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564709U -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564709U
CN206564709U CN201621442920.XU CN201621442920U CN206564709U CN 206564709 U CN206564709 U CN 206564709U CN 201621442920 U CN201621442920 U CN 201621442920U CN 206564709 U CN206564709 U CN 206564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winding
special
shaped coils
coi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429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吉昌
任玉洁
易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429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5647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564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564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线圈盘,线圈盘包括线圈盘座及设于线圈盘座的圆环形区域的:第一异形线圈绕组,具有沿环周设置的多个第一凸部,第一凸部由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相邻两个第一凸部之间形成第一凹部;第二异形线圈绕组,具有沿环周设置的多个第二凸部,第二凹部由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相邻两个第二凸部之间形成第二凹部;多个第二凸部与多个第一凸部及多个第二凹部与多个第一凹部分别在环形区域呈交替错位排布设置,第二凸部与第一凹部配合,第一凸部与第二凹部配合,形成多个环形线圈。本实用新型线圈盘能减少绕制多个环形线圈的工序。

Description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烹饪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烹饪器具利用线圈绕组通电时,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电磁场,通过该高频交变电磁场将电能转化为内锅的热能来烹饪食物。
常规线圈盘上的线圈绕组,包括有多个环形线圈,生产时,需要单独地逐一绕制,使得生产效率较低,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线圈盘,旨在能够减少绕制多个环形线圈的工序,以提高所述线圈盘的生产效率。
为到达上述之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
线圈盘座,具有一圆环形区域;
第一异形线圈绕组,呈环状设于所述环形区域,并具有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部,每一所述第一凸部由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凹部;以及
第二异形线圈绕组,呈环状设于所述环形区域,并具有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凸部,每一所述第二凹部由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形成一第二凹部;
且多个所述第二凸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凸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分别在所述环形区域上呈一一交替错位排布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凸部对应与所述第一凹部配合,所述第二凹部对应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从而形成多个沿所述环形区域间隔排布的环形线圈。
优选地,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与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均具有多层呈内外排布的线圈,且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多层线圈及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多层线圈由同一根线缆绕设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各层线圈相串接绕设,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各层线圈相串接绕设,且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与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串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各层线圈与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各层线圈呈一一交替串接设置。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线圈之间的间距为D1,D1≤50mm。
优选地,每一所述环形线圈中,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均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沿该环形线圈环周方向的宽度为D2,10mm≤D2≤26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的最大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最大弧长;所述第二凸部的最大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最大弧长。
优选地,所述环形线圈的数量为4~10个。
优选地,所述线圈盘包括设于所述线圈盘座的盘心区域的中心线圈绕组,所述环形区域环绕于所述中心线圈绕组的外围设置。
优选地,所述中心线圈绕组与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及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由同一根线缆绕设形成。
优选地,所述中心线圈绕组及所述环形线圈均包括多层线圈,所述中心线圈绕组的线圈层数与所述环形线圈的线圈层数的比例值为0.71~1.7。
优选地,所述线圈盘座上还安装有磁条组,所述磁条组包括对应所述中心线圈绕组设置的多个第一磁条,以及对应每一所述环形线圈设置的多个第二磁条;
多个所述第一磁条对应所述中心线圈绕组呈辐射状排布;
多个所述第二磁条分别对应每一所述环形线圈呈辐射状排布。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条呈长条状设置,且自所述中心线圈绕组的内周沿伸出至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或者,
所述第一磁条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磁条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的一端的第一磁条凸部,所述第一磁条凸部安装至所述中心线圈绕组的内周沿,所述第一磁条主体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
优选地,所述第二磁条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二磁条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磁条主体的两端的两第二磁条凸部;
每一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设有内侧安装孔,每一所述环形线圈的外周沿设有外侧安装孔,所述外侧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线圈盘座的边缘,每一所述第二磁条的两第二磁条凸部分别对应安装至所述内侧安装孔与所述外侧安装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包括:
线圈盘座;具有一圆环形区域;
第一异形线圈绕组,呈环状设于所述环形区域,并具有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部,每一所述第一凸部由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凹部;以及
第二异形线圈绕组,呈环状设于所述环形区域,并具有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凸部,每一所述第二凹部由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形成一第二凹部;
且多个所述第二凸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凸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分别在所述环形区域上呈一一交替错位排布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凸部对应与所述第二凹部配合,所述第一凹部对应与所述第二凸部配合,从而形成多个沿环形区域间隔排布的环形线圈。
优选地,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饭煲或者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线圈盘座的环形区域上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和第二异形线圈绕组,利用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上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部,每一所述第一凸部由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凹部,以及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上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凸部,每一所述第二凸部由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形成一第二凹部;且多个所述第二凸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凸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分别在所述环形区域上呈一一交替错位排布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凸部对应与所述第一凹部配合,所述第二凹部对应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从而形成多个沿所述环形区域间隔排布的环形线圈。如此设置,在制作线圈盘时,仅需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和第二异形线圈绕组,即可对应形成多个沿环形区域间隔排布的环形线圈,与现有技术中多个环形线圈单独地逐一绕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的绕制多个环形线圈的工序更少,有利于提高所述线圈盘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线圈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区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线圈盘座 32 第二凸部
20 第一异形线圈绕组 40 中心线圈绕组
21 第一凸部 50 第一磁条
22 第一凹部 60 第二磁条
30 第二异形线圈绕组 70 引线
31 第二凹部 80 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主”、“侧”等的描述,则该“主”、“侧”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主”、“侧”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圈盘,安装于电磁烹饪器具中。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包括:
线圈盘座10,线圈盘座10具有一圆环形区域;
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呈环状设于所述环形区域,并具有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部21,每一第一凸部21由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部21之间形成一第一凹部22;以及
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呈环状设于所述环形区域,并具有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凸部32,每一第二凸部32由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凸部32之间形成一第二凹部31;
且多个所述第二凸部32与多个所述第一凸部21、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凹部31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22分别在所述环形区域上呈一一交替错位排布设置,以使第一凸部21对应与第二凹部31配合,第一凹部22对应与第二凸部32配合,从而形成多个沿所述环形区域间隔排布的环形线圈。
线圈盘座10可以是具有呈圆状设置的底部以及自所述底部朝上延伸的侧部,或者线圈盘座10仅具有呈圆状设置的底部。具体的,于本实施例中,线圈盘座10具有呈圆状设置的底部,以靠近线圈盘座10的盘心为内,远离线圈盘座10的盘心为外,环形区域设于线圈盘座10的中间环周位置,最好的,环形区域的外周沿靠近线圈盘座10的外环周沿设置,以使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及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配合所形成的多个所述环形线圈沿线圈盘座10的外围排布,即多个所述环形线圈所形成的加热中心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线圈盘座10的外围,如此加强线圈盘的外围的磁场,以避免在该外围区域出现加热盲区。
至于所述环形区域,可以是圆形的环形区域,还可以是椭圆行的环形区域,亦或者是其他不规则的环形的区域,只要求所述环形区域环绕线圈盘座的环周设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线圈盘座10的环形区域上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和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利用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上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部21,每一第一凸部21由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一凸部21之间形成一第一凹部22,以及在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上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凸部32,每一第二凸部32由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且每相邻的两个第二凸部32之间形成一第二凹部31;第二凸部32对应与第一凹部22配合,第一凸部21对应与第二凹部31配合,以此形成多个沿所述环形区域间隔排布的环形线圈。如此设置,在制作线圈盘时,仅需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和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即可对应形成多个沿所述环形区域间隔排布的环形线圈,与现有技术中多个所述环形线圈单独地逐一绕制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盘的绕制多个所述环形线圈的工序更少,有利于提高所述线圈盘的生产效率。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线圈的数量限定为4~10个。若环形线圈的数量少于4个,则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线圈之间的间距较大,容易在两者之间出现加热盲区,不利于改善线圈盘的加热效果的均匀性;若所述环形线圈的数量大于10个,则多个所述环形线圈在所述环形区域内所形成的加热中心过于集中,加热效果过强,在线圈盘加热锅具时,有可能会发生糊锅。因此,所述环形线圈的数量限定为4~10个,具体可依据线圈盘的规格或者环形线圈的尺寸做相应的调整。
所述环形线圈的尺寸大小没有具体限定,考虑到线圈盘较容易在线圈盘座10的外周沿出现加热盲区,故优选地,第一凸部21的最大弧长大于或等于第二凹部31的最大弧长;第二凸部32的最大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部31的最大弧长。以此设置,第一凸部21与第二凸部32可增强所述线圈盘座10外周沿的磁场强度,避免所述线圈盘座10外周沿区域出现加热盲区。
于本实施例中,线圈盘包括设于线圈盘座10的盘心区域的中心线圈绕组40,所述环形区域环绕于中心线圈绕组40的外围设置。
进一步的,中心线圈绕组40及所述环形线圈均包括多层线圈,中心线圈绕组40的线圈层数与所述环形线圈的线圈层数的比例值为0.71~1.7,即是中心线圈绕组40的线圈层数与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线圈层数的比例值、以及中心线圈绕组40的线圈层数与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线圈层数的比例值均为0.71~1.7。如此设置,可确保中心线圈绕组40在线圈盘的盘心区域形成的磁场强度,与每一所述环形线圈的磁场强度相当,以提高线圈盘加热效果的均匀性。
中心线圈绕组40与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或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可由同一根线缆绕设形成,亦可以由不同的线缆绕设形成。为减少绕线工序,优选地,中心线圈绕组40与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及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采用同一根线缆绕设形成,线缆绕设完成后,形成有用以与电控板连接的引线70。如此使得绕线更简单方便。
具体的,线圈盘座10上设有供中心线圈绕组40绕线的中心绕线槽、限位固定环形线圈的环形绕线槽,以及供线缆进入或引出的限位槽80。绕线时,首先线缆自所述限位槽80进入所述中心绕线槽,绕制中心线圈绕组40,中心线圈绕组40绕制完成后,线缆自所述中心绕线槽引出,进入其中一个所述环形线圈槽,并开始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及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至于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及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绕线方案,将在后续中结合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或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设置方式做详细介绍。
当然,所述中心绕线槽以及所述环形绕线槽并不是必须的,还可以是其他的用于限位固定线缆的结构。
进一步的,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与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均具有多层呈内外排布的线圈,且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多层线圈及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多层线圈由同一根线缆绕设形成。
线缆绕设方案有两种,具体均以形成有四个环形线圈的线圈盘为例,详细说明两种绕线方案,如图2所示,自所述限位槽80的一侧顺时针方向上,四个所述环形线圈依次为第一环形线圈、第二环形线圈、第三环形线圈及第四环形线圈。其中,
第一种绕线方案为: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各层线圈与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各层线圈呈一一交替串接设置。
绕线时,自所述中心绕线槽引出的线缆,先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上的第一凹部22,线缆自所述第一环形线圈上的第一凹部22引出后,接着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线圈上的第一凸部21,线缆自所述第二环形线圈上的第一凸部21引出后,再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位于所述第三环形线圈上的第一凹部22,线缆自所述第三环形线圈上的第一凹部22引出后,最后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位于所述第四环形线圈上的第一凸部21,以此完成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第一层线圈的绕制;
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第一层线圈绕制完成后,开始绕制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第一层线圈:线缆自所述第四环形线圈上的第一凸部21引出后,开始绕制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第二凸部32,线缆自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第二凸部32引出后,与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第一层线圈交叉,并接着绕设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第二凹部31,线缆自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第二凹部31引出后,与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第一层线圈交叉,再绕设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位于所述第三环形线圈的第二凸部32,线缆自所述第三环形线圈的第二凸部32引出后,与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第一层线圈交叉,最后绕设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位于所述第四环形线圈的第二凹部31,以此完成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第一层线圈的绕制;
依照上述的绕线方式,绕设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第二层线圈以及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第二层线圈;
依照上述绕线方式多次循环绕设后,形成具有多层线圈的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与具有多层线圈的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且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各层线圈与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各层线圈呈一一交替串接设置。
第二种绕线方案为: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各层线圈相串接绕设,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各层线圈相串接绕设,且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与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串接。
绕线时,自所述中心绕线槽引出的线缆,参照上述第一种绕线方案中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第一层线圈的绕制方式,依次循环绕设形成具有多层线圈的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以此使得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各层线圈呈串接绕设;
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各层线圈串接绕设完成后,开始绕制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第一层线圈:线缆自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引出后,绕制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第二凸部32,线缆自所述第一环形线圈的第二凸部32引出后,与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多层线圈交叉,并接着绕设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位于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第二凹部31,线缆自所述第二环形线圈的第二凹部31引出后,与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多层线圈交叉,再绕设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位于所述第三环形线圈的第二凸部32,线缆自所述第三环形线圈的第二凸部32引出后,与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的多层线圈交叉,最后绕设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位于所述第四环形线圈的第二凹部31,以此完成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第一层线圈的绕制;
参照上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第一层线圈的绕制方式,依次循环绕设形成具有多层线圈的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以此使得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的各层线圈呈串接绕设,且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20与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30串接。
上述两种绕设方案均能够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线圈中,实现第一凸部21和第一凹部22之间的线缆、与第二凸部32和第二凹部31之间的线缆呈交叉设置,如此有利于增强两者之间的磁场强度,进而增强加热效果。可按生产的需求或者习惯选取。
请参阅图2和图3,为方便绕设线缆,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线圈之间应适当间隔一定间距,但是若间隔过大,则容易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线圈之间形成加热盲区,不利于均匀加热,因此,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线圈之间间距为D1,D1≤50mm,至于D1的最小值不做具体限定,以适宜绕设线缆即可。
进一步的,每一所述环形线圈中,第一凸部21与第二凹部31之间,以及第一凹部22与第二凸部32之间均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沿该环形线圈的环周方向的宽度为D2,10mm≤D2≤26mm。
具体的,所述过线槽沿线圈盘座10的环周贯穿所述环形绕线槽设置,以将所述环形绕线槽分为供第一凹部22或第二凹部31安装的内环形绕线槽,以及供第一凸部21或第二凸部32安装的外环形绕线槽,若宽度D2小于10mm,则所述过线槽过窄,不方便绕设线缆;若宽度D2大于26mm,则容易导致所述内环形绕线槽与所述外环形绕线槽之间的线缆较为松散,不易形成所述环形线圈,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所述过线槽沿该环形线圈的环周方向的宽D2,限定在10mm≤D2≤26mm范围内。
于本实施例中,线圈盘座10上还安装有磁条组,磁条组包括对应中心线圈绕组40设置的多个第一磁条50、以及对应每一所述环形线圈设置的多个第二磁条60;
多个第一磁条50对应中心线圈绕组40呈辐射状排布,用以聚集中心线圈绕组40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以加强线圈盘的盘心区域的磁场强度;
多个第二磁条60分别对应每一环形线圈呈辐射状排布,用以聚集中心线圈绕组40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以加强线圈盘的外围的磁场强度。
具体的,所述磁条组安装于线圈盘座10的下表面,其中,多个第一磁条50分别自中心线圈绕组40的内周沿呈辐射状、伸出至中心线圈绕组40的外周沿或者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且每一第一磁条50的位于中心线圈绕组40的内周沿的一端,自线圈盘座10的下表面安装至其上表面设置;所述多个第二磁条60分别自每一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呈辐射状、伸出至所述线圈盘座10的外围周缘,且每一第二磁条60的位于环形线圈的内周沿的一端,自线圈盘座10的下表面安装至其上表面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磁条50呈长条状设置,且自中心线圈绕组40的内周沿伸出至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以使多个第一磁条50沿中心线圈绕组40的周向间隔安装后,对应中心线圈绕组40呈辐射状排布。
如此设置,中心线圈绕组40的内周沿则不用预留供第一磁条50安装的安装位置,从而可在中心线圈绕组40的内周沿增设更多的线圈匝数,有利于提升所述中心线圈绕组40中心位置的加热强度,且避免了中心线圈绕组40在线圈盘座10的中心区域所产生的磁力线过于密集,造成该中心区域的加热火力过高,对内锅不均匀、糊锅等情况发生。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条50并不局限于这一种结构,例如,第一磁条50还可以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磁条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的一端的第一磁条凸部,所述第一磁条凸部安装至中心线圈绕组40的内周沿,所述第一磁条主体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只是,这种设置方式,有可能造成中心线圈绕组40,在线圈盘座10的中心区域所产生的磁力线过于密集,使得该中心区域的加热火力过高,对内锅不均匀、糊锅等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第二磁条60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二磁条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磁条主体的两端的两第二磁条凸部;每一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设有内侧安装孔,每一所述环形线圈的外周沿设有外侧安装孔,所述外侧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线圈盘座的边缘,每一所述第二磁条60的两第二磁条凸部分别对应安装至所述内侧安装孔与所述外侧安装孔。
具体的,所述外侧安装孔设置于线圈盘座的边缘,以此实现每一第二磁条60自每一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伸出至线圈盘座的周缘,有利于多个第二磁条60聚集、处于线圈盘座的周缘处的磁场的磁力线,提升所述环形线圈外围的加热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磁烹饪器具,所述电磁烹饪器具包括线圈盘,所述线圈盘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磁烹饪器具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优选地,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饭煲或者电压力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线圈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盘座,具有一圆环形区域;
第一异形线圈绕组,呈环状设于所述环形区域,并具有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部,每一所述第一凸部由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凸部之间形成一第一凹部;以及
第二异形线圈绕组,呈环状设于所述环形区域,并具有沿环周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凸部,每一所述第二凸部由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一部分相对于相邻部分向外凸出形成,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形成一第二凹部;
且多个所述第二凸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凸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凹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凹部分别在所述环形区域上呈一一交替错位排布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凸部对应与所述第一凹部配合,所述第二凹部对应与所述第一凸部配合,从而形成多个沿所述环形区域间隔排布的环形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与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均具有多层呈内外排布的线圈,且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多层线圈及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多层线圈由同一根线缆绕设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各层线圈相串接绕设,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各层线圈相串接绕设,且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与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串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的各层线圈与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的各层线圈呈一一交替串接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环形线圈之间的间距为D1,D1≤50mm。
6.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环形线圈中,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均设有过线槽,所述过线槽沿该环形线圈环周方向的宽度为D2,10mm≤D2≤26mm。
7.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的最大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最大弧长;所述第二凸部的最大弧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凹部的最大弧长。
8.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线圈的数量为4~10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包括设于所述线圈盘座的盘心区域的中心线圈绕组,所述环形区域环绕于所述中心线圈绕组的外围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线圈绕组与所述第一异形线圈绕组及所述第二异形线圈绕组由同一根线缆绕设形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线圈绕组及所述环形线圈均包括多层线圈,所述中心线圈绕组的线圈层数与所述环形线圈的线圈层数的比例值为0.71~1.7。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座上还安装有磁条组,所述磁条组包括对应所述中心线圈绕组设置的多个第一磁条,以及对应每一所述环形线圈设置的多个第二磁条;
多个所述第一磁条对应所述中心线圈绕组呈辐射状排布;
多个所述第二磁条分别对应每一所述环形线圈呈辐射状排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条呈长条状设置,且自所述中心线圈绕组的内周沿伸出至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或者
所述第一磁条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一磁条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一磁条主体的一端的第一磁条凸部,所述第一磁条凸部安装至所述中心线圈绕组的内周沿,所述第一磁条主体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条包括呈长条状的第二磁条主体、以及凸设于所述第二磁条主体的两端的两第二磁条凸部;
每一所述环形线圈的内周沿设有内侧安装孔,每一所述环形线圈的外周沿设有外侧安装孔,所述外侧安装孔设置于所述线圈盘座的边缘,每一所述第二磁条的两第二磁条凸部分别对应安装至所述内侧安装孔与所述外侧安装孔。
15.一种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盘。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磁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烹饪器具为电磁炉、电饭煲或者电压力锅。
CN201621442920.XU 2016-12-26 2016-12-26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Active CN206564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2920.XU CN206564709U (zh) 2016-12-26 2016-12-26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42920.XU CN206564709U (zh) 2016-12-26 2016-12-26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564709U true CN206564709U (zh) 2017-10-17

Family

ID=60028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42920.XU Active CN206564709U (zh) 2016-12-26 2016-12-26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5647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3518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09803463A (zh) * 2017-12-18 2019-05-24 王天翔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多线圈式线盘
CN109819539A (zh) * 2017-12-08 2019-05-28 王天翔 一种电磁灶的线圈盘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3518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08243518B (zh) * 2016-12-26 2024-03-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09819539A (zh) * 2017-12-08 2019-05-28 王天翔 一种电磁灶的线圈盘
CN109803463A (zh) * 2017-12-18 2019-05-24 王天翔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的多线圈式线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6528U (zh) 一种高能效电磁线盘及其电磁感应加热式烹饪器具
CN206564709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251377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104219809B (zh) 一种局部对流加热的电磁线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1910943U (zh) 一种加热线圈盘
CN105682277B (zh) 一种自动烹饪机
CN209419905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以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564710U (zh) 磁条结构、磁条模组、线圈盘以及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CN206294377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341445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251375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294375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472336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3407032U (zh) 一种电磁加热线圈盘、线圈盘架及电磁炉
CN206472324U (zh) 线圈盘和电磁烹饪器具
CN108243518A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6472337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9608890U (zh) 线圈盘和烹饪器具
CN206294374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251374U (zh) 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04442733U (zh) 一种均匀加热的电磁线盘
CN206118081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CN206713101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6472335U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05812428U (zh)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