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71653U - 上摆臂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上摆臂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71653U
CN205871653U CN201620706972.7U CN201620706972U CN205871653U CN 205871653 U CN205871653 U CN 205871653U CN 201620706972 U CN201620706972 U CN 201620706972U CN 205871653 U CN205871653 U CN 205871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lb
shrouding
top link
ball
lin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069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海斌
汪建军
张广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UIT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UIT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UIT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UIT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069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71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71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71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摆臂总成,解决了由于会频繁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导致球头和球头座之间的相互摩擦剧烈,这就致使球头与球头座之间出现间隙,导致球头销出现松旷、异响等现象,影响上摆臂总成的整体机械性能。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球头座的底部设置有与封板分体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与封板之间形成一缓冲腔室,在缓冲腔室中放置有弹性件。达到了通过底板和封板分体设置,形成的缓冲腔室当中放置有弹性件,进而起到了在与转向节的配合过程当中能起到对于冲力和振幅的良好缓冲,减弱刚性冲击,也能维持稳定均匀的摆动力矩,使球头在球头座内的磨损非常小。

Description

上摆臂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汽车底盘悬挂系统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上摆臂总成。
背景技术
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上摆臂是汽车悬架中关键的一个安全件,其连接转向节、副车架和控制悬架在运动过程中的定位参数、传递载荷的作用,对刚度和强度要求都很高。例如实用新型申请号为200420065488.8当中可公开的汽车用上摆臂总成,上摆臂两侧下端设置有衬套,衬套之间连接有芯轴,与车架或副车架连接,另一个连接端为球头总成,与转向节连接。在汽车转向时,转向节带动轮毂围绕上摆臂一连接段旋转。但是这种上摆臂总成与大型汽车进行配合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连接端的结构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主要为球头销总成受到的冲击力得不到很好的缓冲。
图1为现有的一种球头销总成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球头销总成包括带有球头的球头销、球头座、封盖以及用于覆盖球头座的开口处的防尘罩。球头是球头销的一部分,球头销的球头穿过球头座的开口而进入球头座中,球头销盖镶嵌进球头座中,封盖紧压在尼龙球碗的外部。但是在大型汽车的运作过程当中,由于会频繁受到较大的冲击力,导致球头和球头座之间的相互摩擦剧烈,这就致使球头与球头座之间出现间隙,导致球头销出现松旷、异响等现象,影响球头销总成的正常使用,进而影响到真个上摆臂总成的整体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摆臂总成,能有效的对与汽车副车架/转向节的配合中产生对冲力和振幅进行缓冲,增加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上摆臂总成,括两个臂体组成的呈叉状的上摆臂本体,所述臂体与臂体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球头销,所述臂体的另一端压配有衬套,两个衬套内设置有一可周向转动的芯轴,所述球头包括球头、球头杆以及底座,所述球头位于球头座中,所述球头座设置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球头杆固定于球头,所述下开口通过封板密封,所述球头座的底部设置有与封板分体设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与封板之间形成一缓冲腔室,在缓冲腔室中放置有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头总成的底板和封板分体设置,形成的缓冲腔室当中放置有弹性件,进而起到了在与转向节的配合过程当中能起到对于冲力和振幅的良好缓冲,减弱刚性冲击,也能维持稳定均匀的摆动力矩,使球头在球头座内的磨损非常小,进而增加了球头总成的稳定性能,使上摆臂总成的运行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封板呈U形状并凸出于球头座的底部,所述封板的边沿设置有一环形翻边,所述球头座的底部内侧具有供环形翻边配合的环形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翻边和环形凹槽的配合进而使封板的固定更加牢固,并且封板凸起设置于球头座的底部起到了能形成一个更大的缓冲腔室,进而可以放置更长的弹簧,能储存更多的弹性势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球头的底部中央位置形成一平面,所述底板表面呈凹陷设置并与球头底部形成一储油间隙,所述封板以及底板的中央位置均开设有进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在中央位置设置有进油孔,并且进油孔通过缓冲腔室,并且能到达形成的储油间隙,由于球头销工作时,球头销绕球头的中心摆动一个角度,球头座是不动的,球头在球头座当中滑动,设置有储油间隙进而能减小球头的底部与底板之间的摩擦,避免出现松旷、异响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球头的表面设置有一环形储油凹槽,所述环形储油凹槽与储油间隙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而使在储油间隙中的润滑油能进入到环形储油槽当中,环形储油槽的油能渗入到球头表面与球头座之间的间隙处,进而起到了是球头的旋转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球头杆的顶部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还包括与球头杆螺纹连接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可以实现在于转向节的配合过程当中安装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球头杆的顶部侧壁沿着径向方向设置有多条贯穿孔,所述螺母上设置沿着轴向方向开设有多条长条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球头杆在插入副车架的转向节,旋紧螺母之后,贯穿孔和长条形槽相对应,可以通过在贯穿孔内插入一插销,进而实现避免螺母和球头杆发生周向上的侧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覆盖所述球头座的上开口,所述球头座的侧部开设有环形嵌合槽,所述防尘罩设置有与嵌合槽相嵌合的环形嵌合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罩起到了在球头销完成加工之后,安装上防尘罩即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尘,避免尘埃和杂物进入到球头座的内部。通过设置有环形嵌合槽,进而可以是球头座的环形嵌合部能与之嵌合,进而实现简单方便的固定,同时在使用过程当中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芯轴的两侧均形成润滑通道,所述润滑通道起始于两端面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凸起的注油嘴、止于芯轴与衬套相抵触的侧壁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芯轴的两侧设置有润滑通道,进而起到了可以对芯轴和衬套之间的间隙进行润滑,增加与汽车的车架配合时的转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臂体的边沿向封板凸起方向翻折形成翻折端,所述翻折端靠近衬套处焊接有加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焊接有加强板,进而实现了增加臂体的机械饶度和结构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球头总成设置有弹性件起到振幅的良好缓冲,减弱刚性冲击,减小磨损,使用寿命长。
2、芯轴设置有润滑通道进而使转动过程更加灵活。
3、设置有加强板起到了对于臂体的结构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当中球头销的剖视图;
图2是上摆臂本体的示意图;
图3是上摆臂本体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球头销的剖视图;
图5是球头销的各个零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上摆臂本体;11、臂体;12、衬套;13、芯轴;131、定位孔;132、润滑通道;14、注油嘴;15、翻折端;16、加强板;161、圆形凸起;2、球头销;21、球头;21a、环形储油槽;22、球头杆;3、球头座;31、球头销座;32、环形嵌合槽;33、环形凹槽;4、防尘罩;41、环形嵌合部;5、底板;6、封板;61、环形翻边;7、进油孔;71、储油间隙;8、缓冲腔室;81、弹性件;9、螺母;91、长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附图1,一种上摆臂总成,包括两个臂体11形成一个叉状的上摆臂本体1,上摆臂本体1形成三个连接端,其中两个连接段设置在臂体11的末端,即在末端设置有一个圆筒,在圆筒内压配有衬套12,在两个衬套12内插入有一根芯轴13,在芯轴13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131,两个定位孔131用于和汽车车架的定位孔131插入螺杆配合,已达到传递载荷的作用。
请参照附图2,并且在芯轴13的两侧也形成有润滑通道132,润滑通道132从芯轴13的两端面的中央位置开始起始,其另一端设置在芯轴13和衬套12的相抵触的侧壁处,优选的设置在衬套12长度的中央位置,形成一个弧形的润滑通道132,进而也能起到可以对芯轴13和衬套12之间的间隙进行润滑,增加与汽车的车架配合时的转动性能。在芯轴13的两端的外部设置有一个注油嘴14,即在需要润滑油时可以通过注油嘴14进行注入。
臂体11的边沿向球头21的封板6的一侧弯折形成翻折端15,并且在靠近衬套12处的两侧翻折端15之间焊接有一块加强板16,并且在加强板16上冲弯有一圆形凸起161,圆形凸起161的设置起到了对于加强板16的结构的加强。进而对于臂体11的整体机械强度和饶度的增强。
请参照附图4,在两个臂体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球头销总成,球头销总成包括球头销2、球头座3、防尘罩4、底板5及封板6。球头销2包括球头21及球头杆22,球头21位于球头座3中,球头座3具有开口,球头杆22穿过球头座3的开口暴露在球头座3的开口外,以便于操作球头销2。球头座3的开口大小适用于球头销2绕球头21的中心在一定范围内摆动。
防尘罩4用于覆盖球头座3的开口处,以防止灰尘进入到球头座3内,并且在球头座3的侧壁靠近上边沿处设置有一环形嵌合槽32,在防尘罩4的内壁下边沿处设置有凸起的环形嵌合部41,环形嵌合部41能与环形嵌合槽32相嵌合,进而实现方便的固定,在将球头销2安装到底部悬挂系统时,拆卸也简单方便。
请结合附图4和5,其中,封板6的形状为U形状,呈凸起状设置在球头座3的底部,并且在边沿处向外弯折形成一环形翻边61,在球头座3的内部设置有相应的环形凹槽33,环形翻边61可至于环形凹槽33内部,进而实现固定。底板5的形状也为U形状,底板5的侧壁下边沿与封板6的环形翻边61相对应设置,封板6和底板5之间形成一个缓冲腔室8,在缓冲腔室8的内部放置有一弹性件81,并且底板5和封板6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进而起到了缓冲腔室8在弹性件81的作用下可以做适量的高度方向上的调整,已到达吸收冲力的作用,进而起到了在与转向节的配合过程当中能起到对于振幅的良好缓冲,减弱刚性冲击,也能维持稳定均匀的摆动力矩,使球头21在球头座3内的磨损非常小。
进一步的,底板5的中央位置呈凹陷设置,设置的形状与球头21表面的弧线相适配,并且在底板5的中央设置有一个进油孔7,相应的在封板6的中央位置也设置有一个进油孔7。并且球头21的底部中央设置成一个平面,该平面和底部的凹陷设置形成一个储油间隙71。即可以在封板6的进油孔7中设置有一个油嘴,即能注入润滑油,润滑油通过缓冲腔室8,并且能到达形成的储油间隙71,由于球头销2工作时,球头销2绕球头21的中心摆动一个角度,球头座3是不动的,球头21在球头座3当中滑动,设置有储油间隙71进而能减小球头21的底部与底板5之间的摩擦,避免出现松旷、异响等现象。
在球头21的表面还设置有一环形储油凹槽,储油凹槽的侧壁为弧形状,环形储油凹槽与储油间隙71相连通,进而使在储油间隙71中的润滑油能进入到环形储油槽21a当中,环形储油槽21a的油能渗入到球头21表面与球头座3之间的间隙处,进而起到了是球头21的旋转更加顺畅。
在球头杆22的靠近上端的侧壁处设置有外螺纹,球头杆22用于和转向节实现联动,转向节具有一块配合板,上面具有一通孔,球头杆22从通孔当中伸出,并且通过一螺母9进行旋紧。在球头杆22的外螺纹处设置有多条贯穿孔,并且螺母9设置沿着轴向方向开设有多条长条形槽91。即在螺母9进行旋紧之后,贯穿孔与长条形槽91相对应,此时再贯穿孔当中插入一根插销,既能实现避免螺母9和球头杆22发生周向上的侧滑而导致的固定不牢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上摆臂总成,括两个臂体(11)组成的呈叉状的上摆臂本体(1),所述臂体(11)与臂体(11)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球头销(2),所述臂体(11)的另一端压配有衬套(12),两个衬套(12)内设置有一可周向转动的芯轴(13),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21)包括球头(21)、球头杆(22)以及底座,所述球头(21)位于球头座(3)中,所述球头座(3)设置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球头杆(22)固定于球头(21),所述下开口通过封板(6)密封,所述球头座(3)的底部设置有与封板(6)分体设置的底板(5),所述底板(5)与封板(6)之间形成一缓冲腔室(8),在缓冲腔室(8)中放置有弹性件(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6)呈U形状并凸出于球头座(3)的底部,所述封板(6)的边沿设置有一环形翻边(61),所述球头座(3)的底部内侧具有供环形翻边(61)配合的环形凹槽(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21)的底部中央位置形成一平面,所述底板(5)表面呈凹陷设置并与球头(21)底部形成一储油间隙(71),所述封板(6)以及底板(5)的中央位置均开设有进油孔(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21)的表面设置有一环形储油凹槽,所述环形储油凹槽与储油间隙(71)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杆(22)的顶部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还包括与球头杆(22)螺纹连接的螺母(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杆(22)的顶部侧壁沿着径向方向设置有多条贯穿孔,所述螺母(9)上设置沿着轴向方向开设有多条长条形槽(9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尘罩(4),所述防尘罩(4)覆盖所述球头座(3)的上开口,所述球头座(3)的侧部开设有环形嵌合槽(32),所述防尘罩(4)设置有与嵌合槽相嵌合的环形嵌合部(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13)的两侧均形成润滑通道(132),所述润滑通道(132)起始于两端面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凸起的注油嘴(14)、止于芯轴(13)与衬套(12)相抵触的侧壁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摆臂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11)的边沿向封板(6)凸起方向翻折形成翻折端(15),所述翻折端(15)靠近衬套(12)处焊接有加强板(16)。
CN201620706972.7U 2016-06-30 2016-06-30 上摆臂总成 Active CN205871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6972.7U CN205871653U (zh) 2016-06-30 2016-06-30 上摆臂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06972.7U CN205871653U (zh) 2016-06-30 2016-06-30 上摆臂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71653U true CN205871653U (zh) 2017-01-11

Family

ID=57696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06972.7U Active CN205871653U (zh) 2016-06-30 2016-06-30 上摆臂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716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9637A (zh) * 2018-07-17 2018-11-16 无锡市正隆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嵌合型缓冲三角臂总成
CN111002776A (zh) * 2019-12-19 2020-04-14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上摆臂总成结构及汽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9637A (zh) * 2018-07-17 2018-11-16 无锡市正隆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嵌合型缓冲三角臂总成
CN108819637B (zh) * 2018-07-17 2024-03-29 无锡市正隆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嵌合型缓冲三角臂总成
CN111002776A (zh) * 2019-12-19 2020-04-14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上摆臂总成结构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2262B2 (en) Hybrid ar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8573615B2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vehicle
CN205112904U (zh) 车辆悬架装置
KR101225742B1 (ko) 자동차용 볼 조인트 어셈블리
US20050051987A1 (en) Vehicular anti-vibration structure
JP2009535251A (ja) 自動車用スタビライザーバー
CN204025510U (zh) 车辆减振器的上安装支座及车辆减振器
CN212099079U (zh) 一种新型过盈压配式挡泥板支架
CN205871653U (zh) 上摆臂总成
CN205026003U (zh) 减振器
CN207106086U (zh) 一种高效汽车下摆臂
CN204955991U (zh) 一种汽车麦弗逊悬架
KR102111282B1 (ko) 쇽업소버 마운트
CN202149226U (zh) 一种球头销与防尘罩的密封结构
CN205736735U (zh) 控制臂总成、悬挂系统及汽车
CN107284168A (zh) 一种高效汽车下摆臂
CN202319904U (zh) 汽车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与车架横梁的组合结构
CN201439356U (zh) 球销总成和悬架系统
CN211764761U (zh) 一种汽车前摆臂总成
CN211335469U (zh) 一种汽车悬架摆臂总成
CN107415614A (zh) 一种新型汽车下摆臂
KR20220039295A (ko) 차량용 스트럿 베어링 어셈블리
CN205533753U (zh) 一种汽车用稳定杆连接杆球头销总成结构
JP2008302709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101878040B1 (ko) 마운팅부시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