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93519U - 柔性不褪色纤维 - Google Patents

柔性不褪色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93519U
CN205893519U CN201620696753.5U CN201620696753U CN205893519U CN 205893519 U CN205893519 U CN 205893519U CN 201620696753 U CN201620696753 U CN 201620696753U CN 205893519 U CN205893519 U CN 2058935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ort
staple
fibre
fiber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6967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朝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ji Xinsiwei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ji Xinsiwei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ji Xinsiwei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ji Xinsiwei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6967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935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935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935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就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柔性不褪色纤维,在不影响纤维自身性能的前提下,提出了使其不褪色的方案,尤其适用于棉型纤维。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柔性不褪色纤维,由棉型纤维短纤纺成,所述单根棉型纤维短纤长度为18‑20mm,每根棉型纤维短纤两端都设有卷曲部,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经过加捻绞紧后,相邻的棉型纤维短纤的卷曲部缠绕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设置了卷曲部,在纤维制成的织品揉搓时能通过卷曲部结合处分散一定的力,在不影响洗涤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对纤维表面的摩擦,同等条件下降低了褪色的可能,从而提高产品的色牢度。而且卷曲部的设计导致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中类似产品相比更为柔软。

Description

柔性不褪色纤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纤维,尤其涉及柔性不褪色纤维。
背景技术
色牢度是纺织品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变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在之前通常认为提高光照色牢度的措施,合理选用染料,在提高日晒牢度方面,染料的选择是关键。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的研究也对染色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201210492533.7的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可降解共聚酯聚合长丝成品面料制造方法》中就公开了一种含共聚酯纤维的织物,该发明的织物中至少一种为含2‐甲基‐1,3‐丙二醇结构的共聚酯纤维,共聚酯纤维占整个织物的重量百分比为20~100%,织物上的染料含量超过1%,染色牢度达到4级以上。该实用新型的织物的染色性能好、耐热性高、染色牢度好、且对环境污染小,可广泛应用于服装领域,装饰领域和产业领域。
虽然通过纤维的改性能提高色牢度,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还是希望通过纤维结构的改变而不是材质的改变来提高纤维的色牢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就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柔性不褪色纤维,在不影响纤维自身性能的前提下,提出了使其不褪色的方案,尤其适用于棉型纤维。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柔性不褪色纤维,由棉型纤维短纤纺成,所述单根棉型纤维短纤长度为18‐20mm,每根棉型纤维短纤两端都设有卷曲部,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经过加捻绞紧后,相邻的棉型纤维短纤的卷曲部缠绕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的纤度为1‐1.2旦。这样的纤度能保证成品的柔软性。
优选的,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的每端卷曲部长度为棉型纤维短纤总长度的1/20。过短的卷曲部影响相邻卷曲部之间的缠绕效果,而太长的卷曲部则会喧宾夺主,减少纤维本体的利用率。
优选的,棉型纤维短纤本体和卷曲部之间设有缩紧段。这样的结构确保长时间使用后卷曲部和纤维本体之间的牢固度,避免卷曲部被扯断。
优选的,所述棉型纤维短纤外侧设有30um‐50um厚的附着剂层。这样的附着剂层也能避免染料直接和外界接触,提高纤维的色牢度。
优选的,所述附着剂层为磷酸酯层。这是较为常见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附着剂层为高保湿凝胶层。这样的结构还能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这样的结构由于设置了卷曲部,在纤维制成的织品揉搓时能通过卷曲部结合处分散一定的力,在不影响洗涤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对纤维表面的摩擦,同等条件下降低了褪色的可能,从而提高产品的色牢度。而且卷曲部的设计导致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中类似产品相比更为柔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柔性不褪色纤维的单根纤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柔性不褪色纤维,由棉型纤维短纤纺成,所述单根棉型纤维短纤长度为18‐20mm,每根棉型纤维短纤两端都设有卷曲部2,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经过加捻绞紧后,相邻的棉型纤维短纤的卷曲部2缠绕在一起。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的纤度为1‐1.2旦。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的每端卷曲部2长度为棉型纤维短纤总长度的1/20。棉型纤维短纤本体1和卷曲部2之间设有缩紧段。所述棉型纤维短纤外侧设有30um‐50um厚的附着剂层。所述附着剂层为磷酸酯层。所述附着剂层为高保湿凝胶层。
在生产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纤维需要通过专用的加工设备来控制卷曲部2的结构。通常采用拉伸加烘烤的方式来成型,成型染色后再设置附着剂层来提高色牢度。
通过这样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和现有技术纤维类似。但是在洗涤过程中,由于卷曲部2的作用,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纤维表面的施力,减少褪色的可能。长期使用后,纤维本体也不易褪色。
和现有技术相比,产品的表面光洁度不如现有的织物,但是制成的织品的整体柔软度和色牢度要远远大于现有技术中的织品。

Claims (7)

1.柔性不褪色纤维,由棉型纤维短纤纺成,其特征在于:单根棉型纤维短纤长度为18-20mm,每根棉型纤维短纤两端都设有卷曲部(2),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经过加捻绞紧后,相邻的棉型纤维短纤的卷曲部(2)缠绕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不褪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的纤度为1-1.2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不褪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型纤维短纤的每端卷曲部(2)长度为棉型纤维短纤总长度的1/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柔性不褪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棉型纤维短纤本体(1)和卷曲部(2)之间设有缩紧段。
5.根据权利要求1-4其中任一所述柔性不褪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棉型纤维短纤外侧设有30um-50um厚的附着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柔性不褪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剂层为磷酸酯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柔性不褪色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剂层为高保湿凝胶层。
CN201620696753.5U 2016-06-29 2016-06-29 柔性不褪色纤维 Active CN2058935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6753.5U CN205893519U (zh) 2016-06-29 2016-06-29 柔性不褪色纤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696753.5U CN205893519U (zh) 2016-06-29 2016-06-29 柔性不褪色纤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93519U true CN205893519U (zh) 2017-01-18

Family

ID=57771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96753.5U Active CN205893519U (zh) 2016-06-29 2016-06-29 柔性不褪色纤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935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7490A (zh) 全棉纱卡织物深色涂料染色方法
JP6196654B2 (ja) 環境に優しいデニム生地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ライン
CN101899788A (zh) 一种改性聚酯/羊毛混纺织物一浴染色的方法
CN104631127A (zh) 纺织品防起球整理方法
CN103866471A (zh) 一种新型舒适弹性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CN109137565A (zh) 一种锦纶织带的酸性染料连续轧染方法
CN103276607A (zh) 全涤家用毛毯低温常压环保型印花工艺
CN111118724B (zh) 一种再生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18405B (zh) 玉米纤维与竹纤维混纺针织面料
CN102501482A (zh) 一种新型衬衫面料
CN108867104A (zh) 一种棉涤混纺面料的同浆转移印花方法
CN205893519U (zh) 柔性不褪色纤维
CN106758155A (zh) 一种衬衫的阻燃透气型免烫整理液及其整理方法
CN203295720U (zh) 半精纺羊毛纱线
CN100999848A (zh) 羊毛与改性涤纶混纺呢绒面料及其工艺
CN209666510U (zh) 一种防水长寿命双层植绒面料
CN107604711A (zh) 一种棉纤维连续染色方法
CN105821563B (zh) 一种苎麻花式色织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10258057A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浆染工艺
CN210420324U (zh) 一种多组分纤维混色色纺纱线
CN102877177A (zh) 一种锦纶、粘胶纤维和铜氨纤维混纺纱
CN113930880A (zh) 一种赛络纺轻薄羊绒面料的加工工艺
CN110106718B (zh) 一种双色效应经编绒类织物的制备方法
CN104233550B (zh) 一种稀土光致变色的闪色喷气涡流纱加工方法
CN203776172U (zh) 本白针织内衣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