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14977U -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14977U
CN205914977U CN201620774620.5U CN201620774620U CN205914977U CN 205914977 U CN205914977 U CN 205914977U CN 201620774620 U CN201620774620 U CN 201620774620U CN 205914977 U CN205914977 U CN 205914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needle
plate
inserting bottl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746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7746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14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14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14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包括用于将多个护套同时进行定位的护套定位装置和用于将多个插瓶针夹持固定住的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护套定位装置能够将护套嵌套到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内的插瓶针上。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能够有效地达到平稳、准确、高效、及时地将护套嵌套到插瓶针上;将多个护套沿着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而且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上的多个插瓶针的顶端部位进行导向或者定位在对应的护套定位通道的底部内,然后护套自上而下嵌置进入并同时对准插瓶针的顶端部位,从而准确地将护套嵌套进入插瓶针上。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装置结构简单,其操控过程简单明了。

Description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当中插瓶针装配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插瓶针组件用于医疗输液装置中,医疗插瓶针组件由连接管、插瓶针和护套组成,连接管的一端插接于插瓶针的连接端,护套套接于插瓶针以防止插瓶针的针头受到污染,也避免插瓶针的针头扎到别处。
目前,医疗插瓶针组件都是采用手工组装的,手工组装的最大缺点在于医疗插瓶针组件容易附着病菌,造成产品卫生要求不合格,同时手工组装的组装速度很慢,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并尽量减少医疗插瓶针组件被污染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或者技术缺陷,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制出来了一系列用于装配输液组件(包括插瓶针与护套间的组装)的自动生产设备,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1510209731.1,公开号CN104842357A)公开了一种插瓶针全自动组装机,而且在专利内容中也述及到一种用于将插瓶针装入护套的上插瓶针工位,在后续专利内容也详细公开该上护套工位的具体结构或者装置内容:该上插瓶针工位包括机架及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转轴,转轴上设有用于插送插瓶针的机械手,机架上设有控制转轴旋转的驱动电机,机架上设有对应插瓶针输送筒输输出端的限位杆。机械手包括安装框架及驱动安装框架伸缩的伸缩气缸,安装框架内设有若干用于夹取插瓶针的夹紧装置。夹紧装置为手指气缸,手指气缸的夹紧手指上设有滑块,滑块内开设有滑槽,夹紧手指与滑槽滑动连接。插瓶针输送筒将插瓶针输送至限位杆处,驱动电机驱动转轴旋转,转轴将机械手旋转垂直于插瓶针,伸缩气缸控制夹紧装置下降,夹紧装置当中夹紧手指夹起插瓶针,转轴旋转机械手,使得夹紧手指平齐于夹具,夹紧手指将插瓶针插入护套内,夹紧气缸控制夹紧手指松开插瓶针。完成对护套的插瓶针安装后,大转盘旋转,夹具旋转至顶稳工位上。通过顶稳工位上的顶稳装置,将进一步提高插瓶针与护套的连接稳定性后,大转盘旋转,夹具转至上过滤膜工位。
显而易见地是:上述公开的发明中护套与插瓶针间组装工序之一的上插瓶针工位,但是其操控过程极为复杂,而且过程中存在着不可控制因素:需要反复由多个气缸(包括伸缩气缸、夹紧气缸以及夹紧手指)和旋转、上升下降、夹紧松开等一些反复性精细化操作动作,因此过于复杂以及需要精细化操控的过程很难能够保证插瓶针与护套间的组装精准和高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在现有插瓶针装配技术方案基础上,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性能,保证护套与插瓶针之间装配准确、高效、及时的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包括用于将多个护套同时进行定位的护套定位装置和用于将多个插瓶针夹持固定住的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护套定位装置能够将护套嵌套到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内的插瓶针上。
作为优选,所述护套定位装置包括基准定位板和后定位板,在基准定位板上并排设置有多条槽沟Ⅲ,在后定位板上并排设置有多条槽沟Ⅳ;槽沟Ⅲ包括弧形状槽沟段Ⅲ和直线状槽沟段Ⅲ,弧形状槽沟段Ⅲ向上延伸到槽沟Ⅲ顶端的槽口Ⅲ、并同时向上延伸到导向板的槽沟Ⅱ底端、直线状槽沟段Ⅲ向下延伸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而且弧形状槽沟段Ⅲ与直线状槽沟段Ⅲ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槽沟Ⅲ顶端的槽口Ⅲ是呈上宽下窄状的开口,具体地:该槽口Ⅲ可以是呈倒八字形敞口状或者圆弧形敞口状。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护套平稳顺畅地沿着槽口Ⅲ进入到护套定位装置的槽沟Ⅲ内。
作为优选,在基准定位板上设有槽沟Ⅲ的所在侧面与在后定位板上设有槽沟Ⅳ的所在侧面相贴合时,所述基准定位板上的多条槽沟Ⅲ与所述后定位板上对应的多条槽沟Ⅳ形成多条护套定位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护套定位通道呈上宽下窄状。通过护套自身重力作用下,护套能够由宽入窄地进入槽沟Ⅲ并嵌置在该槽沟Ⅲ的底端或者穿过该槽沟Ⅲ嵌套在插瓶针上。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基准定位板进行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后定位板进行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后垫板Ⅰ和气缸Ⅰ,所述后垫板Ⅰ与基准定位板固定连接,气缸Ⅰ通过设置在气缸Ⅰ内的气缸推杆Ⅰ与后垫板Ⅰ连接,在气缸Ⅰ以及气缸推杆Ⅰ驱动作用下,基准定位板能够沿着气缸推杆Ⅰ的前后伸缩移动方向上进行前后往复移动;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后垫板Ⅱ和气缸Ⅱ,所述后垫板Ⅱ与后定位板固定连接,气缸Ⅱ通过设置在气缸Ⅱ内的气缸推杆Ⅱ与后垫板Ⅱ连接,在气缸Ⅱ以及气缸推杆Ⅱ驱动作用下,后定位板能够沿着气缸推杆Ⅱ的前后伸缩移动方向上进行前后往复移动。
在启动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后,即开启气缸Ⅰ和气缸Ⅱ后,基准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相互靠拢并贴合后形成多条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或者基准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相互分开向着各自的固定座靠拢。
其中:在基准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相互靠拢并贴合后形成多条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主要是保证将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上的多个插瓶针的顶端部位进行导向或者定位在对应的护套定位通道的底部内,以便于由护套定位通道内自上而下嵌置进入的护套能够对准该插瓶针的顶端部位,从而准确地将护套嵌套进入插瓶针上。
作为优选,所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在第一定位板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槽,在第二定位板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齿槽,所述第一定位板上的多个第一齿槽与第二定位板上的多个第二齿槽相对设置形成多个用于固定夹持插瓶针的夹持齿槽对。
作为优选,所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内的多个夹持齿槽对位于护套定位装置内的多条护套定位通道向下延伸方向上,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在基准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相互靠拢并贴合后形成多条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时,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上的多个插瓶针的顶端部位进行导向或者定位在对应的护套定位通道的底部内。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还包括用于下压护套并夹紧到插瓶针上的下压护套装置,所述下压护套装置包括下压板、垫压板和下压气缸,下压板通过垫压板固定连接在下压气缸底端面上,在下压气缸以及下压气缸内设有的下压气缸推杆驱动作用下,下压板能够沿着下压气缸推杆的上下伸缩移动方向上进行上下往复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能够通过滑轨移动到下压护套装置的下方位置,在将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通过移动滑轨将嵌套有护套的多个插瓶针移动到下压护套装置的下方位置时,同时启动下压气缸,在下压气缸驱动垫压板和下压板向下移动过程中,下压板对已经嵌套在插瓶针上的护套进行适当地下压作用,以保证护套与插瓶针之间达到预设稳固地配合连接关系。然后在护套下压完成后,下压气缸的下压气缸推杆向上缩回,同时带动垫压板和下压板向上回复到原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能够有效地达到平稳、准确、高效、及时地将护套嵌套到插瓶针上;将多个护套沿着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而且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上的多个插瓶针的顶端部位进行导向或者定位在对应的护套定位通道的底部内,然后护套自上而下嵌置进入并同时对准插瓶针的顶端部位,从而准确地将护套嵌套进入插瓶针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装配装置结构简单,其操控过程简单明了,只需要驱动装置(即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带动基准定位板和后定位板相互靠拢并贴合后形成多条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完全避免了使用多种不同气缸(包括伸缩气缸、夹紧气缸)以及旋转、上升下降、夹紧松开等一些反复性精细化操作动作,有效地保证本实用新型中插瓶针与护套间的组装精准和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1中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基准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后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护套000,导向板320,槽沟Ⅱ330,下压护套装置600,下压板610,垫压板620,下压气缸630,基准定位板1100,槽沟Ⅲ1110,槽口Ⅲ1111,弧形状槽沟段Ⅲ1112,直线状槽沟段Ⅲ1113,固定连接孔Ⅲ1120,后定位板1200,槽沟Ⅳ1210,固定连接孔Ⅳ1220,第一驱动装置1120,后垫板Ⅰ1121,气缸推杆,气缸Ⅰ1122,气缸垂直固定板1123,加强筋板1124,气缸底座固定板1125,第二驱动装置1230,后垫板Ⅱ1231,气缸推杆,气缸Ⅱ1232,气缸垂直固定板1233,加强筋板1234,气缸底座固定板1235,第一定位板1300,第一齿槽1310,第二定位板1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左”、“右”、“Ⅰ”、“Ⅱ”、“Ⅲ”、“Ⅳ”、“顶”、“底”、“上”、“下”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的结构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包括用于将多个护套000同时进行定位的护套定位装置,用于将多个插瓶针夹持固定住的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用于驱动基准定位板1100进行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120,用于驱动后定位板1200进行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1230;以及用于下压护套000并夹紧到插瓶针上的下压护套装置600,护套定位装置能够将护套000嵌套到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内的插瓶针上。
如图1~3所示,所述护套定位装置包括基准定位板1100和后定位板1200,在基准定位板1100上并排设置有多条槽沟Ⅲ1110,在后定位板1200上并排设置有多条槽沟Ⅳ1210;槽沟Ⅲ1110包括弧形状槽沟段Ⅲ1112和直线状槽沟段Ⅲ1113,弧形状槽沟段Ⅲ1112向上延伸到槽沟Ⅲ1110顶端的槽口Ⅲ1111、并同时向上延伸到导向板320的槽沟Ⅱ330底端(详见图7所示)、直线状槽沟段Ⅲ1113向下延伸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而且弧形状槽沟段Ⅲ1112与直线状槽沟段Ⅲ1113相连通。
如图4所示,所述槽沟Ⅲ1110顶端的槽口Ⅲ1111是呈上宽下窄状的开口,具体地:该槽口Ⅲ1111可以是呈倒八字形敞口状或者圆弧形敞口状。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护套000平稳顺畅地沿着槽口Ⅲ1111进入到护套定位装置的槽沟Ⅲ1110内。在基准定位板1100上设有槽沟Ⅲ1110的所在侧面与在后定位板1200上设有槽沟Ⅳ1210的所在侧面相贴合时,所述基准定位板1100上的多条槽沟Ⅲ1110与所述后定位板1200上对应的多条槽沟Ⅳ1210形成多条护套定位通道。
如图3~4所示,所述护套定位通道呈上宽下窄状。通过护套000自身重力作用下,护套000能够由宽入窄地进入槽沟Ⅲ1110并嵌置在该槽沟Ⅲ1110的底端或者穿过该槽沟Ⅲ1110嵌套在插瓶针上。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120包括后垫板Ⅰ1121和气缸Ⅰ1122,所述后垫板Ⅰ1121与基准定位板1100固定连接,气缸Ⅰ1122通过设置在气缸Ⅰ1122内的气缸推杆Ⅰ与后垫板Ⅰ1121连接,在气缸Ⅰ1122以及气缸推杆Ⅰ驱动作用下,基准定位板1100能够沿着气缸推杆Ⅰ的前后伸缩移动方向上进行前后往复移动;第二驱动装置1230包括后垫板Ⅱ1231和气缸Ⅱ1232,所述后垫板Ⅱ1231与后定位板1200固定连接,气缸Ⅱ1232通过设置在气缸Ⅱ1232内的气缸推杆Ⅱ与后垫板Ⅱ1231连接,在气缸Ⅱ1232以及气缸推杆Ⅱ驱动作用下,后定位板1200能够沿着气缸推杆Ⅱ的前后伸缩移动方向上进行前后往复移动。
所述基准定位板1100上还设有若干个固定连接孔Ⅲ1120,将连接件Ⅲ嵌置在这些固定连接孔Ⅲ1120内并固定连接到后垫板Ⅰ1121上;气缸Ⅰ1122通过气缸垂直固定板1123与气缸底座固定板1125固定连接,且在气缸垂直固定板1123与气缸底座固定板1125之间安装有加强筋板1124。在后定位板1200上还设有若干个固定连接孔Ⅳ1220,将连接件Ⅳ嵌置在这些固定连接孔Ⅳ1220内并固定连接到后垫板Ⅱ1231上;气缸Ⅱ1232通过气缸垂直固定板1233与气缸底座固定板1235固定连接,而且气缸垂直固定板1233与气缸底座固定板1235之间安装有加强筋板1234。
在启动第一驱动装置1120和第二驱动装置1230后,即开启气缸Ⅰ1122和气缸Ⅱ1232后,基准定位板1100和后定位板1200相互靠拢并贴合后形成多条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或者基准定位板1100和后定位板1200相互分开向着各自的固定座靠拢。
其中:在基准定位板1100和后定位板1200相互靠拢并贴合后形成多条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主要是保证将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上的多个插瓶针的顶端部位进行导向或者定位在对应的护套定位通道的底部内,以便于由护套定位通道内自上而下嵌置进入的护套000能够对准该插瓶针的顶端部位,从而准确地将护套000嵌套进入插瓶针上。
如图1~3和图6所示,所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板1300和第二定位板1400,在第一定位板1300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槽1310,在第二定位板1400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齿槽,所述第一定位板1300上的多个第一齿槽1310与第二定位板1400上的多个第二齿槽相对设置形成多个用于固定夹持插瓶针的夹持齿槽对。
所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内的多个夹持齿槽对位于护套定位装置内的多条护套定位通道向下延伸方向上,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在基准定位板1100和后定位板1200相互靠拢并贴合后形成多条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时,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上的多个插瓶针的顶端部位进行导向或者定位在对应的护套定位通道的底部内。
所述下压护套装置600包括下压板610、垫压板620和下压气缸630,下压板610通过垫压板620固定连接在下压气缸630底端面上,在下压气缸630以及下压气缸630内设有的下压气缸630推杆驱动作用下,下压板610能够沿着下压气缸630推杆的上下伸缩移动方向上进行上下往复移动。
所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能够通过滑轨移动到下压护套装置600的下方位置,在将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通过移动滑轨将嵌套有护套000的多个插瓶针移动到下压护套装置600的下方位置时,同时启动下压气缸630,在下压气缸630驱动垫压板620和下压板610向下移动过程中,下压板610对已经嵌套在插瓶针上的护套000进行适当地下压作用,以保证护套000与插瓶针之间达到预设稳固地配合连接关系。然后在护套000下压完成后,下压气缸630的下压气缸630推杆向上缩回,同时带动垫压板620和下压板610向上回复到原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护套000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能够有效地达到平稳、准确、高效、及时地将护套000嵌套到插瓶针上;将多个护套000沿着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而且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上的多个插瓶针的顶端部位进行导向或者定位在对应的护套定位通道的底部内,然后护套000自上而下嵌置进入并同时对准插瓶针的顶端部位,从而准确地将护套000嵌套进入插瓶针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装配装置结构简单,其操控过程简单明了,只需要驱动装置(即第一驱动装置1120和第二驱动装置1230带动基准定位板1100和后定位板1200相互靠拢并贴合后形成多条上宽下窄状的护套定位通道;完全避免了使用多种不同气缸(包括伸缩气缸、夹紧气缸)以及旋转、上升下降、夹紧松开等一些反复性精细化操作动作,有效地保证本实用新型中插瓶针与护套000之间的组装精准和高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套定位装置和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护套定位装置能够将护套嵌套到夹持固定在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内的插瓶针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定位装置包括基准定位板(1100)和后定位板(1200),在基准定位板(1100)上并排设置有多条槽沟Ⅲ(1110),在后定位板(1200)上并排设置有多条槽沟Ⅳ(1210);槽沟Ⅲ(1110)包括弧形状槽沟段Ⅲ(1112)和直线状槽沟段Ⅲ(1113),弧形状槽沟段Ⅲ(1112)向上延伸到槽沟Ⅲ(1110)顶端的槽口Ⅲ(1111),直线状槽沟段Ⅲ(1113)向下延伸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而且弧形状槽沟段Ⅲ(1112)与直线状槽沟段Ⅲ(111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沟Ⅲ(1110)顶端的槽口Ⅲ(1111)是呈上宽下窄状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准定位板(1100)上设有槽沟Ⅲ(1110)的所在侧面与在后定位板(1200)上设有槽沟Ⅳ(1210)的所在侧面相贴合时,所述基准定位板(1100)上的多条槽沟Ⅲ(1110)与所述后定位板(1200)上对应的多条槽沟Ⅳ(1210)形成多条护套定位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定位通道呈上宽下窄状。
6.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基准定位板(1100)进行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1120),以及用于驱动后定位板(1200)进行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1230);
第一驱动装置(1120)包括后垫板Ⅰ(1121)和气缸Ⅰ(1122),所述后垫板Ⅰ(1121)与基准定位板(1100)固定连接,气缸Ⅰ(1122)通过设置在气缸Ⅰ(1122)内的气缸推杆Ⅰ与后垫板Ⅰ(1121)连接,在气缸Ⅰ(1122)以及气缸推杆Ⅰ驱动作用下,基准定位板(1100)能够沿着气缸推杆Ⅰ的伸缩移动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第二驱动装置(1230)包括后垫板Ⅱ(1231)和气缸Ⅱ(1232),所述后垫板Ⅱ(1231)与后定位板(1200)固定连接,气缸Ⅱ(1232)通过设置在气缸Ⅱ(1232)内的气缸推杆Ⅱ与后垫板Ⅱ(1231)连接,在气缸Ⅱ(1232)以及气缸推杆Ⅱ驱动作用下,后定位板(1200)能够沿着气缸推杆Ⅱ的伸缩移动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板(1300)和第二定位板(1400),在第一定位板(1300)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齿槽(1310),在第二定位板(1400)上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齿槽,所述第一定位板(1300)上的多个第一齿槽(1310)与第二定位板(1400)上的多个第二齿槽相对设置形成多个用于固定夹持插瓶针的夹持齿槽对。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内的多个夹持齿槽对位于护套定位装置内的多条护套定位通道向下延伸方向上。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压紧护套的下压护套装置(600),所述下压护套装置(600)包括下压板(610)、垫压板(620)和下压气缸(630),下压板(610)通过垫压板(620)固定连接在下压气缸(630)底端面上,在下压气缸(630)以及下压气缸(630)内设有的下压气缸(630)推杆驱动作用下,下压板(610)能够沿着下压气缸(630)推杆的上下伸缩移动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瓶针定位夹持装置能够通过滑轨移动到下压护套装置(600)的下方位置。
CN201620774620.5U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Active CN205914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4620.5U CN205914977U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74620.5U CN205914977U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14977U true CN205914977U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2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74620.5U Active CN205914977U (zh) 2016-07-20 2016-07-20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149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1444A (zh) * 2016-07-20 2016-10-26 梁启明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1444A (zh) * 2016-07-20 2016-10-26 梁启明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8049A (zh) 一种输液器上端连线自动组装机
CN105710525B (zh) 梳柄自动装配焊接机
CN209532587U (zh) 一种穿刺针组装机的护套和针座的组装结构
CN110787343B (zh) 一种用于输液瓶、输液器和输液针头的自动化分离装置
CN205914977U (zh)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CN104783811A (zh) 用于采血仪的自动刺塞器及具有该自动刺塞器的采血仪
CN105151351A (zh) 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的装袋装置
CN109859907A (zh) 防火阻燃电缆在线生产检测标识装置及标识方法
CN112009753A (zh) 一种树主杆上料和封线装置及仿真圣诞树生产设备
CN106064296B (zh) 一种上针机构
CN205915693U (zh) 一种静脉针导管与针柄的组装装置
CN106041444A (zh) 一种护套与插瓶针的装配装置
CN106052928A (zh) 一种静脉针导管拉力检测装置
KR101523360B1 (ko) 모터 코어의 코일 인서팅 장치
CN215824742U (zh) 一种防止注射器钢针刺破保护套装置
CN206643581U (zh) 用于钻夹头自动化组装的夹爪装入装置
CN207915902U (zh) 一种全自动排针设备
CN204708859U (zh) 用于采血仪的自动刺塞器及具有该自动刺塞器的采血仪
CN212368956U (zh) 成像导管装配时使用的光纤和空心管的固定装置
CN106695317A (zh) 塑钢针自动组装装置
CN205914991U (zh) 一种母针基与导管装配装置
CN106941236A (zh) 线缆连接器外盖组装装置
CN208412371U (zh) 一种导管的卷绕机构
CN205914978U (zh) 一种静脉针的针柄出料装置
CN207456884U (zh) 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呼吸室内培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