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6232U - 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46232U
CN205946232U CN201620600037.2U CN201620600037U CN205946232U CN 205946232 U CN205946232 U CN 205946232U CN 201620600037 U CN201620600037 U CN 201620600037U CN 205946232 U CN205946232 U CN 2059462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tripe
plate rail
coil
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000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振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000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462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462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462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盘架(10)、设置在所述盘架(10)上的线圈(20)和多个第一磁条(31),多个所述第一磁条(31)沿所述盘架(10)的径向从盘架中心向盘架外缘呈辐射状排列,所述盘架(10)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条(32),所述第二磁条(32)设置在远离所述盘架中心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现了线圈盘所产生的磁场分布均匀,克服了锅具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加热的家用电器。电磁炉在工作时,利用高频交流电通过线圈盘以使放置在电磁炉上的锅具底部产生涡流,从而对电磁炉上设置的锅具进行加热。
现有技术中的线圈盘一般包括盘架、磁条和线圈。其中,磁条呈辐射状均布在盘架上。磁条能够改变线圈磁场,引导线圈所产生的磁力线走向,使线圈所产生的能量集中到线圈一侧,并减少磁力线的泄漏。
然而,因为线圈盘所产生的磁场是不均匀的,导致靠近线圈盘中心的位置对应锅具的温度明显大于远离线圈盘的中心位置对应的锅具的温度,使得锅具加热非常不均匀,影响了加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炉,以实现线圈盘所产生的磁场分布均匀,以克服锅具加热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盘架、设置在所述盘架上的线圈和多个第一磁条,多个所述第一磁条沿所述盘架的径向从盘架中心向盘架外缘呈辐射状排列,所述盘架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条,所述第二磁条设置在远离所述盘架中心的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底壳、设置在底壳内的线圈盘,线圈盘包括盘架、设置在盘架上的线圈和多个第一磁条,多个第一磁条沿所述盘架的径向从盘架中心向盘架外缘呈辐射状排列,盘架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条,第二磁条设置在远离盘架中心的位置,使得线圈各个区域的磁力线密度达到均等,保证了对锅具等器具加热时,加热的均匀性。
可选地,所述线圈包括内环线圈和位于所述内环线圈外侧的外环线圈,所述第一磁条沿所述盘架的径向从所述内环线圈的内缘向所述外环线圈的外缘呈辐射状排列,所述第二磁条沿所述盘架的径向从所述外环线圈的内缘向所述外环线圈的外缘呈辐射状排列。
本实施例采用双环线圈,即在绕制线圈的过程中,先绕制完若干匝后,在盘架的中部间隔一段距离,然后再绕制剩下的匝数,使其形成两个相对的线圈。通过双环线圈的设置,可以使得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布更为均匀。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条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磁条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第二磁条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条和所述第二磁条设置在所述盘架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线圈盘还包括多个第三磁条,多个所述第三磁条呈环状排列在所述盘架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三磁条的磁导率大于所述第一磁条的磁导率。
本实施例第一磁条的磁导率小于第三磁条的磁导率,从而可使不同区域的磁力线切割效果较为一致,保证能效。
可选地,所述第三磁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磁条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三磁条与所述第一磁条位于所述盘架的同一径向位置。
由于第三磁条与第一磁条位于同一径向位置,这样可以让第三磁条和第一磁条共同组成一个大的L形磁条,和现有一体式的L形磁条相比,采用第三磁条与第一磁条拼接成分体式的L形磁条,加工难度较小,有效降低了磁条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所述盘架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三磁条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条的两端延伸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位于所述内环线圈与所述外环线圈之间,所述第二凸起位于所述外环线圈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盘架对应所述内环线圈与所述外环线圈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盘架对应所述外环线圈外侧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中,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孔中。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二磁条中至少两个第二磁条的磁导率不同。
本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各个区域使用不同磁导率的第二磁条,从而更容易控制加热参数,减少品质过剩的浪费,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线圈盘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盘架 11-凹槽 12-第一开孔
13-第二开孔 20-线圈 21-内环线圈
22-外环线圈 31-第一磁条 32-第二磁条
33-第三磁条 321-第一凸起 322-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包括底壳、设置在底壳内的线圈盘,该线圈盘包括盘架10、设置在所述盘架10上的线圈20和多个第一磁条31,多个第一磁条31沿盘架10的径向从盘架中心向盘架外缘呈辐射状排列,盘架10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条32,所述第二磁条32设置在远离盘架中心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磁炉的底壳内还设置有风机、电路板等器件,在电磁炉的底壳上部还设置有面板。锅具可以放置在面板的上方,该第一磁条31能够改变线圈20的磁场,引导线圈20所产生的磁力线走向,从而使磁场范围内的锅具等器具产生切割磁力线的作用,从而在器具的底部产生涡流,使器具底部温度升高,实现电磁加热效果。
具体地,线圈20通常由漆包线采取疏绕或密绕方式绕制而成。线圈20可以绕设在盘架10上,通过胶水、筋位烫胶等方式固定在盘架10上。第一磁条31呈辐射状设置在盘架10的底面上,可选地,在盘架10的底面上具有凹槽,第一磁条31通过胶水或者卡扣的方式设置在该凹槽中。
一般情况下,位于线圈20产生的磁场中某点的磁力线密度,与该点在磁场之间的位置,例如该点与盘架1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有关。而磁力线密度越大,对应地则能效较高,能够为锅具等器具提供较高的加热温度,磁力线密度越小,对应地则能效较低,相应地加热温度则较低。
由于多个第一磁条31沿盘架10的径向从盘架中心向盘架外缘呈辐射状排列,因此,靠近盘架中心的位置,多个第一磁条31的间距较小,对应地磁力线密度大,而远离盘架中心的位置,多个第一磁条31的间距较大,对应地磁力线密度小。本实施例在盘架10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条32,第二磁条32设置在远离盘架中心的位置。可选地,第二磁条32可以设置在盘架10的底面。由于第二磁条32的设置,使得远离盘架中心的位置的磁力线密度增大,使得远离盘架中心的位置的磁力线密度与靠近盘架中心的位置的磁力线密度基本均等,保证了对锅具等器具加热时,加热的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磁条31的数量与第二磁条32的数量相同,第一磁条31与第二磁条32间隔设置。由图1所示,第一磁条31与第二磁条32均为6个,由于第一磁条31和第二磁条32间隔设置,保证了磁力线分布的均匀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炉,包括底壳、设置在底壳内的线圈盘,线圈盘包括盘架、设置在盘架上的线圈和多个第一磁条,多个第一磁条沿所述盘架的径向从盘架中心向盘架外缘呈辐射状排列,盘架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条,第二磁条设置在远离盘架中心的位置,使得线圈各个区域的磁力线密度达到均等,保证了对锅具等器具加热时,加热的均匀性。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的磁条组设置方式实例,以对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磁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线圈盘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2至图4所示,线圈20包括内环线圈21和位于内环线圈21外侧的外环线圈22,第一磁条31沿盘架10的径向从内环线圈21的内缘向外环线圈22的外缘呈辐射状排列,第二磁条32沿盘架10的径向从外环线圈22的内缘向外环线圈22的外缘呈辐射状排列。
本实施例采用双环线圈,即在绕制线圈的过程中,先绕制完若干匝后,在盘架的中部间隔一段距离,然后再绕制剩下的匝数,使其形成两个相对的线圈。整环的线圈会产生磁力线的叠加,使得整环线圈的中部位置的磁力线较其它区域密集,通过双环线圈的设置,可以使得线圈产生的磁场分布更为均匀。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盘架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三磁条33,多个第三磁条33呈环状排列在盘架10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第三磁条33的磁导率大于第一磁条31的磁导率。
磁导率是用于表征磁条等磁介质磁性的物理量。磁条的磁导率具体是指在空间或在磁芯空间中的线圈流过电流后,磁条产生磁通的阻力、或者是磁条在磁场中导通磁力线的能力。当磁条的磁导率较大时,其能导通磁力线的能力也较大,磁导率较小时,导通磁力线的能力较小。
具体的,为了保证均匀加热效果,第三磁条33位于盘架10中心,即对应内环线圈21的环形中心。可选地,盘架10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槽11,第三磁条33设置在凹槽11中。第一磁条31位于第三磁条33外侧,这样一般第一磁条31比第三磁条33距离内环线圈21更近,第一磁条31所处区域的磁力线密度要大于第三磁条33的区域的磁力线密度。所以,第一磁条31的磁导率小于第三磁条33的磁导率,从而可使不同区域的磁力线切割效果较为一致,保证能效。
可选地,第三磁条33的数量与第一磁条31的数量相同,第三磁条33与第一磁条31位于盘架10的同一径向位置,由于第三磁条33与第一磁条31位于同一径向位置,这样可以让第三磁条33和第一磁条31共同组成一个大的L形磁条,和现有一体式的L形磁条相比,采用第三磁条33与第一磁条31拼接成分体式的L形磁条,加工难度较小,有效降低了磁条的制造成本。
可选地,多个第二磁条32中至少两个第二磁条的磁导率不同。即在多个第二磁条32中,会存在磁导率不同的第二磁条。具体地,可根据实际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各个区域使用不同磁导率的第二磁条,从而更容易控制加热参数,减少品质过剩的浪费,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磁条32的两端延伸有第一凸起321和第二凸起322,第一凸起321位于内环线圈21与外环线圈22之间,第二凸起322位于外环线圈22的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磁条32的两端延伸有第一凸起321和第二凸起322,且第一凸起321从两个线圈环之间穿出,第二凸起322从外环线圈22的最外环穿出,可以有效减少磁泄露,从而保护环境,提高能效。
可选地,盘架10对应内环线圈21与外环线圈22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开孔12,盘架10对应外环线圈22外侧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开孔13,第一凸起321设置在第一开孔12中,第二凸起322设置在第二开孔13中。如图3的(A)所示,本实施例通过在盘架上设置第一开孔12和第二开孔13,可以对第一凸起321和第二凸起322进行卡设,如图3的(B)所示,第二磁条32在盘架10的底面的平整度与第一磁条31在盘架10的底面的平整度相同,由此可知,仅仅在盘架上设置开孔,没有改变盘架的其它结构,也没有改变盘架的厚度,制造工艺简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设置在所述底壳内的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盘架(10)、设置在所述盘架(10)上的线圈(20)和多个第一磁条(31),多个所述第一磁条(31)沿所述盘架(10)的径向从盘架中心向盘架外缘呈辐射状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架(10)上还设置有多个第二磁条(32),所述第二磁条(32)设置在远离所述盘架中心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20)包括内环线圈(21)和位于所述内环线圈(21)外侧的外环线圈(22),所述第一磁条(31)沿所述盘架(10)的径向从所述内环线圈(21)的内缘向所述外环线圈(22)的外缘呈辐射状排列,所述第二磁条(32)沿所述盘架(10)的径向从所述外环线圈(22)的内缘向所述外环线圈(22)的外缘呈辐射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3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磁条(32)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磁条(31)与所述第二磁条(32)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31)和所述第二磁条(32)设置在所述盘架(10)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还包括多个第三磁条(33),多个所述第三磁条(33)呈环状排列在所述盘架(10)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三磁条(33)的磁导率大于所述第一磁条(31)的磁导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条(33)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磁条(31)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三磁条(33)与所述第一磁条(31)位于所述盘架(10)的同一径向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架(10)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凹槽(11),所述第三磁条(33)设置在所述凹槽(11)中。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条(32)的两端延伸有第一凸起(321)和第二凸起(322),所述第一凸起(321)位于所述内环线圈(21)与所述外环线圈(22)之间,所述第二凸起 (322)位于所述外环线圈(22)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架(10)对应所述内环线圈(21)与所述外环线圈(22)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开孔(12),所述盘架(10)对应所述外环线圈(22)外侧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开孔(13),所述第一凸起(321)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孔(12)中,所述第二凸起(322)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孔(13)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磁条(32)中至少两个第二磁条的磁导率不同。
CN201620600037.2U 2016-06-16 2016-06-16 电磁炉 Active CN2059462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0037.2U CN205946232U (zh) 2016-06-16 2016-06-16 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00037.2U CN205946232U (zh) 2016-06-16 2016-06-16 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46232U true CN205946232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33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00037.2U Active CN205946232U (zh) 2016-06-16 2016-06-16 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4623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6475A (zh) * 2017-07-31 2017-11-24 中山市科倚信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感应加热装置的铁氧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6475A (zh) * 2017-07-31 2017-11-24 中山市科倚信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感应加热装置的铁氧体
CN107396475B (zh) * 2017-07-31 2021-05-25 中山市科倚信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感应加热装置的铁氧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6528U (zh) 一种高能效电磁线盘及其电磁感应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05196001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4887516U (zh) 线圈盘和电磁炉
CN206724249U (zh) 烹饪器具
CN205946232U (zh) 电磁炉
CN206564709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1910943U (zh) 一种加热线圈盘
CN204316768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具有该电磁加热装置的电炊具
CN206294377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251375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9608890U (zh) 线圈盘和烹饪器具
CN204733405U (zh) 电磁炉磁条及电磁炉
CN206251374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294375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472324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7369341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713101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472336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472337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7354662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9806112U (zh) 一种电磁加热装置
CN204993928U (zh) 一种旋风型ih电磁加热线盘
CN205195999U (zh) 线圈盘及电磁炉
CN205579672U (zh) 一种电磁加热设备及用于电磁加热设备的面板
CN206294370U (zh) 线圈盘、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