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68083U -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68083U
CN205968083U CN201620903257.2U CN201620903257U CN205968083U CN 205968083 U CN205968083 U CN 205968083U CN 201620903257 U CN201620903257 U CN 201620903257U CN 205968083 U CN205968083 U CN 205968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ss mechanical
mechanical part
shafting class
slide
sha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9032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学刚
叶斌
杨志伟
曹勇
谭银华
向开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UAN BORUI F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YUAN BORUI F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YUAN BORUI F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YUAN BORUI F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9032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68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68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6808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包括组装机、滑动部、顶压装置、旋转卡盘和挤压组件;滑动部与顶压装置均滑动设置于组装机本体,旋转卡盘与组装机本体连接,挤压组件与滑动部固定连接,滑动部位于顶压装置和旋转卡盘之间,顶压装置位于滑动部的上方,旋转卡盘位于滑动部的下方,滑动部设有与顶压装置对应且用于穿设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第一定位孔;挤压组件包括挤压轮,挤压轮表面设置有用于在轴系类机械部件周向形成纹路的挤压纹。该设备结构合理,组装过程中,芯轴与组装零件采用挤压过盈配合和剪切嵌入的方式组装成轴系类机械部件,该连接方式连接牢固。

Description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工艺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结构是整体铸造式或者采用键、销钉等将轴与零件连接,这种轴系类机械部件加工复杂、生产效率低、产品的合格率低、成本高、能耗高及污染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使轴系类机械部件加工简单、生产效率高、产品的合格率高、成本低、能耗低及污染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包括组装机、滑动部、顶压装置、旋转卡盘和挤压组件;
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竖向设置于所述组装机的本体,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顶压装置和所述旋转卡盘均与所述组装机的本体连接,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顶压装置和所述旋转卡盘之间,所述顶压装置位于所述滑动部的上方,所述旋转卡盘位于所述滑动部的下方,所述顶压装置用于顶压轴系类机械部件,所述旋转卡盘用于夹持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顶压装置对应且用于穿设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第一定位孔;
所述挤压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挤压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同一侧,所述挤压组件分布于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的四周,每个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轮、支架以及用于推动支架移动的活塞缸,所述支架与所述活塞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挤压轮通过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与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的中心轴平行,所述挤压轮表面设置有用于在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周向形成纹路的挤压纹。
该实施例中,旋转卡盘用于对轴系类机械部件的芯轴进行周向定位,顶压装置限定轴的轴向移动,旋转卡盘与顶压装置共同作用将芯轴固定,挤压组件用于在轴的周向挤压出纹路,滑动部用于带动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组装零件沿第一滑轨方向运动,同时,滑动部挤压组装零件使组装零件与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纹路配合,形成组合式轴系类机械部件,该组合式轴系类机械部件的芯轴与组装零件采用挤压过盈的连接方式配合,使得轴系类机械部件的连接更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挤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挤压组件设置于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相对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挤压组件的所述挤压轮数量为一个,另一个所述挤压组件的所述挤压轮数量为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相对开设有多组调节孔,所述旋转轴分别穿过所述调节孔和所述挤压轮。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部还包括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所述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包括安装部、滑台和压装台,所述安装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滑台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压装台开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压装台分别位于所述滑台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安装部的另一侧与所述滑台之间通过第一导向部滑动配合,所述滑台和所述压装台通过第二导向部滑动配合,所述滑台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压装台相对于所述滑台的滑动方向相交或异面。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三滑轨和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滑轨的长度方向异面,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压装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压装台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轨为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条形件,所述第三滑轨为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条形件。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压装台的远离所述滑台的一侧设置有周向定位件,所述周向定位件包括至少两根设置于所述第四定位孔四周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绕所述第四定位孔的轴线旋转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定位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定位孔的孔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卡盘包括固定座、定位件和至少三个卡爪,所述固定座旋转设置于所述组装机的本体,所述固定座包括柱状部,所述柱状部的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卡爪和所述定位件分别沿所述柱状部的径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端,至少三个所述卡爪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轴系类机械部件的夹持区,所述定位件设置有与被夹持轴系类机械部件对应的定位销。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台、定位块和滑动块,所述定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与所述定位台连接,两个所述定位块相对设置且形成滑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滑动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轴系类机械部件的芯轴和组装零件分开制造,组装过程中,挤压轮在芯轴周向挤压出纹路,芯轴的纹路与组装零件的内置凸起相配合,芯轴与组装零件采用挤压过盈配合和剪切嵌入的方式组装成轴系类机械部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挤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第一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第二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压装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的旋转卡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具体为:
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1000;
组装机100;
滑动部200,第一滑块210,第一滑轨211,第一定位孔212,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220,安装部230,第二定位孔231,滑台240,压装台250,第四定位孔251,定位杆252,第一导向部260,第二滑轨261,第二滑块262,第二导向部270,第三滑轨271,第三滑块272;
顶压装置300,顶针310,顶针滑块320,顶针导轨330;
旋转卡盘400,固定座410,定位件420,定位台421,定位块422,滑动块423,定位销424,卡爪430;
挤压组件500,挤压轮510,支架520,支撑部521,调节孔522,活塞缸530,活塞杆531,旋转轴540;
芯轴600,组装零件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1000,具体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该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1000包括组装机100、滑动部200、顶压装置300、旋转卡盘400和挤压组件500。
滑动部200的作用是定位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组装零件610,同时,挤压组装零件610至与轴系类机械部件的芯轴600配合,完成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组装。本实施例中,滑动部200可以包括第一滑块210和第一滑轨211,第一滑轨211竖向设置于组装机100本体,第一滑块210与第一滑轨211滑动配合,顶压装置300和旋转卡盘400均与组装机100本体连接,滑动部200位于顶压装置300和旋转卡盘400之间,顶压装置300位于滑动部200的上方,旋转卡盘400位于滑动部200的下方,第一滑块210设有与顶压装置300对应且用于穿设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第一定位孔212。
顶压装置300用于顶压轴系类机械部件,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顶压装置3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顶针310、顶针滑块320和顶针导轨330,顶针导轨330设置于组装机100本体且与第一滑轨211平行,顶针310与顶针滑块320固定连接,顶针滑块320与顶针导轨330滑动配合。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顶针310可以穿过第一定位孔212与轴系类机械部件接触,即顶针310的直径小于第一定位孔212的直径。
挤压组件500的作用是在轴系类机械部件的芯轴600周向挤压出纹路。挤压组件5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挤压组件500均固定连接于第一滑块210且位于第一滑块210的同一侧,挤压组件500分布于轴系类机械部件的四周,每个挤压组件500包括挤压轮510、支架520以及用于推动支架520移动的活塞缸530,支架520与活塞缸530的活塞杆531固定连接,挤压轮510通过旋转轴540设置于支架520,旋转轴540的中心轴与轴系类机械部件的中心轴平行,挤压轮510表面设置有用于在轴系类机械部件周向形成纹路的挤压纹51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挤压组件500可以为两个,两个挤压组件500设置于轴系类机械部件相对的两侧,其中一个挤压组件500的挤压轮510数量为一个,另一个挤压组件500的挤压轮510数量为两个。采用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三个挤压轮510作用于轴系类机械部件,使得轴系类机械部件的受力更均匀。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挤压组件500的支架520包括固定端,固定端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部521,支撑部521相对开设有多组调节孔522,旋转轴540分别穿过调节孔522和挤压轮510。这种结构使得挤压轮510可以选择与多个调节孔522配合,从而适应于挤压不同尺寸的轴系类机械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部200还可以包括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220,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220的作用是:在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组装过程中,对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组装零件610进行精确定位。如图4所示,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220包括安装部230、滑台240和压装台250。安装部230的一侧与第一滑块210固定连接,安装部230开设有与第一定位孔212对应的第二定位孔231,滑台240开设有第三定位孔,压装台250开设有第四定位孔251。第三定位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第二定位孔231的孔径。安装部230和压装台250分别位于滑台240的相对的两侧,安装部230的另一侧与滑台240之间通过第一导向部260滑动配合,滑台240和压装台250通过第二导向部270滑动配合,滑台240相对于安装部230的滑动方向与压装台250相对于滑台的滑动方向相交或异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部260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轨261和第二滑块262,第二滑轨261与安装部230固定连接且第二滑块262与滑台240固定连接,或第二滑轨261与滑台240固定连接且第二滑块262与安装部230固定连接;第二导向部270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三滑轨271和第三滑块272,第二滑轨261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滑轨271的长度方向异面,第三滑轨271与压装台250固定连接且第三滑块272与滑台240固定连接,或第三滑轨271与滑台240接且第三滑块272与压装台250固定连接。第二滑轨261为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条形件,第三滑轨271为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条形件。如图5-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第二滑轨261为两根并排设置的条形件,第三滑轨271为两根并排设置的条形件,第二滑轨261与安装部230固定连接且第二滑块262与滑台240固定连接,第三滑轨271与压装台250固定连接且第三滑块272与滑台240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装台250的远离滑台240的一侧可以但不限于设置有周向定位件,周向定位件包括至少两根设置于第四定位孔251四周的定位杆252,定位杆252绕第四定位孔251的轴线旋转对称。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定位杆252的数量为三根。
旋转卡盘400用于夹持并定位轴系类机械部件,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卡盘400可以包括固定座410、定位件420和至少三个卡爪430。固定座410旋转设置于组装机100本体,固定座410包括柱状部,柱状部的一端为工作端,卡爪430和定位件420分别沿柱状部的径向滑动设置于工作端。定位件420包括定位台421、定位块422和滑动块423,定位块4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定位块422分别与定位台421连接,两个定位块422相对设置且形成滑槽,滑动块423滑动设置于滑槽内。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旋转卡盘400包括三个卡爪430,卡爪430之间形成夹持区,用于夹持轴系类机械部件。定位件420位于夹持区内,定位件420设置有与被夹持轴系类机械部件对应的定位销424,定位销424设置于滑动块423。
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1000的工作原理是:
(1)将轴系类机械部件的芯轴600的一端放置于旋转卡盘400的夹持区,转动芯轴600至与定位销424配合,卡爪430夹紧芯轴600,移动顶针310至与芯轴600的另一端接触;
(2)移动挤压轮510至与芯轴600接触,转动旋转卡盘400使芯轴600旋转,挤压轮510挤压芯轴600,挤压轮510跟随第一滑块210沿第一滑轨211滑动并在芯轴600上挤压出纹路,挤压轮510与芯轴600分开,芯轴600停止运动,顶压装置300和第一滑块210分别与芯轴600脱离;
(3)将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组装零件610固定于压装台250,并对组装零件610进行周向定位;
(4)顶压装置300移动至与芯轴600接触,顶针310顶压芯轴600,压装台250下移带动组装零件610移动,如图9所示,将组装零件610挤压至与芯轴600的纹路配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轴系类机械部件的芯轴和组装零件分开制造,组装过程中,挤压轮在芯轴周向挤压出纹路,芯轴的纹路与组装零件的内置凸起相配合,芯轴与组装零件采用挤压过盈配合和剪切嵌入的方式组装成轴系类机械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组装机、滑动部、顶压装置、旋转卡盘和挤压组件;
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竖向设置于所述组装机的本体,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所述顶压装置和所述旋转卡盘均与所述组装机的本体连接,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顶压装置和所述旋转卡盘之间,所述顶压装置位于所述滑动部的上方,所述旋转卡盘位于所述滑动部的下方,所述顶压装置用于顶压轴系类机械部件,所述旋转卡盘用于夹持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所述第一滑块设有与所述顶压装置对应且用于穿设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的第一定位孔;
所述挤压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挤压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且位于所述第一滑块的同一侧,所述挤压组件分布于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的四周,每个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轮、支架以及用于推动支架移动的活塞缸,所述支架与所述活塞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挤压轮通过旋转轴设置于所述支架,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轴与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的中心轴平行,所述挤压轮表面设置有用于在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周向形成纹路的挤压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挤压组件设置于所述轴系类机械部件相对的两侧,其中一个所述挤压组件的所述挤压轮数量为一个,另一个所述挤压组件的所述挤压轮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固定端,所述固定端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相对开设有多组调节孔,所述旋转轴分别穿过所述调节孔和所述挤压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还包括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所述二维浮动定位工作台包括安装部、滑台和压装台,所述安装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安装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滑台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压装台开设有第四定位孔,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压装台分别位于所述滑台的相对的两侧,所述安装部的另一侧与所述滑台之间通过第一导向部滑动配合,所述滑台和所述压装台通过第二导向部滑动配合,所述滑台相对于所述安装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压装台相对于所述滑台的滑动方向相交或异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滑动配合的第三滑轨和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三滑轨的长度方向异面,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压装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或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滑台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压装台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轨为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条形件,所述第三滑轨为至少两根并排设置的条形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台的远离所述滑台的一侧设置有周向定位件,所述周向定位件包括至少两根设置于所述第四定位孔四周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绕所述第四定位孔的轴线旋转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定位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定位孔的孔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卡盘包括固定座、定位件和至少三个卡爪,所述固定座旋转设置于所述组装机的本体,所述固定座包括柱状部,所述柱状部的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卡爪和所述定位件分别沿所述柱状部的径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工作端,至少三个所述卡爪之间形成用于夹持轴系类机械部件的夹持区,所述定位件设置有与被夹持轴系类机械部件对应的定位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台、定位块和滑动块,所述定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与所述定位台连接,两个所述定位块相对设置且形成滑槽,所述滑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滑槽内,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滑动块。
CN201620903257.2U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68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3257.2U CN205968083U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903257.2U CN205968083U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68083U true CN205968083U (zh) 2017-02-22

Family

ID=58031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903257.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68083U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680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8165A (zh) * 2016-08-18 2016-11-09 广元博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8165A (zh) * 2016-08-18 2016-11-09 广元博锐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8149B (zh) 压装夹紧定位机构
CN107662111A (zh) 自动定心装置
CN106078165B (zh)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及方法
CN204892759U (zh) 一种管端扩口装置
CN204036004U (zh) 一种升降连杆式夹紧定心机构
CN205968083U (zh) 一种轴系类机械部件组装设备
CN203199893U (zh) 一种立式设备筒节对口找正装置
CN203945051U (zh) H型钢组立或拼焊矫设备中翼板、腹板自动定位夹紧装置
CN206047687U (zh) 一种管端内部夹持旋转送料装置
CN203831118U (zh) 型材夹持机构
CN102564262B (zh) 一种双基准汽车纵梁检具
CN210588496U (zh) 一种圆柱滚子端面磨削的工装夹具
CN204799762U (zh) 一种专用快速换模机构
CN201376186Y (zh) 轴承组件专用组装机
CN204148791U (zh) H型钢对中组立机的翼板夹紧装置
CN202770350U (zh) 一种汽车制动管端部检测装置
CN206384481U (zh) 定位治具及其旋转压手
CN204035966U (zh) 一种离心式内表面胀爪定心定位机构
CN204381822U (zh) 劈槽收口及插拔力检测设备
CN210268657U (zh) 一种勘察设计用定位标识装置
CN103203660A (zh) 钢板端面铣削对中装置
CN202964130U (zh) 一种用于换向阀阀体表面打孔的工装
CN203612542U (zh) 一种用于半自动生产线中的定位工装
CN104647020B (zh) 深孔套o型密封圈安装机
CN205707701U (zh) 滚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