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72786U - 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72786U
CN205972786U CN201620816082.1U CN201620816082U CN205972786U CN 205972786 U CN205972786 U CN 205972786U CN 201620816082 U CN201620816082 U CN 201620816082U CN 205972786 U CN205972786 U CN 205972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pection
fuel tank
crossbeam
wheel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160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波
任玉军
王嘉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s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160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72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72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72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包括:支架,其用于固定所述自动纠偏装置;横梁,其中部通过转盘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底面上,所述横梁能够沿着平行于所述支架的底面的平面旋转;纠偏辊,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纠偏辊的轴向设置为平行于所述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输送平面,当所述横梁相对于所述支架无旋转时所述纠偏辊的轴向与所述胶带的输送方向垂直;两个检驱轮,分别竖立设置在所述自动纠偏装置的左右两侧,各检驱轮到所述自动纠偏装置的中心线为预定距离;以及液压系统。当胶带往一侧跑偏后带动该侧的检驱轮旋转,从而通过液压系统带动横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以纠正胶带跑偏的角度。

Description

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纠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胶带输送机是一种在冶金、矿山、港口、电力、煤炭、交通、机场及大型施工工地生产中常见的运输机械。其中,托辊作为胶带输送机的传输介质,是胶带输送机的重要组成装置之一。实践证明,胶带机所配置的托辊安装维护的好,胶带跑偏的现象就自然而然变少,日常落料量也减少,同时也能消除死托辊、坏托辊对胶带的安全隐患,保证生产的顺行。
目前,用于胶带输送机的自动纠偏装置主要采用连杆机构,中心固定,连杆两端前后摆动,从而实现“纠偏”效果。例如,如图1所示,自动纠偏装置的托辊支架1通过中间的活动圆盘2与销子3形成传动机构来进行水平定点旋转,基座4固定在胶带输送机的桁架上,圆盘2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旋转极限。输送的皮带跑偏时触动侧辊5,带动整个托辊支架1旋转,从而纠正跑偏。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其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运行中所产生的侧向摩擦力极为有限,因此,其纠偏效果非常有限,对于物料在运行时波动比较大的输送皮带,则效果更差。并且,由于受现场粉尘、雨水及物料本身等工况条件的制约,该类支架的灵活性会受到很大影响,从而大大影响其纠偏效果。
考虑到胶带输送机的复杂性,其顺势惯性力非常大,很难通过纠偏装置的连杆自动运动的原理来纠偏,因此在实际的运用中效果不大;相反地,由于胶带跳动将直接引起纠偏装置的连杆的左右移动、两端前后移动,造成胶带机的过度灵活,尤其在取料量时大时小的时候更容易出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更好的控制胶带输送机跑偏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有效地保证其稳定性的纠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包括:支架,其用于固定所述自动纠偏装置;横梁,其中部通过转盘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底面上,所述横梁能够沿着平行于所述支架的底面的平面旋转;纠偏辊,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纠偏辊的轴向设置为平行于所述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输送平面,当所述横梁相对于所述支架无旋转时所述纠偏辊的轴向与所述胶带的输送方向垂直;两个检驱轮,分别竖立设置在所述自动纠偏装置的左右两侧,各检驱轮到所述自动纠偏装置的中心线为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能够使得所述胶带跑偏到预定程度时接触所述检驱轮并带动所述检驱轮转动);液压系统,其包括:油缸,其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其活塞杆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为所述横梁与所述转盘的连接处与所述横梁的侧边之间的位置;两个油箱,分别设置在所述检驱轮的下方,当所述检驱轮转动时,能够使得其下方的所述油箱的容积变化,其中,一个所述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活塞杆腔,另一个所述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无杆腔。
可选地,所述两个检驱轮分别为第一检驱轮和第二检驱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驱轮下方的为第一油箱,设置在所述第二检驱轮下方的为第二油箱;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横梁与所述转盘的连接处与所述横梁的靠近所述第一检驱轮的一侧的边部之间;当所述第一检驱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变小,当所述第一检驱轮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变大;当所述第二检驱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变大,当所述第二检驱轮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变小;所述第一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活塞杆腔。
可选地,所述两个检驱轮分别为第一检驱轮和第二检驱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驱轮下方的为第一油箱,设置在所述第二检驱轮下方的为第二油箱;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横梁与所述转盘的连接处与所述横梁的靠近所述第一检驱轮的一侧的边部之间;当所述第一检驱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变大,当所述第一检驱轮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变小;当所述第二检驱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变小,当所述第二检驱轮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变大;所述第一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活塞杆腔,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无杆腔。
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当胶带往一侧跑偏后碰触到设置在该侧的检驱轮并带动该检驱轮旋转,从而使得油箱内的活塞杆下压将液压油介质通过油管传递给油缸,使得油缸伸出或缩回,从而带动横梁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以纠正胶带跑偏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的一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的另一个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2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包括支架10、横梁20、纠偏辊30、检驱轮41、42、油缸50、以及油箱61、62。
其中,支架10用于固定该自动纠偏装置。支架10的左右两侧还形成有两块竖立的侧挡板14、15。
横梁20的中部通过转盘70可旋转的设置在支架10的底面上,从而使得横梁20能够沿着平行于支架10的底面的平面进行旋转。
纠偏辊30固定设置在横梁20上,使得纠偏辊30能够与横梁20同步转动。如图所示,横梁20的两端竖直设置有凸耳21、22,纠偏辊30通过凸耳21、22固定设置在横梁20上。纠偏辊30设置为其轴向平行于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输送平面,并且,当横梁20相对于支架10无旋转角度时,纠偏辊30的轴向与胶带的输送方向垂直。
两个检驱轮41、42分别竖立设置在自动纠偏装置的左右两侧,即位于输送的胶带的左右两侧。如图所示,检驱轮41、42分别通过支架10形成的两个突出的连接部11、12固定连接到支架10。各检驱轮41、42到自动纠偏装置的中心线的距离需要保证能使得胶带跑偏到预定程度时,能够接触该检驱轮41、42,并且能够带动检驱轮41、42转动。
油缸50包括缸体51和活塞杆52。如图所示,缸体51固定设置在支架10上,例如通过支架10形成的突出的连接部13固定连接到支架10,使得缸体51的一端固定不动;活塞杆52与横梁20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活塞杆52的伸出和缩回能够带动横梁20动作。其中,活塞杆52与横梁20的连接位置不是在横梁20的中部,而是偏向一个侧边,即位于横梁20与转盘70的连接处与横梁20的侧边之间。从而,当活塞杆52伸出或缩回时,能够带动横梁20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油箱61、62分别设置在检驱轮41、42的下方,当检驱轮41、42转动时,能够使得其下方的油箱61、62的容积发生变化。其中,一个油箱通过油管(图中未示出)连接到油缸50的活塞杆腔,另一个油箱通过油管(图中未示出)连接到油缸50的无杆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活塞杆52与横梁20的连接处位于横梁20与转盘70的连接处与横梁20的靠近检驱轮41的一侧的边部之间。油箱61通过油管连接到油缸50的无杆腔,油箱62通过油管连接到油缸50的活塞杆腔。
当检驱轮41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油箱61内的活塞杆下压,从而使得油箱61的容积变小,液压油介质通过油管流入油缸50的无杆腔,使得活塞杆52伸出,从而推动横梁20和纠偏辊30同步地顺时针方向转动。相反地,当检驱轮41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油箱61内的活塞杆上升,从而使得油箱61的容积变大,液压油介质通过油管从油缸50的无杆腔回流至油箱61,使得活塞杆52缩回,从而使得横梁20和纠偏辊30同步地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检驱轮42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油箱62内的活塞杆上升,从而使得油箱62的容积变大,液压油介质通过油管从油缸50的活塞杆腔回流至油箱62,使得活塞杆52伸出,从而推动横梁20和纠偏辊30同步地顺时针方向转动。相反地,当检驱轮42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油箱62内的活塞杆下压,从而使得油箱62的容积变小,液压油介质通过油管从油箱62流入油缸50的活塞杆腔,使得活塞杆52缩回,从而使得横梁20和纠偏辊30同步地逆时针方向转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活塞杆52与横梁20的连接处位于横梁20与转盘70的连接处与横梁20的靠近检驱轮41的一侧的边部之间。油箱61通过油管连接到油缸50的活塞杆腔,油箱62通过油管连接到油缸50的无杆腔。检驱轮41逆时针转动时,油箱61的容积变大,活塞杆52伸出,从而推动横梁20和纠偏辊30同步地顺时针方向转动;检驱轮41顺时针转动时,油箱61的容积变小,活塞杆52缩回,从而使得横梁20和纠偏辊30同步地逆时针方向转动;检驱轮42逆时针转动时,油箱62的容积变小,活塞杆52伸出,从而推动横梁20和纠偏辊30同步地顺时针方向转动;检驱轮42顺时针转动时,油箱62的容积变大,活塞杆52缩回,从而使得横梁20和纠偏辊30同步地逆时针方向转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纠偏装置不限于以上两种实施方式,例如,还可以是活塞杆52与横梁20的连接处位于横梁20与转盘70的连接处与横梁20的靠近检驱轮42的一侧的边部之间等。
下面参照图5、6,结合上述第一种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的工作方式。
参照图5,胶带输送机上胶带的输送方向为A1。当胶带往左侧跑偏时,其带动左侧的检驱轮逆时针方向旋转(切线方向上与胶带的运动方向一致),即B1方向旋转,从而使得液压油介质流入油缸的无杆腔,使得活塞杆伸出,即沿着D-B1方向运动,从而推动横梁和纠偏辊同步地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对胶带往左侧的跑偏角度进行纠正。当胶带往右侧跑偏时,其带动右侧的检驱轮顺时针方向旋转(切线方向上与胶带的运动方向一致),即C1方向旋转,从而使得液压油介质流入油缸的活塞杆腔,使得活塞杆缩回,即沿着D-C1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横梁和纠偏辊同步地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对胶带往右侧的跑偏角度进行纠正。
同样地,参照图6,胶带输送机上胶带的输送方向为A2。当胶带往左侧跑偏时,其带动左侧的检驱轮顺时针方向旋转(切线方向上与胶带的运动方向一致),即B2方向旋转,从而使得液压油介质流出油缸的无杆腔,使得活塞杆缩回,即沿着D-B2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横梁和纠偏辊同步地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对胶带往左侧的跑偏角度进行纠正。当胶带往右侧跑偏时,其带动右侧的检驱轮逆时针方向旋转(切线方向上与胶带的运动方向一致),即C2方向旋转,从而使得液压油介质流出油缸的活塞杆腔,使得活塞杆伸出,即沿着D-C2方向运动,从而推动横梁和纠偏辊同步地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对胶带往右侧的跑偏角度进行纠正。
为了使检驱轮能够恢复到正中位置(即原始的无转动角度的状态),可以在检驱轮中安装了弹簧装置。
上述整个自动纠偏的过程中,先将检驱轮的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再将液压能转化为纠偏辊的机械能。
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利用液压系统,稳定了机械结构运动副,有效地保证纠偏装置的稳定性,从而真正意义上达到对胶带自动纠偏的优良效果。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不能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其用于固定所述自动纠偏装置;
横梁,其中部通过转盘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底面上,所述横梁能够沿着平行于所述支架的底面的平面旋转;
纠偏辊,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纠偏辊的轴向设置为平行于所述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输送平面,当所述横梁相对于所述支架无旋转时所述纠偏辊的轴向与所述胶带的输送方向垂直;
两个检驱轮,分别竖立设置在所述自动纠偏装置的左右两侧,各检驱轮到所述自动纠偏装置的中心线为预定距离;
液压系统,其包括:
油缸,其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其活塞杆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为所述横梁与所述转盘的连接处与所述横梁的侧边之间的位置;
两个油箱,分别设置在所述检驱轮的下方,当所述检驱轮转动时,能够使得其下方的所述油箱的容积变化,其中,一个所述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活塞杆腔,另一个所述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无杆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检驱轮分别为第一检驱轮和第二检驱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驱轮下方的为第一油箱,设置在所述第二检驱轮下方的为第二油箱;
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横梁与所述转盘的连接处与所述横梁的靠近所述第一检驱轮的一侧的边部之间;
当所述第一检驱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变小,当所述第一检驱轮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变大;
当所述第二检驱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变大,当所述第二检驱轮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变小;
所述第一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无杆腔,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活塞杆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检驱轮分别为第一检驱轮和第二检驱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检驱轮下方的为第一油箱,设置在所述第二检驱轮下方的为第二油箱;
所述活塞杆与所述横梁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横梁与所述转盘的连接处与所述横梁的靠近所述第一检驱轮的一侧的边部之间;
当所述第一检驱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变大,当所述第一检驱轮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油箱的容积变小;
当所述第二检驱轮逆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变小,当所述第二检驱轮顺时针转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第二油箱的容积变大;
所述第一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活塞杆腔,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油管连接到所述油缸的无杆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能够使得所述胶带跑偏到预定程度时接触所述检驱轮并带动所述检驱轮转动。
CN201620816082.1U 2016-07-29 2016-07-29 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Active CN205972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6082.1U CN205972786U (zh) 2016-07-29 2016-07-29 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16082.1U CN205972786U (zh) 2016-07-29 2016-07-29 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72786U true CN205972786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27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16082.1U Active CN205972786U (zh) 2016-07-29 2016-07-29 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7278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6636A (zh) * 2018-01-12 2018-05-08 嘉兴美丹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铁板输送入炉装置
CN109649992A (zh) * 2019-01-29 2019-04-1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适用于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跑偏自检装置
CN110182569A (zh) * 2019-07-05 2019-08-30 新疆工程学院 一种胶带输送机动态调偏装置
CN114701818A (zh) * 2022-03-29 2022-07-05 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胶带运输机胶带自动纠偏装置、纠偏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6636A (zh) * 2018-01-12 2018-05-08 嘉兴美丹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铁板输送入炉装置
CN109649992A (zh) * 2019-01-29 2019-04-19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适用于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跑偏自检装置
CN109649992B (zh) * 2019-01-29 2024-02-0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适用于胶带输送机的胶带跑偏自检装置
CN110182569A (zh) * 2019-07-05 2019-08-30 新疆工程学院 一种胶带输送机动态调偏装置
CN114701818A (zh) * 2022-03-29 2022-07-05 国能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胶带运输机胶带自动纠偏装置、纠偏方法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72786U (zh) 胶带输送机自动纠偏装置
CN102556648B (zh) 可同时上下料机构
CN205045788U (zh) 一种压盖机
CN203877343U (zh) 防止带式输送机跑偏的挡辊可调式机械联动纠偏装置
CN105731038B (zh) 一种销钉转向输送机构
CN104291098A (zh) 一种包装袋在线自动推倒躺平转弯装置
CN202575341U (zh) 一种砌块栈板输送装置中的自动清板机构
CN202836134U (zh) 真空履带式干燥机的纠偏机构
CN205820183U (zh) 皮带机上的自动纠偏装置
CN207078384U (zh) 一种用于包装箱的导向装置
CN206552851U (zh) 码垛机
CN204871772U (zh) 热封制袋机的撑袋机构
CN214933483U (zh) 一种用于矿用带式输送机的自发电纠偏装置
CN205675747U (zh) 一种新型联动式落料机构
CN205366957U (zh) 一种具有缓冲保护功能的供料架
CN205441689U (zh) 多枢轴皮带自动纠偏装置
CN205616193U (zh) 一种可调纸箱大小的90°翻转装置
CN107572215A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机尾清扫装置
CN209142967U (zh) 一种具有折叠托辊装置的伸缩皮带机系统
CN104192613B (zh) 制袋机的张力机构
CN206859007U (zh) 一种沥青混合料送料装置
CN106171690A (zh) 一种新型幼果套袋机
CN207986057U (zh) 一种二推板自动上料机
CN105059612A (zh) 热封制袋机的撑袋机构
CN205558906U (zh) 一种牵引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