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0887U - 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30887U
CN205930887U CN201620802071.8U CN201620802071U CN205930887U CN 205930887 U CN205930887 U CN 205930887U CN 201620802071 U CN201620802071 U CN 201620802071U CN 205930887 U CN205930887 U CN 205930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longitudinal tie
mounting bracket
tie mounting
trail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020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炜强
王亚洲
魏国祯
王永鑫
曹广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8020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30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30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308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其中,该纵拉杆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板体、与第一板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以及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的第三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形成一用于安装后纵拉杆的容置空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相对分别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板体上对应安装孔设置有螺母固定结构。这样,能够解决将后纵拉杆与纵拉杆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时发生固定螺母与相对紧固件发生转动的问题,简化了后纵拉杆与纵拉杆安装支架之间的安装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纵拉杆安装支架焊接于后桥上,主要用于支撑和安装后纵向拉杆,后纵向拉杆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连接于纵拉杆安装支架上。在现有结构中,将后纵拉杆与纵拉杆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时,容易发生螺母与相对螺栓发生转动的情况,给固定安装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以解决将后纵拉杆与纵拉杆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时,容易发生螺母与相对螺栓发生转动的情况,给固定安装带来不便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该纵拉杆安装支架包括:
第一板体、与第一板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以及分别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连接的第三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形成一用于安装后纵拉杆的容置空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相对分别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板体上对应安装孔设置有螺母固定结构。
其中,螺母固定结构包括弯折本体,弯折本体与第一板体固定连接,与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用于卡设固定螺母的卡固空间。
其中,弯折本体包括具有开口的侧端面,开口的内壁边缘形状与固定螺母的外围形状一致,其中固定螺母设置于卡固空间中,开口的内壁支撑固定螺母。
其中,第三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其中,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三板体一体连接。
其中,容置空间成喇叭口形状。
其中,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三板体均由金属材质制成。
其中,螺母固定结构由金属材质制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纵拉杆总成,该纵拉杆总成包括:后纵拉杆、上述纵拉杆安装支架以及后桥总成,其中,紧固件穿过纵拉杆安装支架上的安装孔以及后纵拉杆上的固定孔,与卡设于螺母固定结构的固定螺母配合连接,将后纵拉杆安装于纵拉杆安装支架的容置空间内,纵拉杆安装支架固定于后桥总成上。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纵拉杆总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通过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形成一用于安装后纵拉杆的容置空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相对分别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板体上对应安装孔设置有螺母固定结构,能够解决将后纵拉杆与纵拉杆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时发生固定螺母与相对紧固件发生转动的问题,简化了后纵拉杆与纵拉杆安装支架之间的安装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拉杆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拉杆安装支架的螺母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板体,120-第二板体,130-第三板体,131-减重孔,140-螺母固定结构,141-弯折本体,142-侧端面,210-固定螺母,22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拉杆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拉杆安装支架的螺母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该纵拉杆安装支架可以包括:第一板体110、与第一板体110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120以及分别与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连接的第三板体130,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与第三板体130形成一用于安装后纵拉杆的容置空间(图中未标注),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上相对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图中未标注),第一板体110上对应安装孔设置有螺母固定结构140。
上述实施例中,纵拉杆安装支架包括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第三板体130以及螺母固定结构140;其中,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相对设置,且分别与第三板体130连接,从而使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第三板体130形成一容置空间以用于安装后纵拉杆;在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上分别设置安装孔,以使紧固件220可以从第二板体120一侧穿过安装孔以及后纵拉杆上对应的固定孔,并与设置于第一板体110一侧的固定螺母210螺接配合,从而将后纵拉杆固定连接于纵拉杆安装支架的容置空间内;螺母固定结构140设置于第一板体110上与安装孔对应的位置,用于卡设固定螺母210,以防止紧固件220与固定螺母210螺接配合时固定螺母210发生转动。
结合图2,在一实施例中,螺母固定结构140包括弯折本体141,弯折本体141与第一板体110固定连接,与第一板体110之间形成用于卡设固定螺母210的卡固空间(图中未标注)。该实施例中,弯折本体141为弯折成型的板体,其弯折形状可以根据实际设计以及安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U形;通过弯折本体141的弯折结构与第一板体110之间形成卡固空间,以卡设固定螺母210。
其中,弯折本体141包括具有开口(图中未标注)的侧端面142,开口的内壁边缘形状与固定螺母210的外围形状一致,其中固定螺母210设置于卡固空间中,开口的内壁支撑固定螺母210。这里,固定螺母210设置于卡固空间中,侧端面142上的开口的内壁支撑固定螺母210,从而卡设固定螺母210,以防止紧固件220与固定螺母210螺接配合时固定螺母210发生转动。此外,为防止固定螺母210在与紧固件220螺接配合时固定螺母210脱离螺母固定结构140,可以在侧端面142上设置限位结构,从而对固定螺母210进行限位固定。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板体130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131。
其中,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第三板体130一体连接。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第三板体130形成的容置空间成喇叭口形状。
另外,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以及第三板体130均由金属材质制成;螺母固定结构140由金属材质制成,螺母固定结构140可以为冲压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纵拉杆总成,该纵拉杆总成包括:后纵拉杆、上述纵拉杆安装支架以及后桥总成,其中,紧固件穿过纵拉杆安装支架上的安装孔以及后纵拉杆上的固定孔,与卡设于螺母固定结构的固定螺母配合连接,将后纵拉杆安装于纵拉杆安装支架的容置空间内,纵拉杆安装支架固定于后桥总成上。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纵拉杆总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拉杆安装支架具备前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纵拉杆安装支架的纵拉杆总成以及具有该纵拉杆总成的汽车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通过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形成一用于安装后纵拉杆的容置空间,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相对分别设置有安装孔,第一板体上对应安装孔设置有螺母固定结构,能够解决将后纵拉杆与纵拉杆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时发生固定螺母与相对紧固件发生转动的问题,简化了后纵拉杆与纵拉杆安装支架之间的安装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应理解,说明书的描述中,提到的参考术语“一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另外,在本文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诸如“包括”或“包含”用于说明存在列举的特征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一个或多个其它列举的特征或者一个或多个其它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拉杆安装支架包括:
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板体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连接的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第三板体形成一用于安装后纵拉杆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相对分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板体上对应所述安装孔设置有螺母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拉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固定结构包括弯折本体,所述弯折本体与所述第一板体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形成用于卡设固定螺母的卡固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拉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本体包括具有开口的侧端面,所述开口的内壁边缘形状与固定螺母的外围形状一致,其中固定螺母设置于卡固空间中,所述开口的内壁支撑所述固定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拉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拉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三板体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拉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成喇叭口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拉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以及所述第三板体均由金属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拉杆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固定结构由金属材质制成。
9.一种纵拉杆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拉杆总成包括:后纵拉杆、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纵拉杆安装支架以及后桥总成,其中,紧固件穿过所述纵拉杆安装支架上的安装孔以及所述后纵拉杆上的固定孔,与卡设于螺母固定结构的固定螺母配合连接,将所述后纵拉杆安装于所述纵拉杆安装支架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纵拉杆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后桥总成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纵拉杆总成。
CN201620802071.8U 2016-07-27 2016-07-27 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0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2071.8U CN205930887U (zh) 2016-07-27 2016-07-27 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02071.8U CN205930887U (zh) 2016-07-27 2016-07-27 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30887U true CN205930887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26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0207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0887U (zh) 2016-07-27 2016-07-27 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308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30887U (zh) 一种纵拉杆安装支架、纵拉杆总成及汽车
CN208813310U (zh) 一种尾门立柱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3532979U (zh) 一种线束支架
CN205112956U (zh) 侧围外板门框密封条的安装结构
CN207128570U (zh) 一种车辆及其车门安装结构
CN201169207Y (zh) 具有支撑结构的油箱装置
CN204077496U (zh) 一种汽车前大灯安装结构
CN206297503U (zh) 接插件固定支架
CN206446550U (zh) 一种汽车线束接插件的固定支架及汽车
CN206100713U (zh) 一种合页桥式接线端子模块安装架
CN206884757U (zh) 一种车辆显示屏安装支架及汽车
CN203049967U (zh) 一种扶手面管支撑件
CN206340796U (zh) 一种线束接插件总成及汽车
CN207243213U (zh) 一种升降电梯的底部裙板结构
CN205986013U (zh) 一种线束支架
CN206938664U (zh) 高压保险盒支架
CN207059887U (zh) 高位制动灯安装结构以及车辆
CN206107100U (zh) 一种汽车喇叭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06338111U (zh) 一种汽车排气前管总成及汽车
CN206126596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电梯轿顶
CN206774919U (zh) 一种开关柜用互感器固定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开关柜
CN204998542U (zh) 用于司机室添乘座椅的侧立罩结构
CN208760553U (zh) 一种安装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6336138U (zh) 一种组合仪表安装支架
CN205938280U (zh) 拉线过桥支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5

Address after: 101300 Beijing city Shunyi District Shuanghe Street No. 9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Beijing City Renhe Town Shunyi District Shuanghe Street No. 99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7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