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82852U -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液晶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液晶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82852U
CN205982852U CN201620190949.7U CN201620190949U CN205982852U CN 205982852 U CN205982852 U CN 205982852U CN 201620190949 U CN201620190949 U CN 201620190949U CN 205982852 U CN205982852 U CN 205982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barrier
barrier electrode
pai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1909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落合孝洋
冈真郎
�冈真一郎
笹沼启太
白井幸
白井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Central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82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82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7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lenticular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3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 G02B3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autostereoscopic type involving parallax barriers involving active parallax barr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5Insul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electrical, optical, physical properties; materials therefor; method of ma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ome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ereoscopic And Panoramic 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现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液晶面板,即使在移动了视线的情况下也能识别出良好的三维图像,并且布线结构简单、工艺负担小且可靠性高。视差屏障是在以平面状形成有电极的第一基板与具有显示区域的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的结构,在第二基板上隔着层间绝缘膜形成有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的第一屏障电极和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的第二屏障电极,在俯视时第一屏障电极彼此之间被第二屏障电极填埋,屏障电极对由在俯视时相邻且被施加同电位的第一屏障电极与第二屏障电极形成,屏障电极对沿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第一屏障电极经由第一贯穿孔与总线电极连接,第二屏障电极经由第二贯穿孔与第一屏障电极连接。

Description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液晶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了基于液晶的视差屏障面板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三维图像的显示方法,已知有一种视差屏障方式。视差屏障方式是如下的方法,即,在被称为视差屏障面板的含有多个纵向的细狭缝的面板的后方,显示将来自右眼的视野的图像与来自左眼的视野的图像交替排列的图像,利用该图像通过视差屏障来显示三维的图像。
通过在形成有屏障(barrier)电极的屏障基板与形成有公共电极的公共基板之间夹持液晶,能够形成视差屏障面板。使用了液晶的视差屏障面板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在施加了用于驱动液晶的屏障信号时能够进行三维图像显示,在未施加屏障信号时能够进行二维图像显示。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视差屏障方式,该视差屏障方式将屏障电极设置为双层构造,在短时间内相互更换屏障侧与透射侧,由此抑制了基于视差屏障面板的透射率的下降。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结构,该结构将第一透射电极和第二透射电极配置于屏障电极的两侧,在一帧内,交替地向第一透射电极和第二透射电极施加透射信号和屏障信号,由此抑制透射率的下降,并能够进行具有深度的三维显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9-90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6-189766号公报
为了形成屏障,屏障电极由ITO(Indiumu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透明电极形成。ITO虽然是透明电极,但并不是完全的透明,而是具有规定的透射率,有ITO的部分比其他的部分暗。由于屏障电极是周期性地形成的,所以与例如形成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黑矩阵(black matrix)或者影像信号线等产生干扰,这成为产生莫尔条纹的原因。这成为在显示二维图像时的莫尔条纹(moire)。
另一方面,视差屏障方式在移动了视点的情况下会产生串扰(cross talk)。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例如有将屏障区域分成多个并配合视点的移动地使屏障区域移动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眼球追踪(eye tracking)方式。这种方法是利用多个屏障电极形成一个屏障区域,但是因在多个屏障电极之间产生透射区域,而产生莫尔条纹。这成为三维显示中的莫尔条纹。
为了抑制如这样的莫尔条纹,有一种通过将屏障电极设置为双层布线来消除被分开的屏障电极的间隙的方法。但是,若将屏障电极设置为双层布线,则布线结构以及工艺变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在视差屏障方式下,在为了应对上述的莫尔条纹而设置为双层布线的情况下的将布线结构简单化、制造成本低且可靠性高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如以上所述的问题,主要的具体的手段如下。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面板,所述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隔着层间绝缘膜形成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的第一屏障电极、和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屏障电极,在俯视时,在所述第一屏障电极与所述第一屏障电极之间形成有所述 第二屏障电极,具有一对屏障电极对,该一对屏障电极对由所述第一屏障电极中的一个、和在俯视时与所述第一屏障电极中的一个相邻且被施加相同电位的、所述第二屏障电极中的一个构成,所述屏障电极对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在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层间绝缘膜之间形成有总线电极,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层间绝缘膜的第一贯穿孔与所述总线电极连接,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二屏障电极与所述屏障电极对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层间绝缘膜的第二贯穿孔与所述屏障电极对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连接。
(2)如(1)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屏障面板由多个所述屏障电极对形成。
(3)如(1)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图像显示装置通过眼球追踪方式驱动。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穿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地形成。
(5)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一对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在俯视时形成于同一总线电极的上方;与和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所述一对不同的一对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在俯视时形成于其他总线电极的上方。
(6)如(1)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二屏障电极经由所述第二贯穿孔,通过所述屏障电极对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自身而与所述屏障电极对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连接。
(7)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周围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屏障电极和所述第二屏障电极设于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部分,所述总线电极设于所述非显示区域。
(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具有形成有透 明电极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夹持的液晶,所述液晶面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隔着层间绝缘膜形成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的第一透明电极、和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透明电极,在俯视时,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具有电极对,该电极对由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中的一个、和在俯视时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中的一个相邻且被施加相同电位的、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中的一个构成,所述电极对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在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层间绝缘膜之间形成有总线电极,所述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层间绝缘膜的第一贯穿孔与所述总线电极连接,所述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层间绝缘膜的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电极对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连接。
(9)如(8)所述的液晶面板,所述电极对在所述液晶面板上形成有多个。
(10)如(8)或者(9)所述的液晶面板,所述第二贯穿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地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视差屏障方式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示出视差屏障方式的原理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示出屏障面板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眼球追踪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由多个屏障电极形成屏障区域来改善视差特性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6是由多个屏障电极形成屏障区域的例子。
图7是具有利用单层布线来改善视差特性的屏障电极的视差屏障面板的俯视图的例子。
图8是图7的A部细节图。
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B-B剖视图。
图11是具有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方式的屏障电极的视差屏障面板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例1的视差屏障面板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的B部细节图。
图14是图13的C-C剖视图。
图15是图13的D-D剖视图。
图16是实施例2的视差屏障面板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C部细节图。
图18是图17的F-F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上层屏障电极,12…下层屏障电极,15…屏障电极端子,20…公共布线,22…公共布线连接部,25…公共布线端子,30…总线电极,41…第一贯穿孔,42…第二贯穿孔,61…第一层间绝缘膜,62…第二层间绝缘膜,100…屏障基板,110…屏障电极,115…狭缝,120…人眼,120R…右眼,120L…左眼,150…显示区域,160…端子区域,200…公共基板,210…公共电极,300…液晶分子,350…TFT基板,400…相对基板,600…屏障图案,610…屏障区域,620…开口区域,800…像素图案,1000…屏障面板,1100…下偏光板,2000…粘着材料,2100…上偏光板,3000…液晶显示面板,4000…背光源,L…左眼用像素,R…右眼用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施例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剖视图示意图。图1所示的装置是能够使用液晶视差屏障面板1000将由液晶显示面板 3000形成的图像观察为三维图像的结构。液晶视差屏障面板(此后称为液晶面板或者视差屏障面板)1000与液晶显示面板3000利用透明粘着材料2000粘着在一起。
液晶显示面板3000是利用密封材料将以矩阵状形成有具有TFT(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电极的像素的TFT基板350与相对基板400贴合并在内部封装有液晶的结构。在TFT基板350上,扫描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排列,影像信号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排列。由扫描线和影像信号线围住的部分是像素。在相对基板400上,通常,在与TFT基板350的扫描线或者影像信号线对应的部分形成有黑矩阵,以谋求提高画面的对比度。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自己不发光,所以在液晶显示面板3000的背面配置有背光源4000。背光源4000除了光源以外,还包含导光板、扩散板,根据情况还包含用于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棱镜片等光学部件。
图2是示出视差屏障方式的三维图像显示的原理的剖视图。通过利用形成于屏障图案600的屏障区域610和开口区域620,使右眼仅识别在显示装置800形成的右眼用的图像R,使左眼仅识别左眼用的图像L,由此,人们能够识别三维图像。
图3是示出液晶视差屏障面板的动作原理的剖视图。图3的(a)和图3的(b)都是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方式的液晶面板。在公共基板200的外侧粘贴有上偏光板2100,在屏障基板100的外侧粘贴有下偏光板1100。在图3的(a)中,在公共基板200上以平面状在整个面上形成有公共电极210,在屏障基板100上,条纹状的屏障电极110以规定的节距沿坐标y方向延伸。液晶分子300从屏障基板100向公共基板200扭转90度。图3的(a)是在公共电极210与屏障电极110之间没有施加电压的状态,来自液晶显示面板的光不受调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显示二维像素。
图3的(b)是针对同一视差屏障面板的屏障电极110每隔一个施加电压的情况。在向屏障电极110施加了电压的区域光被遮挡, 在未向屏障电极110施加电压的区域光透射。通过这样,当从视差屏障面板主面观察时,观察到交替地形成有条纹状的遮光区域和条纹状的开口区域。此外,在图3的(b)中,箭头F表示电场。
如图2所示,视差屏障方式为了呈现完全的三维图像,需要将人眼与视差屏障面板固定于规定的位置。当人眼在横向上移动时,本来应该仅由左眼识别的像素也被右眼所识别,或者,本来应该仅由右眼识别的像素也被左眼所识别。将这种现象称为串扰,三维图像的品质会下降。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有使屏障的位置配合人眼的位置而移动的方式。图4是示出利用照相机追踪人眼的移动并将这种数据反馈至显示装置的系统的框图。此后将这种系统成为眼球追踪方式的系统。在图4中,利用照相机来测定人眼120的位置。这种照相机若使用便携式终端等中的拍照用照相机,则即使不特别使用专用照相机,也能够适用这种系统。
在图4中,将由照相机检测到的人眼120的位置输入至位置检测器,从位置检测器向屏障控制器输入该信号。屏障控制器生成用于控制屏障基板上的屏障图案的位置的信号,并向具有视差屏障面板的立体显示装置(三维显示装置)输入该信号。
图5是示出以即使在人眼110移动了的情况下右眼用的像素与左眼用的像素也不串扰的方式配合人眼120的移动来移动屏障图案600的示意图。在图5中,由于人眼120经由屏障图案600来观察像素图案800,所以人们能够识别三维图像。图5在图5的(a)~图5的(c)中示出人眼面向纸面从左向右移动的情况。图5的(a)~图5的(c)的最下方的长条图案示出如下的情况:为了配合人眼的运动,在屏障图案600中的一个屏障移动区域中屏障区域610从左向右移动。通过这样,能够防止右眼用的像素与左眼用的像素的串扰。
图6示出在视差屏障面板中用于使屏障图案600移动的电极构造。在图6中,在公共基板200上公共电极210形成为平面状这一 点与以往相同。另一方面,屏障基板100上的屏障电极110是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延伸的条纹状,但屏障电极的节距pb是屏障图案中的一个屏障移动区域的节距pp的1/10。图6的结构能够与10个层级的视差对应,还能够划分为更细的层级。在图6中,通过导通(on)5个屏障电极110来形成屏障区域,与关断(off)状态的5个屏障电极110对应地形成有开口区域620。设置为导通的屏障电极的数量并不限定于5个。为了使屏障区域610的位置移动,只要关断屏障区域610中的单侧的屏障电极110,并导通屏障区域610的另一侧的屏障电极110即可。
像这样,通过由多个屏障电极110形成屏障区域610,能够使屏障区域610的位置移动,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基于眼球追踪的反馈。此外,在图6中,在屏障电极110导通的区域形成有屏障区域610,在屏障电极110关断的区域形成有透射区域620。另外,屏障电极110导通的状态为向屏障电极110施加有电压的状态。
图7是在图6所示的视差屏障面板上,屏障电极110的节距pb是屏障图案的节距pp的1/2的情况下的俯视图。即,图7的视差屏障面板能够与两个层级的视差的眼球追踪方式对应。在图7中,公共基板200配置在屏障基板100上方,在屏障基板100与公共基板200之间夹持有液晶。屏障基板100形成得比公共基板200大,与屏障基板100成为一张的部分是端子区域160。在端子区域160中配置有两个屏障电极用端子15和一个公共电极用端子25。公共端子25经由公共布线20、公共布线连接部22而与形成于公共基板200的公共电极210连接。
两个屏障电极端子15中的一个在显示区域150的左方与在纵向上延伸的总线电极30连接,另一个在显示区域150的右方与在纵向上延伸的总线电极30连接。在图7中,屏障电极110交替地从左侧的总线电极30以及右侧的总线电极30朝向显示区域的横向上延伸。在显示区域150中,屏障电极110在纵向上以节距pb排列。
图8是图7的A部细节图。在图8中,总线电极30在纵向上延 伸,屏障电极110从总线电极30向横向上延伸。在显示区域150的外侧,屏障电极110在纵向上以2pb的节距排列。图9是图8的A-A剖视图。图9中的屏障电极110是由作为透明导电膜的ITO(Indium Tin Oxide)形成的,厚度例如是77μm。图10是图8的B-B剖视图。在图10中,在屏障电极110的端部形成有总线电极30。总线电极30是金属或者合金,由例如MoCr(钼铬铸铁)等形成,厚度例如是150nm。通过使膜厚大的总线电极30位于上方,使由ITO形成的屏障电极110以低电阻与屏障电极用端子15连接。但是,图7所示的视差屏障面板只能与两个层级的视差对应。若想要与3个层级以上的视差对应,则利用图7的这种布线结构无法对应,必须设置为多层布线。另外,由于构成屏障电极110的ITO并不是完全的透明,而是具有规定的透射率,所以会因ITO图案而重复明图案和暗图案,从而导致在二维图像显示中也产生莫尔条纹。
如图6所示,若屏障区域由更多个屏障电极110构成,则能够与眼球追踪的更细微的视差对应。但是,要设置为如图6那样的结构,就必须设置为多层布线。另外,由于图6的结构在屏障电极110之间存在透射光的狭缝115,所以即使在屏障区域中,也会重复明图案与暗图案,从而导致在三维图像显示中产生莫尔条纹。另外,由于构成屏障电极110的ITO并不是完全的透明,而是具有规定的透射率,所以会因ITO图案而重复明图案与暗图案,从而导致在二维图像显示中也产生莫尔条纹。
图11是解决这种问题的视差屏障面板的剖视图。图11与图6的不同点在于,在屏障基板100侧,由上层屏障电极11和下层屏障电极12构成屏障电极110。在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之间存在第一层间绝缘膜61。在图11中,向一个上层屏障电极11与在俯视时相邻的一个下层屏障电极12施加相同的电压,利用该电极对来形成屏障电极对。由于在俯视时,在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上层屏障电极11之间存在有下层屏障电极12,所以在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上层屏障电极11之间不存在狭缝状的透射区域。因此,能够防止 产生莫尔条纹。
在图11中,下层屏障电极12的宽度可以与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上层屏障电极11的间隔相同,但是若考虑到屏障基板100与公共基板200的配合精度,则下层屏障电极12的宽度优选稍微大于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上层屏障电极11的间隔。在图11中,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的宽度是相同的,但是也可以形成为不同。即,也可以是形成为上层屏障电极11的宽度比下层屏障电极12更宽,反之亦可。图11是上层屏障电极11的节距pb是屏障图案的节距pp的1/6的情况。即,图11能够与6个层级的视差对应。
图12是在图11所示的方式中,上层屏障电极11的节距pb是屏障图案的节距pp的1/4的情况下的视差屏障面板的俯视图。即,图12能够与4个层级的视差对应。在图12中,为了与4个视差对应,屏障电极端子15配置有4个。与4个屏障电极端子15中的每一个连接的总线电极30在显示区域150的左侧沿着纵向延伸。
上侧屏障电极11在显示区域150上从总线电极30沿着横向延伸。另外,上层屏障电极11沿着显示区域150的纵向以节距pb排列。在图12中,下层屏障电极12与上层屏障电极11成对地沿着横向延伸。一对中的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的电位是相同的。其他的结构与用图7说明的同样。
如在图12中例示的那样,若想要与超过两个视差的视差对应,则布线变得交叉,不得不设为多层布线。另外,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结构中,在屏障电极对中,需要形成电位相同的上层屏障电极11和下层屏障电极12。在这种情况下,若布线结构变得复杂,则会引起制造成品率下降或者可靠性下降。本实用新型给出在使用多层布线的视差屏障面板中,能够将布线结构简化且维持高可靠性的结构。
图13是图12的B部的细节俯视图。在图13中,4条总线电极30沿着纵向延伸。上层屏障电极11经由第一贯穿孔41与总线电极30中的每一条连接。上层屏障电极11在中途分叉,经由第二贯穿孔 42与成对的下层屏障电极12电连接。下层屏障电极12的宽度形成得略大于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上层屏障电极11的间隔,因此,在俯视的情况下,在上层屏障电极11之间或者下层屏障电极12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能够防止产生莫尔条纹。
图14是图13的C-C剖视图。在图14中,在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之间存在有第一层间绝缘膜61。在图11中,上层屏障电极11和下层屏障电极12都是由ITO形成的,厚度例如是77nm。
图15是图13的D-D剖视图。在图15中,在基板100上形成有总线电极30和下层屏障电极12,以覆盖这些电极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层间绝缘膜61。在第一层间绝缘膜61的上方形成有上层屏障电极11。总线电极30的厚度例如是150nm。总线电极30与上层屏障电极11经由第一贯穿孔41连接。同一上层屏障电极11经由第二贯穿孔42与下层屏障电极1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能够在形成上层屏障电极11时,同时进行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的连接,所以能够简化制造工序。另外,与能够简化制造工序相对应地,能够谋求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实施例2
图16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视差屏障面板的俯视图。图16也与实施例1同样地,是在眼球追踪方式中能够与4个视差对应的视差屏障面板。因此,图16中也存在4个屏障电极端子15。图16与图12的不同点在于,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的连接结构即C部。图16的其他结构与图12同样。
图17是图16的C部的细节俯视图。在图17中,4条总线电极30沿着纵向延伸。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的对延伸至总线电极30的上方。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上层屏障电极11在总线电极30上弯曲,并经由第一贯穿孔42与下层屏障电极12导通。即,利用上层屏障电极11同时实现与下层屏障电极12以及总线电 极30的连接。
图18是图17的F-F剖视图。在图18中,在基板100的上方形成有总线电极30。以覆盖总线电极30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层间绝缘膜62,在其上方形成有下层屏障电极12。以覆盖下层屏障电极12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层间绝缘膜61,在其上方形成有上层屏障电极11。
上层屏障电极11在第一贯穿孔41中与总线电极30连接。第一贯穿孔11贯通第一层间绝缘膜61与第二层间绝缘膜62。另外,上层屏障电极11在第二贯穿孔42中与下层屏障电极12连接。即,能够在形成上层屏障电极11的同时,实现总线电极30与下层屏障电极12的连接。
本实施例由于在总线电极30的上方连接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所以与图13相比能够缩小视差屏障面板的横向上的尺寸。另外,贯穿孔通常容易变得比布线宽度更大。在实施例1中,由于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的连接贯穿孔42是以在纵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的,所以连接区域的纵向上的尺寸容易变大。与之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由于贯穿孔42是针对每条总线电极30以在水平方向上错开的方式形成的,所以能够缩小连接区域的纵向上的尺寸。
另外,在图17中,由于上层屏障电极11与下层屏障电极12同样延伸到总线电极30,所以能够增大总线电极30与上层屏障电极11以及下层屏障电极12之间的电容,因此,能够缩小在屏障基板100等带有静电的情况下层间绝缘膜发生击穿的概率。
在以上的说明中,针对使用了眼球追踪方式的视差屏障方式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即使是使用了液晶透镜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也能够谋求通过眼球追踪方式来提高视差特性。在为液晶透镜的情况下的视差特性改善也是通过将形成液晶透镜的电极划分为多个来进行的。因此,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进行了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于使用了液晶透镜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中。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将显示面板作为液晶显示面板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液晶显示面板,还能够应用有机EL显示面板等。

Claims (11)

1.一种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显示面板和视差屏障面板,所述三维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具有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隔着层间绝缘膜形成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的第一屏障电极、和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屏障电极,
在俯视时,在所述第一屏障电极与所述第一屏障电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屏障电极,
具有一对屏障电极对,该一对屏障电极对由所述第一屏障电极中的一个、和在俯视时与所述第一屏障电极中的一个相邻且被施加相同电位的、所述第二屏障电极中的一个构成,
所述屏障电极对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
在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层间绝缘膜之间形成有总线电极,
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层间绝缘膜的第一贯穿孔与所述总线电极连接,
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二屏障电极与所述屏障电极对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层间绝缘膜的第二贯穿孔与所述屏障电极对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视差屏障面板由多个所述屏障电极对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维图像显示装置通过眼球追踪方式被驱动。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贯穿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地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一对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在俯视时形成于同一总线电极的上方;与和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所述一对不同的一对对应的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二贯穿孔在俯视时形成于其他总线电极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障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二屏障电极经由所述第二贯穿孔,通过所述屏障电极对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自身而与所述屏障电极对的所述第一屏障电极连接。
7.如权利要求1~3、5、6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周围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屏障电极和所述第二屏障电极设于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部分,所述总线电极设于所述非显示区域。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周围的非显示区域,
所述第一屏障电极和所述第二屏障电极设于与所述显示区域对应的部分,所述总线电极设于所述非显示区域。
9.一种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具有形成有透明电极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在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夹持的液晶,所述液晶面板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基板上隔着层间绝缘膜形成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的第一透明电极、和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透明电极,
在俯视时,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透明电极,
具有电极对,该电极对由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中的一个、和在俯视时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中的一个相邻且被施加相同电位的、所述第二透明电极中的一个构成,
所述电极对沿着所述第二方向以第一节距排列,
在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层间绝缘膜之间形成有总线电极,
所述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层间绝缘膜的第一贯穿孔与所述总线电极连接,
所述电极对中的所述第二透明电极经由形成于所述层间绝缘膜的第二贯穿孔与所述电极对的所述第一透明电极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对在所述液晶面板上形成有多个。
11.如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贯穿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地形成。
CN201620190949.7U 2015-03-31 2016-03-11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液晶面板 Active CN20598285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3164 2015-03-31
JP2015073164A JP6573467B2 (ja) 2015-03-31 2015-03-31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液晶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82852U true CN205982852U (zh) 2017-02-22

Family

ID=57016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190949.7U Active CN205982852U (zh) 2015-03-31 2016-03-11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液晶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0197B2 (zh)
JP (1) JP6573467B2 (zh)
CN (1) CN2059828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914A (zh) * 2017-06-22 2019-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9814312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40376A (en) * 2015-07-14 2017-01-18 Sharp Kk Parallax barrier with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regions
KR102056677B1 (ko) 2017-09-07 2019-12-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배리어 패널을 포함하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KR101960851B1 (ko) * 2017-10-31 2019-03-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배리어 패널을 포함하는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CN112219154B (zh) * 2018-05-17 2023-05-05 Pcms控股公司 基于衍射元件的3d显示定向背光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08467B1 (ko) 2004-12-30 2012-01-3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영상표시장치 및 입체영상표시방법
JP2008216626A (ja) * 2007-03-05 2008-09-18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可変焦点レンズ
KR20080114310A (ko) 2007-06-27 2008-12-31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전자 영상 기기
KR101419233B1 (ko) * 2007-12-14 2014-07-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전계 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표시 장치
KR101658147B1 (ko) * 2009-12-30 2016-09-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전계 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표시 장치
KR101698571B1 (ko) * 2010-10-29 2017-02-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회절 소자를 이용한 영상 표시 장치
KR101707587B1 (ko) * 2010-12-28 2017-02-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회절 소자를 이용한 영상 표시 장치
KR101461186B1 (ko) * 2011-07-07 2014-1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5907758B2 (ja) * 2012-03-02 2016-04-2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バリア素子
JP5991709B2 (ja) * 2012-05-01 2016-09-14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タッチパネル内蔵型液晶表示装置
KR101476884B1 (ko) * 2012-06-22 2014-12-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패럴랙스 배리어 타입의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KR102188512B1 (ko) * 2014-02-03 2020-12-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 및 입체 영상 표시 장치용 액정 렌즈 패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914A (zh) * 2017-06-22 2019-01-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9814312A (zh) * 2017-11-21 2019-05-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91890A (ja) 2016-11-10
JP6573467B2 (ja) 2019-09-11
US20160291337A1 (en) 2016-10-06
US10120197B2 (en)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82852U (zh) 三维图像显示装置以及液晶面板
CN102193243B (zh) 显示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03293786B (zh) 显示装置和液晶屏障器件
CN100548057C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CN102540599B (zh) 图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3116233B (zh) 一种触摸液晶光栅结构及3d触摸显示装置
CN105164573B (zh) 立体显示装置
US9213203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CN102944961B (zh) 裸眼3d显示装置及其液晶透镜
CN11298736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193244B (zh) 显示器件和电子装置
CN102279469B (zh) 视差系统、面板、装置、显示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2929048B (zh) 能同时兼容2d与3d的液晶狭缝光栅
CN106206619B (zh)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1458412A (zh) 电驱动液晶透镜和使用该电驱动液晶透镜的立体显示设备
CN102346342A (zh) 液晶显示器
CN102749715B (zh) 可切换二维与三维显示模式的显示装置
CN104749786B (zh) 立体图像显示装置
CN103728806A (zh) 显示装置
CN103257486A (zh) 显示装置
CN103383504B (zh) 具有黑带的构图延迟器型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932110B (zh) 显示设备
CN102682677A (zh) 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以及屏障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23979A (zh) 制造设备、制造方法、光学元件、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037231B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