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72176U - 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72176U
CN205872176U CN201620896964.3U CN201620896964U CN205872176U CN 205872176 U CN205872176 U CN 205872176U CN 201620896964 U CN201620896964 U CN 201620896964U CN 205872176 U CN205872176 U CN 205872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device
differential drive
differential
mounting seat
sl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8969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赛世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kui Eag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Wei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赛世栋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赛世栋 filed Critical 赛世栋
Priority to CN2016208969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72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72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72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滑板、车架、差速驱动装置,车架分别安装在所述滑板两端部底面上,差速驱动装置安装在车架上,差速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和差速器;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差速器旋转,位于差速器两端的输出轴上分别固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筒壁对称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分别滑动安装滑动装置,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装置活动连接,车轮的轮轴上固接有第二套筒,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通过第二固定轴活动连接。本产品利用差速器及输出轴驱动车轮,在转弯时,能够使内、外两侧车轮能够产生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达到平稳过弯、安全行驶的目的。

Description

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是利用电力驱动的滑板车。目前市场上电动滑板车一般有三轮滑板车和四轮滑板车,四轮滑板车的前后两端各设有两个车轮,滑行时四个车轮与地面接触,具有较佳的平稳定。
当前,市面上的电动滑板车主要依靠滑板桥体PU(聚氨酯)块来达到转向目的,导致电动公路滑板车的转弯操控不灵活,只能在平缓路面行驶。而且,由于电动滑板车的电驱特性,速度会较普通滑板有很大提高,但是速度过快导致转弯不灵活,易造成安全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具有较佳平稳性,又具有较佳骑行灵活性的电动滑板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已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包括:
滑板,用于支撑人体;
车架,分别安装在所述滑板两端部底面上;
差速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差速驱动装置两端部分别通过传动轴与车轮的轮轴活动连接,用以驱动车轮旋转;所述差速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和差速器;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差速器旋转,
位于所述差速器两端的输出轴上分别固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对称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分别滑动安装滑动装置,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装置活动连接,所述车轮的轮轴上固接有第二套筒,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通过第二固定轴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包括支撑架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架固装在所述滑板底面,所述安装座固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槽沿所述套筒轴线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块和第一固定轴,所述滑块分别安装对称设置的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球体,所述球体上沿传动轴的轴线方向设置有活动槽,其中,一球体的所述活动槽套装在第一固定轴上,另一球体的所述活动槽套装在第二固定轴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池盒,其安装在所述滑板底面,并且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滑板的中部位置,所述电池盒内安装蓄电池,用以对差速驱动装置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块辅助踏板,所述辅助踏板与所述滑板呈8-16度角且向上倾斜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绑脚带,所述辅助踏板上设置有多条安装槽,所述绑脚带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减震复位装置,其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两侧;
所述滑板复位装置包括减震弹簧和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铰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安装座固装在所述安装座底面,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连接所述减震弹簧。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差速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并控制差速驱动装置执行动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安装了差速驱动机构,该差速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和差速器;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差速器旋转,位于差速器两端的输出轴上分别固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筒壁对称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分别滑动安装滑动装置,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装置活动连接,车轮的轮轴上固接有第二套筒,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通过第二固定轴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差速器及输出轴驱动车轮,在转弯时,能够使内、外两侧车轮能够产生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达到平稳过弯、安全行驶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I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滑板; 2-车架; 3-驱动装置;
4-传动轴; 5-车轮; 8-减震复位装置;
9-电池盒; 11-辅助踏板; 12-绑脚带;
21-支撑架; 22-安装座;
31-电动机; 32-传动机构; 33-差速器;
81-第二减震弹簧; 82-第一安装座; 83-第二安装座;
111-安装槽; 331-第一套筒; 332-滑动槽;
333-滑块; 334-第一固定轴; 335-第二套筒;
336-第二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包括:
滑板1,用于支撑人体;滑板1的板体可以设置为任何形状,本实施例中,将滑板1的板体设置为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长方形板体。
车架2,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滑板1两端部的底面上;车架2用于支撑其他部件。
具体的,该车架2包括支撑架21和安装座22,支撑架21设置为近似于U字形结构,支撑架21的横向架通过螺栓固装在位于滑板1两端的底面,安装座22固装在该支撑架21上,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2的两端部分别与支撑架21的两个纵向架内侧两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形式连接。通过螺栓形式进行连接,整个支架的组装和拆卸更为便捷,维修或者更换零部件也较为方便。
差速驱动装置3,安装在车架2上,差速驱动装置3两端部分别通过传动轴4与车轮5的轮轴活动连接,用以驱动车轮5旋转,本实施例中的车轮5设置有四个,分别安装在滑板1的两侧。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差速驱动装置3包括电动机31、传动机构32和差速器33;电动机31固装安装在安装座22的侧面上,差速器33同样安装在该安装座22上,并且该差速器33贯穿于该安装座22,该差速器33的输出轴方向与车轮5的轮轴的轴线方向对应,以便于装配。传动机构32优选为皮带,在电动机31的输出轴上安装皮带轮,使电动机31通过传动机构32驱动差速器33旋转。
优选地,本申请提供的差速器为目前较常用的能够使左、右(或前、后)驱动车轮实现以不同转速转动的机构,因此,其结构本申请中不再赘述。所述差速球的种类可以选择齿轮式差速器、防滑差速器、双蜗杆差速器等。
请参照图4;位于差速器33两端的输出轴上分别固接有第一套筒331,该第一套筒331的筒壁对称开设有两个沿该套筒轴线方向延伸的滑动槽332,所述滑动槽332内分别滑动安装滑动装置,该滑动装置能够在滑动槽内沿套筒轴线方向滑动;上述的传动轴4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装置活动连接,车轮的轮轴上固接有第二套筒335,所述传动轴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335通过第二固定轴336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块333和第一固定轴334,滑块333分别安装对称设置的所述滑动槽332内,滑块333的能够在滑动槽332内沿第一套筒331轴向方向进行滑动;所述第一固定轴33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块333。
请参照图和图5;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4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球体,所述球体上沿传动轴的轴线方向设置有活动槽,其中,一球体的所述活动槽套装在第一固定轴334上,另一球体的所述活动槽套装在第二固定轴336上。该球体与传动轴之间可以选择焊接方式相连接,还可以采用螺接或者插接等方式相连接。
具体地,传动轴4的一端设置连接有球体,该球体上沿传动轴4的轴线方向设置有活动槽,该活动槽用于与第一固定轴334活动连接,即,活动槽穿装在第一固定轴334上。
在车轮5的轮轴上固接有第二套筒335,该传动轴4的另一端同样连接有球体,并且在该球体上沿传动轴4的轴线方向同样设置有活动槽,在第二套筒33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轴336,该传动轴4的另一端球体上的活动槽穿装在第二固定轴上。
上述结构实现了差速驱动装置3对车轮5的传动以及差速调节,以便于转弯行驶。由于在拐弯时车轮5的轨线是圆弧,如果滑板1向左转弯,圆弧的中心点在左侧,在相同的时间里,右侧车轮5行走的弧线比左侧车轮5相对要长,外侧轮子走的路径要比内侧轮子走的路径要大。所以,如果滑板1要达到顺畅和精确的转弯性能,便需要一个装置能够转换和允许内外侧车轮5以不同的速率进行旋转。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地形越野滑板车在滑板1上应用差速器33,使内外侧轮子得以产生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达到平稳过弯安全行驶的目的,这是该技术在滑板1上的率先应用。
进一步的,本产品在滑板1的底面还设置电池盒9,并且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滑板1的中部位置,所述电池盒内安装蓄电池,用以对差速驱动装置供电。
请参照图1;本实施中,滑板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块辅助踏板11,优选地,辅助踏板11设置两对,并且,该辅助踏板11与滑板1的板面呈8-16度角且向上倾斜设置。
该结构的辅助踏板11可以确保驾驶者在过弯转向,左右倾斜时,始终有一个板面保持水平位置,极大的提高了驾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该辅助踏板11与滑板1的板面呈12度角且向上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绑脚带12,在上述的各个辅助踏板11上设置有多条安装槽111,该绑脚带1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槽111上。
绑架带的作用是便于驾驶者对滑板1进行行驶控制,而绑脚带12采用与安装槽111连接的方式,更便于调节绑脚带12之间的距离,方便调整两脚的间距,提高舒适度,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
请按照图2;还包括减震复位装置8,设置有四个,共两对,其分别安装在车架2两侧;更具体地,减震复位装置8安装在位于安装座22靠进滑板1中心的一侧;
优选地,减震复位装置8包括第二减震弹簧81和第一安装座82、第二安装座83,第一安装座82铰装在支撑架21上,第二安装座83固装在安装座22底面,第一安装座82和第二安装座83之间连接第二减震弹簧81。
减震复位装置8的作用是可以确保滑板1的板面在转弯手里倾斜时能够迅速回复至水平位置,进而提高驾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差速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并控制差速驱动装置执行动作。
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差速驱动装置3连接,该控制器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并控制差速驱动装置3执行动作。
更具体的,该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传输模块、返航监控模块;
控制模块通过传输模块与移动终端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返航监控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电池电量以及通过移动终端采集行驶距离(该距离可以通过手机链接手机中的导航软件功能实现),并根据实时采集的电量信号和行驶距离信号计算剩余电量是否满足返航需求,若需要返航,返航监控模块输送返航指令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传输模块输出返航指令至移动终端。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移动终端可以是遥控器或者智能手机、IPAD等产品,以手机为例,可以在手机系统内安装相应的APP功能软件,利用该APP功能软件与控制模块及返航监控模块进行通信。设置该电动滑板车电池的续航距离为38公里,如:当驾驶着从起点走时0公里,直线最远驶出18公里的距离时,手机上将提示返航。如从0公里开始进行不规律行驶时,电池电量低于50%时并未超出初始位置18公里时将不会提示返航;从0公里开始,直线测量3公里距离,剩余电量低于8.5%时提示返航。其原理按照0公里开始,每1公里X 2.8%的电量,最大到18公里50.5%的电量直线距离,会提示返航。
上述只是对于返航功能进行了相关描述,当然,控制模块还可以设置速度调节、时间调节、草地模式、公路模式等相关功能,以使本产品更加人性化,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板,用于支撑人体;
车架,分别安装在所述滑板两端部底面上;
差速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差速驱动装置两端部分别通过传动轴与车轮的轮轴活动连接,用以驱动车轮旋转;
所述差速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机构和差速器;所述电动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差速器旋转,
位于所述差速器两端的输出轴上分别固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筒壁对称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分别滑动安装滑动装置,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滑动装置活动连接,所述车轮的轮轴上固接有第二套筒,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通过第二固定轴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支撑架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架固装在所述滑板底面,所述安装座固装在所述支撑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沿所述套筒轴线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块和第一固定轴,所述滑块分别安装对称设置的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一固定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部分别连接有球体,所述球体上沿传动轴的轴线方向设置有活动槽,其中,一球体的所述活动槽套装在第一固定轴上,另一球体的所述活动槽套装在第二固定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盒,其安装在所述滑板底面,并且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滑板的中部位置,所述电池盒内安装蓄电池,用以对差速驱动装置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块辅助踏板,所述辅助踏板与所述滑板呈8-16度角且向上倾斜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绑脚带,所述辅助踏板上设置有多条安装槽,所述绑脚带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复位装置,其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两侧;
所述滑板复位装置包括减震弹簧和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铰装在支撑架上,所述第二安装座固装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连接所述减震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差速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并控制差速驱动装置执行动作。
CN201620896964.3U 2016-08-17 2016-08-17 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Active CN205872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96964.3U CN205872176U (zh) 2016-08-17 2016-08-17 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896964.3U CN205872176U (zh) 2016-08-17 2016-08-17 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72176U true CN205872176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0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896964.3U Active CN205872176U (zh) 2016-08-17 2016-08-17 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72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9850B (zh) 两轮自平衡车控制方法
EP2409905B1 (en) Powered unicycle
CN104703837B (zh) 电动式交通工具的再生制动控制系统
US8397844B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fficient and maneuverable vehicle
CN105365965B (zh) 一种自平衡和骑行两用的电动车
CN102520720B (zh) 一种可实现自平衡的独轮机器人
JP2017534500A (ja) 二輪式電気自動車
CN101104385A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安全控制系统
CN102642584A (zh) 自平衡电动载人独轮车
CN202806968U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载人独轮车
CN102527024A (zh) 一种电动平衡滑板车及其控制实现方法
CN106114206A (zh) 全地形越野电动滑板车
KR101135692B1 (ko) 외바퀴 이동로봇 시스템
CN205186413U (zh) 一种两轮平衡车
CN104859769B (zh) 可组合的独轮平衡车
CN205292926U (zh) 一种转弯方便的电动平衡车
CN204137255U (zh) 自平衡车
CN205872176U (zh) 带有差速驱动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CN105833514A (zh) 一种机电陀螺平衡滑板车
CN104527878A (zh) 一种自平衡电动双轮车
CN205952169U (zh) 带有辅助踏板的电动减震滑板车
CN104736425A (zh) 自动三轮车
CN205131497U (zh) 一种两轮电动平衡扭扭车
RU99438U1 (ru) Моторизован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205906155U (zh) 带有协调稳定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2

Address after: 264200 Golf Villa No. 3, Sun Jiatuan Town, Huancui District,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aikui Eagle Intelligent Equipment (Wei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4200 Xingjiacun 339, Gaocun Town, Wendeng City, Weiha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ai Shi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