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25178U - 汽车a柱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a柱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125178U
CN206125178U CN201621102914.XU CN201621102914U CN206125178U CN 206125178 U CN206125178 U CN 206125178U CN 201621102914 U CN201621102914 U CN 201621102914U CN 206125178 U CN206125178 U CN 206125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s
inner panel
automobile
plat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10291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叶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10291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125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125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125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A柱,包括A柱内板、A柱外板以及位于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外板之间的内加强板,所述内加强板延伸至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外板的底部,且分别与所述A柱内板和所述A柱外板连接形成空腔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A柱中,内加强板延伸至A柱内板和A柱外板的底部,且分别与A柱内板和A柱外板连接形成对应的空腔结构,可提高A柱底部的碰撞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含有该A柱的汽车。

Description

汽车A柱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轿车车身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汽车A柱及具有该汽车A柱的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A柱位于发动机舱和驾驶舱之间,是支撑车辆结构强度的主要部分,在车辆发生碰撞或翻滚时可有效保证驾驶舱的生存空间。然而,目前的车型中,A柱内外板底部的搭接结构基本为空结构,在偏置碰撞过程中,此位置为与轮胎接触的撞击区域,该处的空结构导致A柱底部支撑力不足,向后变形较大,进而导致A柱整体的后移量增大,使得整车抵抗碰撞变形的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A柱,可提高A柱底部的结构强度,增强整车碰撞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A柱,所述汽车A柱包括A柱内板、A柱外板以及位于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外板之间的内加强板,所述内加强板延伸至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外板的底部,且分别与所述A柱内板和所述A柱外板连接形成空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A柱内板、所述内加强板以及所述A柱外板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A柱内板、所述内加强板以及所述A柱外板均包括板主体与外翻边,所述板主体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外翻边一体成型于所述板主体开口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A柱内板、所述内加强板以及所述A柱外板的外翻边之间依次叠加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A柱内板与所述A柱外板开口相向,所述内加强板与所述A柱内板开口相向。
进一步的,所述A柱内板、所述内加强板以及所述A柱外板的底部呈L形弯曲。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A柱。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A柱的内加强板延伸至A柱内板和A柱外板的底部,且分别与A柱内板和A柱外板连接形成对应的空腔结构,可有效提高A柱底部的结构强度,改善A柱底部的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A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汽车A柱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A柱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A柱10包括A柱内板11、A柱外板12以及内加强板13。
具体的,A柱内板11与A柱外板12之间形成空腔结构,从而构成汽车A柱10的主体框架,使汽车A柱10整体沿车身的高度方向延伸。
内加强板13位于A柱内板11与A柱外板12之间,且沿A柱内板11与A柱外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至A柱内板11与A柱外板12的底部,所述底部也即汽车A柱10靠近车身底部的位置,其中,内加强板13与A柱外板12之间连接形成第一空腔结构15,内加强板13与A柱内板11之间连接形成第二空腔结构16。此外,A柱内板11、内加强板13以及A柱外板12的底部呈L形弯曲,从而使第一空腔结构15与第二空腔结构16形成弯曲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汽车A柱10的内加强板13延伸至A柱内板11与A柱外板12的底部,且分别与A柱内板11和A柱外板12形成空腔结构,结构设计简单,可有效提高A柱底部的结构强度。此外,内加强板13延伸至A柱底部的L形弯曲处,使得空腔结构进一步呈弯曲状,由于此位置在偏置碰撞过程中为与轮胎接触的撞击区域,该弯曲空腔结构可更有效增强A柱底部的碰撞性能。
请结合图2,在本实施例中,A柱内板11、内加强板13以及A柱外板12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形。具体的,A柱内板11包括板主体111与外翻边112,板主体111的横截面呈U形,外翻边112一体成型于板主体111开口的两侧,A柱外板12包括板主体121与外翻边122,板主体121的横截面呈U形,外翻边122一体成型于板主体121开口的两侧,内加强板13包括板主体131与外翻边132,板主体131的横截面呈U形,外翻边132一体成型于板主体131开口的两侧,也即,A柱内板11、内加强板13以及A柱外板12的结构均包括U形截面的板主体与外翻边,从而整体呈“几”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A柱内板11与A柱外板12开口相向,内加强板13与A柱内板11开口相向,A柱内板11的外翻边112、内加强板13的外翻边132以及A柱外板12的外翻边122之间依次叠加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A柱内板11、内加强板13以及A柱外板12分别一体成型为“几”字形结构,冲压成型工艺简单。此外,A柱内板11、内加强板13以及A柱外板12之间形成多个“几”字形组合的结构,不仅使得汽车A柱的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增强,也使得搭接后的结构焊接边界比较简单、焊点的布置均匀,易于焊接且焊接强度较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A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A柱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汽车A柱的内加强板延伸至A柱内板与A柱外板的底部,且分别与A柱内板和A柱外板形成空腔结构,结构设计简单,可提高A柱底部的结构强度;
(2)汽车A柱的内加强板延伸至A柱底部的L形弯曲处,使得空腔结构进一步呈弯曲状,由于此位置在偏置碰撞过程中为与轮胎接触的撞击区域,该弯曲空腔结构可更有效增强A柱底部的碰撞性能;
(3)汽车A柱的A柱内板、内加强板以及A柱外板之间形成多个“几”字形组合的结构,不仅使得汽车A柱的整体结构强度进一步增强,也使得搭接后的结构焊接边界比较简单,易于焊接且焊接强度较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A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A柱(10)包括A柱内板(11)、A柱外板(12)以及位于所述A柱内板(11)与所述A柱外板(12)之间的内加强板(13),所述内加强板(13)延伸至所述A柱内板(11)与所述A柱外板(12)的底部,且分别与所述A柱内板(11)和所述A柱外板(12)连接形成空腔结构(15、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A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11)、所述内加强板(13)以及所述A柱外板(12)的横截面均呈“几”字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A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11)、所述内加强板(13)以及所述A柱外板(12)均包括板主体与外翻边,所述板主体的横截面呈U形,所述外翻边一体成型于所述板主体开口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A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11)、所述内加强板(13)以及所述A柱外板(12)的外翻边之间依次叠加焊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A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11)与所述A柱外板(12)开口相向,所述内加强板(13)与所述A柱内板(11)开口相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A柱(10),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内板(11)、所述内加强板(13)以及所述A柱外板(12)的底部呈L形弯曲。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A柱(10)。
CN201621102914.XU 2016-10-08 2016-10-08 汽车a柱及汽车 Active CN206125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2914.XU CN206125178U (zh) 2016-10-08 2016-10-08 汽车a柱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102914.XU CN206125178U (zh) 2016-10-08 2016-10-08 汽车a柱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125178U true CN206125178U (zh) 2017-04-26

Family

ID=58571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102914.XU Active CN206125178U (zh) 2016-10-08 2016-10-08 汽车a柱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1251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8674A1 (en) * 2017-08-08 2019-02-14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LE HAVING A FRONT ASSEMBLY ASSEMBLY
CN112046610A (zh) * 2019-06-06 2020-12-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a柱以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8674A1 (en) * 2017-08-08 2019-02-14 Psa Automobiles Sa VEHICLE HAVING A FRONT ASSEMBLY ASSEMBLY
CN112046610A (zh) * 2019-06-06 2020-12-0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的a柱以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93637U (zh) 机动车车身结构
CN105984505B (zh) 车身结构
CN105164005A (zh) 汽车的前柱下部结构
CN203199035U (zh) 侧围下边梁前加强板及汽车
CN204605957U (zh) 汽车及汽车a柱结构
CN202115594U (zh) 汽车前地板中央通道加强板结构
CN204415518U (zh) 前舱纵梁后段结构与汽车
CN206125178U (zh) 汽车a柱及汽车
CN207496780U (zh) 一种车辆侧围立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CN111017034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202518355U (zh) 一种汽车顶盖横梁车身连接结构
CN103921655A (zh) 一种汽车车门防撞梁
CN203581121U (zh) 一种汽车车身b柱内板连接结构
CN208393476U (zh) 后副车架连接组件、后副车架及车辆
CN112896324A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CN205417800U (zh) 一种碳纤维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CN201597643U (zh) 一种汽车前壁板
CN108100038A (zh) 电动汽车车身结构
CN109515523A (zh) 车辆侧围立柱、侧围结构及车辆
CN203806014U (zh) 实现新旧车型前地板总成共用的边梁结构
CN209719731U (zh) 一种汽车b柱上部搭接结构
CN206494001U (zh) 一种改进型汽车侧围外蒙皮加强结构
CN206634070U (zh) 一种c柱传力回路结构
CN206954321U (zh) 一种变截面汽车b柱加强板以及汽车
CN106882269A (zh) 车身侧边梁与横梁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