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及垂直循环车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立体车库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及垂直循环车库。
背景技术
目前,大中型城市中普遍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建造机械立体停车库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而随着车辆保有量的不断提高,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得到大力发展,目前电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高,但充电成了新的难题。实际上,电动汽车比内燃机汽车的历史还长,但由于充电的关系,至今未能普及。
充电桩是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补给的各类充换电设施,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关键配套设施,充电桩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推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处于“车多桩少”的困境。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34万辆左右,但全国充电桩、充电站只建了差不多5万个。随着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充电设施的相对缺乏更加凸显。
为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推出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将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完善独立占地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是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难题的重大举措。
意见指明确了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顶层设计,形成较为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意见还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产业生态体系。
意见明确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及社会公共停车场中充电设施的建设比例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每2000辆电动汽车至少配套建设一座公共充电站。
单独建设充电站不仅成本高,而且地理位置不理想,越来越多的地面自走停车位开始改建可充电式,众多的机械立体车库也面临这一问题。但机械立体车库由于载车台一般为移动式,且载车台一般具有多个运行方向,而驱动载车台的驱动机构又有多种交错的链条、轨道等相对移动的部件,不便于电源线与充电桩的安装,所以现有的机械立体车库一般无法充电。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机械立体车库无法充电的缺陷,提供一种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机械立体车库无法充电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给新能源车充电的垂直循环车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桩、充电电路组件、滑触线和车位充电组件;所述充电桩连接外部供电网,为所述充电装置供应充电电力;所述充电电路组件安装于所述立体车库的固定支架,所述充电电路组件连接于所述充电桩和多个所述滑触线之间;多个所述滑触线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多个所述滑触线分别对应所述立体车库的多个停车位安装;所述车位充电组件分别安装于多个载车板上,所述车位充电组件包括集电器、充电电路和充电手柄;所述集电器安装于各所述载车板对应所述滑触线的位置,所述集电器能与所述滑触线电连接;所述充电电路连接于所述集电器与所述充电手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集电器安装于所述载车板顶部,一个所述载车板顶部安装有至少两个所述集电器,两个所述集电器分别对应于所述载车板的左侧和右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一个所述载车板顶部安装有至少三个所述集电器,两个所述集电器分别对应于所述载车板的左侧和右侧,另一个所述集电器对应所述载车板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充电电路沿各所述载车板的支架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垂直循环车库,包括固定支架、提升驱动机构和多个载车板,还具有如前所述的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多个环形排列的停车位,所述固定支架活动地固定多个所述载车板,各所述载车板在多个所述停车位间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多个所述停车位中,最底部为一个车库出入口,最顶部为一个顶部停车位,其余停车位分别位于左侧或右侧的紧排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提升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驱动轮和驱动链,所述驱动链分别耦合各所述载车板;以此所述电机通过驱动轮和驱动链带动各个所述载车板在多个所述停车位间移动。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及垂直循环车库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载车台与固定支架之间利用滑触线进行活动的电连接,可以将充电线连接至立体车库的各载车台,不会发生电源线干涉缠绕的问题。且滑触线为分布式安装,对应载车台最终停止的停车位进行固定,避免载车台移行过程中带电,且更节省成本,也能减少故障。
利用这种结构,可先在车库入口位置将载车台的充电手柄连接到车辆,之后,载车台到位后会最终将充电手柄连接至充电桩,避免载车台到位后再去操作充电手柄与车辆的连接,更便于操作和合理运行。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载车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载车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垂直循环车库1;固定支架11;提升驱动机构12;载车板13;充电桩21;充电电路组件22;滑触线23;车位充电组件24;集电器241;充电电路242;充电手柄243;车辆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循环车库1,主要包括固定支架11、提升驱动机构12和多个载车板13。如图所示,固定支架11为垂直循环车库1的结构主体,主要包括前后两片矩形钢结构焊接体,提升驱动机构12安装在内部,载车板13沿固定支架11上的导轨运行。固定支架11之间可限定出多个环形排列的停车位,以便于活动地固定多个载车板13,各载车板13可在多个停车位间移动。载车板13具有能承载车辆的托盘,载车板13还具有与托盘固定连接的侧支架和顶部横梁,以形成一个能带动车辆移行的整体结构。
多个停车位中,最底部为一个车库出入口,最顶部为一个顶部停车位,其余停车位分别位于左侧或右侧的紧排中。这里所说停车位,可以理解是静态情形下载车板13驻留的合适位置。其中提升驱动机构12主要包括电机、驱动轮和驱动链,驱动链分别耦合各载车板13。以此电机可通过驱动轮和驱动链带动各个载车板13在多个停车位间循环运转。立体车库具体结构并不以此为限,本实用新型重点并不在于车库的结构形式,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载车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垂直循环车库的载车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立体车库的充电装置,充电装置主要包括充电桩21、充电电路组件22、滑触线23和车位充电组件。充电桩21可为国家或国际标准充电桩,充电桩21连接外部供电网,为本充电装置供应充电电力。充电电路组件22安装于立体车库的固定支架11,充电电路组件22连接于充电桩21和多个滑触线23之间。充电电路组件22中的多条输电线可顺固定支架11连接至各停车位的位置。多个滑触线23安装于固定支架11,多个滑触线23分别对应多个停车位安装。滑触线23可选择为单极铝滑触线、单极铜滑触线、多极安全滑触线、双钩铜滑触线等。滑触线23可以理解是沿着载车板13的运行轨道平行敷设了若干条导体,这些导体接通至充电桩21。
充电桩21、充电电路组件22、滑触线23均为固定在固定支架11的固定设备,而车位充电组件分别安装于多个载车板13上,车位充电组件主要包括集电器241、充电电路242和充电手柄243。集电器241安装于各载车板13对应滑触线23的位置,集电器241能与滑触线23电连接。充电电路242连接于集电器241与充电手柄243之间。这样,当载车板13移动到位时,集电器241接通滑触线23,将电力提供给载车板13的充电手柄243,以便能给车辆3充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例,集电器241可选择安装于载车板13顶部横梁上,主要是因为顶部空间充裕,而且便于观察和定位。并且,一个载车板13顶部可选择安装有三个集电器241,其中两个集电器241分别对应于载车板13的左侧和右侧。另一个集电器241对应载车板13的顶部。这样可分别对应三种滑触线23的位置,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实施例中各滑触线23均选择安装在外侧空间,当一载车板13移动至左侧竖排位置内时,可利用左侧集电器241与左侧的滑触线23连接。而当该载车板13移动至最顶或最底位置时,滑触线23恰位于其中部,因此,可利用中部集电器241与顶部或底部停车位的滑触线23接触。而当该载车板13移动至右侧竖排位置时,滑触线23恰位于其右侧,因此,可利用右侧集电器241与右侧滑触线23接触。
如此,各滑触线23选择为分布式设置,相对整体式滑触线23可以更节省成本,并且能避免与移行中载车板13等设备发生干涉。各滑触线23均分布于车库外侧的空间位置,可尽量避免与移行中载车板13发生干涉,减少故障。
而各载车板13中,从集电器241至充电手柄243的充电电路242,可选择沿各载车板13的侧支架布置,一种方式是可选择穿入各侧向支架中进行延伸,如此能减少与运行中设备发生干涉,减少故障。
上述实施例中充电装置的实用方式示例性说明如下:
存车时,用户驾驶车辆3行驶至车辆入口的载车板13上,拉手刹,锁好车门后,视需求确定是否要充电,如需充电,则将充电手柄243取下,插入车辆3充电孔,然后刷卡存车。
载车板13在用户刷卡后,沿固定支架11循环运转,离开车库入口,空载的载车板13则可循环到入口,等待下一次入库存车/取车。此时载车板13顶部集电器241能与外部滑触线23接触通电,但可以正常开始为车辆3充电。
取车时,用户在车库入口刷卡,相应载车板13运转到出入口位置,用户拔出充电手柄243并安置在载车板13固定处,之后可以驾驶车辆3离开。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充电桩21垂直循环车库1可在车辆3停放入库的同时对车辆3进行充电,提高了机械车库对新能源充电汽车的适应。针对现有的机械立体车库无法充电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带充电桩垂直循环车库具备在车辆停车期间,同步对车辆充电的功能。车辆在驶入车库时,用户在离开前,将充电手柄插入汽车充电孔即可充电。
其中,载车台与固定支架之间利用滑触线进行活动的电连接,可以将充电线连接至立体车库的各载车台,不会发生电源线干涉缠绕的问题。且滑触线为分布式安装,对应载车台最终停止的停车位进行固定,避免载车台移行过程中带电,且更节省成本,也能减少故障。
利用这种结构,可先在车库入口位置将载车台的充电手柄连接到车辆,之后,载车台到位后会最终将充电手柄连接至充电桩,避免载车台到位后再去操作充电手柄与车辆的连接,更便于操作和合理运行。
尽管已经参照某些实施例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范畴的前提下,可以对所述的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型和修改。因此,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阐述的实施例,其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及其等价的结构和方案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