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1093U - 一种折叠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1093U
CN205931093U CN201620588447.XU CN201620588447U CN205931093U CN 205931093 U CN205931093 U CN 205931093U CN 201620588447 U CN201620588447 U CN 201620588447U CN 205931093 U CN205931093 U CN 205931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fixed column
folded bicycle
vehicle seat
press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884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ang'an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ang'an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ang'an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ang'an Crea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884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1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1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1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车。该折叠车包括车头部、中壳部以及车座部;所述车座部通过所述中壳部和所述车头部连接;所述车座部包括车座和与所述车座连接的车座支撑架;所述车座支撑架朝向所述车头部的延伸方向处设置用于上下提拉的提拉限位块和用于容纳所述提拉限位块的缺口;所述提拉限位块包括提拉限位块本体、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以及提拉板;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二侧面;所述提拉板设置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三侧面。折叠时,提拉限位块能够实现进一步固紧折叠车,防止折叠车折叠后处于恶劣环境时容易重新自动打开的问题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车。
背景技术
如今,折叠车由于其与普通自行车相比,不在使用状态时,占用空间较小,日益受到用户的欢迎。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折叠自行车,折叠车时,车头和车尾直接折叠。由于车头和车尾的连接处是铰接,并且折叠后,车头的前轮和车尾的后轮分别顶住地面,一方面,由于铰接处的摩擦力大,所以折叠后的折叠车不容易重新自动打开;另一方面,由于车头的前轮和车尾的后轮分别顶住地面,所以折叠后的折叠车也是不容易重新自动打开。但是,在一些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中,采用此种方式折叠折叠车时,也会发生重新自动打开的现象。比如说将折叠好的折叠车放在摇晃的货车上,或者处于一些不平稳的环境中,折叠车会重新自动打开。从安全的角度来说,现有技术的折叠车还存在着折叠不可靠的问题。
还有,另一方面,现有技术还没有出现一种能够将折叠后的折叠车再进一步地固紧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折叠车,折叠时,其能够实现进一步固紧折叠车,防止折叠车折叠后处于恶劣环境时容易重新自动打开的问题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折叠车,该折叠车包括车头部、中壳部以及车座部;
所述车座部通过所述中壳部和所述车头部连接;
所述车座部包括车座和与所述车座连接的车座支撑架;
所述车座支撑架朝向所述车头部的延伸方向处设置用于上下提拉的提拉限位块和用于容纳所述提拉限位块的缺口;
所述提拉限位块包括提拉限位块本体、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以及提拉板;
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二侧面;
所述提拉板设置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三侧面。
可选地,所述折叠车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的固定端和所述车座支撑架连接;
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穿过所述压板的通孔,并且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压板的通孔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第一弹簧;
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第二弹簧;
所述压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压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所述第二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压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以及所述提拉板是一体化连接。
可选地,所述车头部的第一侧面至少设置一个连接件,所述车座部设置用于当所述折叠车折叠时,与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卡止件。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是扣紧环;
所述卡止件是所述车座部朝向所述车头部的方向延伸出的卡止凸块,用于当所述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卡止所述扣紧环。
可选地,所述扣紧环是弹性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时,用户通过向上提拉设置在车座支撑架朝向所述车头部的延伸方向处的提拉限位块,待车头部和车座部在缺口处卡扣连接固定后,即折叠车折叠后,该提拉限位块通过自身的重力重新回位到缺口,将车头部和车座部在缺口处的卡扣连接进一步固紧,从而防止折叠车折叠后处于恶劣环境时容易重新自动打开的问题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将提拉板设置于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三侧面,极大方便用户提拉该提拉限位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隐藏中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的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隐藏中壳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拉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隐藏中壳后的又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板和提拉限位块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方便说明并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说明所使用的方位词均以附图所展示的方位为准。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折叠车包括车头部12、中壳部14以及车座部16。车头部12通过中壳部14和车座部16连接。车头部12包括前叉122和前轮124,前叉122和前轮124连接,用户通过操控前叉122来调整折叠车的行进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叉122可以采用钢、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钪合金、碳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者集合制成。
请参考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隐藏中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中壳部14的一端通过十字轴142和车头部12连接,另一端通过转动轴144和车座部16连接,中壳部14的具体尺寸大小要结合折叠车车型来选择,一般来说,中壳部14的设计尺寸越大,越有利于折叠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壳部14可以采用钢、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钪合金、碳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者集合制成。更佳的,为了美观,中壳部14的外表面可以涂上各种图案或者色彩。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座部16包括车座162和车座支撑架164,车座162设置于车座支撑架164的一端,车座支撑架164的另一端通过转动轴144和中壳部14连接。使用折叠车时,用户坐在车座162上,双手操作车头部12。
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还包括车尾部18,车尾部18包括尾壳182和后轮184,尾壳182的一端通过转动轴144分别与车座支撑架164的另一端和中壳部14的另一端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尾部18可以采用钢、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钪合金、碳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者集合制成。
车头部12的第一侧面12A设置一个连接件,车座部16设置一个卡止件,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接件和卡止件进行连接,从而将折叠车紧密的扣紧。即使折叠车处于恶劣的使用环境,连接件和卡止件的连接结构能够进一步加固折叠车的折叠状态,从而防止折叠车重新自动打开。为了增加连接的紧固性,本实施例车头部12的第一侧面12A还可以设置多个连接件,以便进一步和卡止件紧固连接。
请参考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的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设置于车头部12的第一侧面12A的连接件是扣紧环32,卡止件是车座部16朝向车头部12的方向延伸出的卡止凸块34。当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卡止凸块34卡止扣紧环3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紧环32可以任意设置于车头部12的第一侧面12A的其它位置,并且扣紧环32可以为任意形状和结构,只要扣紧环32能够和卡止凸块34紧密扣紧即可。比如,扣紧环32可以是由四个连接条首尾连接而形成的全封闭扣紧环,可以是半封闭的倒钩结构,可以是榫眼结构,可以是燕尾槽结构,只要扣紧环32承接了与卡止凸块34紧密连接的作用,无论该技术领域人员将扣紧环32采取何种结构替换或者修改,都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紧环32是弹性件,可以采用弹簧、弹性塑胶、拉簧等等。请再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扣紧环32是一个由三条弹簧钢丝首尾互相连接而形成的。在扣紧环32和卡止凸块34扣紧连接的过程中,由于扣紧环32是弹性钢丝,一方面,扣紧环32能够容易变形以便和卡止凸块34进行灵活扣紧,另一方面,扣紧环32可以延长或者缩短,和卡止凸块34扣紧连接时,假如折叠车因过度摇晃而使车座部16和车头部12将要产生分离时,此时扣紧环32可以适当延长,以缓冲当前的推力,从而使车座部16和车头部12不容易出现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卡止凸块34是车座部16朝向车头部12的方向延伸出的,卡止凸块34包括朝向车座162方向的第一弧面342,该第一弧面342呈劣弧状并且朝向车座162方向进行延伸,卡止凸块34和扣紧环32连接时,第一弧面342能够阻挡扣紧环32的移动,从而实现将扣紧折叠车。进一步的,由于该第一弧面342呈劣弧状并且朝向车座162方向进行延伸,其能够防止折叠车因剧烈晃动而使扣紧环32上下波动而导致扣紧环掉出卡止凸块34的现象发生。再进一步,由于卡止凸块34是车座部16朝向车头部12的方向延伸出的,其能够充分利用车座部16本身的结构特点而形成卡止凸块34,一方面,此种结构能够节省另外单独设计卡止凸块34所耗费的材料和空间;另一方面,此种结构也可以降低设计者的设计难度,其充分利用车头部12和车座部16折叠时的位置关系,卡止凸块34巧妙地和扣紧环32进行扣紧,无需在车座部16的其它侧面或者车尾部18其它地方设置卡止件,从而避免一些因单独外设部件而引起用户踩踏折叠车时造成的不便。
请参考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隐藏中壳后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车座支撑架164朝向车头部12的延伸方向处设置提拉限位块42和缺口44。提拉限位块42容纳于缺口44中。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从缺口42中上下提拉该提拉限位块42,向上提拉该提拉限位块42,扣紧环32可以卡止在由缺口42而界定的外周沿轮廓上。向下推该提拉限位块42,并可以进一步固紧该扣紧环32和卡止凸块34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44的具体尺寸要根据提拉限位块42的底部尺寸来设计,较佳的设计是,缺口44的尺寸恰好足以容纳提拉限位块42。采用此种结构,提拉限位块42能够通过嵌合在该缺口44,而将扣紧环32和卡止凸块34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固紧。
请参考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提拉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提拉限位块42包括提拉限位块本体422、第一固定柱424以及第二固定柱426,第一固定柱424设置于提拉限位块本体422的第一侧面422A,第二固定柱426设置于提拉限位块本体422的第二侧面422B。采用该结构设计,各个固定柱能够和外部部件进行固定,从而稳定住提拉限位块本体422。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拉限位块42可以采用钢、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钪合金、碳纤维中任意一种或者集合制成。
请一并参考图6和图7,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车隐藏中壳后的又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板和提拉限位块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折叠车还包括压板62,压板62的固定端62A和尾壳182连接。如图7所示,提拉限位块本体422穿过压板62的通孔621,提拉提拉限位块本体422时,提拉限位块本体422在通孔621内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提拉限位块本体422的底部4221的长度大于压板62的通孔621的长度,因此提拉限位块本体422在通孔621内上下移动时,压板62能够将该提拉限位块本体422进行限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除了本实施例训导的提拉限位块本体422在压板62的工作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设计来将提拉限位块本体422限位在压板62所允许的距离范围内,比如在压板62内设计一个导轨,提拉限位块本体422可以在该导轨移动并且和压板62构成移动副,其中该移动副的行程受导轨的行程所限制。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的训导,采用其它替换方式来实现该功能,不过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再参考图5和图7,第一固定柱424设置第一弹簧4242,第二固定柱426设置第二弹簧,由于第一弹簧4242和第二弹簧是对称设置,此处未标出第二弹簧。请参考图8,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压板62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通孔62A和第二通孔62B。结合图7和图8,第一固定柱424通过第一通孔62A和压板62连接,并且第一弹簧4242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62A的直径,第二固定柱426通过第二通孔62B和压板62连接,并且第二弹簧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62B的直径。当手提提拉限位块42离开缺口44时,此时第一弹簧4242和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扣紧环32和卡止凸块34进行扣紧或者分离。当手放开提拉限位块42时,提拉限位块42受到第一弹簧4242和第二弹簧的拉力,自动被拉回到缺口,实现提拉限位块42的回位。采用此结构,一方面,提拉限位块42可以进一步固紧扣紧环32和卡止凸块34之间的连接,另一方面,提拉限位块42可以自动回位,无需人工操作,从而实现提高锁紧折叠车的便利性。
请再参考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拉限位块42还包括提拉板72,提拉板72设置于提拉限位块本体422的第三侧面422C。通过设置提拉板72,增加了用户提起提拉限位块本体422的接触面积,从而非常方便用户通过提拉提拉板72而将提拉限位块本体422提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拉限位块本体422、第一固定柱424以及第二固定柱426以及提拉板72是一体化连接,采用一体化连接结构,其能够进一步提高提拉限位块42时的可靠性,避免采用分体连接方式而使提拉限位块42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也避免了采用分体连接方式而使提拉限位块42和提拉板72之间容易出现松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部、中壳部以及车座部;
所述车座部通过所述中壳部和所述车头部连接;
所述车座部包括车座和与所述车座连接的车座支撑架;
所述车座支撑架朝向所述车头部的延伸方向处设置用于上下提拉的提拉限位块和用于容纳所述提拉限位块的缺口;
所述提拉限位块包括提拉限位块本体、第一固定柱、第二固定柱以及提拉板;
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二侧面;
所述提拉板设置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第三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车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的固定端和所述车座支撑架连接;
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穿过所述压板的通孔,并且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的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压板的通孔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柱设置第一弹簧;
所述第二固定柱设置第二弹簧;
所述压板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压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
所述第二固定柱通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压板连接,并且所述第二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拉限位块本体、所述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以及所述提拉板是一体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部的第一侧面至少设置一个连接件,所述车座部设置用于当所述折叠车折叠时,与所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卡止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是扣紧环;
所述卡止件是所述车座部朝向所述车头部的方向延伸出的卡止凸块,用于当所述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时,卡止所述扣紧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紧环是弹性件。
CN201620588447.XU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折叠车 Active CN205931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8447.XU CN205931093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折叠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8447.XU CN205931093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折叠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1093U true CN205931093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33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88447.XU Active CN205931093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折叠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1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55702U (zh) 一种轻型折叠车
CN201665233U (zh) 婴儿安全座椅扣合机构
CN202123949U (zh) 伸缩支撑装置
CN204473009U (zh) 滑板车、自行车、推车及其折叠结构
CN205931093U (zh) 一种折叠车
CN205931094U (zh) 一种折叠车
CN107628096A (zh) 一种儿童推车收车折叠机构及收车折叠方法
CN205819379U (zh) 用于电动车、自行车儿童前置折叠座椅
CN106428178B (zh) 婴儿载具的收合固定机构
CN207257742U (zh) 一种儿童推车收车折叠机构
CN103587562A (zh) 一种捆式行李车
CN102029970A (zh) 一种前排安全带锁扣安装支架
CN110901813A (zh) 一种电动折叠代步车
CN205365675U (zh) 一种带有安全带的手推车
CN209700851U (zh)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结构
CN205871893U (zh) 一种用于轮式运输车车厢的多功能折叠尾梯
CN213262060U (zh) 一种提高车内放物空间和舒适性的后排座椅结构
CN205524612U (zh) 带有插接儿童座椅的两轮踏板式电动自行车
CN205524623U (zh) 带有儿童座椅的两轮踏板式电动自行车
CN213649804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用车身结构
CN208530353U (zh) 一种具有tt带收纳机构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CN213892262U (zh) 一种支撑腿收合方便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198136Y (zh) 折叠式推拉车篷架
CN106080910A (zh) 一种折叠车
CN201961354U (zh) 一种幼儿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