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82982U - 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82982U
CN205882982U CN201620755080.6U CN201620755080U CN205882982U CN 205882982 U CN205882982 U CN 205882982U CN 201620755080 U CN201620755080 U CN 201620755080U CN 205882982 U CN205882982 U CN 205882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extension
housing
driving moto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550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振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bi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bi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bi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bi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82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82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罩体与电机壳体之间形成有冷却流路,从而能够有效冷却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其具有成型成一侧闭合且另一侧开放的壳体延长部;电机罩体,其具有闭合壳体延长部的另一侧的内部安装部及在内部安装部的外廓相隔地包围壳体延长部的罩体延长部;多个壳体流路凸起,其沿壳体延长部的外周面的圆周相隔地一体形成于外周面;以及,多个罩体流路凸起,其沿罩体延长部的内周面的圆周相隔地一体形成于内周面,并且相隔配置在壳体流路凸起之间构成锯齿排列形状。壳体延长部与罩体延长部之间形成通过壳体流路凸起与罩体流路凸起沿电机壳体的圆周方向延伸成锯齿形状的冷却流路。

Description

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罩体与电机壳体之间形成有冷却流路,从而能够有效冷却驱动电机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的驱动需要大功率的驱动电机。
这种驱动电机如图1所示,由连接于轴1的转子总成2、配置成包围所述转子总成2的固定的定子总成3、结合于定子总成3的电机壳体4及结合于所述电机壳体4的电机罩体5构成。
为驱动上述大功率的驱动电机而施加电源的情况下,轴1及转子总成2通过所述定子总成3发生的磁力,在被轴1支撑的状态下高速旋转。
另外,目前的驱动电机冷却结构是为了提高驱动电机的输出密度而利用风进行冷却的风冷型或通过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水冷型。
其中,冷却方式为水冷式的情况下需要形成用于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流路,形成这种冷却流路的方式通常采用压铸方式与芯子方式。
此处,以压铸方式制造冷却流路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设计成成型电机壳体与电机罩体后能够移出模具的结构,因此难以在以压铸方式生产的电机壳体与电机罩体之间形成复杂的冷却流路。
另外,芯子方式是指为了在电机壳体4及电机罩体5之间形成冷却流路而制造独立于电机壳体4与电机罩体5的芯子,然后向电机壳体4及电机罩体5之间夹入所述芯子的方式。
为形成冷却流路而以芯子方式制造的情况下,虽然能够通过芯子形成冷却流路,但具有芯子制造费用或模具投资费用等增大的问题。
由于这种问题,目前的压铸方式形成单纯的冷却流路,冷却效率不高。
因此,本领域在探索能够使冷却水有效冷却驱动电机,能够节省驱动电机制造费用或模具投资费用等的方案,但目前为止还没得到满意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水能够均匀地冷却驱动电机的内部,能够解决驱动电机的制造费用或模具投资费用等增大的问题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
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其具有成型成一侧闭合且另一侧开放的壳体延长部;电机罩体,其具有闭合所述壳体延长部的另一侧的内部安装部及在所述内部安装部的外廓相隔地包围所述壳体延长部的罩体延长部;多个壳体流路凸起,其沿所述壳体延长部的外周面的圆周相隔地一体形成于所述外周面;以及,多个罩体流路凸起,其沿所述罩体延长部的内周面的圆周相隔地一体形成于所述内周面,并且相隔配置在所述壳体流路凸起之间构成锯齿排列形状。
所述壳体延长部与所述罩体延长部之间形成有冷却流路,所述冷却流路通过所述壳体流路凸起与所述罩体流路凸起沿所述电机壳体的圆周方向延伸成锯齿形状。
所述壳体流路凸起与所述罩体流路凸起是另一侧端部比一侧端部宽的梯形。
所述电机壳体包括:壳体头部,其外径大于所述壳体延长部的外径,一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延长部的闭合的一侧。
所述电机壳体还包括:外部安装部,其闭合所述电机罩体的一侧。
所述外部安装部是形成于所述壳体头部的外缘方向另一侧面的槽形状。
所述电机罩体包括:罩体头部,其外径等于所述罩体延长部的外径,一体形成于所述内部安装部及所述罩体延长部的闭合的另一侧。
所述内部安装部是形成于所述罩体头部的一侧面的槽形状。
所述壳体头部的中心部与所述罩体头部的中心部形成有支撑轴的支撑孔。
所述支撑孔设置有支撑所述轴使得能够旋转的轴承。
所述壳体流路凸起的长度小于所述壳体延长部的长度,所述罩体流路凸起的长度小于所述罩体延长部的长度。
所述壳体流路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壳体流路凸起之间的相隔距离,所述罩体流路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罩体流路凸起之间的相隔距离。
所述罩体延长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向所述壳体延长部与所述罩体延长部之间流入冷却水的冷却水流入口。
所述罩体延长部的外周面还形成有冷却水排出口,所述冷却水排出口向所述电机罩体的外部排出通过所述冷却水流入口流入所述壳体延长部与所述罩体延长部之间并向圆周方向流动的冷却水。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具有形成于壳体延长部与罩体延长部之间且用于冷却水沿着壳体流路凸起与罩体流路凸起向电机壳体的圆周方向流动的冷却流路,因此能够有效冷却所述驱动电机。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从壳体流路凸起的一端到另一端方向的长度小于壳体延长部的长度,从罩体流路凸起的一端到另一端方向的长度小于罩体延长部的长度,因此冷却水能够在电机壳体与电机罩体之间顺畅地流动。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壳体流路凸起的宽度小于壳体流路凸起之间的相隔距离,罩体流路凸起的宽度小于罩体流路凸起之间的相隔距离,因此壳体流路凸起与罩体流路凸起之间能够形成冷却流路。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形成冷却流路的壳体流路凸起一体形成于壳体延长部且罩体流路凸起一体形成于罩体延长部以形成冷却流路,因此能够节省目前的芯子制造费用或模具投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基于现有技术的驱动电机的剖面图;
图2为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驱动电机的立体图;
图3为显示沿图2所示A-A切开的剖面图;
图4为显示图2所示驱动电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显示图2所示驱动电机内部的冷却水流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机壳体 110:壳体头部
111:支撑孔 120:外部安装部
130:壳体延长部 131:壳体流路凸起
132:容纳空间部 200:电机罩体
210:罩体头部 220:内部安装部
230:罩体延长部 231:罩体流路凸起
240:冷却水流入口 250:冷却水排出口
300:冷却流路 400:轴
500:转子总成 600:定子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及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便可明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及实现方法。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而是以不同的多种形态实现,本实施例只是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更加完整,使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由技术方案的范畴定义。另外,本说明书中所采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定。本说明书中若句子中未特别言及,单数型还包括复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包括(comprises)”及/或“包含的(comprising)”,是指言及的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及/或元件不排除存在或追加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动作及/或元件。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包括对定子总成600中发生的涡流损耗引起的驱动电机的发热进行冷却的装置。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电机壳体100、电机罩体200、轴400、转子总成500、定子总成600。
电机壳体100成型成一侧闭合且另一侧开放。
并且,电机壳体100是其内部能够容纳转子总成500及定子总成600的本体。
电机壳体100的内部容纳转子总成500及定子总成600,因此能够在受到外部冲击时保护转子总成500及定子总成600。
这种电机壳体100包括壳体头部110、外部安装部120及壳体延长部130。
壳体头部110为圆板形状,其外径大于壳体延长部130的外径,一体形成于壳体延长部130的一侧。
因此,壳体头部110能够闭合电机壳体100的一侧。
并且,由于电机壳体100的一侧闭合,因此转子总成500及定子总成600无法从电机壳体100的内部向一侧方向的外部脱落。
壳体头部110的中心部形成有支撑轴400使得能够旋转的轴承及供设置该轴承的支撑孔111。
轴400在支撑孔111及轴承的支撑下能够在壳体头部110旋转。
外部安装部120闭合电机罩体200的一侧,是形成于壳体头部110的外缘方向另一侧面的槽形状。
外部安装部120结合于电机罩体200的罩体延长部230一端。
因此,电机罩体200能够容易结合到壳体头部110。
壳体延长部130为圆筒形状,外径小于壳体头部110的外径。
壳体延长部130的一侧一体形成于壳体头部110的一面,因此被壳体头部110闭合,另一侧开放。
壳体延长部130为圆筒形状,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部132。
因此,由于壳体延长部130的另一侧开放,因此转子总成500及定子总成600容易通过壳体延长部130的另一侧容纳于容纳空间部132。
并且,由于壳体延长部130的一侧闭合,因此容纳于容纳空间部132的转子总成500及定子总成600无法向壳体延长部130的一侧方向外部脱落。
这种壳体延长部130包括壳体流路凸起131。
沿壳体延长部130的外周面相隔地形成有多个壳体流路凸起131。
更具体来讲如图4所示,壳体流路凸起131的宽度R1小于彼此相隔的壳体流路凸起131之间的相隔距离R2。
因此,相隔的各壳体流路凸起131之间形成大于壳体流路凸起131的 宽度R1的空间。
并且,后续将要说明的罩体流路凸起231容易配置在彼此相隔的壳体流路凸起131之间。
另外,如图3所示,壳体流路凸起131的轴方向的长度L1小于壳体延长部130的长度L2。
更具体来讲,壳体流路凸起131的一端与壳体头部110的另一面一体形成。
并且,壳体流路凸起131的另一端与壳体延长部130的另一端部相隔。
由于壳体流路凸起131的另一端未到壳体延长部130的另一端部,因此壳体流路凸起131的另一端与罩体头部210的一面之间形成冷却流路300使得冷却水能够容易流动。
电机罩体200的另一侧闭合且一侧开放,闭合电机壳体100的另一侧,即壳体延长部130的另一侧。
由于电机罩体200闭合壳体延长部130的另一侧,因此防止容纳于壳体延长部130的容纳空间部132的转子总成500及定子总成600从电机壳体100的内部向另一侧方向的外部脱落。
这种电机罩体200包括罩体头部210、内部安装部220、罩体延长部230。
罩体头部210为圆板形状,形成于电机罩体200的另一侧。
更具体来讲,罩体头部210具有与罩体延长部230的外径相同的外径,一体形成于内部安装部220及罩体延长部230的闭合的另一侧。
因此,罩体头部210起到闭合电机罩体200的另一侧的作用。
罩体头部210的中心部形成有支撑轴400使得能够旋转的轴承及供设置该轴承的支撑孔111。
支撑孔111能够以轴承为介质支撑轴400使得能够在罩体头部210旋转。
内部安装部220闭合壳体延长部130,是形成于罩体头部210一侧面的槽形状。
内部安装部220结合于电机壳体100的壳体延长部130的另一端。
壳体延长部130的另一端安装于内部安装部220,因此壳体延长部130 被罩体头部210闭合。
内部安装部220如上形成于罩体头部210,因此容易将电机壳体100结合在电机罩体200上。
罩体延长部230的外径等于罩体头部210的外径。
罩体延长部230从内部安装部220的外廓向一侧方向延长。
罩体延长部230的一侧为开放的圆筒形状。
罩体延长部230的另一侧一体形成于罩体头部210的一面,因此被罩体头部210闭合。
罩体延长部230从内部安装部220的外廓以相隔状态包围壳体延长部130。
因此,壳体延长部130与罩体延长部230之间形成空间。
另外,罩体延长部230的外周面形成有向壳体延长部130与罩体延长部230之间流入冷却水的冷却水流入口240。
并且,冷却水流入口240附近配置冷却水排出口250,冷却水排出口250能够将流入壳体延长部130与罩体延长部230之间并向圆周方向流动的冷却水排出到电机罩体200的外部。
因此,冷却水流入口240能够容易向壳体延长部130与罩体延长部230之间流入冷却水。
并且,冷却水排出口250能够容易将向电机壳体100的圆周方向流动的冷却水排出到驱动电机的外部。
这种罩体延长部230包括罩体流路凸起231。
沿着罩体延长部230的内周面圆周具有多个彼此相隔且一体形成的罩体流路凸起231。
更具体来讲如图4所示,罩体流路凸起231的宽度R3小于相隔的罩体流路凸起231之间的相隔距离R4。
因此,相隔的罩体流路凸起231之间形成大于罩体流路凸起231的宽度R3的空间。
并且,壳体流路凸起131容易配置在相隔的罩体流路凸起231之间构成锯齿排列形状。
另外,如图3所示,罩体流路凸起231的轴方向的长度L3小于罩体 延长部230的长度L4。
由于具有这种长度差,因此罩体流路凸起231与壳体头部110之间形成冷却流路300使得冷却水能够容易流动。
另外,优选的是壳体流路凸起131或罩体流路凸起231是另一侧端部比一侧端部宽的梯形。
具有这种梯形的壳体流路凸起131或罩体流路凸起231能够使冷却流路300构成锯齿形状。
因此,流入电机壳体100与电机罩体200之间的冷却水能够沿冷却流路300顺畅地流动,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冷却驱动电机。
即,冷却流路300在壳体延长部130与罩体延长部230之间通过壳体流路凸起131与罩体流路凸起231沿电机壳体100的圆周方向延伸成锯齿形状。
轴400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头部110与罩体头部210的支撑孔111。
在定子总成600接入电源的情况下,轴400在定子总成600与转子总成500的相互作用下随转子总成500一起旋转。
定子总成600安装于电机壳体100的内周面,通过产生磁场形成转子系,转子总成500安装于轴400,通过与定子总成600之间的相互作用旋转驱动,这是公知技术,为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省略具体说明。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的冷却。
如图5所示,冷却水通过形成于罩体延长部230的外周面的冷却水流入口240流入罩体延长部230与壳体延长部130之间。
向壳体延长部130与罩体延长部230之间流入的冷却水沿罩体流路凸起231向罩体流路凸起231的末端部与壳体头部110之间流动。
然后,冷却水沿壳体流路凸起131向壳体流路凸起131的末端部与罩体头部210之间流动。
冷却水重复这种流动,沿着壳体流路凸起131与罩体流路凸起231以锯齿形状流动。
另外,壳体流路凸起131的表面接触罩体延长部230的内周面。
并且,罩体流路凸起231的表面接触壳体延长部130的外周面。
因此,防止冷却水向壳体流路凸起131的表面与罩体延长部230的内 周面之间及罩体流路凸起231的表面与壳体延长部130的外周面之间流动。
因此,冷却水的流动不会出现混乱,能够沿着壳体流路凸起131与罩体流路凸起231以锯齿形状流动。
向罩体延长部230与壳体延长部130之间流入的冷却水沿着通过形成于罩体延长部230内周面的罩体流路凸起231及形成于壳体延长部130的外周面的壳体流路凸起131形成的冷却流路300,向电机壳体100的圆周方向流动。
这种多个壳体流路凸起131与多个罩体流路凸起231彼此配置成锯齿形状。
因此,向壳体延长部130与罩体延长部230之间流入的冷却水能够沿着配置成锯齿形状的壳体流路凸起131与罩体延长部230均匀地流向壳体延长部130的一端与另一端方向。
流入电机壳体100与电机罩体200之间的冷却水能够沿着冷却流路300更顺畅地流动。
然后,在电机壳体100与电机罩体200之间流动的冷却水通过位于罩体延长部230的外周面且与冷却水流入口240相邻的冷却水排出口250排出。
另外,冷却水流入口240与冷却水排出口250之间形成隔板(未示出)。
隔板阻断冷却水流入口240与冷却水排出口250之间出现冷却水的流动。
因此,隔板阻断通过冷却水流入口240流入的冷却水直接通过冷却水排出口250排出,阻断应该通过冷却水排出口250排出的冷却水重新沿着电机壳体100的外周面流动。
因此,低温的冷却水能够在电机壳体100的外周面均匀地流动,防止在电机壳体100的外周面流动的过程中温度上升的冷却水重复地在电机壳体100的外周面流动而不是从冷却水排出口250排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具有形成于壳体延长部130与罩体延长部230之间且用于冷却水沿着壳体流路凸起131与罩体流路凸起231向电机壳体100的圆周方向流动的冷却流路300,因此能够有效冷却驱动电机。
并且,从壳体流路凸起131的一端到另一端方向的长度L1小于壳体延长部130的长度L2,从罩体流路凸起231的一端到另一端方向的长度L3小于罩体延长部230的长度L4,因此冷却水能够在电机壳体100与电机罩体200之间顺畅地流动。
并且,壳体流路凸起131的宽度R1小于壳体流路凸起131之间的相隔距离R2,罩体流路凸起231的宽度R3小于罩体流路凸起231之间的相隔距离R4,因此壳体流路凸起131与罩体流路凸起231之间能够形成冷却流路300。
形成冷却流路的壳体流路凸起131一体形成于壳体延长部130且罩体流路凸起231一体形成于罩体延长部230以形成冷却流路,因此能够节省目前的芯子制造费用或模具投资费用。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任意变形实施。

Claims (14)

1.一种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壳体,其具有成型成一侧闭合且另一侧开放的壳体延长部;
电机罩体,其具有闭合所述壳体延长部的另一侧的内部安装部及在所述内部安装部的外廓相隔地包围所述壳体延长部的罩体延长部;
多个壳体流路凸起,其沿所述壳体延长部的外周面的圆周相隔地一体形成于所述外周面;以及
多个罩体流路凸起,其沿所述罩体延长部的内周面的圆周相隔地一体形成于所述内周面,并且相隔配置在所述壳体流路凸起之间构成锯齿排列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延长部与所述罩体延长部之间形成有冷却流路,所述冷却流路通过所述壳体流路凸起与所述罩体流路凸起沿所述电机壳体的圆周方向延伸成锯齿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流路凸起与所述罩体流路凸起是另一侧端部比一侧端部宽的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包括:
壳体头部,其外径大于所述壳体延长部的外径,一体形成于所述壳体延长部的闭合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还包括:
外部安装部,其闭合所述电机罩体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安装部是形成于所述壳体头部的外缘方向另一侧面的槽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体包括:
罩体头部,其外径等于所述罩体延长部的外径,一体形成于所述内部安装部及所述罩体延长部的闭合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安装部是形成于所述罩体头部的一侧面的槽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头部的中心部与所述罩体头部的中心部形成有支撑轴的支撑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孔设置有支撑所述轴使得能够旋转的轴承。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流路凸起的长度小于所述壳体延长部的长度,
所述罩体流路凸起的长度小于所述罩体延长部的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流路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壳体流路凸起之间的相隔距离,
所述罩体流路凸起的宽度小于所述罩体流路凸起之间的相隔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延长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向所述壳体延长部与所述罩体延长部之间流入冷却水的冷却水流入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延长部的外周面还形成有冷却水排出口,所述冷却水排出口向所述电机罩体的外部排出通过所述冷却水流入口流入所述壳体延长部与所述罩体延长部之间并向圆周方向流动的冷却水。
CN201620755080.6U 2015-07-24 2016-07-18 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 Active CN2058829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05281A KR102490601B1 (ko) 2015-07-24 2015-07-24 냉각구조 일체형 구동모터
KR10-2015-0105281 2015-07-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82982U true CN205882982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55080.6U Active CN205882982U (zh) 2015-07-24 2016-07-18 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490601B1 (zh)
CN (1) CN2058829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1811A (zh) * 2017-09-19 2018-02-09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笼型异步感应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661027B1 (en) * 2018-11-29 2022-01-05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Stator housing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electric machine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DE102019218654A1 (de) * 2019-11-29 2021-06-02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0075A (ja) * 2006-06-09 2007-12-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液冷式電動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087358A (ko) * 2012-12-28 2014-07-09 주식회사 효성 수냉식 전동기의 프레임장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1811A (zh) * 2017-09-19 2018-02-09 哈尔滨理工大学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的笼型异步感应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11865A (ko) 2017-02-02
KR102490601B1 (ko) 2023-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882982U (zh) 冷却结构一体型驱动电机
CN104412490B (zh) 电动机
CN100472073C (zh) 风扇组件
CN103069693B (zh) 旋转电机的壳体
JP5448537B2 (ja) 車両駆動用モータ
CN101171736B (zh) 电机
CN103415982A (zh) 电机
CN103516129B (zh) 电机
JP6295726B2 (ja) 電動機
CN104638838A (zh) 具有集成到壳体中的冷却通道的电机
CN102758780A (zh) 离心风扇
CN106992632A (zh) 壳内循环风冷外转子无刷直流电动机
JP2011101584A (ja) 電気機械装置用の冷却装置、電気機械装置、及び自動車
CN210517975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双循环水冷机壳
JP2017093207A (ja) 回転電機
JP2860036B2 (ja) 外被冷却形回転電機
CN105684276A (zh) 驱动装置
CN109904985A (zh) 一种内置散热的无铁芯盘式电机
CN103414279A (zh) 一种紧凑型发电机
CN202737671U (zh) 封闭冷却结构盘式永磁电动机
CN207339512U (zh) 一种分体式且带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机
KR102053020B1 (ko) 차량용 쿨링팬 모터
CN206302259U (zh) 空空冷却型箱式变频电机
CN205791962U (zh) 带水冷结构的电机机壳
CN206195518U (zh) 一种电机转子及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