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73798U - 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73798U
CN206073798U CN201620876170.0U CN201620876170U CN206073798U CN 206073798 U CN206073798 U CN 206073798U CN 201620876170 U CN201620876170 U CN 201620876170U CN 206073798 U CN206073798 U CN 206073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on
water
spreading disc
tooth
dabb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761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燕勇
张玉家
王敏秋
张群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aidaer Re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aidaer Re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aidaer Re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aidaer Resour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761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73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73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73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其特征是在框架中、位于落水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溅水碟,可自由转动的溅水转盘位于溅水碟的外周;溅水碟为锥形体,锥顶正对落水口,在锥形体的锥形面上均匀分布导流栅形成流道,在流道的尾部设置溅水碟反射齿,使沿流道下泄的水流一部分在溅水碟反射齿上形成反射,一部分在流道中直接泄出;溅水转盘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驱动叶片,水流经驱动叶片推动溅水转盘形成转动,在相邻的两片驱动叶片之间形成反射单元。本实用新型是以反射和离心相结合,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喷溅装置溅散效果,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降低冷却塔出塔水温。

Description

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于能源、石化和冶金领域冷却塔配水系统中的喷溅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在能源、石化和冶金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冷却塔是将携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入大气;冷却塔一般由塔体、填料、配水系统、收水器和集水池等部件构成,其中配水系统包括有配水管和喷溅装置。
喷溅装置是用于将冷却水喷溅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布洒到填料上,以达到较高的冷却效果。冷却塔工作性能的优劣与所喷溅装置的结构形式以及工作状况有很大的关系,进入冷却塔中的水能否沿着淋水面均匀地分配,对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当水分配不当,出现非淋水区或不良淋水区,则会减小冷却面积,显著地降低通风能力。有资料表明,如果4000m2冷却塔的不均匀系数由0.0增加到0.2,出塔循片水温度将会升高0.5℃,其变化呈几何级数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冷却塔的布水情况和淋洒的分散均匀性,将会提高冷却塔的换热效率。而提高淋水的分散均匀性主要由喷溅装置的水力特性,包括流量系数、不均匀系数和喷溅半径等来保证,不同结构形式的喷溅装置由于水力特性不同将会有不同的冷却换热效率。
喷溅装置结构形式较多,目前在双曲线自然湿式冷却塔中采用的喷溅装置按工作原理可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反射原理的TP型喷溅装置,另一类是基于离心力作用的旋流式喷溅装置;TP型喷溅装置水滴较细,溅水半径小,装置下部的淋水填料易出现中空,采用交叉布置会因水滴碰撞形成重水区和轻水区;旋流式喷溅装置水滴较粗,阻力损失较大,在水压小时溅散效果较差,不均匀系数较大,中部易产生气塞;旋流式喷溅装置虽喷溅半径大,但水滴较粗,水滴无上行轨迹,水滴在填料面上的落点呈带状较窄的圆片形,中空非常大,喷头下为无水区,主要靠交叉布水,因此,布水很不均匀。不同形式喷溅装置各自所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冷却塔冷却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以期获得立体式溅水的技术效果,提升喷溅装置的布水均匀性、增加热水水滴与冷却空气的换热时间,更进一步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降低冷却塔出水温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的结构特点是:
在框架的顶部中心设置竖直向下的落水口;
在所述框架中、位于落水口的下方固定设置溅水碟,可自由转动的溅水转盘位于所述溅水碟的外周,所述溅水碟和溅水转盘处在同心位置上;
所述溅水碟为锥形体,锥顶正对落水口,在所述锥形体的锥形面上均匀分布导流栅形成流道,在所述流道的尾部设置溅水碟反射齿,所述溅水碟反射齿的宽度小于流道的宽度,使沿流道下泄的水流一部分在溅水碟反射齿上形成反射,一部分在流道中直接泄出;
所述溅水转盘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驱动叶片,水流经驱动叶片推动溅水转盘形成转动,在相邻的两片驱动叶片之间形成反射单元。
本发明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反射单元以导流栅分隔为两个反射区,在各反射区内分别设置一片呈水平的水平导流片和一片具有上扬坡度的上扬导流片,在所述水平导流片的末端设置水平导流反射齿,在所述上扬导流片的末端设置有上扬导流反射齿;所述水平导流反射齿和上扬导流反射齿具有不同的高度。
本发明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通过调整驱动叶片的数量、形状、角度及大小,获得设定的溅水转盘的旋转速度。
本发明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的结构特点也在于:通过溅水碟反射齿、水平导流反射齿、上扬导流反射齿的高度和/或调整上扬导流片的上扬角度,获得设定的溅水分布。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发明将反射和离心结构相结合,水流在经过二级反射齿时被破碎成细小水滴并向上抛洒后沿陡峭的抛物线轨迹落下,有效地抑制了“中空”形成;部分水流在流经位于溅水转子周向的导流片时被以不同的角度向上射出,形成了有益的空间布水形态,使得沿径向布水更加均匀;在溅水转子上设置的具有一定角度且较大的驱动叶片,充分利用了射流能量,增大了转子的旋转速度和部分水流与叶片的接触时间,使这一部分水流获得了更大的旋转动能而被甩得更远,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布水半径和水滴更长滞空时间,使水滴和冷却空气的换热更加充分;溅水转子的高速旋转,又增加了反射齿的破碎效果,水滴更细小,使得水滴被甩的更开,分布更均匀,布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溅水碟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中溅水转子主视结构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中溅水转子平面分布示意;
图中标号:1框架,1a落水口,2溅水碟,3溅水转盘,4溅水碟反射齿,5轴座,4a流道,6a水平导流反射齿,6b上扬导流反射齿,7导流栅,8驱动叶片,9a水平导流片,9b上扬导流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的结构形式是:
参见图1、图2、图3-1和图3-2,在框架1的顶部中心设置竖直向下的落水口1a,在框架1中、位于落水口1a的下方固定设置溅水碟2,可自由转动的溅水转盘3位于溅水碟2的外周,溅水碟2和溅水转盘3处在同心位置上,溅水碟2为锥形体,锥顶正对落水口1a,在锥形体的锥形面上均匀分布导流栅形成流道4a,在流道4a的尾部设置溅水碟反射齿4,溅水碟反射齿4的宽度小于流道4a的宽度,使沿流道4a下泄的水流一部分在溅水碟反射齿4上形成反射,一部分在流道中直接泄出;溅水转盘通过轴承安装在轴上,轴上端插入溅水碟2锥形体内,轴下端插入轴座5内,溅水转盘3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驱动叶片8,水流经驱动叶片推动溅水转盘3形成转动,在相邻的两片驱动叶片8之间形成反射单元。
具体实施中,如图3-1和图3-2所示,反射单元以导流栅7分隔为两个反射区,在各反射区内分别设置一片呈水平的水平导流片9a和一片具有上扬坡度的上扬导流片9b,在水平导流片9a的末端设置水平导流反射齿6a,在上扬导流片9b的末端设置有上扬导流反射齿6b;水平导流反射齿6a和上扬导流反射齿6b具有不同的高度。
通过调整驱动叶片8的数量、形状、角度及大小,获得设定的溅水转盘3的旋转速度。
通过调整溅水碟反射齿4、水平导流反射齿6a、上扬导流反射齿6b的高度和/或调整上扬导流片9b的上扬角度,获得设定的溅水分布。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反射与离心喷溅的原理,在溅水碟外圈设置溅水碟反射齿,除了能将撞击到的水流进行破碎同时将水滴向上抛洒,使水滴呈陡峭的抛物线轨迹落下,有效地抑制了“中空”形成;位于溅水转子周向的水平导流片和上扬导流片将水流以不同的角度射出,射流在遇到水平导流片和上扬导流片上的反射齿之后被破碎成细小的水滴后呈抛物线轨迹落下,一是有效延长了水滴的滞空时间,二来由于射流的射出角度不同,水滴下落时的轨迹也不同,使得沿径向布水更加均匀;在溅水转盘上的驱动叶片,既增大了转子的旋转速度,又增加了部分水流与叶片的接触时间,使这一部分水流获得了更大的旋转动能,而被甩得更远,滞空时间更长,延长了水滴与冷却空气的换热时间,并且,由于溅水转子的高速旋转,一是增加了反射齿的破碎效果,使水滴更细小,二是破碎的水滴被甩的更开,水滴分布的更均匀,布水效果更好。

Claims (3)

1.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其特征是:
在框架(1)的顶部中心设置竖直向下的落水口(1a);
在所述框架(1)中、位于落水口(1a)的下方固定设置溅水碟(2),可自由转动的溅水转盘(3)位于所述溅水碟(2)的外周,所述溅水碟(2)和溅水转盘(3)处在同心位置上;
所述溅水碟(2)为锥形体,锥顶正对落水口(1a),在所述锥形体的锥形面上均匀分布导流栅形成流道(4a),在所述流道(4a)的尾部设置溅水碟反射齿(4),所述溅水碟反射齿(4)的宽度小于流道(4a)的宽度,使沿流道(4a)下泄的水流一部分在溅水碟反射齿(4)上形成反射,一部分在流道中直接泄出;
所述溅水转盘(3)上沿圆周均匀分布有驱动叶片(8),水流经驱动叶片推动溅水转盘(3)形成转动,在相邻的两片驱动叶片(8)之间形成反射单元;
所述反射单元以导流栅(7)分隔为两个反射区,在各反射区内分别设置一片呈水平的水平导流片(9a)和一片具有上扬坡度的上扬导流片(9b),在所述水平导流片(9a)的末端设置水平导流反射齿(6a),在所述上扬导流片(9b)的末端设置有上扬导流反射齿(6b);所述水平导流反射齿(6a)和上扬导流反射齿(6b)具有不同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其特征是:通过调整驱动叶片(8)的数量、形状、角度及大小,获得设定的溅水转盘(3)的旋转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其特征是:通过溅水碟反射齿(4)、水平导流反射齿(6a)、上扬导流反射齿(6b)的高度和/或调整上扬导流片(9b)的上扬角度,获得设定的溅水分布。
CN201620876170.0U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 Active CN206073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6170.0U CN206073798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76170.0U CN206073798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73798U true CN206073798U (zh) 2017-04-05

Family

ID=5842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76170.0U Active CN206073798U (zh) 2016-08-12 2016-08-12 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737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7721A (zh) * 2019-05-15 2019-07-16 江苏环球龙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喷淋装置
CN112833700A (zh) * 2021-01-31 2021-05-25 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用高效布水喷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17721A (zh) * 2019-05-15 2019-07-16 江苏环球龙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喷淋装置
CN112833700A (zh) * 2021-01-31 2021-05-25 厦门金名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却塔用高效布水喷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64309U (zh) 植物提取物喷雾干燥装置
CN204860574U (zh) 一种可均匀撒料的旋转撒料器
CN206073798U (zh) 一种反射和离心混合型喷溅装置
CN104622295B (zh) 冲泡装置、咖啡机以及咖啡冲泡方法
CN104880118B (zh) 一种冷却塔配水系统、冷却塔及冷却塔配水方法
CN104215116A (zh) 冷却塔旋转式节能喷淋装置
CN204594308U (zh) 一种冷却塔喷溅装置
CN105286486A (zh) 一种不粘锅及其制造方法
CN205642123U (zh) 一种分层离心式节能喷溅装置
CN107976087A (zh) 逆流无填料双曲线冷却塔
CN206095032U (zh) 一种水轮机式喷溅装置
CN201740454U (zh) 无中空陀螺式旋转溅水碟
CN104154808B (zh) 一种旋转喷溅装置
CN202074878U (zh) 反射旋喷型喷溅装置
CN203964758U (zh) 反射型喷溅装置
US1973051A (en) Atomizing disk
CN210036411U (zh) 一种横流式冷却塔布水装置
CN204007299U (zh) 一种旋转喷溅装置
CN205482544U (zh) 一种旋转式喷头
CN205199464U (zh) 一种圆盘造球机喷水系统
CN205146484U (zh) 大流量花洒喷头
CN204255172U (zh) 无中空旋溅式喷溅装置
CN204064026U (zh) 逆流旋转喷射冷却塔
CN208751316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冷却塔
CN105180710B (zh) 一种水流驱动双旋转式喷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103, Building 2, Research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Zhongwang Branch), No. 198 Mingzhu Avenue,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35

Patentee after: ANHUI TAIDAER RESOURC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27, Block A, Songzhi MIXC, Changjiang West Road,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35

Patentee before: ANHUI TAIDAER RESOURC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