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5851U -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 Google Patents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5851U
CN205935851U CN201620742621.1U CN201620742621U CN205935851U CN 205935851 U CN205935851 U CN 205935851U CN 201620742621 U CN201620742621 U CN 201620742621U CN 205935851 U CN205935851 U CN 2059358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mmer
mobility framework
garage
oil cylinder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4262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宏志
孔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guan North-South Automobile Suppl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guan North South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guan North South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guan North South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4262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58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58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585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包括移动框架、第一承载台、第二承载台、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承载台和所述第二承载台均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内,所述第一承载台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方;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承载台升降;所述第二承载台通过一挂接机构与所述移动框架连接,所述挂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所述挂接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承载台与所述移动框架固接或分离;所述移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移动框架移动。本实用新型移动车库结构简单稳固,利用升降机构带动第一承载台升降从而在原有车位上增设新的停车位置,移动机构可以带动整个车库横移,方便车辆进出本移动车库。

Description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车库,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汽车通行与停车配套设施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仅短期内难以解决,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城市内的停车位越来越紧缺。目前已有的停车设施主要有地下停车场、路旁停车位,这类的停车设施都是单层停车,一个停车位只能供给一辆车辆停放,停车位上方的空间没有被充分利用。
请参阅图1,申请号201210109145.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立体车库,包括两层车库,第一层车库91在泊车长度方向倾斜设置,且倾斜角为0°~45°,第二城停车库92设置在第一层停车库91上,且第一层停车库91与第二层停车库92之间最短距离大于等于1.8m。第一层停车库91和第二层停车库92利用地势差构造而成,但是这种车库占地面积大,而且要特别建造通向二层的道路93,建造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包括移动框架、第一承载台、第二承载台、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移动框架的侧面设有出入口,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承载台和所述第二承载台均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内,所述第一承载台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方;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承载台升降;所述第二承载台通过一挂接机构与所述移动框架连接,所述挂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所述挂接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承载台与所述移动框架固接或分离;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边缘,所述移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移动框架移动。升降机构带动第一承载台升降,节省空间位置,移动机构可带动移动框架移动,方便车辆停靠。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油缸、升降活塞杆、定滑轮和固定座,所述驱动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底部,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的边角处,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顶端;所述升降活塞杆一端插入至所述驱动油缸中,另一端与钢缆连接,所述钢缆绕过所述定滑轮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升降机构这样的设置可以稳定地提升或下降第一承载台。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框架设有连接孔;所述挂接机构包括第一油缸和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缸中,另一端朝向所述移动框架的连接孔。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挂接机构快速地与移动框架固接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的边缘设置有可向上翻折的折起机构。折起机构用于防止车辆滑出承载台。
进一步地,所述折起机构包括挡板、转轴、第二油缸、第二活塞杆和连接板;所述挡板和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的边缘,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转轴铰接,所述第二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上,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油缸中;所述第二油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板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铰接。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挡板稳定地翻折。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框架下端外侧设有凸块;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滚轮、叉架、千斤顶和滑槽;所述叉架为向下开口的U形槽钢,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的凸块下方,所述叉架的一侧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滚轮枢接在所述叉架中,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叉架顶部与所述凸块之间。这样的设置可以让移动框架在放下时可以与地面接触,使整个车库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框架包括四根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相互连接。这样的设置简单牢固。
本实用新型移动车库结构简单稳固,利用升降机构带动第一承载台升降从而在原有车位上增设新的停车位置,移动机构可以带动整个车库横移,方便车辆进出本移动车库,缩短了车辆出入时间。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第二承载台停放有车辆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移动机构处的放大示意图,图a为设置在移动框架前进方向的侧面处的移动机构示意图,图b为设置在移动框架前进方向的前后面处的移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库使用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库中挂接机构与移动框接脱离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库中挂接机构与移动框架固接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第一承载台处于高位并且车辆准备离开车库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第一承载台上处于低位并且车辆准备离开车库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第一承载台上处于低位并且车辆准备离开车库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车库升降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车库折起机构挡板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车库折起机构挡板向上翻折时的示意图。
A为轿车停放位置,B为轿车出入位置,C为轿车来车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4,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的正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第二承载台停放有车辆时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其占用空间较小,车辆出入方便。本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包括移动框架10、第一承载台21、第二承载台22、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移动框架10的侧面设有出入口,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承载台21和所述第二承载台22均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10内,所述第一承载台21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台22上方;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21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承载台21升降;所述第二承载台22通过一挂接机构与所述移动框架10连接,所述挂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台22上,所述挂接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承载台22与所述移动框架10固接或分离;所述移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10边缘,所述移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移动框架10移动。所述移动框架10包括四根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相互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油缸70、升降活塞杆71、定滑轮73和固定座74,所述驱动油缸70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21底部,所述定滑轮73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21的边角处,所述固定座74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10顶端;所述升降活塞杆71一端插入至所述驱动油缸70中,另一端与钢缆72连接,所述钢缆72绕过所述定滑轮73并与所述固定座74连接。
所述移动框架10设有连接孔12;所述挂接机构包括第一油缸31和固定栓32,所述固定栓32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缸31中,另一端朝向所述移动框架10的连接孔12。
所述第一承载台21和第二承载台22的边缘设置有可向上翻折的折起机构。
所述移动框架10下端外侧设有凸块11;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滚轮61、叉架62、千斤顶63和滑槽64;所述叉架62为向下开口的U形槽钢,所述滑槽64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10的凸块11下方,所述叉架62的一侧设置在所述滑槽64中,所述滚轮61枢接在所述叉架62中,所述千斤顶63设置在所述叉架62顶部与所述凸块11之间。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中相关部件的动作,可以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进行程序控制,并加入遥控锁定(只有车库的主人按下遥控器上的启动按钮,才可操作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移动机构可带动整个移动框架10作短距离的横移,以供车辆上落第一承载台21。
本移动车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第一承载台21,下层为第二承载台22。所述第一承载台21有两个在不同状态下的位置,分别为高位和低位,第一承载台21的高位位置即处在移动框架10的靠上部分,低位位置则是在移动框架10靠下部分。
所述第一承载台21位于第二承载台22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承载台21升降,当第一承载台21上的车辆要离开或者有车辆要驶入第一承载台21上时,所述第一承载台21可下降至低位供车辆上落。
所述第一承载台21和第二承载台22均可停放车辆,第一承载台21上升至高位后则不会占据下层空间。两个承载台的两侧边缘均设有折起机构,折起机构的挡板40可向上翻折或向外展开。当有车辆准备驶入承载台时,挡板40向外展开,挡板40的边缘设置为斜坡面,方便车辆从挡板40上驶入承载台。
挂接机构中的固定栓32可以通过第一油缸31的驱动伸出插入至所述移动框架10的连接孔12中,从而将第二承载台22和所述移动框架10固接在一起。
本移动车库中的移动机构有两种模式,分别为移动模式和固定模式。固定模式时,移动机构中的千斤顶63处于收回状态,此时移动框架10的底部触地,移动机构的滚轮61离地升起;移动模式时,移动机构中的千斤顶63顶出,使得叉架62与移动框架10凸块11之间的距离增大,叉架62往下移动,当叉架62中的滚轮61触地时,整个移动车库的重心转移至滚轮61上,随着千斤顶63的顶出,移动框架10离地,然后通过滚轮61的转动带动整个车库移动。
请参阅图5-11,图5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移动机构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车库使用时的位置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库中挂接机构与移动框接脱离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库中挂接机构与移动框架固接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第一承载台处于高位并且车辆准备离开车库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第一承载台上处于低位并且车辆准备离开车库的正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车库第一承载台上处于低位并且车辆准备离开车库的侧视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移动机构设置在移动框架10前进方向的侧面。当实际情况的使用空间长度有限时,如图5(b)所示,可以将机构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10前进方向的前后面处,从而减小移动车库的长度。
道路分为轿车停放位置A、轿车出入位置B和轿车来车位置C,当有车辆需要进出第二承载台22时,移动机构中的千斤顶63顶起,使得滚轮61触地,而移动框架10离地;移动机构控制整个移动车库(包括第一承载台21和第二承载台22)从轿车停放位置A横移至轿车出入位置B,移动机构的千斤顶63收回,移动框架10着地,滚轮61抬起,此时第二承载台22上的折起机构的挡板40向外展开,待车辆上落完成后,挡板40向上翻折。移动机构进入移动模式,移动车库移动至轿车停放位置A,再进入固定模式。
当有车辆需要进出第一承载台21时,挂接机构中的第一油缸31将固定栓32收回,所述固定栓32从所述移动框架10的连接孔12中抽出,使得所述第二承载台22脱离移动框架10,如图7所示。然后移动机构进入移动模式,再带动移动框架10和第一承载台21移动至轿车出入位置B,如图9所示,移动机构进入固定模式,升降机构带动第一承载台21下移至低位,第一承载台21的挡板40向外展开,车辆从轿车来车位置C进入第一承载台21,如图10和图11所示,挡板40收起。第一承载台21上升至高位,移动机构进入移动模式,整个移动车库移动至轿车停放位置A。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车库升降机构的原理示意图。升降机构中,驱动油缸70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21的底部,当驱动油缸70将所述升降活塞杆71收回时,所述升降活塞杆71拉动所述钢缆72,由于所述钢缆72通过所述第一承载台21边角处的定滑轮73连接至所述固定座74,因而所述升降活塞杆71往回拉动所述钢缆72时,所述第一承载台21会在所述移动框架10内上升。当所述驱动油缸70将所述升降活塞杆71伸出时,所述第一承载台21随着所述固定座74连接的竖直方向上的钢缆72的伸长而下降。
请参阅图13-14,图13是本实用新型车库折起机构挡板展开时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车库折起机构挡板向上翻折时的示意图。所述折起机构包括挡板40、转轴51、第二油缸52、第二活塞杆53和连接板54;所述挡板40和所述转轴51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21和第二承载台22的边缘,所述挡板40的一侧与所述转轴51铰接,所述第二油缸52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21和第二承载台22上,所述第二活塞杆5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油缸52中;所述第二油缸52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台21和第二承载台22上;所述连接板5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板40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铰接。
本实用新型移动车库结构简单稳固,利用升降机构带动第一承载台升降从而在原有车位上增设新的停车位置,移动机构可以带动整个车库横移,方便车辆进出本移动车库,缩短了车辆出入时间。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7)

1.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框架、第一承载台、第二承载台、移动机构和升降机构;所述移动框架的侧面设有出入口,顶部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承载台和所述第二承载台均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内,所述第一承载台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方;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下方,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承载台升降;所述第二承载台通过一挂接机构与所述移动框架连接,所述挂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承载台上,所述挂接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二承载台与所述移动框架固接或分离;所述移动机构与所述移动框架连接,所述移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移动框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油缸、升降活塞杆、定滑轮和固定座,所述驱动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底部,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的边角处,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顶端;所述升降活塞杆一端插入至所述驱动油缸中,另一端与钢缆连接,所述钢缆绕过所述定滑轮并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架设有连接孔;所述挂接机构包括第一油缸和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缸中,另一端朝向所述移动框架的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的边缘设置有可向上翻折的折起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起机构包括挡板、转轴、第二油缸、第二活塞杆和连接板;所述挡板和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的边缘,所述挡板的一侧与所述转轴铰接,所述第二油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上,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油缸中;所述第二油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承载台和第二承载台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板上,另一端与所述活塞杆的伸出端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架下端外侧设有凸块;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滚轮、叉架、千斤顶和滑槽;所述叉架为向下开口的U形槽钢,所述滑槽设置在所述移动框架的凸块下方,所述叉架的一侧设置在所述滑槽中,所述滚轮枢接在所述叉架中,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叉架顶部与所述凸块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横移移动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架包括四根立柱,所述立柱的顶端相互连接。
CN201620742621.1U 2016-07-12 2016-07-12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58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2621.1U CN205935851U (zh) 2016-07-12 2016-07-12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42621.1U CN205935851U (zh) 2016-07-12 2016-07-12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5851U true CN205935851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8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4262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5851U (zh) 2016-07-12 2016-07-12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58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8984A (zh) * 2017-09-07 2017-11-10 杨灏 升降横移动抽屉式车库
CN109184297A (zh) * 2018-09-21 2019-01-11 曾伟麟 好易停车位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8984A (zh) * 2017-09-07 2017-11-10 杨灏 升降横移动抽屉式车库
CN109184297A (zh) * 2018-09-21 2019-01-11 曾伟麟 好易停车位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2765C (zh) 旋转式载车板一车位停二车装置
CN202416942U (zh) 智能型多层立体车库
WO2015070518A1 (zh) 一种上下独立双层停车库
CN106437227A (zh) 停车装置、停车系统及停车方法
CN108571200B (zh) 一种立体泊车装置及泊车方法
CN107035179A (zh) 一种侧方停车双层立体车库
CN205935851U (zh) 双层横移移动车库
CN103967301B (zh) 一种上下独立双层停车库
CN102108797A (zh) 公益简捷立体节能减排自动停车库
CN105781173A (zh) 一种收拢式单体停车位装置
CN108798112B (zh) 一种基于平行四边形机构的“z”形双层停车装置
CN104131719B (zh) 一种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
CN111335699A (zh) 一种可充电垂直升降停车库
CN205935856U (zh) 双层旋转移动车库
CN203344668U (zh) 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垂直上下轨装置
CN104179374A (zh) 一种无避让框架型双层停车台
CN204691343U (zh) 适用于狭窄车道的移动停车架
CN107060408A (zh) 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
CN207392829U (zh) 一种带伸缩支撑的沿轨升降无避让立体停车库
CN100422489C (zh) 一种横向入位式双层停车装置及可伸缩式摇臂机构
CN206385865U (zh) 安全型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
CN201981816U (zh) 公益简捷立体节能减排自动停车库
CN106677572A (zh) 安全型停车装置及停车系统
CN106245963A (zh) 一种新型立体车库
CN206829733U (zh) 一种基于路侧的港湾式立体停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2026 Guangdong Province, Shaoguan City Industrial Road Donggang ridge, Wujiang district (the Shaoguan Industri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fth building second layer

Patentee after: Shaoguan north-south automobile supplies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2026 Guangdong province Shaoguan Wujiang Donggangling Industrial Road, the fifth building second layer

Patentee before: Shaoguan North South Trad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