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82999U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82999U
CN205982999U CN201620706118.0U CN201620706118U CN205982999U CN 205982999 U CN205982999 U CN 205982999U CN 201620706118 U CN201620706118 U CN 201620706118U CN 205982999 U CN205982999 U CN 205982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backer roll
free end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061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超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061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82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82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8299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解除卡纸问题时能避免定影装置中的加热辊受到损伤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定影装置;以及设置在定影装置的近旁并位于排纸侧的可开闭的侧盖体,其中,定影装置具有让加压辊接近或离开加热辊的加压辊移动机构,加压辊移动机构具有:两个弹簧构件,分别与加压辊的两端相连接;两个调节杠杆,可转动地对称设置在定影装置的安装框体的侧板上,分别具有与相对应的弹簧构件连接的连接端和靠近侧板的中心部分的自由端;以及设置在侧盖体上的位置锁定构件,当侧盖体闭合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抵接,使得加压辊抵压在加热辊上,当侧盖体打开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分离,使得加压辊向下移动离开加热辊。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解除卡纸问题时能避免定影装置中的加热辊受到损伤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定影装置和设置在定影装置的近旁并位于排纸侧的可开闭的侧盖体,打开该侧盖体时,可以让定影装置暴露出来。
当图像形成装置接收到上位机发送而来的图像形成指令时,就开始向加热源通电,以加热加热辊,同时驱动加热辊转动,当表面附着有色粉像的记录媒介物经过加热辊时,由于加压辊抵压在加热辊上形成挟持压力,该记录媒介物就会在加热辊和加压辊的挟持下而受热和受压,于是,色粉像便被定影到记录媒介物上,从而完成一次图像形成。
但是,上述过程中,当表面附着有色粉像的记录媒介物经过与加压辊相抵压的加热辊时,一旦记录媒介物处于倾斜状态,就会出现被卡住不能通过的现象,为了将被卡住的记录媒介物清理出来,需要移动加压辊将其与加热辊相分离以解除上述挟持压力。
目前是通过按下两个设置在定影装置的安装框体两侧的压力解除杠杆,使得加压辊向下移动与加热辊相分离而解除挟持压力。
也就是说,为了解除上述挟持压力,首先要打开上述侧盖体,暴露出定影装置,然后按下两个压力解除杠杆,从而使得被卡住的记录媒介物能够被拉出来。
但是,在按下两个压力杠杆的过程中,会出现不是将它们同时按下的情况, 这时会使得加热辊受力不均而造成损伤,进而造成打印时出现打印不良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只能单手操作的人来说,难以避免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解除卡纸问题时能避免定影装置中的加热辊受到损伤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把附着在记录媒介物上的色粉像定影在记录媒介物上的定影装置;以及设置在定影装置的近旁并位于排纸侧的可开闭的侧盖体,其中,定影装置具有:安装框体;安装在安装框体的上部的加热辊;安装在安装框体上并位于加热辊的下方的加压辊;以及让加压辊接近或离开加热辊的加压辊移动机构,安装框体具有沿加压辊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与侧盖体相邻的侧板,加压辊移动机构具有:两个弹簧构件,分别与加压辊的两端连接;两个调节杠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侧板上,分别具有与相对应的弹簧构件连接的连接端和靠近侧板的中心部的自由端;以及位置锁定构件,用于锁定自由端的位置,位置锁定构件设置在侧盖体上,当侧盖体闭合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抵接,使得加压辊抵压在加热辊上,当侧盖体打开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分离,使得加压辊向下移动离开加热辊。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因为其定影装置具有一个加压辊移动机构,加压辊移动机构又具有两个弹性构件、两个调节杠杆以及位置锁定构件,而定影装置的加压辊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弹性构件、两个弹性构件又分别与安装框体上可转动的对称设置的两个调节杠杆连接、两个调节杠杆的自由端的位置又能 被设置在定影装置近旁的并位于排纸侧的侧盖体上的位置锁定构件锁定,当侧盖体关闭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抵接,加压辊能够抵压在加热辊上,而当侧盖体打开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分离,加压辊能够向下移动离开加热辊,这样单手操作也能让加压辊平衡地脱离加热辊,所以避免加热辊受到伤害,所以能够保证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盖体在打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定影装置的第一结构图;
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定影装置的第二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定影装置的要部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侧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调节杠杠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侧盖体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自由端的位置在锁定状态时的位置状态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自由端的位置在未锁定状态时的位置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盖体在打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侧的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侧盖体的结构图;
图16为图15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位置锁定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的定影装置的要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把附着在记录媒介物上的色粉像定影在记录媒介物上的定影装置;以及设置在定影装置的近旁并位于排纸侧的可开闭的侧盖体,其中,定影装置具有:安装框体;安装在安装框体的上部的加热辊;安装在安装框体上并位于加热辊的下方的加压辊;以及让加压辊接近或离开加热辊的加压辊移动机构,安装框体具有沿加压辊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与侧盖体相邻的侧板,加压辊移动机构具有:两个弹簧构件,分别与加压辊的两端连接;两个调节杠杆,可转动地设置在侧板上,分别具有与相对应的弹簧构件连接的连接端和靠近侧板的中心部的自由端;以及位置锁定构件,用于锁定自由端的位置,位置锁定构件设置在侧盖体上,当侧盖体闭合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抵接,使得加压辊抵压在加热辊上,当侧盖体打开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分离,使得加压辊向下移动离开加热辊。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框体还具有设置在侧盖体周围的边缘框部,位置锁定构件位于侧盖体上的与侧板部中心部分相对应的中央部,具有含有两个相对称的侧壁的突起部,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渐减,当侧盖体闭合时,侧盖体与边缘框部结合固定,使得两个侧壁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抵接。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位置锁定构件位于侧盖体上的与侧板部的中心部分相对应的中央部,具有突起部以及安装在突 起部上的调整部,调整部用于调整自由端在锁定状态时的锁定位置。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中心部分具有一对限定突出部分,限定突出部分向排纸侧的方向突出,限定突出部分具有向上开口的限定凹槽,该限定凹槽用于限定自由端的下限位置以及该自由端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调节杠杆具有呈L字形的横截面,自由端位于一对限定突出部分之间。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突起部含有:两个侧壁,该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渐减;上顶板,设置在两个侧壁的上端;以及空间部,位于上顶板和两个侧壁之间,两个侧壁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镂空口,调整部含有:调整板,具有位于空间部当中的主体部以及分别从主体部延伸出两个镂空口的两个伸出端部,伸出端部能在镂空口中上下移动;压杆,设置在调整板的中心并且向上延伸穿过上顶板;以及调整件,设置在上顶板上并且与压杆相结合,用于调整调整板和上顶板之间的距离。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侧板部的中心部分具有向上开口的中心凹槽,所调节杠杆具有L字形的横截面,自由端位于中心凹槽中。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中心部分还具有一对限定突出部分,分别位于中心凹槽的两侧并向排纸侧的方向突起,限定突出部分具有向上开口的限定凹槽,该限定凹槽用于限定自由端的下限位置以及该自由端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侧板部还具有一对限定块,限定块分别位于侧板部的两端,用于限定连接端的下限位置。
另外,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可以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侧板部上设置有沿轴向方向按一定间隔排布的复数个第一定位孔,两个调节杠杆上分别设置有 与复数个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孔,预定的第一定位孔和相对应的预定的第二定位孔一旦被设定为调节杠杆的转动枢轴的位置,通过设置在预定的第一定位孔和预定的第二定位孔中的连接销,调节杠杆的转动枢轴被设定。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类型为小型打印机,用于在诸如纸张、胶片等记录媒介物上进行图像形成,包括框体11、供纸部12、输送辊13、图像处理单元14、定影装置15和排纸装置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盖体在打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图。
如图1、3所示,框体11包括左侧部17、右侧部18、上盖部19、下底部20、前侧部21以及后侧部22。
前侧部21具有侧盖体21a、边缘框部21b,侧盖体21a被设置在定影装置15的近旁,并位于排纸装置16的一侧。侧盖体21a具有侧盖体本部23、侧盖板24以及转轴25。边缘框部21b设置在侧盖体21a的周围。转轴25设置在边缘框部21a的下边缘,侧盖体本部23通过转轴25旋转连接在下底部20上,使得侧盖体本部23相对框体11可旋转地进行打开或闭合。
左侧部17、右侧部18以及上盖部19的与侧盖体本部23相邻的边缘形成边缘框部21b设置在侧盖体21a的周围。当侧盖体本部23闭合时,侧盖体本部23与边缘框部21b通过磁性构件、嵌合构件等方式结合固定。
如图2所示,供纸部12设置在框体11中,用于盛放记录媒介物。
输送辊13设置在框体11中,用于将供纸部12盛放的记录媒介物输送至图像处理单元14。
图像处理单元14设在框体11中,接收图中未显示的上位装置发送过来的图像形成信息,并在记录媒介物上形成与该图像形成信息对应的色粉像。
定影装置15设在框体11中,用于把附着在记录媒介物上的色粉像固定在该记录媒介物上,从而形成永久图像。
排纸装置16在框体11中,用于将定影装置15完成图像形成的记录媒介物排出,以便用户取阅,至此完成一次图像形成动作。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部分结构的截面图。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排纸装置16位于定影装置15的上方,正对侧盖体21a的上部分。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定影装置的第一结构图;
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定影装置的第二结构图。
如图5、图6所示,定影装置15包括安装框体26、加热辊27、加压辊28以及加压辊移动机构29。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安装框体的结构图。
如图7所示,安装框体26包括两个托架部30以及侧板部31。
如图5,两个托架部30位于安装框体26的沿加压辊28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侧。如图7,托架部30具有图中未显示的加热辊安装部和加压辊安装部32,加热辊安装部位于加压辊安装部32的上方。
图中未显示的加热辊安装部的外形与加热辊27的端部的图中未显示的加热辊轴承相匹配,用于安装图中未显示的加热辊轴承。加压辊安装部32的外形与加压辊28的端部的加压辊轴承33相匹配,用于安装加压辊轴承33。
如图3、5、7所示,侧板部31设置在两个托架部30之间,沿加压辊28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与侧盖体21a相邻。侧板部31具有两个主体板部分34、中心部分35以及一对限定块36a、36b。
主体板部分34上具有沿加压辊28的述轴向方向按一定间隔排布的复数个第一定位孔37。
中心部分35设置在两个主体板部分34之间,即位于侧板部31的中间,具有中心凹槽38和一对限定突出部分39a、39b。
中心凹槽38的开口向上,其两侧为左右分布。一对限定突出部分39a、39b被分别设置在中心凹槽38的左右两侧,向排纸侧的方向突出,分别具有开口向上的限定凹槽40,限定凹槽40的两侧为前后分布。
两个限定块36a、36b分别被设置在主体板部分34上,并分别靠近两个加压辊安装部32的两端。
如图5所示,加热辊27通过图中未显示的其两端的加热辊轴承被安装在安装框体26的上部,用于对记录媒介物上的色粉像进行热固定。加热辊27内置有图中未显示的用于对加热辊27进行加热的加热源。当加热辊27转动时,该加热源能够升温,将热量传递给加热辊27,并进一步传递给正在被加热辊27输送的记录媒介物,从而使该色粉像热固定到记录媒介物上。
如图5、图6所示,加压辊28通过其两端的加压辊轴承33被安装在安装框体26上,并且位于加热辊27的下方。在加压辊移动机构29的作用下,加压辊28以一定压力抵压在加热辊27上,与加热辊27一起挟持记录媒介物,并给记录媒介物以一定的挟持压力。当记录媒介物被加热辊27和加压辊28挟持输送时,该记录媒介物会同时受热和受压,从而色粉像在记录媒介物上固定下来,形成永久图像。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侧的结构图。
如图6、图8所示,加压辊移动机构29具有两个弹簧构件41、两个调节杠杠42和位置锁定构件43。
如图6所示,弹簧构件41具有连杆44和弹簧件45。连杆44的一端与相应的加压辊轴承33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的弹簧件45的一端相连接。当弹簧件45被拉伸时,连杆44向上移动,将加压辊28推向加热辊27并抵压到加热辊27上,从而形成对记录媒介物的挟持压力。实际中,弹簧构件41也可只有弹簧件45,弹簧件45被设置在加压辊轴承33下,通过弹簧件45被拉伸,将加压辊28推向加热辊27并抵压在加热辊27上。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调节杠杠的结构图。
如图5、9所示,两个调节杠杠42可转动地设置在侧板部31的主体板部分34上,并且相对称。调节杠杆42具有主体杠部46、连接端47以及自由端48,在外力作用下,调节杠杆42转动,使得连接端47和自由端48向上或向下移动。 调节杠杆52的一端弯折,使得其横截面呈L字形。
如图5、6所示,主体杠部46沿加压辊28的轴向方向延伸,其靠近侧板部31的中心部分35的一端被设置在限定凹槽40中。
如图5、图7所示,主体杠部42上设置有与复数个第一定位孔37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孔49。一个第一定位孔37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49被设定为调节杠杆42的转动枢轴50的位置,通过将连接销51设置在不同位置的转动枢轴50中,得到调节杠杆42的转动的不同的转动枢轴50,即、不同的转动支点。
连接端47为调节杠杆42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弹簧构件41连接,本实施例中与弹簧件45的另一端连接,两个连接端47被分别设置在限定块36a、36b上。
自由端48为L字形调节杠杆42的弯折端,靠近侧板部31的中心部分35设置,并位于中心凹槽38中,即、由调节杠杆42向加压辊28的一侧弯折形成。自由端48具有上端部48a,上端部48a的上、左及右三条边形成倒角48a-1。自由端48能向上或向下移动,当其向下移动时,由于主体杠部42的靠近自由端48的一端被设置在限定凹槽40中,所以自由端48向下移动的下限位置被限制。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侧盖体的结构图。
如图8、10所示,位置锁定构件43设置在侧盖体21a上,位于侧盖板24上的与侧板部31的中心部分35相对应的中央部51,具有突起部52。
突起部52采用塑胶制作而成,具有两个相对称的侧壁53,两个侧壁53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侧壁53的表面呈弧面。
当侧盖体21a闭合时,突起部52的两个侧壁53能从中心凹槽38向上的开口中进入而分别与两个自由端48抵接。侧壁53的厚度为1.0mm,而且由于采用塑胶制作而成,这样当突起部被挤压时,侧壁53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会产生轻微地变形,从而便于挤进两个自由端48之间,而自由端48的上端部48a的倒角48a-1让侧壁53更容易进入两个自由端48之间。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自由端的位置在锁定状态时的位置状态图。
如图3、8、10、以及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侧盖体21a被闭合的过程中,由于两个侧壁53之间的距离从上往下渐小,也即侧壁53呈一定角度的倾斜,所以两个侧壁53从中心凹槽中38进入而分别与两个自由端48从下往上逐渐相抵接,自 由端48也逐渐往下移动,同时使得两个连接端47向上移动,从而将弹簧件45向上拉伸到一定位置,连杆44也被弹簧件45拉伸向上逐渐移动,将加压辊28向加热辊27移动,当侧盖体21a的侧盖体本部23与边缘框部21b结合固定时,两个侧壁53分别与两个自由端48抵接完成,两个自由端48的位置被锁定,进而使得加压辊28抵压到加热辊27上,从而对记录媒介物形成一定的挟持压力。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主体杠部46的靠近侧板部的中心部分35的一端被设置在限定凹槽40中,所以在自由端48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自由端48向下移动的下限位置被限定凹槽40阻挡而受到限制,又由于限定凹槽40的两侧为前后分布,从而也限定了自由端48的在前后方向的移动,使得自由端48能保持竖直。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自由端的位置在未锁定状态时的位置状态图。
如图3、8、10以及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除挟持压力时,打开侧盖体21a,当侧盖体21a被旋转打开时,侧盖体21a的侧盖体本部23与边缘框部21b相分离,使得两个侧壁53与自由端48相分离,然后自由端48向上移动,进而使得两个连接端47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弹簧件45在回复力作用下向下回复,进而使得两个连杆44跟随向下移动,将加压辊28向下移动离开加热辊27,从而就解除了对记录媒介物的挟持压力。同样地,在此过程中,当两个侧壁53分别与两个自由端48相分离时,从上往下逐渐相分离,自由端48也逐渐往上移动,相应地,连接端47也就向下移动,由于连接端47被设置在限定块36上,也即搁置在限定块36上,所以连接端47向下移动的下限位置也就被限定了。
另外,如图5所示,普遍情况下,两个调节杠杆42的两个转动枢轴50即、转动支点,相对称设置。当挟持压力较大时,同时将两个调节杠杆42的转动支点由靠近自由端48的相对称的位置改变为距离自由端48较远的相对称的位置,然后当侧盖体21a关闭时,两个侧壁53对自由端48的抵接压力将变小,自由端48的锁定位置将向上移动,相应地,连接端47的锁定位置也将向上移动,弹簧件48向上被拉伸的长度将减小,连杆44将加压辊28向加热辊27抵压的力度也将变小,从而使得对记录媒介物形成的挟持压力变小。
当挟持压力较小时,则同时将两个调节杠杆42的转动支点由靠近自由端48的位置调整到距离自由端48较近的相对称的位置。
另外,当出现挟持压力不均的情况时,可以选择不对称的两个转动枢轴50位置分别作为两个调节杠杆42的转动支点,从而分别调整加压辊28的两端对加热辊27的抵压力度,从而消除挟持压力不均的状况。
实施例一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因为其定影装置具有一个加压辊移动机构,加压辊移动机构又具有两个弹性构件、两个调节杠杆以及位置锁定构件,而定影装置的加压辊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弹性构件、两个弹性构件又分别与安装框体上可转动的对称设置的两个调节杠杆连接、两个调节杠杆的自由端的位置又能被设置在定影装置近旁的并位于排纸侧的侧盖体上的位置锁定构件锁定,当侧盖体关闭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抵接,加压辊能够抵压在加热辊上,而当侧盖体打开时,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自由端相分离,加压辊能够向下移动离开加热辊,所以对操作人员来说,不仅操作变得简单,而且即使单手操作打开侧盖体,也能让加压辊平衡地脱离加热辊,避免加热辊受到伤害,能够保证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质量。
另外,因为侧板部的中心部分具有开口向上的中心凹槽,这样让横截面呈L字形的调节杠杆的自由端放置在中心凹槽中,就能让突起部的两个侧壁能从中心凹槽的向上的开口中进入而分别与中心凹槽中的两个自由端抵接,所以不用专门在侧板部与侧盖体之间预留空间放置自由端,也就是节省了侧盖体与侧板部之间的空间,使得图像装置的内部结构能被紧凑地设置。
进一步地,由于侧板部的中心部分具有一对限定突出部分,而限定突出部分又具有限定凹槽,同时,调节杠杆的主体杠部的靠近侧板部的中心部分的一端被设置在限定凹槽中,这样当关闭侧盖体时,自由端向下移动的下限位置被限定凹槽所限定,使得加压辊对加热辊的抵压力度不至于过大而影响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质量;又由于限定凹槽的两侧呈前后对称,从而也限定了自由端的在前后方向的位置,避免了调节杠杆的晃动,保证了调节杠杆的平衡。
进一步地,由于自由端具有上端部,上端部具有倒角,当侧盖体被闭合时,可以让突起部的两个侧壁的上端从自由端的上端部的倒角顺利地挤压进入两个自由端之间。
进一步地,由于侧板部和调节杠杆上具有多组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作为不同的旋转枢轴位置,所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旋转枢轴位置作为转动支点时,在侧盖体关闭时,就可以调整自由端被位置锁定构件锁定的位置,从而调整加压辊对加热辊的抵接力度。
<实施例二>
以下是对实施例二的说明。
在实施例二中,对于和实施例一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盖体在打开状态下的内部结构图。
如图1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10包括框体11、定影装置215和排纸装置16。
框体11包括左侧部17、右侧部18、上盖部19、下底部20、前侧部21、后侧部22。
前侧部21具有侧盖体21a、边缘框部21b,侧盖体21a被设置在定影装置15的近旁,并位于排纸装置16的一侧。侧盖体21a具有侧盖体本部23、侧盖板24以及转轴25。边缘框部21b设置在侧盖体21a的周围。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侧的结构图。
如图14所示,定影装置215包括安装框体26、图中未显示的加热辊27、加压辊28以及加压辊移动机构229。
加压辊移动机构229具有两个弹簧构件41、两个调节杠杠42、位置锁定构件243。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侧盖体的结构图。
如图15所示,位置锁定构件243设置在侧盖体本部23上,位于侧盖板24上的与侧板部31的中心部分35相对应的中央部51,具有突起部252和调整部254。
图16为图15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的位置锁定构件的结构的正视图。
如图16、17所示,突起部252用于将自由端锁定在一定的位置,具有两个相对称的侧壁53、上顶板255以及空间部256。
两个侧壁53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镂空口257。
上顶板255被设置在两个侧壁53的上端,即、其下表面与两个侧壁53的顶端相连接。
空间部256位于上顶板255和两个侧壁53之间,也即由上顶板255和两个侧壁53包围所形成的空间。
如图16、17所示,调整部254用于调整自由端在锁定状态时的锁定位置,含有调整板258、压杆259、调整件260以及限制块261。
调整板258具有主体部262和两个伸出端部263。主体部262呈方形,位于空间部256当中。伸出端部263呈方形,各个侧边都具有圆倒角。两个伸出端部263分别从主体部262延伸出两个镂空口257,伸出端部263能在镂空口257内上下移动,伸出端部263的两个侧边倒圆角。
压杆259,底端设置在调整板258的上表面的中心上方,即位于主体部262的中心上方,其由该底端并向上延伸穿过上顶板255,从其底端到与上顶板255的下表面接触的长度为其进入空间部256的长度。
调整件260,设置在上顶板255上并且与压杆260相结合。当主体部被杠杆抵接时,通过调整其与压杆259的结合位置来调整压杆259进入空间部256中的长度,就能调整对主体部的抵接力度,从而调整了调整板258和上顶板255之间的距离,也即调整了伸出端部263由于在镂空口257中的移动而得到位置高度,进而调整了伸出端部263对调节杠杆42的上表面的抵接状态。
本实施例中,压杆259为螺杆,顶端具有旋转压杆259的手柄265。调整件260为与螺杆相螺合的螺母,螺母嵌入在上顶板中,本实施例中的螺母为铜螺母。
限制块261呈方形,设置在调整板258的主体部262的下表面,当调整板258水平移动超过一定距离时,限制块261会被突起部的两个侧壁53阻挡,使得调整板258的水平移动受到限制。
压杆259、调整件260以及限制块261均采用金属制作而成,本实施例中采用铁制作而成。
如图17所示,调整板258的两个伸出端部263不分别与两个自由端48的上表面 抵接时,和实施例中的一样,当侧盖体21a的侧盖体本部23与边缘框22部结合固定时,突起部252的两个侧壁53分别与两个自由端48抵接完成,两个自由端48的位置被锁定,进而使得加压辊28抵压到加热辊27上,从而对记录媒介物形成一定的挟持压力。由于伸出端部263在镂空口257中的位置高度不一样,自由端48向下移动而被锁定的位置就不一样,加压辊28对加热辊27的抵压力度也就不一样。因此,在侧盖体本部23打开时,如果伸出端部263在镂空口257中移动到较低的位置时,那么在侧盖体本部23被旋转闭合的过程中,突起部252的两个侧壁53从下往上逐渐与自由端48相抵接而使得自由端48向下逐渐移动,当侧盖体本部23与边缘框22部结合固定时,自由端48移动到一定锁定位置,此时两个伸出端264就能分别对两个自由端48形成抵压,代替两个侧壁53分别对两个自由端48的抵接,使得两个自由端48在分别被两个侧壁53锁定后的一定锁定位置继续向下移动,这样使得加压辊28对加热辊27的抵压力度大于由两个侧壁53抵接而锁定两个自由端48时力度,也即两个自由端48的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被调整,所以增大了挟持压力;同样地道理,而当伸出端部263在镂空口257中的位置较高时,就会使得自由端48被锁定时的位置往上移动,这样使得加压辊28向下移动,从而减小了挟持压力。
这样,在使用图像形成装置210时,若是需要调整挟持压力,则在侧盖体本部23被打开时,通过调整件260调整压杆259来调整压杆259进入空间部256的长度,然后将侧盖体本部23关闭,进行打印,再根据打印后排出的记录媒介物显示是否正常,来判断上述距离的调整是否合理:若是排出的记录媒介物显示记录媒介物受到到挟持压力不够,则打开侧盖体本部23,增加压杆259进入空间部256的长度,若是排出的记录媒介物显示受到的挟持压力过大,则打开侧盖体本部23,减小压杆259进入空间部256的长度。最后再次关闭侧盖体,再次打印,如此反复,直到打印出来的记录媒介物上的色粉显示正常时,表明加压辊28对加热辊27的抵压力度被调整到了合适的大小,这样就完成了对挟持压力大小的调整。
实施例二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二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一方面,位置锁定构件具有有两个相对称侧壁的突起部,起到的作用和效果与实施例一中的突起部起到的作用和效果相同;另一方面,位置锁定构件还具有安装在突起部的调整部,该调整部具 有调整板、压杆以及调整件,调整板的主体部位于突起部的空间部,同时从主体部延伸的两个伸出端部分别从两个侧壁上的两个镂空口伸出,镂空口能让伸出端部上下移动,压杆位于调整板的中心并向上延伸穿出突起部的上顶板,并且与设置在上顶板上的调整件相结合,这样,通过调整压杆与调整件的相结合的位置就能调整伸出端在镂空口中的位置高度,在侧盖体被关闭时,自由端会被两个侧壁逐渐抵接而锁定到一定位置,此时,当伸出端在镂空口中的位置较低,自由端的锁定位置将下移,加压辊对加热辊的抵接力度就能被增加,当伸出端在镂空口中的位置较高,自由端的锁定位置将上移,加压辊对加热辊的抵接力度就能被减小。
另外,在实施例二中,由于调整板的主体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具有限制块,所以能限制调整板的水平移动,使得调整板的伸出端能始终与调节杠杆保持良好的接触。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二中,由于调整板的伸出端部具有圆倒角,所以当将调整板与上顶板之间的距离增大到关闭侧盖体时能与调节杠杆相碰撞时,调整板可以通过圆倒角挤压到调节杠杆的上表面,而不至于被调节杠杆阻挡不能到达调节杠杆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二中,由于具有的中心凹槽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并且自由端也是放置在中心凹槽中,所以实施例二中的起到实施例一中的一样的作用和效果与。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二中,由于具有的一对限定突出部分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所以起到实施例一中的一样的作用和效果与。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二中,由于具有的一对限定块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所以起到实施例一中的一样的作用和效果。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二中,由于自由端具有的上端部和上端部的倒角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所以起到实施例一中的一样的作用和效果与。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二中,由于侧板部上和调节杠杆上具有的多组相对应的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所以起到和实施例一中一样的作用与效果。
<实施例三>
以下是对实施例三的说明。
在实施例三中,对于和实施例一以及实施例二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中定影装置的要部结构图。
如图18所示,图像形成装置310包括定影装置315,定影装置315包括安装框体326和加压辊移动机构329。
安装框体326包括两个托架部30以及侧板部331。
侧板部331设置在两个托架部30之间,具有两个主体板部分34、中心部分335以及一对限定块36a、36b。
主体板部分34上具有沿图中未显示的加压辊28的述轴向方向按一定间隔排布的复数个图中未显示的第一定位孔37。
中心部分335设置在两个主体板部分34之间,即位于侧板部31的中间,具有一对设置在其两侧的限定突出部分39a、39b。一对限定突出部分39a、39b分别具有开口向上的限定凹槽40a、40b。限定凹槽40a、40b的两侧为前后分布。
两个限定块36a、36b分别被设置在主体板部分34上的分别靠近两个加压辊安装部32的两端。
加压辊移动机构329包括调节杠杆342,调节杠杠342可转动地对称设置在侧板部31的主体板部分34上。
调节杠杆342具有主体杠部46、连接端47以及自由端348,在外力作用下,调节杠杆342转动,使得连接端47和自由端348向上或向下移动。调节杠杠342的一端弯折,使得其横截面呈L字形。
主体杠部46上具有多个分别与复数个第一定位孔37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49。
自由端348为L字形调节杠杆342的弯折端,靠近中心部分335设置,并位于限定突出部分39a、39b之间,即、由调节杠杆342向侧盖体21a的一侧弯折形成。自由端348能向上或向下移动,当其向下移动时,由于主体杠部46的靠近自由端348的一端被设置在限定凹槽40中,所以自由端348向下移动的下限位置被限制。自由端348具有上端部348a,上端部348a的上、左及右三条边形成倒角348a-1,便于突起部52进入两个自由端348之间。
两个连接端47被分别设置在限定块36a、36b上,向下移动的下限位置分别被限定块36a、36b限制。
实施例三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三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让横截面呈L字形的调节杠杆的自由端放置在一对限定突出部分之间,这样,即使侧板部的中心部分和主板部分为一体,即、其中心部分不需要设置如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中心凹槽,当侧盖体关闭时,也能让位置锁定构件挤压到两个自由端之间与该两个自由端相抵接,这样就可以利用现有的没有中心凹槽的侧板部来实现位置锁定构件对自由端的锁定功能,而不需要专门设计带有中心凹槽的侧板部,简化了设计,并节省了成本。
另外,在实施例三中,由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位置锁定构件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一样,所以起到和实施例一或二中一样的作用与效果。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三中,由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一对限定突出部分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所以起到实施例一中的一样的作用和效果。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三中,由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一对限定块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所以起到实施例一中的一样的作用和效果。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三中,由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自由端具有的上端部和上端部的倒角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所以起到实施例一中的一样的作用和效果与。
进一步地,在实施例三中,由于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板部上和调节杠杆上具有的多组相对应的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和实施例一中的一样,所以起到和实施例一中一样的作用与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排纸装置被设置在定影装置的上方,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排纸装置也可以被设置在侧盖体中。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杠杆的横截面呈L字形的,而在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杠杆的横截面也可以呈“1”字形或T字形。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位置锁定构件的突起部的侧壁的厚度都为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突起部的侧壁的厚度可以在0.7mm~1.1mm的范围。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位置锁定构件突起部的侧壁的纵截面为弧面,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突起部的侧壁的纵截面还可以为平面,此时纵截面可以为正倒梯形、倒三角形以及倒圆锥形中的任意一种,以正倒梯形为最佳。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框体内用于把附着在记录媒介物上的色粉像定影在所述记录媒介物上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框体具有设置在所述定影装置的近旁并位于排纸侧的可开闭的侧盖体,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
安装框体;
被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体的上部的加热辊;
被安装在所述安装框体上并位于所述加热辊的下方的加压辊;以及
让所述加压辊接近或离开所述加热辊的加压辊移动机构,
所述安装框体具有沿所述加压辊的轴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侧盖体相邻的侧板部,
所述加压辊移动机构具有:
两个弹簧构件,分别与所述加压辊的两端相连接;
两个调节杠杆,可转动地对称设置在所述侧板部上,分别具有与对应的所述弹簧构件相连接的连接端和靠近所述侧板部的中心部分的自由端;以及
位置锁定构件,用于锁定所述自由端的位置,
所述位置锁定构件设置在所述侧盖体上,
当所述侧盖体闭合时,所述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自由端 相抵接,使得所述加压辊抵压在所述加热辊上,
当所述侧盖体打开时,所述位置锁定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自由端相分离,使得所述加压辊向下移动离开所述加热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框体还具有设置在所述侧盖体周围的边缘框部,
所述位置锁定构件位于所述侧盖体上的与所述侧板部的中心部分相对应的中央部,具有含有两个相对称的侧壁的突起部,
所述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渐减,
当所述侧盖体闭合时,所述侧盖体与所述边缘框部结合固定,使得所述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两个自由端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位置锁定构件位于所述侧盖体上的与所述侧板部的中心部分相对应的中央部,具有突起部以及安装在所述突起部上的调整部,
所述调整部用于调整所述自由端在锁定状态时的锁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中心部分具有一对限定突出部分,所述限定突出部分向排纸侧的方向突出,
所述限定突出部分具有向上开口的限定凹槽,该限定凹槽用于限 定所述自由端的下限位置以及该自由端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调节杠杆具有呈L字形的横截面,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一对限定突出部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突起部含有:
两个侧壁,该两个侧壁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渐减;
上顶板,设置在所述两个侧壁的上端;以及
空间部,位于所述上顶板和所述两个侧壁之间,
所述两个侧壁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镂空口,
所述调整部含有:
调整板,具有位于所述空间部当中的主体部以及分别从所述主体部延伸出所述两个镂空口的两个伸出端部,
所述伸出端部能在所述镂空口中上下移动;
压杆,设置在所述调整板的中心并且向上延伸穿过所述上顶板;以及
调整件,设置在所述上顶板上并且与所述压杆相结合,用于调整所述调整板和所述上顶板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侧板部的中心部分具有向上开口的中心凹槽,
所调节杠杆具有L字形的横截面,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中心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还具有一对限定突出部分,分别位于所述中心凹槽的两侧并向排纸侧的方向突起,
所述限定突出部分具有向上开口的限定凹槽,该限定凹槽用于限定所述自由端的下限位置以及该自由端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侧板部还具有一对限定块,
所述限定块分别位于所述侧板部的两端,用于限定所述连接端的下限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侧板部上设置有沿所述轴向方向按一定间隔排布的复数个第一定位孔,
所述两个所述调节杠杆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复数个第一定位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孔,
预定的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相对应的预定的第二定位孔一旦被设定为所述调节杠杆的转动枢轴的位置,通过设置在所述预定的第一定 位孔和所述预定的第二定位孔中的连接销,所述调节杠杆的转动枢轴被设定。
CN201620706118.0U 2016-07-06 2016-07-06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2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6118.0U CN205982999U (zh) 2016-07-06 2016-07-06 图像形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6118.0U CN205982999U (zh) 2016-07-06 2016-07-06 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82999U true CN205982999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22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0611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82999U (zh) 2016-07-06 2016-07-06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8299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4491A (zh) * 2017-08-01 2019-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98889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4063408A (zh) * 2020-08-06 2022-02-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定影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4491A (zh) * 2017-08-01 2019-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98889A (zh) * 2018-04-25 2019-11-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0398889B (zh) * 2018-04-25 2022-04-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14063408A (zh) * 2020-08-06 2022-02-18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定影装置
CN114063408B (zh) * 2020-08-06 2023-11-17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定影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82999U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6619649B2 (en) Automatic sheet feeder
CN100396582C (zh) 纸张进给单元、纸张分离单元和成像装置
TW200829497A (en) Sheet-feeding apparatus
JP4185747B2 (ja) シート排出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5690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給紙方法
TW201233295A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of copy pressing plate and office machine
CN205845506U (zh) 一种钢琴乐谱架
CN102236284A (zh) 操作装置、信息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2826751U (zh) 一种打印机构及医疗设备
ITTO980778A1 (it) Stampante operabile in due posizioni.
CN201374104Y (zh) 自助设备
CN105487364B (zh) 冲击缓和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3175244U (zh) 缓降装置
JP38915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83988A (zh) 片材后处理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5434219U (zh) 一种可供仰卧的按摩床
CN203193743U (zh) 图像扫描装置
JP6031788B2 (ja) 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219353508U (zh) 一种重点文物保护多层装裱画框
CN206231070U (zh) 一种打印扫描一体机
US20210014373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3730017B2 (ja) 給紙装置
CN211003715U (zh) 一种可调纸张规格的印刷机递纸机构
CN208035646U (zh) 一种纸板打样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