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17349U - 多折伞中棒 - Google Patents

多折伞中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17349U
CN206017349U CN201620938926.XU CN201620938926U CN206017349U CN 206017349 U CN206017349 U CN 206017349U CN 201620938926 U CN201620938926 U CN 201620938926U CN 206017349 U CN206017349 U CN 206017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ipe
movable part
fastening strip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389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钜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9389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17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17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173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折伞中棒,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1)、至少一节中管和一节外管(3);所述内管(1)顶部固定有一根向上延伸的卡扣条(4),其中一节中管内设置有卡扣装置和活动件(6),该节中管侧壁以及套接在该节中管外部的所有管件侧壁在中棒折叠状态下与所述活动件(6)位置对应处均开设有通孔,该活动件(6)可从该些通孔伸出或缩入中棒;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卡扣条(4)顶部与所述卡扣装置(6)扣合固定,且该卡扣条(4)推动所述活动件(6)从所述通孔伸出中棒。本实用新型的多折伞中棒在收伞时各节管件能可靠地扣合在一起,且结构简单实用。

Description

多折伞中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折伞中棒的收伞锁定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为了将多折伞中棒的各节管件在收伞状态时扣合在一起,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如下两种方式:第一种、如图1所示,在管件81内固定有用于安装弹珠或弹弓82的内塞83,除了在与该弹珠或弹弓82对应的管件81和外部管件81上开设开伞定位孔外,还要在每一节管件81上部多加工一个锁珠孔84,收伞时当内部的管件81收合到该锁珠孔84的位置时,内部管件81上的弹珠或弹弓82便跳进外部管件81的锁珠孔84内,使内外两管件81扣合在一起;第二种是在下巢、中棒底部或伞把处设置锁定和释放结构,当收伞折叠中棒时,所述下巢被锁定于中棒底部或伞把从而将各节管件固定在收伞折叠状态。
但是上述现有的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些弊端,如第一种结构方式,因为内外两管件81之间的空间太小,使用这种方式来扣合管件,一般扣力都会很小,不够牢靠。而第二种结构方式,虽然不破坏中棒的强度,但是相应的锁定和释放结构比较复杂,部件较多,而且容易造成下巢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收伞时扣合牢固且结构简单的多折伞中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折伞中棒,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至少一节中管和一节外管。
所述内管顶部固定有一根向上延伸的卡扣条,其中一节中管内设置有卡扣装置和活动件,该节中管侧壁以及套接在该节中管外部的所有管件侧壁在中棒折叠状态下与所述活动件位置对应处均开设有通孔,该活动件可从该些通孔伸出或缩入中棒;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卡扣条顶部与所述卡扣装置扣合固定,且该卡扣条推动所述活动件从所述通孔伸出中棒。
所述活动件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中管内,另一端朝向该节中管侧壁通孔的一侧凸设有可伸出或缩入中棒的凸部,该凸部底部设有斜向或弧形的导滑面;在所述活动件转动至其凸部位于中棒内腔时,该活动件的内侧部分与所述卡扣条的垂直投影范围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活动件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中管内,该活动件朝向该节中管侧壁通孔的外侧设有可伸出或缩入中棒的水平凸柱,该水平凸柱外套有一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作用于该活动件使其保持缩入中棒内腔的趋势;在该活动件的水平凸柱位于中棒内腔时,该活动件的内侧部分与所述卡扣条的垂直投影范围至少部分重叠。
所述卡扣条的顶部以及所述活动件的内侧底部设有导滑面。
设有所述卡扣装置的中管内固定有中管内塞,所述卡扣装置为设置在该中管内塞上的弹性件,所述卡扣条侧壁设有凹槽;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弹性件卡扣入该卡扣条侧壁的凹槽内。
所述中管内固定有中管内塞,所述卡扣装置为设置在该中管内塞上的凹位,所述卡扣条侧壁设有凸起;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卡扣条的侧壁凸起卡扣入中管内塞的所述凹位内。
所述内管顶部固定有一内管内塞,所述卡扣条底部固定在该内管内塞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多折伞中棒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内管内腔固设的卡扣条与中管内的卡扣装置扣合,同时在该中管内设置可伸出中棒的活动件扣住该中管及其外部的各节管件,使得在收伞状态下各节管件能够牢固地扣合在一起,同时结构也很简单,部件较少,可节省人工和材料成本,也不会产生下巢被磨损而变得难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多折伞中棒的扣合结构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折伞中棒实施例一在展开状态下的竖向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折伞中棒实施例一在折叠状态下的竖向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折伞中棒实施例一内部结构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折伞中棒实施例一内部结构在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为图3中活动件6的凸部61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多折伞中棒实施例二在展开状态下所述活动件6和卡扣条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折伞中棒实施例二在折叠状态下所述活动件6和卡扣条4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在中棒展开状态下所述活动件6安装在其它中管内时的竖向剖面图;
图10为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活动件6安装在其它中管内时的竖向剖面图;
图11为图10中活动件6的凸部61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多折伞中棒可应用于具有三节或以上管件的多折伞,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1、至少一节中管和一节外管3,以五折伞中棒为例,如图2和图3所示,除了具有一节内管1和一节外管3外,还具有三节中管,分别是第一中管21、第二中管22和第三中管23。其中,所述外管3顶部与上巢7固定连接,内管1底部与伞把(图中未示出)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内管1顶部固定有一根向上延伸的卡扣条4,其中一节中管内设置有卡扣装置和活动件6,该节中管侧壁以及套接在该节中管外部的所有管件侧壁在中棒折叠状态下与所述活动件6位置对应处均开设有通孔,该活动件6可从该些通孔伸出或缩入中棒;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卡扣条4顶部与所述卡扣装置扣合固定,且该卡扣条4推动所述活动件6从所述通孔伸出中棒,由此即可将中棒的所有管件可靠地扣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卡扣装置和活动件6安装在第三中管23顶部。在中棒折叠状态下,内管1顶部固定的卡扣条4与第三中管23顶部的卡扣装置卡扣可将内管1、第一中管21、第二中管22和第三中管23扣合在一起。此时,该第三中管23的侧壁开设的通孔231与外管3侧壁开设的通孔31的垂直位置与活动件6对应,该活动件6被卡扣条4沿通孔231和31推出中棒外从而可将第三中管23和外管3扣合在一起。由此所有管件都被扣合在一起。当然,卡扣装置和活动件6也可以安装在其他节中管内,其扣合的原理同上。例如,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卡扣装置和活动件6可以安装在第一中管21顶部,此时,第一中管21、第二中管22、第三中管23以及外管3侧壁分别开设有通孔211、221、231和31,在中棒折叠状态下,上述四个通孔的水平位置与活动件6的水平位置对应,该活动件6被卡扣条4沿上述四个通孔211、221、231和31推出中棒外从而可将第一中管21、第二中管22、第三中管23和外管3扣合在一起。
所述活动件6可采用如下两种结构方式:
第一种、如图4或图5所示,所述活动件6大致呈“7”字形,其下部设有转轴65,上部外侧设有凸部61,如图6所示,该凸部61底部设有斜向或弧形的导滑面611。该活动件6通过其下部转轴65铰接于中管的内腔中,由此活动件6可绕其下部转轴65转动从而使得其上部的凸部61随之伸出或缩入中棒。在所述活动件6转动至其凸部61位于中棒内腔时,该活动件6的内侧部分64与所述卡扣条4的垂直投影范围至少部分重叠,卡扣条4的顶部以及活动件6的内侧部分64的底部均设有斜向或弧形的导滑面。这样当中棒折叠时,如图3所示,卡扣条4上移并推动活动件6的内侧部分64使得活动件6转动,该活动件6外侧的凸部61从中棒的侧壁通孔如231和31伸出中棒。而当展开中棒时,内部管件相对于外部管件下移,如图2所示,套接在活动件6所在中管外的其他管件的侧壁通孔底缘将会推动凸部61底部导滑面611使得该凸部61缩入中棒内腔从而解除对相应管件的扣合。
第二种、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活动件6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中管内,该活动件6外侧设有水平凸柱62,该水平凸柱62外套有一复位弹簧63,该复位弹簧63作用于该活动件6使其保持缩入中棒内腔的趋势。在该活动件6的水平凸柱62位于中棒内腔时,该活动件6的内侧部分与所述卡扣条4的垂直投影范围至少部分重叠,且活动件6的内侧底部设有斜向或弧形的导滑面66,而卡扣条4顶部与活动件6的接触面上也设有斜向或弧形的导滑面43。这样当中棒折叠时,如图8所示,卡扣条4上移并推动活动件6的内侧部分外移从而使得活动件6外侧的水平凸柱62从中棒的侧壁通孔如231和31伸出中棒。而当展开中棒时,如图7所示,所述卡扣条4下移并解除对活动件6的限位,在复位弹簧63的作用下,活动件6的水平凸柱62缩入中棒内腔从而解除对相应管件的扣合。
而对所述卡扣条4的卡扣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两种结构:
第一种、如图4和图5所示,设有所述卡扣装置的中管内固定设置有中管内塞24,所述卡扣装置为设置在该中管内塞24上的弹性件51,所述卡扣条4侧壁设有凹槽41。所述弹性件51可设有左右两条及仅一条,左右两弹性件51之间的空隙宽度或者弹性件51与中管内塞24之间的空隙宽度略小于卡扣条4的宽度。在中棒折叠状态下,如图5所示,卡扣条4顶部撑开所述弹性件51并向上移动,直至所述弹性件51卡扣入该卡扣条4侧壁的凹槽41内从而可将该卡扣条4锁定。
第二种、如图7和图8所示,设有所述卡扣装置的中管内固定设置有中管内塞24,该中管内塞24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延伸部242,所述卡扣装置为设置在该延伸部242上的凹位52,所述卡扣条4侧壁设有凸起42。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卡扣条4的侧壁凸起42正好卡扣入中管内塞24的所述凹位52内从而该卡扣条4被锁定。当然,所述凹位52不一定设置在中管内塞24的下部,也可以设置在中管内塞24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采用了上述第一种结构的活动件6以及第一种结构的卡扣条4卡扣方式。而实施例二则采用了上述第二种结构的活动件6以及第二种结构的卡扣条4卡扣方式。
在设有两节以上中管时,每节中管的顶部均固定设置有内塞,在五折伞中,如图4所示,第三中管23顶部设有内塞24,第一中管21和第二中管22顶部设有内塞25,该些内塞24和25上均设有可供卡扣条4穿过的竖向通孔241和251。所述内管1顶部固定有一内管内塞11,所述卡扣条4底部固定在该内管内塞11上,该卡扣条4与内管内塞11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多折伞中棒,包括由内至外依次滑动套接的一节内管(1)、至少一节中管和一节外管(3);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管(1)顶部固定有一根向上延伸的卡扣条(4),其中一节中管内设置有卡扣装置和活动件(6),该节中管侧壁以及套接在该节中管外部的所有管件侧壁在中棒折叠状态下与所述活动件(6)位置对应处均开设有通孔,该活动件(6)可从该些通孔伸出或缩入中棒;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卡扣条(4)顶部与所述卡扣装置扣合固定,且该卡扣条(4)推动所述活动件(6)从所述通孔伸出中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6)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中管内,另一端朝向该节中管侧壁通孔的一侧凸设有可伸出或缩入中棒的凸部(61),该凸部(61)底部设有斜向或弧形的导滑面;在所述活动件(6)转动至其凸部(61)位于中棒内腔时,该活动件(6)的内侧部分与所述卡扣条(4)的垂直投影范围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6)水平滑动地安装在所述中管内,该活动件(6)朝向该节中管侧壁通孔的外侧设有可伸出或缩入中棒的水平凸柱(62),该水平凸柱(62)外套有一复位弹簧(63),该复位弹簧(63)作用于该活动件(6)使其保持缩入中棒内腔的趋势;在该活动件(6)的水平凸柱(62)位于中棒内腔时,该活动件(6)的内侧部分与所述卡扣条(4)的垂直投影范围至少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条(4)的顶部以及所述活动件(6)的内侧底部设有导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卡扣装置的中管内固定有中管内塞(24),所述卡扣装置为设置在该中管内塞(24)上的弹性件(51),所述卡扣条(4)侧壁设有凹槽(41);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弹性件(51)卡扣入该卡扣条(4)侧壁的凹槽(4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内固定有中管内塞(24),所述卡扣装置为设置在该中管内塞(24)上的凹位(52),所述卡扣条(4)侧壁设有凸起(42);在中棒折叠状态下,所述卡扣条(4)的侧壁凸起(42)卡扣入中管内塞(24)的所述凹位(5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折伞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顶部固定有一内管内塞(11),所述卡扣条(4)底部固定在该内管内塞(11)上。
CN201620938926.XU 2016-08-25 2016-08-25 多折伞中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17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8926.XU CN206017349U (zh) 2016-08-25 2016-08-25 多折伞中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38926.XU CN206017349U (zh) 2016-08-25 2016-08-25 多折伞中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17349U true CN206017349U (zh) 2017-03-15

Family

ID=58251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3892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17349U (zh) 2016-08-25 2016-08-25 多折伞中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173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6505A (zh) * 2023-11-14 2023-12-15 晋江市聚赢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伞中棒组装工艺及产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26505A (zh) * 2023-11-14 2023-12-15 晋江市聚赢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伞中棒组装工艺及产品
CN117226505B (zh) * 2023-11-14 2024-02-09 晋江市聚赢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伞中棒组装工艺及产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17349U (zh) 多折伞中棒
CN216627699U (zh) 一种遮阳伞
KR20130052945A (ko) 역 접힘 우산
CN209741515U (zh) 一种晾衣机的单晾被杆机构
CN207734080U (zh) 一种折叠浴盆
CN205728493U (zh) 一种伞具开合装置
CN206137408U (zh) 无伞骨曲杆悬环防风折叠伞
CN204163469U (zh) 一种帐篷边脚的固定结构
CN205456663U (zh) 可增加遮蔽面积的伞具
CN105962585A (zh) 一种伞具开合装置
AU2012378047B2 (en) Improved simple tent
CN206043694U (zh) 一种折叠伞骨架翻折自动复位结构
CN205857905U (zh) 一种一体向上收折帐篷的篷布和脚杆的连接结构
KR101279138B1 (ko) 우산
CN205857904U (zh) 一体向上收折帐篷的篷布和脚杆的连接结构
KR100908191B1 (ko) 높낮이 조절 가능한 텐트의 폴대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높낮이 조절 가능한 텐트
CN205728865U (zh) 一种双滑道新型蚊帐支架及蚊帐
CN205813808U (zh) 一种双层反向伞
CN205601585U (zh) 一种侧拉式车辆遮阳伞
CN205728490U (zh) 一种伞具的下巢
JP3205643U (ja) 掛けやすい逆閉じ用傘の構造
KR101641436B1 (ko) 문턱 개방형 낚시 텐트
US20070209692A1 (en) Wind Resistant Umbrella
CN103767842A (zh) 一种可随地入厕的轮椅
KR20050079757A (ko) 양면우산 및 그 사용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8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