区域的一侧。
依据前揭特征,该真空区域设成二个,并分别位于该组件的前壳及后壳且相对应呈平行。
依据前揭特征,该组件内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二个镜射的晶片及屏蔽罩,各该屏蔽罩分别罩住各该晶片,且各该屏蔽罩的罩面分别接触该组件内的前壳、后壳并位于该真空区域的两侧。
依据前揭特征,该组件内设有一电池,该电池分别接触该组件内的前壳、后壳并位于该真空区域的两侧。
依据前揭特征,该真空区域可位于该前壳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且该真空区域亦可位于该后壳的正面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依据前揭特征,还包括一液晶荧幕及触控面板,其依序固定在该组件上。
借助上揭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解决可携带电子装置所产生热源散发的热量,经由真空均热隔热结构,不会造成壳体局部过热的问题,解决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电子组件热源(例如晶片、电池)在工作时所产生的主要热源的热穿越壳体烫伤用户,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人机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善消费者的不良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可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可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可携带电子装置
11组件
111前壳
112后壳
12电路板
121晶片
122屏蔽罩
13电池
14液晶荧幕
15触控面板
20真空隔热结构
21真空区域
30隔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适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10的前壳111及后壳112,且该前壳111与该后壳112相对应结合成一组件11,其特征在于:该组件11的前壳111与后壳112上以烧结或贴附材料封闭后进行抽成真空,形成至少设有一封闭状的真空区域21;且在该真空区域21内具有隔热性,形成一真空隔热结构20,以使该前壳111与该后壳112相对应形成一隔热系统30,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真空区域21可位于该组件11的前壳111;进一步,该真空区域21可位于该组件的前壳111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或如图2所示,又一可行实施例中,该真空区域21可位于该组件11的后壳112;进一步,该真空区域21位于该组件11的后壳112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如此一来,该前壳111与该后壳112为两个不同且独立的个体,使该真空隔热结构20可设在该前壳111或该后壳112,但不限定于此。
承上,该组件11内设有一电路板12,该电路板12上至少设有一个晶片121及屏蔽罩122,该屏蔽122罩罩住该晶片121,且该屏蔽罩122的罩面接触该组件11内具有该真空区域21的一侧,及该组件11内设有一电池13,该电池13在具有该真空区域21的一侧,换言之,在该晶片121顶面上方前壳(中板)111的正面或反面;在后壳112的正面或反面,用烧结或贴付材料封闭后抽成真空,在此真空区域21进行隔热,但不限定于此。
又如图3所示,在另一可行实施例中,该真空区域21设成二个,并分别位于该组件11的前壳111及后壳112且相对应呈平行;进一步,该真空区域21位于该前壳111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且该真空区域21可位于该后壳112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如此一来,该前壳111与该后壳112为两个不同且独立的个体,使该真空隔热结构20可分别设在该前壳111与该后壳112,但不限定于此。
承上,该组件11内设有一电路板12,该电路板12上设有二个镜射的晶片121及屏蔽罩122,各该屏蔽罩122分别罩住各该晶片121,且各该屏蔽罩122的罩面分别接触该组件11内的前壳111、后壳112并具有该真空区域21的两侧,及该组件11内设有一电池13,该电池13分别接触该组件11内的前壳111、后壳112并具有该真空区域21的两侧,换言之,在该晶片121顶面上方前壳(中板)111的正面与反面;在后壳112的正面与反面,用烧结或贴付材料封闭后抽成真空,在此真空区域21进行隔热,但不限定于此。此外,还包括一液晶荧幕14及触控面板15,其依序固定在该组件11上。
基于上述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结构20,其将该晶片121在该组件11内所产生的热源进行真空隔热,能避免该触控面板15及后壳112形成局部热源,亦解决该可携带电子装置10的晶片121在工作时所产生的主要热源的热穿越壳体烫伤用户,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人机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实用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Claims (9)

1.一种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包括:一适用于可携带电子装置的前壳及后壳,且该前壳与该后壳相对应结合成一组件,其特征在于:
该组件的前壳与后壳上至少设有一封闭状的真空区域,形成一真空隔热结构,以使该前壳与该后壳相对应形成一隔热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至少设有一个晶片及屏蔽罩,该屏蔽罩罩住该晶片,且该屏蔽罩的罩面接触该组件位于该真空区域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设有一电池,电池位于该真空区域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区域设成二个,并分别位于该组件的前壳及后壳且相对应呈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设有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有二个镜射的晶片及屏蔽罩,各该屏蔽罩分别罩住各该晶片,且各该屏蔽罩的罩面分别接触该组件内的前壳、后壳并位于该真空区域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内设有一电池,该电池分别接触该组件内的前壳、后壳并位于该真空区域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区域位于该组件的前壳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区域位于该组件的后壳的正面及后面其中任一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液晶荧幕及触控面板,其依序固定在该组件上。
CN201621141921.0U 2016-10-20 2016-10-20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Active CN206136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1921.0U CN206136510U (zh) 2016-10-20 2016-10-20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41921.0U CN206136510U (zh) 2016-10-20 2016-10-20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36510U true CN206136510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4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41921.0U Active CN206136510U (zh) 2016-10-20 2016-10-20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365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9082A (zh) * 2016-10-20 2018-04-27 东莞爵士先进电子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69082A (zh) * 2016-10-20 2018-04-27 东莞爵士先进电子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59464A1 (zh) 电子设备散热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509381B (zh) 一种屏蔽盖的制作方法、屏蔽盖及移动终端
CN203722975U (zh)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和屏蔽罩架
EP2672563A1 (en) Battery housing structure
CN106413336A (zh) 移动电子装置的散热缓冲屏蔽复合结构
EP2075993A1 (en) A mobile terminal preventing temperature rising of user-sensitive surface
CN205071566U (zh) 移动电子装置的散热缓冲屏蔽复合结构
TW201537336A (zh) 具熱阻絕效果的電子裝置
CN106793710A (zh) 一种可携带电子设备均热散热结构及工艺
CN106102415A (zh) 散热装置、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06136510U (zh)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CN105704978A (zh) 电子装置
CN204796016U (zh) 散热装置及电子终端
CN205071568U (zh) 移动电子装置的散热缓冲屏蔽复合结构
CN106413335A (zh) 移动电子装置的散热缓冲屏蔽复合结构
CN207252077U (zh) 玻璃后盖及电子设备
CN205179142U (zh) 一种改进的散热型手机主板
CN105828569A (zh) 一种散热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010487B (zh) 等温化设计的皮卫星热控制装置及热控制方法
CN202310428U (zh) 阻热式壳体降温结构
CN205179581U (zh) 一种雷达电子设备箱
CN107969082A (zh)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隔热结构
CN202841807U (zh) 阻热元件的结构
CN206136563U (zh) 可携带电子装置的真空散热结构
CN207266506U (zh) 用于电子墨水屏的降温均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7

Address after: 703, block B, Changxing building, 4002 Huaqiang North Road, Yuanling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eishi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Liaobu Town,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523421 Liu Wu Xiang Village Fulailu No. 51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JAZZ ADVANCED ELECTRONIC APPLICATION MATERIAL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