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44537U -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4537U
CN206044537U CN201620724926.XU CN201620724926U CN206044537U CN 206044537 U CN206044537 U CN 206044537U CN 201620724926 U CN201620724926 U CN 201620724926U CN 206044537 U CN206044537 U CN 206044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duct
pipe joint
brush assemblies
axial line
ai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249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柴永壁
吕冬祥
赵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249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4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4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45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及吸尘器,地刷组件包括:底板、风道、管接头和导风管,底板上开设有吸风口;风道连接在底板上,并与吸风口相连通;管接头与风道相连,并能够相对风道转动;导风管,与管接头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相对管接头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将管接头与导风管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使得导风管与管接头能够实现相对转动,且在装配后能够重新拆卸组装,从而既增加了导风管的转动灵活性,又降低了地刷组件的成本。

Description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刷组件及包含该地刷组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吸尘器,其地刷弯管接头与导风管之间通常为一体式结构,如方口弯管地刷,或通过金属卡环固定连接。一体式结构会导致导风管只能前后转动,而不能左右转动,这严重影响了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而通过卡环固定连接,则一旦装配,要想再次拆卸就只能选择报废,成本较高。此外,地刷内部的风道设计对气流具有一定的干扰作用,降低了地刷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刷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地刷组件的吸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吸风口;风道,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吸风口相连通;管接头,与所述风道相连,并能够相对所述风道转动;和导风管,与所述管接头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管接头转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将管接头与导风管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使得导风管与管接头能够实现相对转动,且在装配后能够重新拆卸组装,从而既增加了导风管的转动灵活性,又降低了地刷组件的成本。具体地,地刷组件包括底板、风道、管接头和导风管,由于管接头与风道可转动连接,故而导风管能够在管接头的带动下,相对风道转动,同时,导风管与管接头也是可转动连接,故而导风管自身也能够相对管接头转动,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连接结构相比,显著增加了导风管的转动灵活性,进而提高了了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同时,由于导风管与管接头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故而导风管与管接头在装配后能够重新拆卸,重新组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卡环固定连接导致产品装配后无法拆卸的问题,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地刷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管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管接头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配合,使所述导风管与所述管接头相卡接。
通过卡接的方式来实现导风管与管接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连接可靠,且装卸较为便捷,能够有效提高地刷组件的装配效率和拆卸效率;同时在保证可拆卸功能的基础上,还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卡环,即省掉了一个部件,进而降低产了品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为设在所述导风管上的卡钩,所述第二卡接部为设在所述管接头内的卡槽,所述导风管能够插入所述管接头内,并使所述卡钩钩在所述卡槽中,以使所述导风管与所述管接头相卡接。
在导风管上设置卡钩,在管接头内设置卡槽,当导风管的一端插入至管接头内的合适位置时,卡钩恰好钩在卡槽中,使导风管与管接头卡接在一起,装配过程更加方便。
当然,也可以调换导风管与管接头之间的嵌套关系,将管接头插入导风管中,这时只需将卡槽设置在管接头的外侧壁上即可;或者,也可以调换卡钩和卡槽的位置,即在导风管上设置卡槽,在管接头上设置卡钩,同样,卡槽可以设置在导风管内,这时管接头插入导风管中,卡槽也可以设置在导风管外,这时导风管插入管接头中。由于上述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将管接头相对风道旋转的轴线记为第一轴心线,将导风管相对管接头旋转的轴线记为第二轴心线,则卡槽绕第二轴心线旋转对称或者绕第二轴心线在一定的范围内旋转对称,这样,导风管相对管接头转动时,卡钩也能够在卡槽中同步转动,以保证导风管能够相对管接头周向旋转或者在一定范围内旋转。至于卡钩,可以是以第二轴心线为轴的旋转对称体,即卡钩环绕一圈形成圆柱状的钩接部,这时,只需稍微用力使其发生适当形变,即可将其插入管接头中,待插入到卡槽的位置时,即恢复形变钩在卡槽中;也可以是局部的旋转对称体,如间隔设置并能够围成一圈的多个钩接部,由于相互之间具有间隙,因而在插入管接头的过程中更易发生形变,这样能够更方便地将其插入管接头中,完成导风管与管接头的装配。换言之,本技术方案在导风管与管接头之间形成了卡口结构,利用导风管和/或管接头的自身形变与卡口结构,即可轻松实现二者之间的卡接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槽为所述管接头的内壁面弯折形成的直角状避空槽。
设置卡槽为管接头内壁面弯折形成的直角状避空槽,便于管接头内卡槽的加工成型,从而简化了管接头的结构,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管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面,所述卡钩钩入所述卡槽中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管接头的端面相抵靠。
在导风管的外侧壁上设置限位面,当卡钩钩入卡槽中时,限位面与管接头的端面相抵靠,这样,卡钩与卡槽的配合能够避免导风管脱出管接头,而限位面与管接头的端面相抵靠,能够避免因用力过度导致卡钩失效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且装配过程中,当限位面抵靠到管接头的端面上时,即表明导风管已经装配到位了,因而限位面还对导风管与管接头之间的装配起到了有效的定位作用。进一步地,限位面沿导风管的周向设置,这样限位面还能够对导风管与管接头之间的连接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以避免二者之间发生漏气现象。
此外,对于卡槽为直角状避空槽的技术方案,限位面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导风管与管接头之间发生直线运动的现象。具体地,限位面和卡钩相配合形成限位凹槽,管接头的局部被限位在限位凹槽中,从而保证了导风管与管接头之间只能发生相对转动,而不能发生直线运动,进而保证了地刷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卡钩上设有导向斜面。
导向斜面的设置,能够对卡钩进入管接头的过程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以降低卡钩与管接头发生干涉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卡钩插入管接头中的顺畅性,进一步提高了地刷组件的装配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管接头包括:第一转动连接部,能够插入所述风道中,并相对所述风道绕第一轴心线转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相连,且所述导风管能够插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中,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绕第二轴心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心线沿不同的方向延伸。
第一轴心线与第二轴心线沿不同的方向延伸,则管接头相对风道的转动方向和导风管相对管接头的转动方向不同,故而导风管能够相对风道实现多角度转动,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能够根据需要随意转动导风管,从而提高了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均呈圆柱状,所述第一轴心线和所述第二轴心线分别为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的中心轴线。
第一转动连接部呈圆柱状,则风道的端部也形成有相应的转动配合部,转动配合部也为圆柱状,这样第一转动连接部能够嵌套在转动配合部中,并相对转动配合部绕自身轴线转动,由于转动配合部的自身轴线与第一转动连接部的中心轴线重合,故而第一转动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即为第一轴心线;第二转动连接部呈圆柱状,则导风管能够直接插入第二转动连接部中,并相对第二转动连接部绕自身轴线转动,由于导风管的自身轴线与第二转动连接部的中心轴线重合,故而第二转动连接部的中心轴线即为第二轴心线。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转动连接部、第二转动连接部、转动配合部的形状并不一定是完整的圆柱,可以是圆柱的局部,由于第一轴心线与第二轴心线沿不同的方向延伸,故而第一转动连接部的轴向和第二转动连接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这样,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中的一个需要在圆柱的侧壁上开设缺口,如:在第一转动连接部所在的圆柱的侧壁上开设缺口,同时在转动配合部所在的圆柱的侧壁上开设相应的缺口,才能够保证第一转动连接部能够插入转动配合部中,并保证风道、管接头、导风管三者之间的相互连通,而导风管和第二转动连接部则只需沿其轴向插入完成装配即可;当然,开设缺口的位置可以调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轴心线沿所述底板的左右方向延伸;所述风道和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中的一个上设有转轴,另一个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轴孔中,并能在所述轴孔中转动,且所述轴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心线重合。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心线互相垂直。
第一轴心线沿底板的左右方向延伸,则管接头能够带动导风管相对底板前后转动,则导风管绕第二轴心线的转动为其他方向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导风管的多角度旋转,提高了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进一步地,第一轴心线与第二轴心线互相垂直,故而导风管能够相对底板左右转动,从而实现了导风管的前后左右旋转功能。
具体地,将第一转动连接部插入风道中,并使转轴插入轴孔中,即实现了风道与管接头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将导风管的一端插入第二转动连接部中,使卡钩钩在卡槽中,限位面抵在管接头的端面上,即实现了管接头与导风管之间的可转动连接。使用时,沿底板的前后方向推动导风管,导风管能够推动管接头相对风道前后转动,即实现了导风管的前后转动功能;沿底板的左右方向旋转导风管,使其绕自身轴线旋转,则导风管即能够相对底板左右旋转,即实现了导风管的左右转动功能,非常方便;当然,也可以将导风管前后转动至合适位置时,再进行左右旋转,或者将导风管左右旋转至合适位置时,再进行前后转动,因而地刷的转动角度大大增加,可操作性也显著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管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导风管绕所述第二轴心线转动的角度。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导风管转动至适当角度,即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旋转过度可能会导致产品出现其他故障或不便,故而设置限位部来限制导风管的转动角度,能够在保证用户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上述不利影响。至于导风管的具体转动角度,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具体设定,如向左和向右各能够转90°,当然不局限于90°。至于管接头绕第一轴心线的转动角度,可以在风道的端部设置限位配合部,当管接头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转动连接部与限位配合部相干涉,以限制管接头继续转动。
至于限位部的具体限位方式,可以是:在底板和/或盖板的相应位置处设置相应的限位件,当导风管转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部与限位件相干涉,以限制导风管继续转动;也可以是:导风管转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部直接抵在底板或盖板上,以限制导风管继续转动;或者是:导风管与底板或盖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当导风管转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部无法通过前述间隙,以限制导风管继续转动。由于上述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
设置风道与底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能够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进而避免气流经过此处时产生漩涡导致灰尘滞留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地刷的除尘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管接头和/或所述导风管为塑料件。
管接头和/或导风管为塑料件,塑料件既具有一定的刚度,又具有一定的韧性,因而在装配时较易发生形变,以便于导风管插入管接头中,在装配完成后又能够稳定牢靠地连接在一起,保证地刷组件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塑料件取材容易,且便于加工,因而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管为方口弯管,以显著增加方口弯管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当然,导风管不局限于方口弯管,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导风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与所述底板为一体式结构。
风道与底板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提高了风道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风道与底板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底板与风道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当然,风道与底板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如盖板与底板相配合形成风道等。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地刷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地刷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地刷组件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地刷组件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地刷组件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地刷组件第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地刷组件第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地刷组件,10底板,11吸风口,20风道,21转动配合部,22限位配合部,30管接头,31第一转动连接部,32第二转动连接部,33卡槽,40导风管,41卡钩,411导向斜面,42限位面,5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地刷组件和吸尘器。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1,包括:底板10、风道20、管接头30和导风管40。
具体地,底板10上开设有吸风口11;风道20连接在底板10上,并与吸风口11相连通;管接头30与风道20相连,并能够相对风道20转动;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相对管接头30转动。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1,通过将管接头30与导风管40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使得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能够实现相对转动,且在装配后能够重新拆卸组装,从而既增加了导风管40的转动灵活性,又降低了地刷组件1的成本。
具体地,地刷组件1包括底板10、风道20、管接头30和导风管40,由于管接头30与风道20可转动连接,故而导风管40能够在管接头30的带动下,相对风道20转动,同时,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也是可转动连接,故而导风管40自身也能够相对管接头30转动,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连接结构相比,显著增加了导风管40的转动灵活性,进而提高了了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同时,由于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故而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在装配后能够重新拆卸,重新组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卡环固定连接导致产品装配后无法拆卸的问题,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导风管40上设有第一卡接部,管接头30上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配合,使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相卡接。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卡接部为设在导风管40上的卡钩41,第二卡接部为设在管接头30内的卡槽33,导风管40能够插入管接头30内,并使卡钩41钩在卡槽33中,以使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相卡接。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卡槽33为管接头30的内壁面弯折形成的直角状避空槽。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导风管40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面42,卡钩41钩入卡槽33中时,限位面42与管接头30的端面相抵靠。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卡钩41上设有导向斜面411。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卡接的方式来实现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连接可靠,且装卸较为便捷,能够有效提高地刷组件1的装配效率和拆卸效率;同时在保证可拆卸功能的基础上,还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卡环,即省掉了一个部件,进而降低产了品的成本。
在导风管40上设置卡钩41,在管接头30内设置卡槽33,当导风管40的一端插入至管接头30内的合适位置时,卡钩41恰好钩在卡槽33中,使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卡接在一起,装配过程更加方便。
当然,也可以调换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之间的嵌套关系,将管接头30插入导风管40中,这时只需将卡槽33设置在管接头30的外侧壁上即可;或者,也可以调换卡钩41和卡槽33的位置,即在导风管40上设置卡槽33,在管接头30上设置卡钩41,同样,卡槽33可以设置在导风管40内,这时管接头30插入导风管40中,卡槽33也可以设置在导风管40外,这时导风管40插入管接头30中。由于上述技术方案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将管接头30相对风道20旋转的轴线记为第一轴心线,将导风管40相对管接头30旋转的轴线记为第二轴心线,则卡槽33绕第二轴心线旋转对称或者绕第二轴心线在一定的范围内旋转对称,这样,导风管40相对管接头30转动时,卡钩41也能够在卡槽33中同步转动,以保证导风管40能够相对管接头30周向旋转或者在一定范围内旋转。
至于卡钩41,可以是以第二轴心线为轴的旋转对称体,即卡钩41环绕一圈形成圆柱状的钩接部,这时,只需稍微用力使其发生适当形变,即可将其插入管接头30中,待插入到卡槽33的位置时,即恢复形变钩在卡槽33中;也可以是局部的旋转对称体,如间隔设置并能够围成一圈的多个钩接部,由于相互之间具有间隙,因而在插入管接头30的过程中更易发生形变,这样能够更方便地将其插入管接头30中,完成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的装配。换言之,本技术方案在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之间形成了卡口结构,利用导风管40和/或管接头30的自身形变与卡口结构,即可轻松实现二者之间的卡接配合。
设置卡槽33为管接头30内壁面弯折形成的直角状避空槽,便于管接头30内卡槽33的加工成型,从而简化了管接头30的结构,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在导风管40的外侧壁上设置限位面42,当卡钩41钩入卡槽33中时,限位面42与管接头30的端面相抵靠,这样,卡钩41与卡槽33的配合能够避免导风管40脱出管接头30,而限位面42与管接头30的端面相抵靠,能够避免因用力过度导致卡钩41失效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且装配过程中,当限位面42抵靠到管接头30的端面上时,即表明导风管40已经装配到位了,因而限位面42还对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之间的装配起到了有效的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限位面42沿导风管40的周向设置,这样限位面42还能够对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之间的连接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以避免二者之间发生漏气现象。
此外,对于卡槽33为直角状避空槽的技术方案,限位面42的设置,有效地避免了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之间发生直线运动的现象。具体地,限位面42和卡钩41相配合形成限位凹槽,管接头30的局部被限位在限位凹槽中,从而保证了导风管40与管接头30之间只能发生相对转动,而不能发生直线运动,进而保证了地刷的使用可靠性。
导向斜面411的设置,能够对卡钩41进入管接头30的过程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以降低卡钩41与管接头30发生干涉的概率,从而提高了卡钩41插入管接头30中的顺畅性,进一步提高了地刷组件1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管接头30包括:第一转动连接部31和第二转动连接部32。
具体地,第一转动连接部31能够插入风道20中,并相对风道20绕第一轴心线转动;第二转动连接部32与第一转动连接部31相连,且导风管40能够插入第二转动连接部32中,并相对第二转动连接部32绕第二轴心线转动;其中,第一轴心线与第二轴心线沿不同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转动连接部31和第二转动连接部32均呈圆柱状,第一轴心线和第二轴心线分别为第一转动连接部31和第二转动连接部32的中心轴线。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轴心线沿底板10的左右方向延伸;风道20和第一转动连接部31中的一个上设有转轴,另一个上设有轴孔,转轴插入轴孔中,并能在轴孔中转动,且轴孔的轴线与第一轴心线重合。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第一轴心线与第二轴心线互相垂直。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轴心线与第二轴心线沿不同的方向延伸,则管接头30相对风道20的转动方向和导风管40相对管接头30的转动方向不同,故而导风管40能够相对风道20实现多角度转动,使得用户在使用时能够根据需要随意转动导风管40,从而提高了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
第一转动连接部31呈圆柱状,则风道20的端部也形成有相应的转动配合部21,转动配合部21也为圆柱状,这样第一转动连接部31能够嵌套在转动配合部21中,并相对转动配合部21绕自身轴线转动,由于转动配合部21的自身轴线与第一转动连接部31的中心轴线重合,故而第一转动连接部31的中心轴线即为第一轴心线;第二转动连接部32呈圆柱状,则导风管40能够直接插入第二转动连接部32中,并相对第二转动连接部32绕自身轴线转动,由于导风管40的自身轴线与第二转动连接部32的中心轴线重合,故而第二转动连接部32的中心轴线即为第二轴心线。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转动连接部31、第二转动连接部32、转动配合部21的形状并不一定是完整的圆柱,可以是圆柱的局部,由于第一轴心线与第二轴心线沿不同的方向延伸,故而第一转动连接部31的轴向和第二转动连接的轴向之间具有夹角。这样,第一转动连接部31和第二转动连接部32中的一个需要在圆柱的侧壁上开设缺口,如:在第一转动连接部31所在的圆柱的侧壁上开设缺口,同时在转动配合部21所在的圆柱的侧壁上开设相应的缺口,才能够保证第一转动连接部31能够插入转动配合部21中,并保证风道20、管接头30、导风管40三者之间的相互连通,而导风管40和第二转动连接部32则只需沿其轴向插入完成装配即可;当然,开设缺口的位置可以调换。
第一轴心线沿底板10的左右方向延伸,则管接头30能够带动导风管40相对底板10前后转动,则导风管40绕第二轴心线的转动为其他方向的转动,从而实现了导风管40的多角度旋转,提高了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进一步地,第一轴心线与第二轴心线互相垂直,故而导风管40能够相对底板10左右转动,从而实现了导风管40的前后左右旋转功能。
具体地,将第一转动连接部31插入风道20中,并使转轴插入轴孔中,即实现了风道20与管接头30之间的可转动连接;将导风管40的一端插入第二转动连接部32中,使卡钩41钩在卡槽33中,限位面42抵在管接头30的端面上,即实现了管接头30与导风管40之间的可转动连接。
使用时,沿底板10的前后方向推动导风管40,如图5和图6所示,导风管40能够推动管接头30相对风道20前后转动,即实现了导风管40的前后转动功能;沿底板10的左右方向旋转导风管40,使其绕自身轴线旋转,如图7至图9所示,则导风管40即能够相对底板10左右旋转,即实现了导风管40的左右转动功能,非常方便;当然,也可以将导风管40前后转动至合适位置时,再进行左右旋转,或者将导风管40左右旋转至合适位置时,再进行前后转动,因而地刷的转动角度大大增加,可操作性也显著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如图导风管40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用于限制导风管40绕第二轴心线转动的角度。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导风管40转动至适当角度,即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旋转过度可能会导致产品出现其他故障或不便,故而设置限位部来限制导风管40的转动角度,能够在保证用户使用需求的基础上,有效避免上述不利影响。
至于导风管40的具体转动角度,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具体设定,如向左和向右各能够转90°,当然不局限于90°。
至于管接头30绕第一轴心线的转动角度,可以在风道20的端部设置限位配合部22,如图2所示,当管接头30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二转动连接部32与限位配合部22相干涉,以限制管接头30继续转动。
至于限位部的具体限位方式,可以是:在底板10和/或盖板50的相应位置处设置相应的限位件,当导风管40转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部与限位件相干涉,以限制导风管40继续转动;也可以是:导风管40转动到极限位置时,限位部直接抵在底板10或盖板50上,以限制导风管40继续转动;或者是:导风管40与底板10或盖板5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当导风管40转动至极限位置时,限位部无法通过前述间隙,以限制导风管40继续转动。由于上述实施例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风道20与底板10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风道20与底板10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能够使气流的流动更加顺畅,进而避免气流经过此处时产生漩涡导致灰尘滞留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地刷的除尘能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管接头30和/或导风管40为塑料件。
管接头30和/或导风管40为塑料件,塑料件既具有一定的刚度,又具有一定的韧性,因而在装配时较易发生形变,以便于导风管40插入管接头30中,在装配完成后又能够稳定牢靠地连接在一起,保证地刷组件1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塑料件取材容易,且便于加工,因而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导风管40为方口弯管,以显著增加方口弯管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当然,导风管40不局限于方口弯管,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导风管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道20与底板10为一体式结构。
风道20与底板10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提高了风道20与底板10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风道20与底板10之间发生断裂的概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另一方,底板10与风道20可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当然,风道20与底板10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如盖板50与底板10相配合形成风道20等。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地刷组件1。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器,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地刷组件1,因而具有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将管接头与导风管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结构,使得导风管与管接头能够实现相对转动,且在装配后能够重新拆卸组装,从而既增加了导风管的转动灵活性,又降低了地刷组件的成本。具体地,地刷组件包括底板、风道、管接头和导风管,由于管接头与风道可转动连接,故而导风管能够在管接头的带动下,相对风道转动,同时,导风管与管接头也是可转动连接,故而导风管自身也能够相对管接头转动,与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连接结构相比,显著增加了导风管的转动灵活性,进而提高了了地刷的可操作性和用户的使用感受;同时,由于导风管与管接头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故而导风管与管接头在装配后能够重新拆卸,重新组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卡环固定连接导致产品装配后无法拆卸的问题,降低了产品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吸风口;
风道,连接在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吸风口相连通;
管接头,与所述风道相连,并能够相对所述风道转动;和
导风管,与所述管接头可拆卸连接,并能够相对所述管接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上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管接头上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配合,使所述导风管与所述管接头相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为设在所述导风管上的卡钩,所述第二卡接部为设在所述管接头内的卡槽,所述导风管能够插入所述管接头内,并使所述卡钩钩在所述卡槽中,以使所述导风管与所述管接头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为所述管接头的内壁面弯折形成的直角状避空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面,所述卡钩钩入所述卡槽中时,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管接头的端面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3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钩上设有导向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包括:
第一转动连接部,能够插入所述风道中,并相对所述风道绕第一轴心线转动;和
第二转动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相连,且所述导风管能够插入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中,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绕第二轴心线转动;
其中,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心线沿不同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均呈圆柱状,所述第一轴心线和所述第二轴心线分别为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转动连接部的中心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心线沿所述底板的左右方向延伸;
所述风道和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中的一个上设有转轴,另一个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插入所述轴孔中,并能在所述轴孔中转动,且所述轴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心线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心线与所述第二轴心线互相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导风管绕所述第二轴心线转动的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道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接头和/或所述导风管为塑料件。
14.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
CN201620724926.XU 2016-07-11 2016-07-11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44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4926.XU CN206044537U (zh) 2016-07-11 2016-07-11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24926.XU CN206044537U (zh) 2016-07-11 2016-07-11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4537U true CN206044537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7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2492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44537U (zh) 2016-07-11 2016-07-11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45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7205A (zh) * 2017-04-27 2017-08-04 苏州翔博清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吸尘刷装置
CN107260066A (zh) * 2017-08-18 2017-10-20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刷以及吸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7205A (zh) * 2017-04-27 2017-08-04 苏州翔博清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吸尘刷装置
CN107260066A (zh) * 2017-08-18 2017-10-20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地刷以及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44537U (zh) 地刷组件及吸尘器
CN202723762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吸尘器刷头结构
CN105926759B (zh) 一种下水道疏通机器人
CN209884039U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的旋转结构
CN109289367A (zh) 一种工业加工设备除尘设备
CN100393267C (zh) 电吸尘器
JP2007014370A5 (zh)
CN108403010A (zh) 一种车间自动清扫避障机器人
CN212140320U (zh) 一种具有多吸口结构的吸尘器
CN206316097U (zh) 清扫软轴及管道清扫系统
CN202065367U (zh) 一种万向传动装置及运输机械
CN207604913U (zh) 具有手柄安装结构的吸尘器
CN207990938U (zh) 排水管组件、空调器
CN209269560U (zh) 一种平板状分离器及吸尘器
CN206183152U (zh) 一种用于手持式吸尘器的吸风组件
CN111297257B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的旋转结构
CN208876385U (zh) 管连接组件及手持式清洁设备
CN108013832B (zh) 吸尘器出灰部及卧式吸尘器
CN211135784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功能的弯头加工装置
CN216475362U (zh) 一种水箱用防止旋流器
CN214699660U (zh) 一种除尘管道的旋转接头
CN209125567U (zh) 一种多角度医药胶囊抛光机
CN218565512U (zh) 一种可收集废油的联通装置及集成灶
CN210118375U (zh) 防尘万向联轴器
CN107906615A (zh) 一种转接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