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97238U - 模具 - Google Patents

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97238U
CN205997238U CN201620502752.2U CN201620502752U CN205997238U CN 205997238 U CN205997238 U CN 205997238U CN 201620502752 U CN201620502752 U CN 201620502752U CN 205997238 U CN205997238 U CN 205997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suction device
matched moulds
fixing tool
ris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027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小军
李阳阳
何成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wind Science and Creation Wind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027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97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97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97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合模或开模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模具还包括电磁吸合装置,电磁吸合装置设置在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上;在电磁吸合装置作用下,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通过在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上设置电磁吸合装置,代替使用螺栓紧固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方式,在实际操作时,能够省去紧固螺栓所需要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沿水平方向移动,保证了模具的使用状态是竖立状态,采用竖立状态的模具进行灌注有利于保持产品尺寸的完整性和保持产品表面光滑。

Description

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板材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生产厂家制取树脂浇铸体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平板浇筑式和试样浇筑式两种。
平板浇铸模式制备树脂浇铸体试样分为两大步骤,第一步为制取平板浇铸模,制作平板浇铸模完成后,用划线工具在浇铸平板上按试样尺寸化好加工线;第二步利用机械加工从平板浇铸模上取样加工时要注意防止试样表面损伤和产生划痕等缺陷;再用细锉刀或砂纸对需加工的粗糙面进行精磨。
试样浇铸模式制备树脂浇铸体试样过则较为简单,根据标准试样尺寸用钢板或硅橡胶制作成试样模具,且设计模腔尺寸时需要考虑到树脂收缩率。通常制作成组合型模具,上模加工成标准的哑铃型,下模为平板,上下模具采用螺栓连接,涂刷脱模剂后浇铸固化脱模即可。
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制作、使用模具的过程都很繁琐,模具在合模过程中使用螺栓对上模和下模进行紧固,操作非常繁琐并消耗时间。并且模具采用上下方向合模或者开模,模具整体为平放工作,产品的尺寸受树脂收缩的影响较大,会影响产品尺寸的精确度;此外,模具中易出现气泡,造成浇铸产品表面存在凹点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合模时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在合模或开模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模具还包括电磁吸合装置,电磁吸合装置设置在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上;在电磁吸合装置作用下,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模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上。
可选地,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一个灌注孔和 一个抽气孔;在合模状态下,灌注孔位于抽气孔的下方。
可选地,灌注孔和抽气孔设置在第二模具上;第一模具中设置有型腔;在合模状态下,灌注孔和抽气孔均与型腔连通。
可选地,模具还包括固定工装,固定工装有两个,固定工装具有竖立面和支撑面,竖立面和支撑面互相垂直,两个竖立面分别抵靠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外侧,支撑面设置在水平面上。
可选地,竖立面的长度超出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长度,竖立面的两端均超出支撑面,且在超出的部分设有夹紧孔,夹紧孔用于合模时夹紧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
可选地,固定工装上还设有防止竖立面倾斜的肋板。
可选地,固定工装包括连接件和多个分段,每个分段上均设有通孔,连接件插入通孔中,将多个分段连接为一个整体。
可选地,模具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控制电磁吸合装置和电磁加热装置。
可选地,沿型腔的外周在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上设置电磁吸合装置,代替使用螺栓紧固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方式,在实际操作时,能够省去紧固螺栓所需要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电磁吸合装置能够提供持续恒定的吸合力,能够更好地实现合模;并且电磁吸合装置的吸合力的大小可控,可以使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均匀地受力,可有效地保证注塑成型的产品具有均匀的厚度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
此外,在合模或开模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使得在工作中,模具为竖立状态,在灌注的树脂体积收缩时,采用竖立状态的模具进行灌注有利于保持产品尺寸的完整性和保持产品表面光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模具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工装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工装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为图4中固定工装的侧视图;
图6为图4中固定工装的第二分段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为图4中固定工装的连接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3、电磁吸合装置;4、电磁加热装置;5、灌注孔;6、抽气孔;7、固定工装;70、肋板;71、连接件;72、第一分段;73、第二分段;74、插槽;75、通孔;76、连接板;77、竖立面;78、支撑面;79、夹紧孔;8、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模具1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模具2的示意性结构图。结合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在合模或开模时,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模具还包括电磁吸合装置3,电磁吸合装置3设置在第一模具1和/或第二模具2上,电磁吸合装置3用以将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吸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模具1和/或第二模具2上设置电磁吸合装置3,代替使用螺栓紧固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方式,在实际操作时,能够省去紧固螺栓所需要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电磁吸合装置3能够提供持续恒定的吸合力,能够更好地实现合模;并且电磁吸合装置3的吸合力的大小可控,可以使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均匀地受力,可有效地保证注塑成型的产品具有均匀的厚度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
此外,在合模或开模时,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使得在工作中,模具为竖立状态,在灌注的树脂体积收缩时,采用竖立状态的模具进行灌注有利于保持产品尺寸的完整性和保持产品表面光滑。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模具优选为用于树脂浇铸体的模具,当然,也可将该模具应用于其他产品的制备。
具体地,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也可 以是其他规则形状或不规则的形状。在合模或开模的过程中,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沿着水平方向相对运动。换而言之,当合模时,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在水平方向上相互靠近,当开模时,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远离。
为了提高合模的效率,减少合模操作时间,电磁吸合装置3可分别单独设置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上,也可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上均设置有电磁吸合装置3。优选地,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上均设置有电磁吸合装置3。该电磁吸合装置3可分别设置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中间位置上,也可沿着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周向均匀设置多个电磁吸合装置3以达到较好的吸合效果。同时,该电磁吸合装置3与外部的电源系统和控制装置连接,通过对电磁吸合装置3通电/断电的操作,可实现对第一模具1、第二模具2的合模、开模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的变形方式一中,电磁吸合装置3为电磁铁,电磁铁分别设置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上。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通过电磁铁的吸合完成合模。电磁铁的材料可选用消磁较快的阮铁或硅钢等,这样保证了当通电后会立刻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立刻消失,不会影响合模、脱模等工序的进行。当需要调整电磁吸合装置3的磁力大小时,可通过改变电流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调整,不仅调整方便,而且能够精确地控制、改变磁力的大小,进而使模具受力均匀。
在本实施例的变形方式二中,电磁吸合装置3包括电磁铁和铁磁性元件,电磁铁设置在第一模具1或者第二模具2上,对应的,铁磁性元件设置在第二模具2或者第一模具1上。同样,电磁铁的材料可选用消磁较快的阮铁或硅钢等,铁磁性材料;铁磁性元件的材料可选用硅钢或者铁镍系合金等软磁性材料。这就保证了电磁铁通电时,可将铁磁性元件牢牢吸合住,从而保证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合模效果。
优选地,为了保证树脂注塑成型产品的外形的平整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均采用刚性较强且与树脂材料具有不粘接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等材料。
可选地,该模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4,电磁加热装置4设置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中的至少一个上。
具体地,电磁加热装置4可分别单独设置在第一模具1上和第二模 具2上,也可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上均设置电磁加热装置4。优选地,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上均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4。设置电磁加热装置4是用于对注塑的树脂材料提供初始温度、预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等不同级别的加热温度。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电磁加热装置4的加热效果,电磁加热装置4沿着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周向均匀设置。例如,当树脂粘度较高、树脂中气泡较多时,可通过电磁加热装置4对模具进行初始加热,在灌注过程中维持恒定的加热温度。同时,使用电磁加热装置4也可以便于设置预固化、后固化加热的温度和时间。
同时,该电磁加热装置4与外部的电源系统和控制装置连接,通过对电磁加热装置4通电/断电的操作,可实现对树脂材料加热、冷却的目的。
可选地,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装置控制电磁加热装置4将模具内的温度保持在第一温度范围内,在第一时间段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控制装置控制电磁加热装置4将模具内的温度保持在第二温度范围内,第一温度范围与第二温度范围不相同。
具体地,在第一时间段内,控制装置可控制电磁加热装置4将模具的温度保持在第一温度范围内,在第一时间段内,模具的温度可以是一个恒定的温度值,也可以在第一温度范围内变化。同样,在第二时间段内,控制装置可控制电磁加热装置4将模具的温度保持在第二温度范围,在第二时间段内,模具的温度可以是一个恒定的温度值,也可以在第二温度范围内变化。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可以为连续的时间段,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段和第二时间段之间设定一定的时间间隔。这样一来,省去了人为控制电磁加热装置4的步骤,简化了工序。
可选地,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灌注孔5,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中的至少一个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抽气孔6;在合模状态下,灌注孔5位于抽气孔6的下方。
具体地,灌注孔5和抽气孔6可单独设置在第一模具1上或第二模具2上,也可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上均设置有灌注孔5和抽气孔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通过水平开模和合模的方式,在工作中模具处于竖立状态,工作时灌注孔5位于抽气孔6的下方。
这样设置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树脂从模具下端型腔内进入有利于充分排出型腔中的空气,保证树脂浇铸体产品中无气泡;
2、由于树脂材料存在收缩的特性,将树脂材料从位于下方的灌注孔5灌注至型腔内时,有助于树脂材料在体积收缩时保证产品尺寸的完整性和产品表面的光滑;
3、将树脂材料从位于下方的灌注孔5进行灌注直到从抽气孔6看到有树脂出现时就可以停止灌注,便于操作人员观察;
4、当树脂体积收缩时,上端抽气孔6内富余的树脂往下流动,以补充型腔内由于树脂体积收缩而缺少的树脂,从而保证型腔内有足够量的树脂,有利于保证成型产品的尺寸完整性和表面平整性,无需像其他现有技术一样设置偏大的型腔以防树脂收缩而引起产品缺陷;
5、采用本实施例的模具制成的产品尺寸精确程度高,表面光滑,后面不需要机械加工或者人为切割打磨等处理工序,减少了工艺工序和加工时间,可有效减少工人工作量。
可选地,灌注孔5和抽气孔6设置在第二模具2上;第一模具1中设置有型腔;在合模状态下,灌注孔5和抽气孔6均与型腔连通。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第一模具1的内表面设置有凹陷,凹陷的部分形状是标准的产品形状及尺寸。在第一模具1内可平行地设置多个标准产品的型腔,在多个标准产品的型腔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贯通的通道。其中,位于上部的贯通的通道用于与抽气孔6连通,位于下部的贯通的通道用于与灌注孔5连通。将多个标准产品的型腔设置成共用一个灌注孔5和抽气孔6,不仅保证了灌注树脂材料时,树脂材料可均匀地进入不同的型腔内,也保证了在进行抽真空时,通过单独的抽气孔6可较好的抽走型腔内多余的空气,更重要的是,通过设置较少的灌注孔5和抽气孔6,有效地保证了模具的密封性。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保证该模具的密封性,在灌注孔5和抽气孔6的外侧还设置有密封装置用以对灌注孔5和抽气孔6进行密封。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树脂浇铸体标准产品型腔和灌注孔5、抽气孔6的连接部分采用厚度较薄,宽度较窄的设置,通过这样设置,制作出来的产品标准件连接部分厚度宽度低于标准件端柄的厚度,以利于成型后对该连接部分进行去除而不损坏产品标准件,有利于保证 实验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试验的可重复性。
可选地,如图3至图7所示,该模具还包括固定工装7,固定工装7具有竖立面77和支撑面78,竖立面77和支撑面78呈预定角度,固定工装7以竖立面77与模具的外表面相对的方式安装至第一模具1或第二模具2。优选地,竖立面77与支撑面78相垂直。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提到的安装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工装7的竖立面77与模具的外表面直接连接的关系,例如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工装还可以以竖立面77与模具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方式与模具配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工装7是通过与模具的外表面相抵接的方式,对模具进行固定和支撑。支撑面78与地面或者与其他工作平面相接触,进而将模具以竖立的状态保持于地面或者其他工作平面上。
可选地,固定工装7至少为两个,各个固定工装7分别与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相配合。优选的,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分别对应一个固定工装7,两个固定工装7将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保持在两个固定工装7之间,在合模后保持模具的竖立状态。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也可分别对应多个固定工装7,从多个位置分别对第一模具1或第二模具2进行固定和支撑。
可选地,固定工装可以采用但并不限于直角三棱柱形状,也可以为任意立体形状,只要具有竖立面77和支撑面78,能够将模具竖立的保持于地面或者其他工作平面上的任意立体结构均在本实施例的限制范围内。
可选地,如图4所示,竖立面77的长度超出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的长度,竖立面77的两端均超出支撑面78,且在超出的部分设有夹紧孔79,夹紧孔79用于合模时夹紧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具体地,当固定工装7将模具定位好后,可使用螺栓等连接件分别穿过夹紧孔79将两个固定工装固定连接,以保证固定工装7能够将模具稳定地固定。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该固定工装7能够将模具平稳地固定,竖立面77的两端超出支撑面78的部分为在该竖立面77的外侧设置的连接板76,夹紧孔79设置在连接板76上,通过设置连接板76增大了固定工装7与模具外表面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固定工装7对模具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工装7上还设置有防止竖立面77倾斜的肋板70。具体地,肋板70连接在竖立面77与支撑面78之间,进而通过支撑面78支撑竖立面77。肋板70的作用也就相当于加强筋,可以提高竖立面77和支撑面78之间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在另一种替代方式中,如图4至图7中所示,该固定工装7被设置成具有多个分段。同时,多个分段采用密度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多个分段可分别采用金属材料、木头等密度差别较大的材料制成。这样可减轻固定工装7整体的质量,使之便于搬运。多个分段包括第一分段72和至少一个第二分段73,第一分段72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第二分段73可采用木头制成。再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第一分段72和第二分段73的拼接,第一分段72上设置有与第二分段73相匹配的插槽74,第二分段73可插接在第一分段72上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中所示,该固定工装7还包括连接件71,在第一分段72和第二分段73上相对应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75,该连接件71可分别穿过第一分段72和第二分段73上的通孔75将多个分段连接成一个整体。
优选地,固定工装7为两个,分别从模具的两侧对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进行固定。
可选地,为了保证该模具的密封性,沿型腔的外周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密封结构8。优选地,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上均设置有密封结构8。具体地,密封结构8为密封条,且该密封条为交错地设置。换而言之,在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上设置有多条密封条,多条密封条相互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第一模具和/或第二模具上设置电磁吸合装置,代替使用螺栓紧固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的方式,在实际操作时,能够省去紧固螺栓所需要的时间,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电磁吸合装置能够提供持续恒定的吸合力,能够更好地实现合模;并且电磁吸合装置的吸合力的大小可控,可以使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均匀地受力,可有效地保证注塑成型的产品具有均匀的厚度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此外,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使得模具的工作状态保持为竖立状态,在灌 注的材料体积收缩时,有利于保证产品尺寸的完整性。同时,通过将灌注孔设置在抽气孔的下方,避免了灌注树脂材料时出现灌注不均匀的情况,保证了浇注体产品的表面平整性。
同时,通过设置电磁加热装置可很好的控制树脂材料在各个阶段的温度,并有效降低了产品标准件中出现气泡的可能性。注塑成型的产品避免了机械加工和人为操作进行切割打磨所造成的误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具(1)和第二模具(2);在合模或开模时,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沿水平方向相对运动,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还包括电磁吸合装置(3),所述电磁吸合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1)和/或所述第二模具(2)上;在所述电磁吸合装置(3)作用下,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合模;
在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其中的一个上设置有一个灌注孔(5)和一个抽气孔(6);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灌注孔(5)位于所述抽气孔(6)的下方;
所述模具还包括固定工装(7),所述固定工装(7)有两个,所述固定工装(7)具有竖立面(77)和支撑面(78),所述竖立面(77)和所述支撑面(78)互相垂直,两个所述竖立面(77)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的外侧,所述支撑面(78)设置在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电磁加热装置(4),所述电磁加热装置(4)设置在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中的至少一个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孔(5)和所述抽气孔(6)设置在所述第二模具(2)上;所述第一模具(1)中设置有型腔;在合模状态下,所述灌注孔(5)和所述抽气孔(6)均与所述型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立面(77)的长度超出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的长度,所述竖立面(77)的两端均超出所述支撑面(78),且在超出的部分设有夹紧孔(79),所述夹紧孔(79)用于合模时夹紧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工装(7)上还设有防止所述竖立面(77)倾斜的肋板(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工装(7)包括连接件(71)和多个分段,每个所述分段上均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71)插入所述通孔中,将所述多个分段连接为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分别控制所述电磁吸合装置(3)和所述电磁加热装置(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模具,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型腔的外周在所述第一模具(1)和所述第二模具(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密封结构(8)。
CN201620502752.2U 2016-05-27 2016-05-27 模具 Active CN205997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2752.2U CN205997238U (zh) 2016-05-27 2016-05-27 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2752.2U CN205997238U (zh) 2016-05-27 2016-05-27 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97238U true CN205997238U (zh) 2017-03-08

Family

ID=58204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02752.2U Active CN205997238U (zh) 2016-05-27 2016-05-27 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97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39066U (zh) 一种铸造砂箱
CN108673857A (zh) 一种快速脱模的塑胶模具
CN103962511A (zh) 一种一体式叶轮砂芯的制作方法
EP2756895A1 (en) Clamping device for wax model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205112276U (zh) 薄壁异形件的注射成型模具
CN205997238U (zh) 模具
CN210820607U (zh) 一种高效快速成型的注塑模具
CN210513872U (zh) 一种适用于混凝土抗剪强度试验的可拆卸模具
CN208483184U (zh) 叶轮导壳铸件叠模法浇注模具
CN202343866U (zh) 一种铸造用石墨模具
CN203460371U (zh) 一种设置有镶件的快速成型模具
CN206335092U (zh) 一种铸钢件垂直串铸模具
TWI738279B (zh) 電機轉子鐵芯磁鋼槽注膠設備及使用該設備的注膠方法
CN104001870B (zh) 铝镍钴磁钢射砂造型方法
CN209738206U (zh) 一种前灯注塑模一体式内抽结构
CN113351828A (zh) 一种内嵌陶瓷型芯熔模铸造成型工艺
CN103418743A (zh) Pu发泡模具进出口加热水管接头定位装置及加工工艺
CN207629149U (zh) 用于中小型铸件的底注式浇注装置
CN207240916U (zh) 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模具
CN220837849U (zh) 一种内置冷铁的铸造模具结构
CN103658519A (zh) 一种软密封闸阀消失模及其浇注方法
CN217018464U (zh) 精密铸造射蜡模具抽芯定位结构
CN210936996U (zh) 一种制备风电设备部件加强板砂模的模具
CN210305628U (zh) 一种翻砂铸造装置
CN208374131U (zh) 一种扳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